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鼠Muc1-MBP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方芳 马吉春 +5 位作者 高航 赵小霞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4,270,共5页
目的:制备鼠Muc1-MBP融合蛋白,探讨其免疫活性。方法:将pMAL-Muc1转化大肠杆菌,通过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Muc1的表达,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Muc1-MBP。将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 目的:制备鼠Muc1-MBP融合蛋白,探讨其免疫活性。方法:将pMAL-Muc1转化大肠杆菌,通过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Muc1的表达,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纯化Muc1-MBP。将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MTT法测定小鼠抗Muc1特异的CTL活性;ELISPOT法测定脾脏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获得稳定表达Muc1的菌株,制备了分子量67 kD较纯的Muc1-MBP融合蛋白。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产生高效价Muc1特异抗体,效价在8 000~16 000之间,Muc1-MBP融合蛋白可诱导CTL杀伤活性,对人乳腺癌MCF-7和小鼠Lewis肺癌LLC1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74.5±5.9)%和(60.5±10.4)%,与对照组比P〈0.05,差异显著;Muc1-MBP融合蛋白免疫可诱导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特异性活化Th1细胞。结论:成功制备重组鼠Muc1-MBP融合蛋白,其不仅能诱导特异体液免疫应答,而且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尤其能诱导对人类MCF-7细胞较小鼠Lewis肺癌LLC1细胞更加强烈的CTL杀伤活性,提示异种同源蛋白疫苗具有比同源蛋白疫苗更好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Muc1 Muc1-MBP融合蛋白 CTL活性 异种同源蛋白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90阻断肝癌细胞Stat3信号通路逆转免疫抑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艳春 黄进明 +1 位作者 朱明光 常雅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检测Stat3mRNA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AK酶抑制剂AG490阻断Stat3信号通路对免疫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应用AG490阻断肿瘤细胞Stat3信号通路逆转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方法:RT-PCR法检测Stat3mRNA表达;动态检测AG490作用前后... 目的:检测Stat3mRNA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AK酶抑制剂AG490阻断Stat3信号通路对免疫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应用AG490阻断肿瘤细胞Stat3信号通路逆转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方法:RT-PCR法检测Stat3mRNA表达;动态检测AG490作用前后肝癌细胞Stat3mRNA表达以及VEGF、TGF-β和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人肿瘤细胞中5种有Stat3mRNA的表达;AG490阻断肝癌细胞Stat3通路后,免疫抑制因子VEGF、TGF-β和IL-10等的mRNA表达减弱甚至消失。结论:AG490可通过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逆转免疫抑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肿瘤细胞 AG490 免疫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WOX基因调控Lewis肺癌细胞免疫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巍 袁红艳 常雅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130,共4页
目的:探讨WWOX基因调控Lewis肺癌细胞免疫抑制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myc-WWOX转染到Lewis肺癌细胞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生长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WWOX基因调控Lewis肺癌细胞免疫抑制效应。方法:将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myc-WWOX转染到Lewis肺癌细胞中,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生长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体内肿瘤局部注射pCDNA4.0/myc-WWOX质粒,计算抑瘤率并采用MTT法检测NK、CTL杀伤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WWOX基因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WWOX基因转染后TGF-β、VEGF、FasL三种肿瘤生长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降低;WWOX基因体内注射后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可达71%;NK、CTL的杀伤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结论:WWOX基因转染Lewis肺癌细胞具有抑瘤作用与免疫抑制效应,提示WWOX基因可能通过降低肿瘤生长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和CTL的杀伤活性,实现其对Lewis肺癌细胞免疫抑制效应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OX 基因调控 LEWIS肺癌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4
