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蝶窦入路内镜垂体手术中颈内动脉的解剖学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汲军 吴大威 +2 位作者 张益群 田勇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9-1123,1252,共5页
目的:研究在经鼻蝶窦入路内镜垂体手术中颈内动脉(ICA)与蝶窦内壁骨性标志物和ICA与蝶窦口中心的正确位置关系,帮助术中ICA的定位与保护。方法: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影像,重建手术起始平面(IOP),即垂直于矢状面、且经过蝶窦开口和垂... 目的:研究在经鼻蝶窦入路内镜垂体手术中颈内动脉(ICA)与蝶窦内壁骨性标志物和ICA与蝶窦口中心的正确位置关系,帮助术中ICA的定位与保护。方法: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影像,重建手术起始平面(IOP),即垂直于矢状面、且经过蝶窦开口和垂体窝中点的平面;引入三维坐标系,以蝶窦口中心为原点、x轴与镜身(蝶窦外部)重叠且平行于矢状面,z轴垂直于矢状面,y轴垂直x与z轴,观察ICA的位置及其标志点对应关系,测量指标有IOP上同侧ICA内侧壁(IA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对侧ICA内侧壁(CAM)坐标、CAM距中线最小距离和ICA的深度。结果:在IOP平面内只有37.5%ICA的位置与颈动脉隆突(ICAP)位置对应准确。在IOP上IA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约为1.50、-0.30和0.55cm;CAM坐标约为1.49、-0.30和1.52cm,CAM距中线最小距离为6.2mm;ICA的平均深度为1.1mm。结论:IOP上ICA坐标范围的确定对术中ICA的定位与保护有帮助;在IOP中以过蝶窦口的矢状面为参照,在其内侧水平6.2mm范围内操作可以认为是相当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蝶窦垂体手术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隆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MI指数的吉林省长春地区汉族青年面部软组织厚度超声测量及性别差异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莹 宋军学 +2 位作者 姚霁航 田勇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0-985,I0004,共7页
目的:对中国长春地区青年的面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为法医学中的颅面部重构技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选取长春地区113名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性别分组,测量研究对象左侧面部19个点软组织厚度。采用超声仪... 目的:对中国长春地区青年的面部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为法医学中的颅面部重构技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选取长春地区113名青年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质指数(BMI)、不同性别分组,测量研究对象左侧面部19个点软组织厚度。采用超声仪(频率11.4MHz,接触面积为8.5mm×45.5mm)探测面部相应目的部位软组织厚度。分别分析各分组人群的面部软组织厚度差异。结果:男性和女性颊部各点的软组织均较薄,且以supra-M2和Infra-M2 2点为最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4和11个点的软组织厚度与BMI相关,主要分布于嘴、颊、下颌和额;男性和女性面部12个点软组织厚度有显著不同,Rhinion、Alare curvature和Mid-philtrum3点与BMI无相关性(r=-0.152,r=0.195,r=0.157),且女性面部软组织厚于男性(P<0.05)。结论:中国长春地区汉族青年面部软组织厚度受BMI、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可为颅面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个别不受BMI影响的部位可作为初步定位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厚度 超声 长春地区 汉族 青年 颅面部重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布占堆 夏雨航 +4 位作者 钟铧 付强 李幼琼 田勇 白玛多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时出现了开放内容单一、受众层次混乱、前期辅导不足、教师素养不高、实验重视不够、开放时间过少和缺少整体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放性实验教学发展。通过分析西... 西藏大学医学院在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时出现了开放内容单一、受众层次混乱、前期辅导不足、教师素养不高、实验重视不够、开放时间过少和缺少整体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放性实验教学发展。通过分析西藏大学医学院开放性实验室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策略,为西藏地区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室 医学教育 西藏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下髋臼形态的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莹莹 肖成双 +4 位作者 杨麒巍 来颖 郝爽 马鹤成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 目的:利用髋臼CT三维重建图像对中国人髋臼形态进行相关测量,为髋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对96例(192侧)成年髋关节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髋臼指数(AA)、CE角、ACE角、前倾角(AVA)、外展角(ABA)和髋臼上下径(SID)参数。结果:总AA为(8.78±5.34)°,其中男性为(7.84±5.55)°,女性为(9.60±5.06)°;总CE角为(33.59±5.91)°,其中男性为(34.55±6.03)°,女性为(32.78±5.70)°;总ACE角(29.01±5.65)°,其中男性为(28.02±5.94)°,女性为(29.80±5.30)°;总AVA为(20.92±5.55)°,其中男性为(20.48±5.08)°,女性为(21.25±5.89)°;总ABA为(51.27±4.16)°,其中男性为(51.71±4.37)°,女性为(50.89±3.96)°;总SID(53.79±3.92)mm,其中男性为(56.55±2.64)mm,女性为(51.46±3.25)mm。