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纺丝法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的制备及体外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庆 张龙 +4 位作者 侯宇川 陈岐辉 姜凤鸣 张海峰 王春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4-786,8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不同比例PLGA合成后,采用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输尿管支架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表征。将输尿管支架管截成长约2 cm小...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不同比例PLGA合成后,采用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输尿管支架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表征。将输尿管支架管截成长约2 cm小段,并浸于尿液中进行体外降解试验研究,分别于各观察点取出样品,观察大体形态、残重率及分子量变化。结果支架管具有纳米结构,其物理性质及电镜下结构完全满足可降解支架管的需求。PLGA材料的降解的残重率曲线近乎成线性,其中50∶50比例的PLGA降解最快,约至第6周材料崩解,而70∶30比例的PLGA降解最慢,在10周左右崩解,80∶20降解速率介于二者之间,降解时间约需8周。材料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变化趋势与重量损失大体相同,降解早期分子量下降迅速,后期减慢并趋于平稳。结论电纺丝技术得到的输尿管支架管管物理特性完全满足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要求。PLGA(80∶20)及PLGA(50∶50)两种材料满足了输尿管支架管对降解时间的要求,是制备支架管较为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输尿管支架 可降解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在高手术风险病人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晓庆 姜凤鸣 +3 位作者 陈岐辉 侯宇川 张海峰 王春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99-1001,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手术在高危麻醉风险病人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手术189次,所有患者的术前情况均使用美国麻醉学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危险组,评分为Ⅲ或Ⅳ,共3...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手术在高危麻醉风险病人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行经皮肾镜手术189次,所有患者的术前情况均使用美国麻醉学学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高危险组,评分为Ⅲ或Ⅳ,共39例,低危险组,评分为Ⅰ或Ⅱ,共139例。结果:高危组行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手术42次,低危组共行147次。低危组患者年龄较高危组小(47.6岁与55.2岁)。2组在结石大小及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组并发疾病平均为2.8种,低危组为0.6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各种参数的比较中,高危组麻醉时间长于低危组,术中估计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危组平均术后住院日为7.6 d,低危组为4.8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结石清除率为83%,低危组结石清除率为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的患者来说,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肾结石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博 王晓庆 +3 位作者 郝元元 陈岐辉 芦志华 王春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同一术者完成的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分析影响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的主要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同一术者完成的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情况(患肾位置、患肾大小、是否钙化、患肾周围轻度渗出)、对侧肾脏积水情况、术前抗结核时间及术者经验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23例中转开放手术,余121例均成功。在单因素分析中,BMI(P=0.023)、合并糖尿病(P=0.003)、合并高血压(P=0.011)、患肾体积增大(P=0.032)是影响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BMI≥30 kg/m^2、糖尿病、高血压、患肾体积增大显著增加了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风险。结论:BMI≥30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肾体积增大可显著增加后腹腔镜治疗无功能肾结核中转开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除术 后腹腔镜 肾结核 中转开放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误诊为肾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维宁 王艳波 +2 位作者 马小波 于海东 王春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我科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并查阅相关文献,就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51岁,因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3 d入院。CT... 目的通过具体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我科1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并查阅相关文献,就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治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51岁,因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3 d入院。CT示右肾肾盂、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临床诊断为右肾癌,行后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回报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治疗上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辅助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具有一定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误诊 影像学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列腺转移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涛 郭亮 +1 位作者 杨凌博 侯宇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18,共1页
患者男性,54岁,2006年3月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胃印戒细胞癌.pTNM:T3N1M0。2012年7月患者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加重伴肉眼血尿2周就诊于本院。
关键词 胃癌 前列腺转移 印戒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