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动力学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立 关凤英 于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9-347,共9页
线粒体动力学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过程决定线粒体形态的可塑性。这种动态平衡的稳定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机体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受多种化学酶及蛋白等因素调节。因线粒体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故... 线粒体动力学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过程决定线粒体形态的可塑性。这种动态平衡的稳定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机体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受多种化学酶及蛋白等因素调节。因线粒体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故线粒体动力学与人类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并且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疾病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景天苷对三阴性乳腺癌关键差异基因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紫嘉 陈霞 +3 位作者 崔曼 文继红 王苹 宋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9-769,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苷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阐明其产生治疗作用的主要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数据集GSE45827,利用R软件包GSEABase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苷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阐明其产生治疗作用的主要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数据集GSE45827,利用R软件包GSEABase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limma R软件包寻找相邻正常组织和TNBC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将DEGs与药物靶点结合,导入基因/蛋白相互作用检索搜查工具String数据库,形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功能模块筛选,对SCORE值排名前2位的关键模块基因再次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将2次KEGG富集分析所得通路与转录组数据GSEA富集分析结果取交集,获得红景天苷治疗TNBC的作用通路。使用CytoHubba插件计算出关键模块中最大团中心性(MCC)评分前10位的关键节点基因,即为核心基因。应用AutoDock Vina 1.1.2和PyMOL 2.3.0软件完成分子对接。结果:KEGG与GSEA富集分析的结果取交集得到13条共同通路,涉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p53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中所涉及的有丝分裂、核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联,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一致。SCORE值排名第1位的关键模块中包含5个红景天苷药物作用靶点,分别为重组人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EK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F11)、DNA拓扑异构酶2(TOP2A)和胸腺嘧啶酸合酶(TYMS),将上述蛋白与红景天苷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均表现出很强的结合能力(结合能<-7.0 kcal·mol^(-1))。结论:红景天苷的紧密结合靶标位于TNBC的DEGs关键功能模块中,可以与CCNA2蛋白结合产生直接的调控作用,与KIF11、TOPA2、CHEK1和TYMS蛋白结合可针对TNBC的关键节点基因产生间接的调控作用,红景天苷有可能成为TNBC的临床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三阴性乳腺癌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庆勇 陈燕萍 +1 位作者 刘芬 陈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托洛尔4.5 mg/kg),人参皂苷Rg1 5、10、15 mg/kg组,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连续腹...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托洛尔4.5 mg/kg),人参皂苷Rg1 5、10、15 mg/kg组,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连续腹腔注射14 d后取材。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边缘区VEGF、VEGFR1、VEGFR2和p-Akt表达,Griess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O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 10、15 mg/kg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人参皂苷Rg1 10 mg/kg组VEGF、VEGFR1、VEGFR2及p-Akt表达均为次强阳性,Rg1 15 mg/kg组VEGF、VEGFR1、VEGFR2及p-Akt表达则均为强阳性,结果与阳性药物作用相当,其中以Rg1 15 mg/kg剂量效果最佳。此外,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10、15 mg/kg组心肌组织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大鼠急性缺血心肌血管再生,该作用与人参皂苷Rg1增加心肌组织VEGF、VEGFR、p-Akt以及NO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人参皂甙类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羽冠 宋宏宇 +3 位作者 李蓥 焦燕 张爽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STT)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阳性药(尼可地尔1.0mg·kg-1)组、GSTT100、30、10mg·kg-1组。采用分光光度...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STT)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阳性药(尼可地尔1.0mg·kg-1)组、GSTT100、30、10mg·kg-1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二氨基二苯甲烷(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内caspase-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100、30mg·kg-1组LDH、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TNF-α及IL-6含量也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caspase-3表达下降,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蒺藜皂苷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药物预适应 自由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单体B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爽 李红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单体B(TTSMB)对大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出生1~3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模型组(H/R)、蒺藜皂苷组(GSTT)、蒺藜皂苷单体B(TTSMB)10、1、0.1nmol·...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单体B(TTSMB)对大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出生1~3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模型组(H/R)、蒺藜皂苷组(GSTT)、蒺藜皂苷单体B(TTSMB)10、1、0.1nmol·L-1组。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基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TSMB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释放量增加(P<0.01),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TSMB10、1、0.1nmol·L-1组存活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含量降低,SO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表达亦下降。结论TTSMB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皂苷单体B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H/R) 凋亡 caspase-3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包桂兰 陈勇 +2 位作者 于玲 李敏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48,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干预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OMT1(35 mg·kg-1)组、OMT2(70 mg·kg-1)组和OMT3(105 mg·kg-1)组,每组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干预氧化应激反应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OMT1(35 mg·kg-1)组、OMT2(70 mg·kg-1)组和OMT3(105 mg·kg-1)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在造模前5 d预防性腹腔注射给药或生理盐水。