AA、CE角、ACE角及SID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国外报道外国人髋臼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男女髋臼形态存在差异,且与外国人髋臼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国人髋臼形态学参数比单纯应用国外数据能更好地指导国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操作,并对国人假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Bcl-2、Bax和p53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妍妍 刘丽莉 +4 位作者 刘春春 蔡睿 田佳怡 刘玲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700,82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2只)和缺...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2只)和缺血再灌注2、3、6、8、12h组(每组8只)。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TUNEL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缺血周围区,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开始出现,6~12h明显增多。Bcl-2、Bax和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增高趋势,Bcl-2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形态相对完整,Bax和p53蛋白高表达的细胞受损严重。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Bax和p53出现的早。结论:Bcl-2蛋白的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早期调控促进Bcl-2的表达并减少Bax和p53的表达,对降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细胞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固定区域内核磁共振成像测量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钟铧 王晓彤 +8 位作者 程凯亮 韩青 高倩 王颖 郑雨轩 邵浦 周建英 李幼琼 付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固定区域内海马结构(HF)体积进行测量的可行性,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愿参加数据采集的68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35名。对颅脑进行3D-fSPGR序列扫描,利用Centricity DICOM viewer 3.0软件对双侧第4脑室外侧缘和双侧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在等分后的图像上逐层勾画HF的面积,乘以层厚计算HF体积。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HF体积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左右两侧HF体积之间的差异和HF体积校正前后差异。结果:HF体积与正常成年人年龄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男性和女性间HF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前和校正后右侧HF体积均大于左侧(t=2.091,P<0.05;t=2.032,P<0.05),女性校正后左侧和右侧HF体积均大于校正前(左侧t=-2.092,P<0.05;右侧t=-2.100,P<0.05);正常成人HF平均体积右侧为2 649.92~2 903.17 mm3,左侧为2 579.42~2 803.27mm3。结论:选择对第4脑室外侧缘至玻璃体外侧缘之间的区域进行矢状面10等分的HF体积的研究方法可较全面地对HF体积进行磁共振成像测量,并易于使其研究的标准统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体积 磁共振成像 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基于磁共振成像冠状位海马结构体积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钟铧 李幼琼 +1 位作者 程凯亮 付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943,共3页
目的: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对冠状位正常成人海马结构进行测量,了解海马体积的正常值,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68例正常成人颅脑进行3D.iSPGR序列扫描,利用软件对胼胝体嘴部后缘与胼胝体压部后缘间进行冠状位图... 目的: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对冠状位正常成人海马结构进行测量,了解海马体积的正常值,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68例正常成人颅脑进行3D.iSPGR序列扫描,利用软件对胼胝体嘴部后缘与胼胝体压部后缘间进行冠状位图像10等分,并逐层勾勒海马结构的面积,然后计算体积,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正常成人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左侧为(2319.63~2610.73)mm^3、右侧为(2447.52~2749.50)mm3,相对体积左侧为(2319.87~2602.47)mm^3、右侧为(2443.96~2755.89)mm^3。海马结构平均体积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r=0.084,P=0.549),右侧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在青年组性别差异显著(t=2.500,P=0.029),海马结构绝对体积左、右两侧差异存在显著性(t=2.571,P=0.022),相对体积左、右两侧差异存在显著性(t=2.600,P=0.021),女性右侧海马结构绝对体积中年组与青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8)。结论:正常成人海马结构体积的大小与年龄、性别无关,海马结构体积右侧大于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磁共振成像 冠状位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在寰椎立体模型建立及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建英 田勇 +3 位作者 韩青 贺庆 程凯亮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5-608,共4页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 目的:利用寰椎形态学指标建立吉林地区男女性别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鉴定效果。