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哮喘小鼠RANTE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具杨花 成焕吉 +4 位作者 李亚男 刘丽 尹嘉宁 于秀华 鲁继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哮喘小鼠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生成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SV感染组和RSV感染哮喘组4组,每组各8只。先采用卵清白蛋白致...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哮喘小鼠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生成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SV感染组和RSV感染哮喘组4组,每组各8只。先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随后以RSV感染小鼠,RSV感染后24 h处死小鼠。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RANTES及IFN-γ的浓度,并计数炎性细胞数。结果 RSV感染组和对照组,RSV感染哮喘组和哮喘组小鼠之间,BALF中的RANTES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和哮喘组,RSV感染组和RSV感染哮喘组小鼠之间的RANTES浓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小鼠BALF中的IFN-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RSV感染组、RSV感染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各种炎性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小鼠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而RSV感染小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论感染RSV可使小鼠RANTES的表达增加,但哮喘未能使小鼠RANTES表达增加,提示RANTES增加可能与RSV感染有关,而与哮喘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RANTE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腕部穿戴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设计
2
作者 乔星舒 刘亚东 +3 位作者 廖成奥 刘晓亮 赵欣 王京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为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产生的严重后果,本文设计一种腕部穿戴的实时跌倒检测系统,系统以微处理器NRF52840为核心,采用惯性传感器LSM6DSOX和气压计BMP390采集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角速度判断设备静止时刻来校准气压计估计的高度变化... 为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产生的严重后果,本文设计一种腕部穿戴的实时跌倒检测系统,系统以微处理器NRF52840为核心,采用惯性传感器LSM6DSOX和气压计BMP390采集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角速度判断设备静止时刻来校准气压计估计的高度变化的方法,获得了更准确的高度变化数据。在算法上,本文提出改进的事件检测方法和决策树模型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跌倒检测的准确率。设备最终在床上跌倒、向前跌倒等4种跌倒和走、鼓掌、侧平举等9种日常行为的分类中实现了97.94%的准确度,可帮助护士实现对跌倒住院患者及时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检测 事件检测 气压计 决策树 腕部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特征的人体跌倒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发源 赵永兴 +2 位作者 刘晓亮 赵欣 王京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19,124,共6页
针对现有基于人体骨架跌倒检测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OpenPose生成骨架特征的跌倒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轻量级OpenPose网络检测人体关键点,利用人体部分关键点生成边界框,并对关键点坐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边界框的纵横... 针对现有基于人体骨架跌倒检测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OpenPose生成骨架特征的跌倒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轻量级OpenPose网络检测人体关键点,利用人体部分关键点生成边界框,并对关键点坐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边界框的纵横比和标准化后的关键点坐标作为表示人体姿态的特征向量。最后,将人体姿态特征向量作为多层感知机(MLP)的输入,判断人体是否发生跌倒。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目相机采集图片构造的自定义跌倒数据集,网络可以实现98.64%的跌倒检测准确率,并且在CoreTMi5—9300H CPU上达到20fps的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点 边界框 特征向量 多层感知机 跌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酰白三烯、白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尹嘉宁 刘丽 +2 位作者 成焕吉 乔红梅 鲁继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PP急性期患儿(40例)、MPP恢复期患儿(2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20例)及健康儿童(20例...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PP急性期患儿(40例)、MPP恢复期患儿(23例)、细菌性肺炎患儿(20例)及健康儿童(20例)的血清CysLTs、IL-10和TNF-α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CysLTs水平高于健康儿童,恢复期血清CysLTs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健康儿童;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MPP急性期及恢复期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P患儿血清中CysLTs和IL-10的水平变化可能是MPP免疫学损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酰白三烯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支原体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安倍莹 李亚男 +2 位作者 具杨花 王莹莹 程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简称维生素D3)水平的差异,分析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阐明维生素D3水平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6~14岁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根据哮喘控制...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简称维生素D3)水平的差异,分析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阐明维生素D3水平对哮喘控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6~14岁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根据哮喘控制水平情况再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18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哮喘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控制水平组患儿维生素D3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维生素D3水平与哮喘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良好控制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高于未控制组(P<0.05),但部分控制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与良好控制组和未控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缺乏患儿在未控制组比例明显高于良好控制组(P<0.05)。维生素D3水平与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r=0.651,P<0.01;r=0.642,P<0.01)。