作者 台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7-430,共4页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DC摄取肿瘤抗原诱导免疫激活还是抑制,取决于肿瘤细胞释放危险信号(GM-CSF、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及热休克蛋白等)还是抑制性信号(TGF-β、IDO和iNOS等)。在危险信号的调节下,激活Th1细胞...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DC摄取肿瘤抗原诱导免疫激活还是抑制,取决于肿瘤细胞释放危险信号(GM-CSF、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及热休克蛋白等)还是抑制性信号(TGF-β、IDO和iNOS等)。在危险信号的调节下,激活Th1细胞免疫应答清除肿瘤;而在抑制性信号的作用下,激活Th2应答,不能有效清除肿瘤。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抗体疗法、T细胞疗法及肿瘤疫苗。目前至少有7种抗体与化疗药物合用的临床效果已经被证实;尽管抗不同种癌症的抗体种类在逐渐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用于抗体治疗的新靶点、开发新抗体及扩大抗体应用的抗肿瘤范围。而T细胞疗法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大多数肿瘤疫苗处于Ⅰ期和Ⅱ临床试验,但为数不多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尚需进一步完善。抗体在免疫监视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渐认识,肿瘤免疫预防最终可能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原 抗体 肿瘤疫苗 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对肿瘤细胞裂解物免疫原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贺 王华 +6 位作者 吴秀丽 卫红飞 孙陆果 张永胜 于永利 王丽颖 万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对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免疫原性的影响,为TCL相关肿瘤疫苗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冻融法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B16TCL,将BCGHSP70与B16TCL在体外混合制备BCGHSP70-B16TCL。将C57BL/6小鼠... 目的:观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对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免疫原性的影响,为TCL相关肿瘤疫苗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冻融法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B16TCL,将BCGHSP70与B16TCL在体外混合制备BCGHSP70-B16TCL。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CGHSP70-B16TCL组、PBS组、BCGHSP70组和B16TCL组,分别于第1和14天皮下免疫BCGHSP70-B16TCL、PBS、BCGHSP70和B16TCL。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处死小鼠,MTT法观察不同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B16TCL体外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应用冻融法能够使B16细胞完全裂解,所制备的B16TCL中含有丰富的蛋白成分。与PBS组、BCGHSP70组和B16TCL组比较,BCGHSP70-B16TCL组免疫小鼠脾脏明显增大;BCGHSP70-B16TCL免疫组SI高于PBS免疫组(P=0.00)、B16TCL免疫组(P=0.01)和BCGHSP70免疫组(P=0.00)。结论:BCGHSP70能够增强B16TCL的免疫原性,提示BCGHSP70可能作为有效的免疫佐剂用于TCL相关肿瘤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质类 肿瘤细胞裂解物 免疫原性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丽娜 王华 +4 位作者 周蕾 张永胜 于永利 王丽颖 孙陆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博莱霉素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成模差异。方法:利用8周龄雄性ICR小鼠,①随机分为腹腔给药组(P组)、气管内给药组(I组)、阴性对照组(C组),分别经腹腔注射BLM 40 mg/kg 5次、气管内滴入BLM 5 mg/kg ... 目的:建立博莱霉素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成模差异。方法:利用8周龄雄性ICR小鼠,①随机分为腹腔给药组(P组)、气管内给药组(I组)、阴性对照组(C组),分别经腹腔注射BLM 40 mg/kg 5次、气管内滴入BLM 5 mg/kg 1次或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50μl。分别于14、28、40天处死,②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BLM 40mg/kg3、4、5次或经腹腔给予生理盐水200μl。分别于28、40天处死。观察小鼠体重、咳嗽、挠鼻症状、肺系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给予博莱霉素后①小鼠的体重均下降并出现咳嗽及挠鼻等呼吸障碍症状;处置后第14、28及40天处死小鼠,计算肺系数,P组较I组肺系数高;处死小鼠后,P组和I组小鼠均形成广泛、稳定的间质纤维化病理改变,P组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及血管周围,而I组主要分布在肺门和支气管周围。P组较I组肺纤维化病理评分高。②不同腹腔给药次数模型小鼠体重变化以5次给药对体重影响最大;计算肺系数以给药5次肺系数变化最大。上述模型均成功建立。通过比较生存率、呼吸困难症状、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选出腹腔给药5次相对于给药3次及4次为更好的造模方式。结论:利用BLM腹腔注射和气管内滴入制备了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纤维化形成的部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腹腔给药5次方法制备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成功率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小鼠 博莱霉素 肺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诱导小鼠Th1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小霞 马吉春 +4 位作者 方芳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MBP对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体外用MBP刺激淋巴细胞,通过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MBP免疫小鼠后,ELSPOT检测MBP刺激脾淋巴细... 目的:探讨MBP对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体外用MBP刺激淋巴细胞,通过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MBP免疫小鼠后,ELSPOT检测MBP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免疫组化检测MBP与T细胞的结合作用。结果:MBP以剂量依赖关系促进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轻微抑制IL-4的分泌;ELSPOT检测细胞分泌IFN-γ结果显示,MBP可诱导特异性Th1活化,也可刺激非特异性Th1活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MBP抗体可与经MBP刺激的淋巴细胞发生反应,阳性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37.7%,当MBP采用1∶2 000抗MBP抗体中和后,再与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未见阳性细胞。结论:MBP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诱导非特异性Th1活化,也可通过免疫诱导大量特异性Th1活化;MBP可作为新的免疫增强剂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结合蛋白 TH1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对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吉春 赵小霞 +5 位作者 高航 方芳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Jurkat细胞的凋亡;应用抗体封闭实验检测MUC1多肽在Jurkat细胞表面作用的位点。