方法:分别应用男女头颈部CT影像资料重建寰椎立体模型,对寰椎8个面的27项指标进行测量,筛选出14个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结果:27个线性指标中14项指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7项指标的性别鉴定准确率为52.0%~89.3%,其中寰椎全宽准确率达86.7%。对其中9项性别鉴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得到1个性别鉴定准确率达到95.8%的方程:Y=1.308W-0.409CDF-0.469LTPSD-0.849LUACD+0.478RUACD+0.332RDACD+0.363ATH-0.334PTH-0.236PAL。结论:寰椎形态可作为吉林地区男女性别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寰椎 性别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B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及其意义
9
作者 李迪 孟壮志 +2 位作者 刘海英 李建国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 目的:通过数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为临床工作提供正常形态学数据及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数字FFA检查37例无眼疾就诊者中的49只正常眼,研究对象均具有屈光间质清晰、中心凹无视网膜出血等视网膜疾病。使用APS-B图像分析系统计算FAZ面积等指标,比较年轻组与老年组FAZ面积的差异性,分析年龄与FAZ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的FAZ面积均值为(0.32±0.09)mm2,年轻组FAZ平均面积为(0.23±0.07)mm2,老年组的FAZ平均面积为(0.26±0.11)mm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长与黄斑面积之间无相关性(r=0.312,P=0.106),但FAZ面积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运用APS-B数字FFA及图像分析系统得出的FAZ面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模型的第12胸椎性别判定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明 侯伟斌 +2 位作者 周建英 井月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5,共5页
目的:建立利用第12胸椎形态学指标判定国人性别的方法并对其判定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腹部CT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在第12胸椎模型的7个测量面测量25项指标,并计算出4个比值指标;筛选其中有性别差异的项,建立性别判定的方程式并评价其判... 目的:建立利用第12胸椎形态学指标判定国人性别的方法并对其判定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腹部CT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在第12胸椎模型的7个测量面测量25项指标,并计算出4个比值指标;筛选其中有性别差异的项,建立性别判定的方程式并评价其判别效果。结果:29个指标(24项长度指标和4项比值指标)中有27项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判别准确率为56.3%~89.2%;有8项指标判别准确率为80%及以上;判别率最高的指标为椎骨下表面矢状位长(iVL),达89.2%。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析,得到一判别准确率达到90.8%的判别方程:Y=2.98×iBDsm+1.97×PH+3.37×BHp+3.27×sVL/BHa-32.80(meancentroids=-7.69)。结论:第12胸椎的形态学指标对判定中国人性别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法医学 骨骼性别判定 第1 2胸椎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标本与CT图像测量椎弓根相关径线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广建 李华 +1 位作者 刘海岩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椎弓根标本与CT图像测量椎弓根相关径线的差异,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前CT图像对椎弓根相关径线测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7具中国成人干燥颈椎(C3~C7)标本和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PH′)、宽度(P... 目的:比较颈椎椎弓根标本与CT图像测量椎弓根相关径线的差异,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前CT图像对椎弓根相关径线测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7具中国成人干燥颈椎(C3~C7)标本和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PH′)、宽度(PW、PW′)、椎弓根轴线的骨性通道全长(TL、TL′)、两种椎弓根长度(PL1、PL2,PL1′、PL2′)进行线性测量,比较标本测量结果与CT测量结果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在同侧颈椎标本或CT图像上,不同节PW(PW′):C3、C4<C5、C6(P<0.05),C5、C6<C7(P<0.01);PH(PH′):各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PL1和PL2(TL′、PL1′和PL2′):不同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一颈椎标本或CT图像上,相同节段PW(PW′)<PH(PH′)(P<0.01﹚,PL1(PL1′)<PL2(PL2′)(P<0.01)。CT图像上各径线的测量值与对应标本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标本与CT图像测量椎弓根相关径线结果无明显差异,提示术前CT图像测量对颈椎成功置钉手术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解剖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