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治理: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以五年规划为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彭斌 庞欣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8,共11页
目标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党运用国家领导权,带领人民自主确立和统筹规划国家发展的目标体系,也是在有效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治理模式、路径和行为。当代中国主要采取五年规划的方式推动实... 目标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党运用国家领导权,带领人民自主确立和统筹规划国家发展的目标体系,也是在有效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治理模式、路径和行为。当代中国主要采取五年规划的方式推动实施目标治理,并在五年规划的制度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实现了治理模式从行政主导的目标管理向互动协同的目标治理转型。当代中国目标治理体系取得优良绩效的关键在于,中国拥有集中统一的政党领导体制、协调衔接的国家制度体系和高效协同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具备强大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能够统筹实施共识型决策、系统性执行、全周期评估、多元化监督和动态化调适。这就使中国能够将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信息、资源等各方面要素有机统合,自主确立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通过接续实施五年规划,以有效的过程治理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在累进式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治理 国家领导权 政党领导体制 统筹规划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莫言小说的文化软实力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铁生 周光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方针,也是文学与政治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交叉点。中国的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其小说的虚构性与象征性,反...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方针,也是文学与政治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交叉点。中国的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其小说的虚构性与象征性,反思历史,探索人性,对社会和人本质上的阴暗面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现出新时期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进而为中国文学走出国门和文化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研究 社会责任 政治使命 意识形态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关治理:市县政府决策中自媒体化行政问题的治理模式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德超 李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自媒体化行政问题是指自媒体用户基于趋利逻辑,通过制作、传播不实信息刺激并带动社会群体形成网络舆情,客观上对政府决策造成较大干扰。依据社会群体介入程度与市县政府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交叉分析,可以划分出市县政府决策中自媒体化... 自媒体化行政问题是指自媒体用户基于趋利逻辑,通过制作、传播不实信息刺激并带动社会群体形成网络舆情,客观上对政府决策造成较大干扰。依据社会群体介入程度与市县政府反应程度的影响因素交叉分析,可以划分出市县政府决策中自媒体化行政问题的舆论压力型、事态失控型、决策被动型、借机谋利型等四种类型。引入把关理论后发现,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把关由于实现了去中心化商业市场逻辑的介入、舆论民粹主义的形成、信息传播技术和平台的革新,致使一些自媒体用户滥用把关权。由此,如何在自媒体用户单一把关权的基础上实现再把关,成为解决自媒体化行政问题的关键。在不同类型的自媒体化行政问题中,通过结构把关、技术把关、制度把关的差异性路径供给,可实现市县政府决策中自媒体化行政问题的治理模式创新,助力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健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化行政 市县政府决策 把关理论 把关治理 去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现代变革的成功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殷冬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I0002,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愿景引领型现代化,呈现愿景引领驱动的显著特征。愿景生产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性、世俗性、务实性、整体性和行动导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发挥着引领与指引、动员与激励... 中国式现代化是愿景引领型现代化,呈现愿景引领驱动的显著特征。愿景生产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性、世俗性、务实性、整体性和行动导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发挥着引领与指引、动员与激励、整合与聚焦、反省与变革的功能。从政治学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善于用愿景规划的方式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将愿景的生产、传播和执行三个关键环节贯通起来,实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权 中国式现代化愿景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表达平衡: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不公发生逻辑与社会正义实现方式的政治学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殷冬水 周光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4,共10页
社会不公日益成为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我国为何出现社会不公,目前国内学界主要有五种解释。作为转型中的大国,我国所面临的社会不公问题必然是综合型的,导致我国社会不公的因素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从政治学的... 社会不公日益成为我国政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我国为何出现社会不公,目前国内学界主要有五种解释。作为转型中的大国,我国所面临的社会不公问题必然是综合型的,导致我国社会不公的因素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国的社会不公,是政治领域利益表达不平衡造成的,这种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弱势群体在政治领域处于失声状态,缺乏有效的机制合法表达其正当的利益诉求;二是强势群体拥有丰富的资源,运用不同的策略,对政府的决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国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方面要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则要有效限制强势群体左右公共政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不公 社会正义 利益表达 弱势群体 强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破解地方政府“民生难题”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光辉 刘传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共11页
