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瑞 刘爽 +2 位作者 何行 于婷婷 张晓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的重新设置并分级,并在岗位合理匹配的基础上实施动态配合。结果实施岗位动态配合后,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对...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动态配合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岗位的重新设置并分级,并在岗位合理匹配的基础上实施动态配合。结果实施岗位动态配合后,急诊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压力源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岗位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方法,有利于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岗位管理 动态配合 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孤独症大鼠行为及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仕成 贾飞勇 +3 位作者 徐乃军 夏天亮 张丽萍 姜慧轶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丙戊酸钠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于孕第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产下的子代雄鼠20只,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丙戊酸钠孤独症模型鼠行为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孤独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于孕第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600 mg/kg,产下的子代雄鼠20只,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为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的雌鼠产下的子代雄鼠10只。评价各组大鼠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运动活性、社会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孤独症模型鼠生长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社会活动减少,高压氧组大鼠以上指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IL-1β、IL-6、IL-10水平升高,而高压氧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P均<0.05)。结论: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异常有关;高压氧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IL-10的水平,从而改善孤独症大鼠的生长发育及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IL-1Β IL-6 IL-10 高压氧 行为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阻抗控制的智能心肺复苏机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杨 王瑞 +3 位作者 周宇飞 何行 宋丽珍 朱明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6-1293,共8页
现有的心肺复苏机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阻抗控制的电驱动智能心肺复苏机。首先,介绍了心肺复苏机的传动方案和结构,又介绍了利用阻抗控制的对力顺应性来规划胸外按压运动的过程... 现有的心肺复苏机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自适应的调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阻抗控制的电驱动智能心肺复苏机。首先,介绍了心肺复苏机的传动方案和结构,又介绍了利用阻抗控制的对力顺应性来规划胸外按压运动的过程,能够结合患者当前的情况对按压运动进行自适应调整;然后,监测了每次胸外按压产生的泵血效果和潜在的骨折风险,并将其作为依据,利用模糊控制对阻抗参数进行了自适应调节,并利用阻抗控制器生成了按压轨迹;最后,利用医用人体模型和由计算机搭建的生理数学模型进行了半物理实验,并将智能心肺复苏机与传统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深度可达5 cm~7 cm;与传统心肺复苏机进行的标准按压效果相比,经优化后的按压最高可将PETCO_(2)提升4.58 mmHg;在提高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的同时,可提升安全性,减轻按压对患者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卫生器械 医用电气机械 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模糊控制 力/位置控制 阻抗参数自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血清NT-proBNP、hs-cTnT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羡微微 王昕 刘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08-2011,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老年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老年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与参麦注射液,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心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NT—proBNP,hs—cTnT,的数据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的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期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概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左卡尼汀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