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高淑琴 苏小四 +2 位作者 杜新强 谢轶 齐素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地下水库作为一种"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建设的地下水库多以潜水含水层作为调蓄目标含水层,对于承压型地下水库的研究相对较少。定量化研究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成为承压型... 地下水库作为一种"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建设的地下水库多以潜水含水层作为调蓄目标含水层,对于承压型地下水库的研究相对较少。定量化研究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成为承压型地下水库规划建设的一个研究问题。本文在介绍地下水库及其水资源调蓄的基础上,以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为例,运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对该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很小,在进行地下水库调蓄运转模型的设计时,可将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作为该地下水库库区所接受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承压型地下水库 调蓄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超采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过程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国强 孟婧莹 +1 位作者 苏小四 郭金淼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8,共5页
地下水超采评价工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逐步控制超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地下水系统胁迫(地下水开采)-状态(地下水位下降)-响应(诱发地质环境因子及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出发,在分析地下水超采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 地下水超采评价工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逐步控制超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地下水系统胁迫(地下水开采)-状态(地下水位下降)-响应(诱发地质环境因子及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出发,在分析地下水超采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地下水超采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地下水超采综合评价过程,以期为更好的开展地下水超采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明遥 苏小四 林广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9,共6页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综合考虑了含水层本质脆弱性、农业活动和地下水价值三方面因素,重点突出地下水功能价值的重要性,对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GIS软件做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农业活动 熵权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淑琴 戴长雷 邓国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地下水水源地论证是新建和扩建地下水水源地的前提,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在关注地下水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水源地含水层开采对水环境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 地下水水源地论证是新建和扩建地下水水源地的前提,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论证在关注地下水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水源地含水层开采对水环境及其它用水户的影响。本文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为例,从论证目标、约束条件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对高寒地区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高寒地区傍河型浅薄含水层地下水水源地的补给来源在冬季主要为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地可以满足热电厂正常运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并且不会对区域水资源和其它用水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浅薄含水层 傍河型地下水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傍河浅薄含水层集中取水工程分析及涌水量计算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淑琴 戴长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6,30,共4页
集中取水工程是水源地发挥其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纬度寒冷地区,要在厚度小、埋藏浅的含水层中取水,集中取水工程的布置显得尤其重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常见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高寒傍河浅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点,设计... 集中取水工程是水源地发挥其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纬度寒冷地区,要在厚度小、埋藏浅的含水层中取水,集中取水工程的布置显得尤其重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常见取水工程及其适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高寒傍河浅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点,设计其集中取水工程为集水廊道形式。并针对集水廊道的布置形式,提出了两种涌水量计算方法。以黑龙江省孙吴县热电厂供水水源为例,设计了集中取水工程并计算得其涌水量为63 m3/h。结果表明,在高寒傍河浅薄含水层中集中取水,集水廊道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涌水量可以满足小规模集中取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浅薄含水层 集中取水工程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