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比,并通过HE染色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血清含量检测观察OMT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各组大鼠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缺血脑组织和细胞的水肿程度减轻,梗死灶减少,脑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维持正常,脑梗死体积比降低(P<0.05或P<0.01);且脑缺血大鼠外周血清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增加(P<0.05或P<0.01),MDA的含量降低(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OMT可以通过影响脑缺血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干预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局灶性脑缺血 氧化应激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关凤英 李红 +1 位作者 于秀霞 杨世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药物治疗组:AI低、中、高(10、30、90g/L)剂量组及AI(90g/L)+L-NAME(20μg/L)组。药物预先处理心...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药物治疗组:AI低、中、高(10、30、90g/L)剂量组及AI(90g/L)+L-NAME(20μg/L)组。药物预先处理心肌细胞30min后,加入H2O2损伤心肌细胞5h,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H2O2损伤组比较,各剂量AI可提高细胞存活力(P<0.05),LDH漏出量降低(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降低(P<0.01),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I高剂量组比较,L-NAME组细胞存活力降低(P<0.01),LDH漏出量升高(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升高(P<0.01),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对抗H2O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诱导NO生成、抑制活性氧生成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心肌细胞 活性氧 一氧化氮 凋亡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岩 孙磊 +3 位作者 于雷 于洋 池琦 贾晓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 近年来,放疗、化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了头颈部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放化疗带来的毒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模式,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方面具有毒性作用小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目前西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本文以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为主,同时介绍一些正处于研究中的靶向治疗药物,探讨靶向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鳞癌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威 姜慧轶 +2 位作者 魏胜男 孟昭杰 戴丽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8-601,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堵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堵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h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之后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并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坏死严重,水肿明显;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坏死细胞数减少,水肿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ax和上调Bcl-2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脑神经元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BAX蛋白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脑止痛胶囊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欢 曲圆 +5 位作者 朱天全 胡杨 孙申国 阎鑫 纪影实 包雪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1,I0002,共7页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 目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探讨清脑止痛胶囊对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9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0.35g·kg-1)、中(0.70g·kg-1)、高(1.40g·kg-1)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正天丸1.8g·kg-1)组,每组15只。连续给药7d后,皮下注射NTG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注射NTG 180min内大鼠的挠头次数,4h后取血浆和中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中脑组织中核因子kappa B(NF-κB)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和中脑组织中前列环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增加(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中脑组织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清脑止痛胶囊组和阳性药组大鼠挠头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中脑组织中NF-κB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浆中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清脑止痛胶囊可以缓解大鼠偏头痛症状,对偏头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源性炎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脑止痛胶囊 偏头痛 核因子KAPPAB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志刚 陈立 +3 位作者 吕晓艳 李伟 项丹 李志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其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0、50、100和200μmol.L-1)塞来昔布与Lewis肺癌细胞共培养12、24、48和72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P-HPLC法检测24h细胞培养...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其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0、50、100和200μmol.L-1)塞来昔布与Lewis肺癌细胞共培养12、24、48和72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P-HPLC法检测24h细胞培养上清液花生四稀酸含量,ELISA法检测24h细胞培养上清液前列腺素E2含量。20只C57BL/6小鼠进行Lewis肺癌移植瘤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0mg.kg-1剂量给药组,于接种后3d塞来昔布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5d后处死小鼠,计算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50、100和200μmol.L-1塞来昔布均可抑制Lewis细胞增殖,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72h的IC50值为(134.06±2.97)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1塞来昔布组培养上清液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无变化,前列腺素E2含量降低(P<0.05),100和200μmol.L-1塞来昔布组,随着塞来昔布剂量的增加,培养上清液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增加(P<0.01),前列腺素E2的含量降低(P<0.01)。塞来昔布给药组小鼠的平均瘤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0%。结论:塞来昔布可在体内及体外抑制Lewis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花生四烯酸及降低前列腺素E2水平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Lewis肺 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智嘉 谷励 +1 位作者 王景龙 陈思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9-740,共2页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近年来研究发现As2O3不仅对APL细胞,而且对其他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具有诱导凋亡作用。Wang等研究表明端粒酶与恶性肿瘤发生有着紧密...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近年来研究发现As2O3不仅对APL细胞,而且对其他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均具有诱导凋亡作用。Wang等研究表明端粒酶与恶性肿瘤发生有着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乳腺癌细胞系 细胞存活率 端粒酶活性 凋亡 抑制作用 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磷脂浸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圆 付丹阳 纪影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1-294,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丹参酮ⅡA组和低、中、高剂量DSLZ组(5.0、10.0、20.0mg·kg-1,以丹参酮ⅡA计),每组10只。