作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议题,民生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长期以来,民生问题主要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特别是政府与群众在视角上的差异等因素,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往往面临“政府决策与群众需... 作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议题,民生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长期以来,民生问题主要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办,特别是政府与群众在视角上的差异等因素,地方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往往面临“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相脱节”“有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项目推行难”等难题。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浙江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项目的制定引入人大制度轨道,通过多主体参与来解决民生难题的实践创新机制。它通过民意聚合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分别实现了决策与民意、协商与票决、监督与助推的结合,并发挥了推进地方政府民主决策、确保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民生项目有效落实、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和构建地方新型治理格局等五种基本功能,成为当代中国地方人大破解民生难题、发挥代表职能和优化地方治理的一种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民生难题 地方政府 地方人大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权力正当性的形式要求为基础的形式法治——对罗尔斯《正义论》中法治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龚蔚红 孙一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99,共5页
对罗尔斯的法治理论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形式法治论,另一种是实质法治论。但形式法治论不能解释罗尔斯对法律的形式要求源自对自由的保证,而实质法治论证又不能解释为何罗尔斯认为法治与不正义是相容的。如果将对自由的保证看做是对权力... 对罗尔斯的法治理论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形式法治论,另一种是实质法治论。但形式法治论不能解释罗尔斯对法律的形式要求源自对自由的保证,而实质法治论证又不能解释为何罗尔斯认为法治与不正义是相容的。如果将对自由的保证看做是对权力正当性的形式要求,则可以很好地理解罗尔斯对法治的论述。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以权力正当性的形式要求为基础的形式法治论,可以说明形式法治的道德价值在于削弱权力本身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法治 规则 权力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政治学的核心范畴研究——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立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7,共7页
法政治学的定位需要借助于自身的核心范畴作为判识的标准,法政治学是法学与政治学交叉的学科,从法与政治的学科交叉属性与社会现象重合的特性来看,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研究视角,权利与权力分别构成了法律与政治的核心范畴... 法政治学的定位需要借助于自身的核心范畴作为判识的标准,法政治学是法学与政治学交叉的学科,从法与政治的学科交叉属性与社会现象重合的特性来看,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研究视角,权利与权力分别构成了法律与政治的核心范畴,权利与权力的紧密关联性体现于法律场域与政治场域之中,以"制度化的权利与权力"设定法政治学的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政治学 布迪厄 场域理论 权利与权力 核心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调查队:应对规模治理“信息难题”的体制设计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光辉 王茜 王匡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7,共13页
在超大规模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政府如何准确、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化解由信息偏差导致的规模治理风险,是当代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议题。国家调查队是国家应对规模治理“信息难题”的组织化产物,其设立... 在超大规模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政府如何准确、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化解由信息偏差导致的规模治理风险,是当代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议题。国家调查队是国家应对规模治理“信息难题”的组织化产物,其设立的初衷在于防止地方统计部门职能缺位,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全国经济社会重要信息。国家调查队体制发展与完善的历程,显示出国家探索运用体制改革技术应对“信息难题”的实践路径。在运行过程中,国家调查队将整合治理、扁平化管理、项目化治理和数据化治理等治理技术有机结合,确保体制运行顺畅。从整体性效能来看,国家调查队有效应对信息不真、信息不准、信息不通、信息不全等问题,为化解由信息难题所导致的国家规模治理风险提供了有效的体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调查队 国家规模 信息难题 体制改革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己主义、理性与社会契约
10
作者 马蒂尼奇 朱万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伯纳德·格特在他最近的书中对托马斯·霍布斯的哲学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这些解读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被质疑:(1)即便霍布斯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仍然像是欲望的利己主义者,对格特而言,这意味着人在每个行动中都至少... 伯纳德·格特在他最近的书中对托马斯·霍布斯的哲学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这些解读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被质疑:(1)即便霍布斯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仍然像是欲望的利己主义者,对格特而言,这意味着人在每个行动中都至少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行动;(2)虽然理性一词有多种解释,霍布斯对理性的理解似乎是以手段通达目的的计算,这些计算设置直接的目标,而理性自身则不设置最终的目的;(3)霍布斯的政治理论最好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契约理论,因为臣民之间订立契约授权主权者保护他们,授权的结果是臣民将他们的一些权利授予主权者,但是权利的赠与不是市民国家产生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己主义 理性 社会契约 霍布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展的中国逻辑——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视角的新解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冬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3,215,共15页