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影响哮喘控制水平和肺功能,在哮喘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维生素D3不足或缺乏,补充维生素D3有望成为哮喘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维生素D3 哮喘控制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和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血浆内皮素-1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秀华 刘丽 +3 位作者 乔红梅 李亚男 卢清华 成焕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 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细胞素-10 血浆内皮素-1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晓亮 袁长吉 +2 位作者 庄平 韩薇 赵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不同的人鳞癌细胞株增殖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观察了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CAL-27、SCC-25、KB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EGC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敏感细胞株...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不同的人鳞癌细胞株增殖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观察了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CAL-27、SCC-25、KB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EGC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敏感细胞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对CAL-27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Protein Pathway Array技术检测EGCG对CAL-27细胞株蛋白表达的影响。KB细胞接种裸鼠建立人口腔上皮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EGCG组和对照组,连续给药4周,测量移植瘤体积及质量,计算裸鼠肿瘤抑制率。结果 EGCG对多种类型的人口腔鳞癌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细胞系对EGCG的敏感性不同,EGCG对CAL-27的抑制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显示EGCG对CAL-27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是引起S期和G2/M期阻滞,G0/G1期细胞减少。应用Protein Pathway Array技术共分析了107种蛋白,应用EGCG处理CAL-27细胞后共有15种蛋白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EGCG能够抑制多种类型人口腔鳞癌细胞株的增殖,敏感细胞株为CAL-27。EGCG主要影响CAL-27细胞的EGFR和Notch信号传导通路,并通过以上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细胞周期S期和G2/M期阻滞。动物实验表明EGCG能明显抑制人类口腔上皮癌移植瘤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信号传导通路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艳凤 王洪波 +2 位作者 高阳 郑雨轩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ECP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均明显升高(P<0.05),FEV1%pred和FEV1/FV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2),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界点为80.89μg·L^(-1)(95%CI:0.570~0.766),灵敏度为29.23%,特异度为92.00%;骨膜蛋白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19;r=0.602,P=0.008)。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可以作为初步排查儿童哮喘的指标,抑制Th2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是治疗哮喘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骨膜蛋白 气道高反应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力文 张云峰 +2 位作者 尤海龙 刘丽 尹嘉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本院哮喘专科诊治的对粉尘螨过敏的4~14岁轻-中度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64例... 目的:观察长期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本院哮喘专科诊治的对粉尘螨过敏的4~14岁轻-中度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治疗后的6个月、1年及2年进行随访评估。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哮喘症状进行评分,并对呼气峰流速值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EF%)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128例研究对象中,治疗组有5例病例脱失。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和2年的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各阶段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6个月、1年、2年时间段的PEF%较对照组各阶段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治疗中少数患儿出现过轻微反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长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是一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粉尘螨滴剂 特异性免疫治疗 舌下含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力文 王宗润 +2 位作者 吴秀丽 房明丽 张云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6-691,共6页
目的:建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的方法,为检测人肠道内菌群浓度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提取60例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总DNA。选择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基因16SrRNA作为扩增区,依据双歧杆菌的16 SrRNA序列共设计3条... 目的:建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的方法,为检测人肠道内菌群浓度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提取60例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总DNA。选择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基因16SrRNA作为扩增区,依据双歧杆菌的16 SrRNA序列共设计3条引物,以常规 PCR扩增出的16 SrRNA部分基因片段制作标准品,应用 SYBR Green Ⅰ双链嵌合染料,对连续稀释的标准品及待测样本进行分析,建立绝对定量的标准曲线,同时计算出待测样本双歧杆菌浓度;根据可检测到的标准品最低拷贝数计算反应灵敏度;分析 PCR产物熔解曲线评价反应特异性;重复检测梯度稀释的标准品,用相同浓度标准品的Ct值变异系数(CV)评价反应稳定性。结果:常规PCR扩增出双歧杆菌16S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3 bp,测序结果正确,成功构建了双歧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的标准品;生成的标准曲线R2=0.999,最低检测限度为每个反应1.48&#215;102个拷贝;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的熔解曲线为单峰。对待测样本分批进行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间每微升1.48×10^3~1.48×10^7个拷贝浓度标准品Ct值的变异系数为2.94%、3.39%、3.54%、3.08%和3.34%。60份儿童粪便样本双歧杆菌浓度对数值为7.77±0.86(拷贝数·-1湿便)。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引物 标准曲线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典型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继荣 刘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近年来逐渐增多,此类肺炎不易明确诊断,常造成不合理用药和反复感染,从而延误病情。文章主要讲述几种非典型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期早期明确病原,指导临床治... 