采用... 目的:观察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丹参酮ⅡA组和低、中、高剂量DSLZ组(5.0、10.0、20.0mg·kg-1,以丹参酮ⅡA计),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膜不清,细胞出现肿胀、变形、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大;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细胞核仁清晰,间质轻微水肿。结论:DSLZ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NO神经毒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磷脂 脑缺血灌注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区域免疫异常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洋 张明 陈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肥胖是由多种炎性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在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内稳态平衡被打破,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极化的巨噬细胞在肥胖状态下的脂肪组织微环境中,与脂肪细胞相互作用引起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脂肪组织区域... 肥胖是由多种炎性因子诱导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在肥胖过程中,脂肪组织内稳态平衡被打破,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极化的巨噬细胞在肥胖状态下的脂肪组织微环境中,与脂肪细胞相互作用引起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脂肪组织区域免疫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是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始动因素,巨噬细胞募集/极化及脂肪前体细胞巨噬样变是脂肪组织区域免疫异常的中心环节,通过炎症信号通路与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的交叉对话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引起胰岛素抵抗。这种免疫异常为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为肥胖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免疫异常 巨噬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F-4α通过miR-122调节2型糖尿病
15
作者 陈立 魏胜男 +4 位作者 于洋 姚帆 薛欢 关凤英 张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HNF-4α是否通过上调miR-122,进而激活2型糖尿病肝脏糖异生及脂质代谢紊乱.方法建立2型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以及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miR-122、HNF-4α,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以及脂质代谢相关蛋白SREB... 目的探讨HNF-4α是否通过上调miR-122,进而激活2型糖尿病肝脏糖异生及脂质代谢紊乱.方法建立2型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以及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miR-122、HNF-4α,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以及脂质代谢相关蛋白SREBP、FAS-1、CPT-1、ACC的表达水平.给予HNF-4αsiRNA、HNF-4α过表达质粒、HNF-4α过表达质粒联合miR-122抑制剂共同孵育干预HepG2细胞,检测各组miR-122、HNF-4α、糖异生关键酶、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22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和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表达均有明显增高.HNF-4α、PEPCK、G6Pase和SREBP、FAS-1和ACC模型组中均明显上调,而CPT-1和p-ACC表达明显下降.而miR122的抑制剂能明显逆转HNF-4α过表达质粒引起的糖异生和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改变.结论HNF-4α能够通过上调miR-122激活2型糖尿病糖脂质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脏 糖异生 脂质代谢 miR122 HNF-4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及细胞成像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英帅 周颖 +4 位作者 王珺楠 邵丹 孙允陆 李晶 董文飞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5期743-749,共7页
采用模板合成以及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GNR@SiO2)纳米复合粒子,探讨了这种新型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光谱性质、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 采用模板合成以及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GNR@SiO2)纳米复合粒子,探讨了这种新型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光谱性质、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反应时间的调控,获得的纳米复合粒子的二氧化硅壳层厚度可以控制在20~30nm。由于二氧化硅壳层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金纳米棒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金纳米棒的细胞毒性;此外,由于二氧化硅壳层具有良好的化学修饰作用,因此可以将荧光探针分子标记在二氧化硅壳层表面,修饰后的纳米复合粒子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从而实现细胞内的光学成像。因此,该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以及光热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细胞毒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退分化在β细胞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俊男 于洋 杜红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除了胰岛素抵抗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亦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通常认为由胰岛β细胞凋亡引起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除了胰岛素抵抗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亦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通常认为由胰岛β细胞凋亡引起的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致病机制[3],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β细胞凋亡程度与胰岛素下降程度不平行,因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退分化 β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氧糖剥夺后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惠文婷 宋潼潼 +1 位作者 黄敏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4-1490,共7页
目的:探讨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氧糖剥夺(OGD)后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阐明负载bFGF的水凝胶对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bFGF明胶水凝胶,将对数生长期NIH3T3细胞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氧糖剥夺(OGD)后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阐明负载bFGF的水凝胶对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bFGF明胶水凝胶,将对数生长期NIH3T3细胞分为空白组、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采用CCK-8法检测6、12和24 h水凝胶浸出液共培养的NIH3T3细胞活性。将NIH3T3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和OGD+不同质量bFGF负载组(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FGF体外释放率。结果:CCK-8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浸出时间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NIH3T3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ELISA法检测,在4 h内约10%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12 h内约15%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24 h内约21%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结论:负载bFGF的水凝胶可以调控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抑制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并改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且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持续释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IH3T3细胞 胶原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