国家是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国家发展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学界对当代中国这一超大规模国家发展研究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范式。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事实,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理论范式更具解释力。当代... 国家是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国家发展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学界对当代中国这一超大规模国家发展研究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范式。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事实,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理论范式更具解释力。当代中国发展可从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这一视角来解释。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观中,促进发展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党和政府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将促进发展作为其工作重心,创新和优化国家的发展理念,发挥国家规划、举国体制和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促进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之所以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是因为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倡导国家引领驱动发展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是行动主义的、务实主义的、与时代同行的。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有效地解释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观念逻辑,为破解当代中国发展之谜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发展观 当代中国 国家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探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颜德如 岳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7,共5页
无论从政府产生的原因、税收原则的逻辑,还是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来考虑,政府都应该承担起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责任。政府只有向城乡全体公民提供数量相等、机会平等和体现人群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才能有效实现... 无论从政府产生的原因、税收原则的逻辑,还是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来考虑,政府都应该承担起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责任。政府只有向城乡全体公民提供数量相等、机会平等和体现人群差异的基本公共服务,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合法性。为顺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应该对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旧体制、旧政策进行改革,并创新工作方法,引导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投身于这一事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政府责任 城乡二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府际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23
13
作者 颜德如 岳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共5页
府际关系,亦称政府间关系,既指国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关系,也指国家间各级政府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府际关系实际上是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长期... 府际关系,亦称政府间关系,既指国内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工关系,也指国家间各级政府之间的交往合作关系。府际关系实际上是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府际关系以纵向关系和条块关系为主导,横向关系并不显著,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的府际关系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特征:一方面是府际关系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迫切的调整与变革诉求;另一方面则是府际关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但总体而言,其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块块相隔、条块交错的联系形式仍是府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中央—地方间的纵向府际关系仍然是府际关系的主体,以层层节制为特征的单向权力运行模式在府际关系的实践中发挥着主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全面推进和跨域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中国传统的府际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需求,因而面临着调整和变革的压力。为适应这一客观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府际关系必然会呈现出纵向府际关系法治化、横向府际关系制度化、府际关系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推进府际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政府及其官员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府际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铁生 周光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127,4,共7页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将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到执政党首要任务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文学在文化的框架下,通过公共空间形成了意识形态功能并在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不同于以国家机器为代表的硬权力,文学在文化中的软权力是通过文学虚构性与象征性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写进虚拟的文学世界里,再通过文学作品来反观人类历史和展望未来,进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一种巨大的推动作用的。相对于国家机器的硬实力,以文学为代表的软实力因其文艺美学的特征而乐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因而这种实力又被称之为"社会的大气层"或"社会的黏合剂"。文学的政治功能通过学科跨界阐释得以增强,这是因为文学除了文艺美学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其必然的政治性功能,因而在文学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强国就不仅要接受外域的先进思想,而且也要使中国的文学事业走出国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文学的政治功能 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软实力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政与大一统国家:国家韧性形成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光辉 赵德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政 大一统国家 国家韧性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播时代的政治传播:中国传统媒体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昊 林奇富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7,M0006,共18页