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近年来逐渐增多,此类肺炎不易明确诊断,常造成不合理用药和反复感染,从而延误病情。文章主要讲述几种非典型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期早期明确病原,指导临床治疗,提高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军团菌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前后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44、CD62L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艳春 赵丽娜 +1 位作者 张献宇 乔红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后,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44、CD62L的变化。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37℃细胞孵箱中体外培养3 d后,向细胞中加入流式抗体Mouse CD3e PE-CY7、Mouse CD4FITC、Mouse CD44 PE...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后,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44、CD62L的变化。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37℃细胞孵箱中体外培养3 d后,向细胞中加入流式抗体Mouse CD3e PE-CY7、Mouse CD4FITC、Mouse CD44 PE、Mouse CD62L APC,同时设阴性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44、CD62L的水平。结果: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后直接做流式检测,CD3^+CD4^+细胞占19.09%,其中98.61%的细胞为CD44^+,68.71%为CD62L^+。体外培养后CD3^+CD4^+细胞占8.96%,其中71.82%为CD44^+,11.27%为CD62L^+。哮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后直接做流式检测,CD3^+CD4^+细胞占20.33%,其中97.72%的细胞为CD44^+,75.74%为CD62L^+。体外培养后CD3^+CD4^+细胞占7.2%,CD44阳性细胞占58.21%,CD62L阳性细胞仅占2.77%。结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和CD62L发生巨大变化,CD62L呈现明显下调趋势,接近消失,CD44也有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标记物 小鼠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吸烟增加幼鼠日后发展为哮喘的气道炎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男 马瑜聪 +2 位作者 刘丽 尹嘉宁 成焕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5-1168,1173,共5页
目的:在整体水平探索幼鼠被动吸烟对日后哮喘形成后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幼鼠被动吸烟3周,进入成年后建立OVA致敏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空气组、生理盐水/被动吸烟组、OVA/空气组和OVA/被动... 目的:在整体水平探索幼鼠被动吸烟对日后哮喘形成后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幼鼠被动吸烟3周,进入成年后建立OVA致敏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空气组、生理盐水/被动吸烟组、OVA/空气组和OVA/被动吸烟组,每组10只。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目,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血清中OVA-IgE、OVA-IgG1、OVA-IgG2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结果:幼年时期被动吸烟暴露可显著增加小鼠成年后OVA致敏哮喘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血清OVA-IgE、OVA-IgG1、OVA-IgG2a表达,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幼年期被动吸烟可显著增加OVA致敏成年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被动吸烟 小鼠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在哮喘小鼠动物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春 孙萌 +2 位作者 赵丽娜 刘丽 鲁继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研究IL-23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 目的:研究IL-23在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IL-23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p19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L-23表达;分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内IL-23p19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23p1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血清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肺组织中IL-23p19mRNA及IL-23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高(P<0.01),哮喘组脾脏T淋巴细胞内IL-23p19mRNA及IL-23p19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小鼠中,IL-23在血清、肺组织、脾脏T淋巴细胞中表达均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提示IL-23参与哮喘发病,且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支气管哮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损伤、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布鲁菌病1例
15
作者 王春艳 徐赫男 +1 位作者 庄华东 徐建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以布鲁菌(Brucella)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多于接触带菌的羊、牛、猪或食用污染菌的食物等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患者首诊科室不同,需逐一与相关疾病鉴别。下面...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以布鲁菌(Brucella)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多于接触带菌的羊、牛、猪或食用污染菌的食物等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患者首诊科室不同,需逐一与相关疾病鉴别。下面介绍1例以肝损伤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布鲁菌病。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肝损伤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和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魏娇杨 尹嘉宁 +2 位作者 马瑜聪 具杨花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目的:总结70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BO的易感因素。方法:选择70例BO患儿(BO组)和同期就诊的200例肺炎患儿(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70例BO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例2.3∶1,诊断BO的年龄集中... 目的:总结70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BO的易感因素。方法:选择70例BO患儿(BO组)和同期就诊的200例肺炎患儿(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70例BO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例2.3∶1,诊断BO的年龄集中在婴儿期和幼儿期。