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固定区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测量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钟铧 王晓彤 +8 位作者 程凯亮 韩青 高倩 王颖 郑雨轩 邵浦 周建英 李幼琼 付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体积 磁共振成像 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酗酒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杨阳 孙瑛玮 韩树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酗酒老年患者下腹部或四肢手术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符合酗酒史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酗酒组(A组);根据病种、术式选择...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酗酒老年患者下腹部或四肢手术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或四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符合酗酒史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酗酒组(A组);根据病种、术式选择匹配的无酗酒史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前、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7d内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7d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主要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用量、术中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d比较,术后1、7d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d比较,术后7dA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7dA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7dA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7d内A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酗酒可增加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酗酒 老年 全麻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椎立体模型建立及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建英 田勇 +3 位作者 韩青 贺庆 程凯亮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5-608,共4页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7项指标的性别鉴定准确率为52.0%~89.3%,其中寰椎全宽准确率达86.7%。对其中9项性别鉴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得到1个性别鉴定准确率达到95.8%的方程:Y=1.308W-0.409CDF-0.469LTPSD-0.849LUACD+0.478RUACD+0.332RDACD+0.363ATH-0.334PTH-0.236PAL。结论:寰椎形态可作为吉林地区男女性别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寰椎 性别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第12胸椎性别判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明 侯伟斌 +2 位作者 周建英 井月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5,共5页
目的:建立利用第12胸椎形态学指标判定国人性别的方法并对其判定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腹部CT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在第12胸椎模型的7个测量面测量25项指标,并计算出4个比值指标;筛选其中有性别差异的项,建立性别判定的方程式并评价其判... 目的:建立利用第12胸椎形态学指标判定国人性别的方法并对其判定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腹部CT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在第12胸椎模型的7个测量面测量25项指标,并计算出4个比值指标;筛选其中有性别差异的项,建立性别判定的方程式并评价其判别效果。结果:29个指标(24项长度指标和4项比值指标)中有27项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判别准确率为56.3%~89.2%;有8项指标判别准确率为80%及以上;判别率最高的指标为椎骨下表面矢状位长(iVL),达89.2%。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析,得到一判别准确率达到90.8%的判别方程:Y=2.98×iBDsm+1.97×PH+3.37×BHp+3.27×sVL/BHa-32.80(meancentroids=-7.69)。结论:第12胸椎的形态学指标对判定中国人性别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法医学 骨骼性别判定 第1 2胸椎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行多次手术后发生术中知晓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柏榆 张大权 +1 位作者 韩树海 范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1-911,共1页
患者,女,37岁,体重57kg,身高约160cm,烧伤部位为双上肢、颈部及第1~6肋骨,深Ⅰ~Ⅱ度烧伤,面积为25%,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烧伤科进行4次自体皮肤移植术,均采用全身麻醉。
关键词 烧伤患者 术中知晓 手术后 皮肤移植术 2009年 烧伤部位 Ⅱ度烧伤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股静脉穿刺解剖关系异常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雨竹 韩树海 +1 位作者 雷宇 崔常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2,共1页
患者,女,76岁,55kg。因10h前误服"敌敌畏"约50ml入院。因考虑病情较重,拟行股静脉穿刺术,血液灌注治疗。患者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右臀部垫高,右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右膝关节稍弯曲。右侧腹股沟韧带上下部皮肤消毒,... 患者,女,76岁,55kg。因10h前误服"敌敌畏"约50ml入院。因考虑病情较重,拟行股静脉穿刺术,血液灌注治疗。患者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右臀部垫高,右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右膝关节稍弯曲。右侧腹股沟韧带上下部皮肤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单。确定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cm,股动脉搏动内侧1cm为穿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术 腹股沟韧带 股静脉穿刺 右臀部 皮肤消毒 动脉搏动 血液灌注 无菌单 穿刺点 外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退素和保护素:治疗炎性疼痛的新介质
7
作者 杨艳 崔常雷 韩树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4,共2页
炎症的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消退的过程,主要是南于炎症信号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消退,但最近新观点相继提出。认为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有一系列独特的脂化学介质参与,进而产生了适当炎症反应,组织保护和回归自身稳态的概... 炎症的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消退的过程,主要是南于炎症信号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消退,但最近新观点相继提出。认为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有一系列独特的脂化学介质参与,进而产生了适当炎症反应,组织保护和回归自身稳态的概念。而炎症引起的疼痛,特别是持续性炎症引起的慢性疼痛,使人们遭受痛苦,同时承受较高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费用。治疗炎性疼痛的传统药物如环氧化酶和氧化酶抑制剂及阿片类,不仅存在一定副作用,而且打断了炎症的消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疼痛 治疗费用 化学介质 组织保护 消退 炎症反应 氧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