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造成了冲击。现有研究较少对传统媒体应对这一挑战的理论逻辑与政治意义做出统一的阐释。论文从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职能及其现实困境出发,对上述议题进行了分析。本质上,互联网时代... 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造成了冲击。现有研究较少对传统媒体应对这一挑战的理论逻辑与政治意义做出统一的阐释。论文从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职能及其现实困境出发,对上述议题进行了分析。本质上,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是当前传播模式“窄播化”与传统媒体政治传播“大众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媒体采取加强其在互联网平台布局的“多平台策略”,以及同时扮演宣传媒体与商业化内容生产者的“双重身份策略”,以应对上述冲击与挑战。通过运用这两种策略,传统媒体扩展了其受众接触的广度,加大了其受众影响的深度,有效促进了政治传播的“再大众化”。两种策略的成功运用,有助于传统媒体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并有效履行其政治传播职能。此外,对传统媒体转型的政治逻辑与积极意义的分析,也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政治传播实践的理论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媒体 政治传播 窄播 再大众化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下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与创新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德超 钟莉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51,共8页
我国央地关系的建构模式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情境进行动态的协调与平衡。从权力分配、行为动机、体制根源等三个方面阐释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可以解读出疫情防控下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价值:中央临时“上收... 我国央地关系的建构模式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情境进行动态的协调与平衡。从权力分配、行为动机、体制根源等三个方面阐释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可以解读出疫情防控下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价值:中央临时“上收”地方应急指挥权,是高效应对地方非常规重大突发事件的创新型权力分配方式;中央领导下的地方政府间帮扶模式,有效分散了中央的应急治理压力;央地之间良性互动与有效协作,支撑国家应急治理体系高效运转;央地关系调整兼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彰显国家应急治理的韧性与弹性;危机状态下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有效稳定了国家应急治理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央地关系 非常规重大突发事件 国家治理 应急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百年实践与法治经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立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0,共10页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依党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部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历经百年,从建章立制的启蒙期、筚路蓝缕的摸索前行期、制度...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依党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部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历经百年,从建章立制的启蒙期、筚路蓝缕的摸索前行期、制度治党的体系构建期,到依规治党的法治实践期,走过了一条逐步法治化的道路。总结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法治经验,制度治党与依规治党构成了党内法规体系的法治化模式;宪法为上与党章为本是其法治遵循与制度准则;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障了党内法规的法治体系化;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是党内法规体系的主要法治路径;使命型政党的自我制度革命构成了党内法规体系的法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体系 百年实践 法治经验 依规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强制义务的自由:诺奇克自由观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万润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诺奇克的理论在当今政治哲学的对话中居于显要位置。长久以来,学界对诺奇克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对罗尔斯的批评。深入分析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诺奇克实际上阐发了自由的另一维度。传统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自由仅意味着无干涉;但对诺奇... 诺奇克的理论在当今政治哲学的对话中居于显要位置。长久以来,学界对诺奇克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其对罗尔斯的批评。深入分析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诺奇克实际上阐发了自由的另一维度。传统自由主义理论认为,自由仅意味着无干涉;但对诺奇克而言,自由同时意味着义务无强制。干涉之阙如与强制义务之阙如一起构成自由的完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权利 无干涉 义务 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智治”破解基层社情民意工作难题——从杭州案例浅析中国数字化改革的意义与未来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光辉 贺竞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0,157,共6页
社情民意是民众的普遍共识和共通意愿,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朴实、最真切的心理情感表现。社情民意,特别是基层社情民意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当下地方治理工作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领域。基层社情民意诉求的多样化与地... 社情民意是民众的普遍共识和共通意愿,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朴实、最真切的心理情感表现。社情民意,特别是基层社情民意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当下地方治理工作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领域。基层社情民意诉求的多样化与地方政府施治能力有限性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当下地方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情民意 结构性矛盾 心理情感 治国理政 数字化 基层 改革的意义 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