BO组3岁以内患儿64例(91.4%),对照组3岁以内患儿32例(16.0%),2组间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分布,BO组和对照组患儿均以农村为主,BO组农村患儿有41例,城市患儿有29例;对照组农村患儿113例,城市患儿87例;2组间区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史和基础疾病方面,BO组患儿中存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无创呼气末持续正压通气等病史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BO组患儿更易并发贫血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病原学方面,2组患儿均有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但BO组患儿腺病毒和真菌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O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喘息,体征上有三凹征、细湿啰音或哮鸣音;但BO组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喘息(通常持续6周至数年)以及运动不耐受症状的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BO组患儿具有特征性的高分辨率CT (HRCT)改变,表现为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征和支气管壁增厚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数BO患儿肺功能提示存在持续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对照组多数患儿肺功能检查提示正常,或仅有少数患儿肺功能存在短暂性的轻度改变。结论:重症肺炎和机械通气是BO的主要易感因素。有基础疾病患儿(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如果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后易患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点 易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浩琪 尹嘉宁 +1 位作者 林雯颖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39,共7页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且特效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经验性治疗,即对症支持与抗炎治疗相结合。综合现阶段对PIBO治疗方法的认识,可分为药物治疗... 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且特效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经验性治疗,即对症支持与抗炎治疗相结合。综合现阶段对PIBO治疗方法的认识,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单克隆抗体类等。其中,因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使其成为治疗PIBO的基础药物及首选药物。MSCs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新药,其有望成为治疗PIBO患儿的潜在药物。此外,还包括营养支持、呼吸支持、肺部理疗、肺康复训练和肺切除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各中心对PIBO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PIBO患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糖皮质激素 间充质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车红明 马瑜聪 +2 位作者 张璐 石永娟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1-1587,共7页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目前已知其至少有90个基因型和70多个血清型,有A~G共7个亚属,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首先腺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病毒颗粒的内化、内吞作用或...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目前已知其至少有90个基因型和70多个血清型,有A~G共7个亚属,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首先腺病毒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病毒颗粒的内化、内吞作用或胞饮作用,最终被转运至核心孔进入细胞核完成复制并释放,这能够启动下游通路进行信号传导,刺激导致肺组织损伤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大量释放,进而引起机能障碍。同时细胞免疫在腺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Mφ、DC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腺病毒感染。Mφ和DC细胞主要发挥免疫抗原的提呈功能,在适应性免疫过程中不可或缺,而免疫应答过程中有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进行,其是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完成。现综述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探讨通过阻断腺病毒入侵靶细胞、复制和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体内诱导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产生或体外补充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的重要意义,为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肺炎 儿童 发病机制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6年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杜彤帅 赵晓甦 杨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的热点,以期为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12-2016年发表在我国护理核心期刊上与危重症护理相关的文献,以文献中的...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的热点,以期为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2012-2016年发表在我国护理核心期刊上与危重症护理相关的文献,以文献中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Bicomb、SPSS 23.00软件对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321篇,截取高频关键词31个,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总结出2012-2016年我国危重症护理研究的5个热点:集束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在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的护理;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结论:本研究总结出的2012-2016年我国危重症护理的研究热点,可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聚类分析 共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咽旁间隙炎性改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松 王洪波 +3 位作者 马瑜聪 方昕 刘俊荣 乔红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并发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于本科住院的1例以咽旁间隙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既往文献进行... 目的:探讨以并发咽旁间隙和咽后间隙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诊疗和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于本科住院的1例以咽旁间隙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既往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分析川崎病并发头颈部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特征。结果:患儿,男性,3岁,因发热8 d伴颈部活动受限和斜颈2 d入院。查体,躯干部可见红色斑丘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口唇红,杨梅舌,手足硬肿,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病程第20天四肢末端出现典型膜状脱皮,明确诊断为川崎病。患儿入院时伴有颈部活动受限和斜颈,影像学检查提示鼻咽和口咽右侧咽旁间隙肿物,给予抗生素及退热对症治疗无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患儿颈部活动受限和斜颈表现消失,川崎病症状体征好转,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复查颈部MRI提示咽旁间隙炎性改变较前明显减小。结论:头颈部异常表现可以作为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出现,易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或咽旁及咽后部化脓性感染。川崎病并发咽旁间隙或者咽后间隙炎性改变应尽早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以及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炎症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