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刺沙蚕纤溶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少华 洪新雨 +2 位作者 薄其青 葛鑫 崔佳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7-960,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mg.kg-1)和尿激酶组(UK,15 000U.kg-1),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mg.kg-1)和尿激酶组(UK,15 000U.kg-1),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湿重干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JF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范围显著降低(P<0.001),脑含水量下降(P<0.05或P<0.01),且脑缺血海马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01),同时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NJF0.50mg.kg-1组大鼠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与UK 15 000U.kg-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J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刺沙蚕 纤溶酶 大脑中动脉 神经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对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舒岩 李树蕾 +1 位作者 杨立彬 张现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颈舌咽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阐明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抗大鼠惊厥的有效性。方法: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颈舌咽神经电刺激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只行... 目的:观察颈舌咽神经脉冲电刺激对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阐明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抗大鼠惊厥的有效性。方法: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颈舌咽神经电刺激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只行左侧颈部切开消毒处理,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行左颈部迷走神经分离后脉冲电刺激,颈舌咽神经电刺激组行左颈部舌咽神经分离后脉冲电刺激。各组动物分别给予双侧耳缘电刺激,记录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颈舌咽神经电刺激组大鼠嘶叫和发生强直阵挛的最小刺激电压显著提高(P<0.01),颈舌咽神经电刺激组与颈迷走神经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舌咽神经电刺激能提高大鼠的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大鼠 Wistar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基膜管植入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血管化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英 薛辉 +1 位作者 孙皎 陈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87,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 目的:观察肌基膜管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血管生成情况,为在脊髓损伤中应用肌基膜管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冻融法将大鼠骨骼肌制备成肌基膜管,将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 d取材,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各个时间点支架中血管生成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3、5、7、14和28 d)血管生成数量。结果:肌基膜管在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后,血管由脊髓和肌基膜管交界处长入肌基膜管内部,最终在肌基膜管内部形成血管网。新生血管面积比5 d组高于3 d组(P<0.05),7 d组高于5 d组(P<0.01),14 d组高于7 d组(P<0.01),28 d组高于14 d组(P<0.05或P<0.01)。结论:肌基膜管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有望成为修复脊髓损伤理想的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基膜管 脊髓半横断损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李忱 薛辉 +3 位作者 刘佳梅 张秀英 宋宇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6,F0002,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为A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0只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损伤后分别进行明胶海绵加生理盐水移植(明胶海绵组)和明胶海绵加A...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为AE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0只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损伤后分别进行明胶海绵加生理盐水移植(明胶海绵组)和明胶海绵加AECs移植(AECs移植组),同时设SC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移植后2和4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移植物和脊髓组织结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移植物和脊髓组织中神经丝蛋白(NF)阳性神经纤维、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采用荧光红顺行示踪技术观察移植后脊髓神经纤维恢复情况;BBB功能评分方法评价移植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ECs移植可促进脊髓本身神经纤维的再生,并促进了NF、5-HT和CGRP神经纤维的再生,再生的神经纤维可穿过GFAP阳性区域进入移植物中,AECs移植组移植物中NF阳性神经纤维数明显多于明胶海绵组(P<0.05)。AECs移植组、明胶海绵组及SCI模型组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s移植组与明胶海绵组和SCI模型组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s移植可促进SCI后神经纤维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羊膜上皮细胞 细胞移植 神经再生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5
作者 杨立明 姜文平 +1 位作者 姜文华 黄可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1-704,822,共4页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复制Wistar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通过尾静脉、门静脉、肝内注射移植经Hoch...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复制Wistar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通过尾静脉、门静脉、肝内注射移植经Hochest33342标记的大鼠骨髓MSCs悬液0.5mL(约1×106个细胞),对照组分别经相同途径注射等量的PBS。移植后3和7d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观察Hochest33342标记细胞的定位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术后3和7d,尾静脉注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肝内注射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肝内注射组与门静脉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尾静脉组各时间点肝脏内均未见Hochest33342标记细胞;门静脉组3d时肝脏内可见散在亮蓝色荧光的细胞,数量较少,7d时数量稍多;肝内注射组3及7d肝脏内均可见较多蓝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见Hochest33342标记细胞。大鼠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24h后肝组织结构紊乱,肝小叶中央区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及中央静脉附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尾静脉注射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改变;门静脉、肝内注射组3d时大鼠肝小叶中央区仍有小部分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但较相应对照组有改善;门静脉、肝内注射组7d时肝细胞坏死、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继续好转,肝内注射组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较门静脉组更明显。结论:MSCs经门静脉、肝内注射移植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明显改善了受损肝脏的功能,对急性肝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肝内注射途径移植优于门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