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原位核酸杂交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立群 赵志涛 +2 位作者 孙波 李广生 朴松旭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以检测克山病 ( KSD)尸检心肌中的RNA。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对 72例心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 :各型克山病心肌石蜡组织切片的阳性杂交信号...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原位核酸杂交方法 ,以检测克山病 ( KSD)尸检心肌中的RNA。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对 72例心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 :各型克山病心肌石蜡组织切片的阳性杂交信号为 80 %~ 87.9% ,而正常对照仅为 14.3%。结论 :应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之原位核酸杂交技术 ,对长期保存的石蜡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核酸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石蜡包埋组织 肠道病毒 克山病 KSD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 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国炜 金晓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7-378,共2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 P5 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 P5 3抗体对 2 8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5 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 ,2 8例胰腺癌病例中有 16例 P5 3表...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 P5 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 P5 3抗体对 2 8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5 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 ,2 8例胰腺癌病例中有 16例 P5 3表达阳性 (5 7.1% ) ,与正常胰腺和癌旁组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 ,与术后存活情况有关 (P<0 .0 5 )。结论 :p5 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腺癌 P5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学行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提取纯化新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刘忠英 胡秀丽 +3 位作者 石毅 姜熙罗 安汝国 马学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8-821,共4页
兔骨骼肌匀浆液经离心后,依次经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75及Butyl Sepharose F.F柱层析,得到了兔骨骼肌肌钙蛋白C(sTnC)纯品.将其与Sepharose 4B凝胶偶联,制成sTnC亲和层析凝胶.人心肌或骨骼肌经匀浆、离心后上sTnC亲... 兔骨骼肌匀浆液经离心后,依次经DEAE-Sephadex A25,Sephadex G75及Butyl Sepharose F.F柱层析,得到了兔骨骼肌肌钙蛋白C(sTnC)纯品.将其与Sepharose 4B凝胶偶联,制成sTnC亲和层析凝胶.人心肌或骨骼肌经匀浆、离心后上sTnC亲和层析柱,一步分离可获得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I)或人骨骼肌肌钙蛋白Ⅰ(sTn I)纯品.HPLC分析出现单一峰.SDS-PAGE分析得到一条电泳带,其分子量分别为25 000及 21 000.用 20 g sTnC亲和凝胶处理 40 g人心肌时,相当于每 100 g心肌可得到 82.6 mg cT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C 提取 心肌肌钙蛋白Ⅰ 骨骼肌肌钙蛋白Ⅰ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病理学研究
4
作者 任立群 范志民 +1 位作者 李广生 赵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可并发双重病毒感染 ,除巨细胞病毒外 ,可并发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病理学 巨细胞病毒感染/病理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的分离纯化及药理活性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丰 梅子青 +1 位作者 周秋丽 王本祥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高效液相方法,从马鹿鲜鹿茸分离得到了一种多肽,其在SDS-PAGE电泳上显示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质谱显示其相对分子量为3095.1.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有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高效液相方法,从马鹿鲜鹿茸分离得到了一种多肽,其在SDS-PAGE电泳上显示为一条带,HPLC图谱为单峰,质谱显示其相对分子量为3095.1.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此多肽主要含有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没有半胱氨酸.经FDNB法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为缬氨酸.活性检测表明,该多肽能够明显促进表皮细胞和BRL肝细胞株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多肽 分离 纯化 药理活性 中药 理化性质 凝胶过滤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法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任立群 张秀云 +1 位作者 孙波 王金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培养法。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切成1 mm× 1 mm× 1 mm的小块 ,均匀地种植于培养瓶壁上 ,约 5 0 min后加入含有 2 0 %小牛血清的PRMI- 1 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培养第 5天时 ... 目的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培养法。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切成1 mm× 1 mm× 1 mm的小块 ,均匀地种植于培养瓶壁上 ,约 5 0 min后加入含有 2 0 %小牛血清的PRMI- 1 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培养第 5天时 ,可见少量梭形或长梭形细胞自组织块周围游出 ,至培养 3周细胞融合成片 ,呈“峰、谷”状生长。