结果:10、20、40μg/ml MUC1多肽作用使Jurkat细胞生长抑制分别达(32±4)%、(37±2)%、(46±5)%,未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MUC1多肽可诱导Jurkat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在Jurkat细胞表面有MUC1蛋白的表达。采用5μg/ml和25μg/ml抗MUC1抗体封闭Jurkat细胞表面MUC1表位后,MUC1多肽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几乎全部消失。结论:MUC1多肽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该多肽通过和Jurkat细胞表面MUC1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多肽 JURKAT细胞 生长抑制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癌细胞和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国民 胡敏 +3 位作者 袁红艳 张茹慧 孙秀梅 周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自临床手术的新鲜标本,通过抗污染处理,应用机械分离法和胶原酶Ⅳ消化法获得OSCC及CAFs,0.25%胰蛋白酶消化反复贴壁差数... 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OSCCs)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自临床手术的新鲜标本,通过抗污染处理,应用机械分离法和胶原酶Ⅳ消化法获得OSCC及CAFs,0.25%胰蛋白酶消化反复贴壁差数培养法分离、纯化细胞,正常口腔成纤维细胞(NFs)和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作为对照组。通过形态学观察、波形蛋白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纯化的细胞进行鉴定。应用MTT法绘出OSCCs、CAFs、NFs和Tca8113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获得纯化的OSCCs和CAFs,通过对比研究阐明OS-CC和CAFs的生物学特点;OSCCs中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呈阳性、波形蛋白呈阴性,CAFs中角蛋白呈阴性、波形蛋白呈阳性。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成功获得纯化的OSCCs和CAFs,对比研究发现CAFs和NFs在形态结构、生长特点等方面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结合蛋白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轶楠 马迪 +3 位作者 闫枫 于昉 台桂香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4-686,691,共4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 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 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A后肝脏组织中FSmRNA表达水平在第三天明显下降,FS蛋白水平在第三天也呈下降趋势;而Activin A水平明显增高。注射FS中和内源性激活素A作用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水平也显著低于ConA单纯诱导组。结论:在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激活素A-FS系统失平衡,应用FS阻断内源激活素A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肝脏损伤,因此FS有可能成为治疗肝损伤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A 激活素结合蛋白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pG ODN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光 杨亮 +5 位作者 包木胜 刘旭 王俪波 徐海飞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我室自行设计的CpG ODN(CpG BW001)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CpGBW001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小时,用VSV病毒保护实验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病毒保护能力及其中的IFNα-含量。将上述CpG BW00... 目的:探讨我室自行设计的CpG ODN(CpG BW001)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CpGBW001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48小时,用VSV病毒保护实验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病毒保护能力及其中的IFNα-含量。将上述CpG BW001刺激人PBMC的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12天后收集培养上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该培养上清液中HBsAg及HBeAg的含量,用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的含量。结果:CpG BW001刺激人PBMC产生以IFNα-为主的抗病毒物质;CpG BW001刺激人PBMC的培养上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后,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明显减少,且细胞内HBV DN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CpG BW001能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物质如IFNα-等,从而在体外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及HBV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乙型肝炎病毒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wis肺癌细胞通过TLR9对CD4+CD25+Treg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欣 付海英 +1 位作者 张佳伦 李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Lewis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肿瘤细胞通过TLRs对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Lewis肺癌细胞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共培养对Foxp3和TLR1-9... 目的:本研究以Lewis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肿瘤细胞通过TLRs对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Lewis肺癌细胞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系统中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共培养对Foxp3和TLR1-9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TLR9受体阻断剂氯喹阻断Lewis肺癌TLR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Lewis肺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可影响多种TLRs表达,其中TLR9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阻断Lewis肺癌细胞TLR9可明显降低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P<0.05)。