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98%的细胞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观察 ,于基膜下和胞浆内可见密斑和密体。 VG染色也证实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为平滑肌细胞。结论 :应用细胞贴块法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 ,操作简单 ,结果稳定 ,纯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组织贴块培养法 胸主动脉 鉴定 动物实验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物对体外乳鼠颅盖骨分离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晓秋 刘雅文 李广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建立较成熟的体外成骨细胞培养鉴定技术 ,初步观察氟化物对体外乳鼠颅盖骨分离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颅盖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鉴定及 MTT比色法。结果 :染氟110 .5 mg/L时细胞活力明显降低 ;染氟 4 4 .2 mg/L、110 .5... 目的 :建立较成熟的体外成骨细胞培养鉴定技术 ,初步观察氟化物对体外乳鼠颅盖骨分离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颅盖骨分离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鉴定及 MTT比色法。结果 :染氟110 .5 mg/L时细胞活力明显降低 ;染氟 4 4 .2 mg/L、110 .5 mg/L 12 0 h对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 ,表明高剂量氟能抑制细胞增殖 ;而染氟 8.84 mg/L 12 0 h,氟刺激细胞活力增强。结论 :高剂量氟能抑制细胞增殖 ,表明培养时间较长时 ,方能显示低剂量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乳鼠 氟中毒 骨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晓艳 李才 +1 位作者 苗春生 张秀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 ( AGEs)和氨基胍 ( AG)对大鼠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活性的影响。方法 :正常雄性 Wistar大鼠 2 3只 ,随机分为 4组 ,AGE-修饰大鼠血清蛋白( AGE- RSP)组 ( n=6)每日尾静脉注射 AGE- RSP,AGEs+ AG...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 ( AGEs)和氨基胍 ( AG)对大鼠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活性的影响。方法 :正常雄性 Wistar大鼠 2 3只 ,随机分为 4组 ,AGE-修饰大鼠血清蛋白( AGE- RSP)组 ( n=6)每日尾静脉注射 AGE- RSP,AGEs+ AG组 ( n=6)同时腹腔注射 AG,天然血清组 ( n=6)注射天然大鼠血清蛋白 ,空白对照组 ( n=5 )不施加处理 ,连续注射 4周后 ,用 ELISA法测定肾皮质 AGEs含量 ,酶谱法检测肾皮质 MMP- 2活性。结果 :与天然血清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 ,注射 AGE- RSP的大鼠肾皮质 AGEs含量明显增加 ,活性形式的 MMP- 2活性明显降低 ( P<0 .0 5 ) ,而同时注射 AG的大鼠 MMP- 2活性明显增加 ( P<0 .0 5 )。结论 :AGEs能降低大鼠肾皮质MMP- 2活性 ,AG可抑制 AGEs对 MMP- 2活性的影响 ,提示 AGEs通过降低 MMP- 2活性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 ( ECM)降解 ,可能是导致 ECM积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基化终末产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2 DN 氨基胍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钠对体外培养大鼠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华坤 卜丽莎 李广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乳鼠四肢长骨破骨细胞 ,于分离后 2 h加入氟化钠 ( Na F) 4、6、8和 1 0 mg· L-1,对其进行形态学的动态观察。结果 :破骨细胞形态多样 ,含多个核 ,体外培养存活时... 目的 :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乳鼠四肢长骨破骨细胞 ,于分离后 2 h加入氟化钠 ( Na F) 4、6、8和 1 0 mg· L-1,对其进行形态学的动态观察。结果 :破骨细胞形态多样 ,含多个核 ,体外培养存活时间短 ,2 4 h大部分细胞凋亡。加入 Na F后 ,破骨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小 ,空泡增多 ,甚至崩解坏死。结论 :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氟化钠 体外细胞培养 动物实验 地方性氟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钴对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毅 刘忠英 谭雅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在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钴 ,观察其中心肌酶活性的改变 ,确定钴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的阈浓度。方法 :取新生 1~ 3d Wistar大鼠心室肌组织 ,按常规法进行细胞培养 ,待细胞达到亚融合状态时 ,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目的 :在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钴 ,观察其中心肌酶活性的改变 ,确定钴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的阈浓度。方法 :取新生 1~ 3d Wistar大鼠心室肌组织 ,按常规法进行细胞培养 ,待细胞达到亚融合状态时 ,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钴 ,观察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心肌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钴浓度在 10~ 2 0 mg/ L时 ,对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羟丁酸脱氢酶 (HBDH)活性影响不大 ;当钴浓度增加到 4 0 mg/ L时 ,AST、CK、L DH和 HBDH活性有了明显升高。结论 :钴浓度越高 ,心肌酶活性改变越大 ,从中选出了能引起心肌细胞损害的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大鼠 心肌细胞 培养液 心肌酶活性 细胞培养 克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病大鼠肝脏微量元素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志辉 石毅 方艳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3-494,共2页