结论:Lewis肺癌细胞可通过TLR9促进CD4+CD25+Treg细胞产生及功能增强,参与诱导肿瘤的免疫耐受,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FOXP3 TLRS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国民 张明君 +3 位作者 王凤丽 孙秀梅 张茹慧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Ezrin蛋白在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3.75%、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1.43%、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4.44%,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9.4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zrin蛋白的表达与OSCC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有助于判断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EZRIN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A1基因转染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鑫 朱明光 +2 位作者 袁红艳 杨巍 常雅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转染外源HMGA1基因的NIH3T3细胞,探讨HMGA1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MGA1稳定转染NIH3T3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法及基因测序技术,确定外源HM...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转染外源HMGA1基因的NIH3T3细胞,探讨HMGA1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MGA1稳定转染NIH3T3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克隆;RT-PCR法及基因测序技术,确定外源HMGA1基因在阳性细胞克隆转录水平的表达;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判断转染细胞的非锚定依赖性生长能力;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FasL mRNA表达。结果: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MGA1基因的NIH3T3细胞克隆,与对照细胞相比稳定转染HMGA1基因,细胞生长增殖速度加快,在软琼脂中形成细胞集落,并表达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FasL mRNA。结论:HMGA1基因转染可诱导正常NIH3T3细胞恶性转化,并参与调控免疫抑制因子mRNA表达,揭示HMGA1是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以及免疫逃逸的关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A1 NIH3T3 基因转染 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贺 向泽敏 +5 位作者 吴秀丽 王莉 卫红飞 万敏 王丽颖 于永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建立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HER2,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B16细胞,G418克隆筛选及体内传代后,流式细胞术(FCM)分选出GFP-HER2表达阳性... 目的:建立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HER2,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B16细胞,G418克隆筛选及体内传代后,流式细胞术(FCM)分选出GFP-HER2表达阳性细胞群,对该群细胞进行无G418条件下的单克隆筛选并进行体内稳定性检测。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分析,pcDNA3-GFP-HER2构建正确;最终建立的表达HER2基因B16细胞系体内传代后GFP-HER2阳性率高于90%。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其他体内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染细胞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HER2 阳离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C型CpGODN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亮 孙晚晴 +4 位作者 王莉 吴秀丽 万敏 于永利 王丽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自行设计的C型CpGODN(D-SL01)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用柯萨奇病毒体外感染人HeLa细胞的体外模型观察CpGODN刺激的人PBMC培养上清的抗病毒作用;利用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腹腔内给予CpGODN对小鼠体重及心... 目的:研究自行设计的C型CpGODN(D-SL01)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用柯萨奇病毒体外感染人HeLa细胞的体外模型观察CpGODN刺激的人PBMC培养上清的抗病毒作用;利用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腹腔内给予CpGODN对小鼠体重及心肌病变的影响。结果:D-SL01刺激的人PBMC培养上清不仅能抵抗VSV感染VeroE6细胞,也能明显抵抗柯萨奇病毒对HeLa细胞的感染,其作用强度与A-型CpGODN2216相似。然而,当腹腔内连续给药6d后,D-SL01使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的质量下降及心肌病变程度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加重。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体内应用CpGODN的机制特别是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应该充分注意给药时机、途径及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柯萨奇病毒 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RhoC表达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淑丽 王广义 +1 位作者 吕国悦 朱明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研究siRNA沉默RhoC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RhoC-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6mRFPRhoC-siRNA,转染BEL7402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目的:研究siRNA沉默RhoC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RhoC-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6mRFPRhoC-siRNA,转染BEL7402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RhoC基因沉默效果;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瑞氏染色检测BEL7402细胞凋亡,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U6mRFPRhoC-siRNA重组载体,转染BEL7402细胞的效率为70%,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C基因沉默效率分别为85%和82%。