目的 :观察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脏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 )的影响。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 ,每只大鼠腹腔注射 2 ml含 1.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 d后将两组大鼠处死 ... 目的 :观察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脏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 )的影响。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 ,每只大鼠腹腔注射 2 ml含 1.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 d后将两组大鼠处死 ,取肝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肝组织 Fe2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1)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0 .0 5 ) ,而 Zn2 +、Ca2 + 、Mg2 + 的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组织 Fe2 + 、Cu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微量元素 肝脏 大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凤 任立群 李广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 ( 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 VSMCs,加入不同浓度的 Hcy,通过 3 H-脯氨酸掺入、α1[ ]型胶原测定观察 Hcy对 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 ,并...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 ( Hcy)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 VSMCs,加入不同浓度的 Hcy,通过 3 H-脯氨酸掺入、α1[ ]型胶原测定观察 Hcy对 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 ,并通过半定量 RT- PCR检测其对 α1[ ]型胶原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cy促进 VSMCs的胶原合成及 α1[ ]型胶原 m RNA表达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Hcy促进 VSMCs的胶原合成 ,可能是通过促进 α1[ ]型胶原 m RNA表达实现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膜瘤bF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13
作者 李蕴潜 邹雅斌 +1 位作者 李才 孙庆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3 8例脑膜瘤组织 b FGF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结果 :b FGF阳性表达率...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3 8例脑膜瘤组织 b FGF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结果 :b FGF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在良性、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间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微血管密度 (MVD)值差异不显著 ,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明显高于前二者 (P<0 .0 1 )。 b FGF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肿瘤的 MVD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三类脑膜瘤 b FGF表达分值与 MVD值及与 PCNA LI均不相关 (P>0 .0 5 )。结论 :未发现脑膜瘤 b FGF表达与血管生成存在明显的关系 ,在脑膜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中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膜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14
作者 李蕴潜 姜云鹏 +1 位作者 罗祺 李才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 PCNA LI)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 MV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间变型脑膜瘤 MVD显著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脑膜瘤的 MVD值 ( P<0 .0 1) ,间变型脑膜瘤 PCNA LI明显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者。良性脑膜瘤 MVD和 PCNA LI不相关 ,而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与 PCNA L 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血管生成 细胞增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1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15
作者 宋国炜 金晓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7-508,共2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16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 2 8例胰腺癌组织PCNA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 PCNA表达阳性率为 85 .9%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 3.6 %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P16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 2 8例胰腺癌组织PCNA和 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 PCNA表达阳性率为 85 .9%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 3.6 % ,两者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且分别与肿瘤分化程度及病人术后生存期有显著关系。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增殖指数 (PI)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两者综合指标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16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