pU6mRFPRhoC-siRNA转染组BEL7402细胞凋亡显著高于未转染BEL7402细胞和pU6mRFP Scramble-siRNA转染组BEL7402细胞[(21.00±2.23)%vs(6.47±1.64)%、(4.63±0.47)%,P<0.01)],pU6mRFPRhoC-siRNA转染组BEL7402细胞DNA呈典型的"梯状"条带,瑞氏染色见转染组BEL7402细胞中有大量凋亡细胞。pU6mRFPRhoC-siRNA转染组BEL7402细胞Bcl-2基因水平显著低于、而Bax基因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BEL7402细胞和pU6mRFP Scramble-siRNA转染组BEL7402细胞(0.28±0.15vs0.96±0.21,1.03±0.24,P<0.05;1.09±0.21vs0.26±0.10,0.25±0.07,P<0.01)。结论:siRNA沉默RhoC基因可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Bcl-2基因、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C基因 SIRNA 肝肿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C-9舌鳞癌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国民 胡敏 +1 位作者 孙秀梅 袁红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分离SCC-9细胞中CD44+的肿瘤细胞亚群,鉴定CD44+亚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采用CD44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44+的细胞亚群;检测各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检测CD133、Oct-4、BIM-1在CD44+和CD44-中的表达;检测... 目的:分离SCC-9细胞中CD44+的肿瘤细胞亚群,鉴定CD44+亚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采用CD44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D44+的细胞亚群;检测各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检测CD133、Oct-4、BIM-1在CD44+和CD44-中的表达;检测各细胞亚群克隆形成率。结果:SCC-9细胞中CD44+的细胞亚群约占30%;CD44+的肿瘤细胞亚群70%处于G0/G1期;胚胎干细胞因子CD133、Oct-4、BIM-1在CD44+和CD44-的OSCCs中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D44+细胞亚群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CD44-的细胞亚群。结论:在SCC-9舌鳞癌细胞系中CD44+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SCC-9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65-MUC1肿瘤疫苗对小鼠胰腺组织的分子模拟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琳 吴秀丽 +1 位作者 王丽颖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抗肿瘤融合蛋白疫苗热激蛋白65-黏蛋白1(HSP65-MUC1)在小鼠体内通过分子模拟方式损伤小鼠胰腺的可能性。方法:21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HSP65组和HSP65-MUC1组(每组7只),分别皮下注射PBS、HSP65和HSP65-MUC1,每... 目的:探讨重组抗肿瘤融合蛋白疫苗热激蛋白65-黏蛋白1(HSP65-MUC1)在小鼠体内通过分子模拟方式损伤小鼠胰腺的可能性。方法:21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HSP65组和HSP65-MUC1组(每组7只),分别皮下注射PBS、HSP65和HSP65-MUC1,每周1次,给药3周。无菌分离小鼠脾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组织病理学观察小鼠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与PBS对照组和HSP65组比较,HSP65-MUC1肿瘤疫苗组HSP65-MUC1特异性淋巴细胞升高了16.88%(P<0.001);HSP65特异性淋巴细胞升高了7.29%(P<0.01);与HSP60交叉识别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升高了5.79%(P<0.05)。3个免疫组小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均正常。结论:HSP65-MUC1肿瘤疫苗没有通过分子模拟诱导损伤小鼠胰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抗肿瘤融合蛋白 疫苗 热激蛋白65-黏蛋白1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HSP70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贺 曹昭 +5 位作者 张培因 卫红飞 王华 孙陆果 王丽颖 于永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2-1114,1118,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卡介苗HSP70(BCG HSP70)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BCG HSP70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分析。再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卡介苗HSP70(BCG HSP70)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BCG HSP70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分析。再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正确的阳性克隆子后,用IPTG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并通过脾增生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扩增的BCG HSP70基因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70000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纯化产物在Mr约70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蛋白纯度约96.5%。脾细胞增生试验显示,该蛋白能够明显刺激鼠脾细胞增殖。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BCG HSP70,为进一步研究BCG HSP70及BCG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HSP70 pET28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