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团队建设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的重要作用--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丹 刘然 王启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8,共5页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时期,总结学科交叉团队培育经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团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研究课题 实验室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下超导LiBe合金热动力学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 濮春英 靳希联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6-819,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超导LiBe合金的晶体结构、力学、热动力学和电子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LiBe合金在0~120GPa内均满足力学稳定标准;在压力下呈一定的各向异性,且c轴比a轴更易于压缩;随着压力的增加,其Debye温度...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超导LiBe合金的晶体结构、力学、热动力学和电子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LiBe合金在0~120GPa内均满足力学稳定标准;在压力下呈一定的各向异性,且c轴比a轴更易于压缩;随着压力的增加,其Debye温度不断增加;在压力作用下,LiBe合金中Li的s电子向Be的p电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合金 热动力学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楠 陶强 +1 位作者 左斌 朱品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3-795,共13页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既具有B4C的高硬度和低密度,又具有TiB2的高韧性和导电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复相陶瓷材料,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材料中同时获得高韧性和高硬度一直是材料领域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巨大挑战。针对近年来日益丰富...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既具有B4C的高硬度和低密度,又具有TiB2的高韧性和导电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复相陶瓷材料,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类材料中同时获得高韧性和高硬度一直是材料领域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巨大挑战。针对近年来日益丰富的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围绕B4C-TiB2复相材料致密性及增韧相含量,晶粒尺寸,第三相组元等增强增韧三个关键因素,对目前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认为高致密性和适当的增韧相含量(≤15%)是获得均衡的硬度和韧性的必要条件;晶粒细化能促使B4C与TiB2间晶界的强化以及沿晶断裂模式增多,继而提升材料的硬度和韧性;第三相组元的引入有助于材料致密度的提升和微观结构的优化,从而改善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TiB2 复相陶瓷 烧结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氢基超导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明阳 张子涵 +1 位作者 段德芳 崔田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实现室温超导一直是人们长期追寻的梦想,寻找和合成出具有室温超导性的新材料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材料物理学家的“圣杯”。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实验相继发现超导临界温度高于200 K的H_(3)S和LaH_(10),氢基超导体已逐渐成为实现室温超... 实现室温超导一直是人们长期追寻的梦想,寻找和合成出具有室温超导性的新材料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学家和材料物理学家的“圣杯”。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实验相继发现超导临界温度高于200 K的H_(3)S和LaH_(10),氢基超导体已逐渐成为实现室温超导的最佳候选,成为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概述超导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几种典型超导材料,重点介绍当前高压下氢基超导体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详细讨论中低压力范围氢基高温超导体的设计思路,展望氢基超导体在低压甚至常压下实现高温乃至室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氢化物 超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三氢化硫H_3S的高温超导电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段德芳 邵子霁 +1 位作者 马艳斌 崔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8-734,共7页
高压下富氢材料的压致金属化和超导电性是实现金属氢和高温超导体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最近在高压下发现的三氢化硫(H_3S),因其200 K的超导转变温度刷新了高温超导纪录,向室温超导体的实现... 高压下富氢材料的压致金属化和超导电性是实现金属氢和高温超导体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最近在高压下发现的三氢化硫(H_3S),因其200 K的超导转变温度刷新了高温超导纪录,向室温超导体的实现迈出重要的一步,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是什么使得H_3S如此特殊?它的创纪录的Tc、简单的晶体结构和奇异电子态密度使得H_3S成为潜在的高温超导材料,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高压下富氢材料超导电性的研究。在过去两年时间内,人们通过各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研究H_3S在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同位素效应、元素的掺杂效应、探索超导的内在物理原因等等。目前理论和实验都一致认为高压下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H_3S:3H_2S→2H_3S+S,2H_2S+H_2→2H_3S。对高温超导体H_3S的发现、影响H_3S高温超导的内在物理原因、同位素效应随压力的变化、掺杂对H_3S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以及高压下硫化氢(H_2S)的分解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三氢化硫(H3S) 富氢材料 超导电性 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正交相Gd_2(MoO_4)_3:Dy^(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袁桃利 夏婉婉 +5 位作者 于宏柱 张成山 张方程 段佩华 王晓峰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9-933,共5页
利用水热法并经过退火煅烧制备了白光LED用正交相Gd2(MoO4)3∶Dy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38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4F9/2→6H15/2跃迁产生的蓝光发... 利用水热法并经过退火煅烧制备了白光LED用正交相Gd2(MoO4)3∶Dy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在389 nm的紫外光激发下,4F9/2→6H15/2跃迁产生的蓝光发射和4F9/2→6H13/2跃迁产生的黄光发射最强。发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Dy3+的最佳掺杂量为x=16%。此时荧光粉最为接近白光,其色坐标和色温分别为(0.326,0.336)和6 389,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白光LED用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Dy3+ 水热合成 白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体传感器结构设计和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波 陕皓 +3 位作者 刘丽 王连元 李守春 王国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气体传感器的电极结构,这种共平面型电极结构消除了加热器产生的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利用铂作为电极材料,SiO2作为隔热层,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优化,当SiO2,Si的厚度分别为50,250μm,加热电极的宽度、信号电极的宽度...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气体传感器的电极结构,这种共平面型电极结构消除了加热器产生的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利用铂作为电极材料,SiO2作为隔热层,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优化,当SiO2,Si的厚度分别为50,250μm,加热电极的宽度、信号电极的宽度和间距分别为150,15,60μm时,传感器获得的中心温度较高且比较均匀的中心温度分布,有利于传感器整体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微热板 温度分布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KLa(MoO_4)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侯利 吉日嘎兰图 +1 位作者 齐向东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5-96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粒度均匀、呈规则球形。这种荧光材料可以被紫外光279 nm、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5 nm有效激发,发射主峰位于617 nm,是一种可应用于白光LED转换用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oO4)2:Eu3+ 水热合成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胶质纳米晶温度依赖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芳荣 范文勇 +3 位作者 翟微微 张铁强 王一丁 张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3-1156,共4页
在研究中,制备了3.8和5.8nm两种尺寸的PbSe胶质纳米晶,并对PbSe胶质纳米晶温度依赖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在室温情况下,随着温度和尺寸的变化,PbSe胶质纳米晶的禁带宽度、发光峰值波长、发光强度及全波半宽度等都会发生... 在研究中,制备了3.8和5.8nm两种尺寸的PbSe胶质纳米晶,并对PbSe胶质纳米晶温度依赖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在室温情况下,随着温度和尺寸的变化,PbSe胶质纳米晶的禁带宽度、发光峰值波长、发光强度及全波半宽度等都会发生改变。在纳米晶尺寸是3.8nm时,PbSe胶质纳米晶的禁带宽度随温度升高产生红移;但是当尺寸是5.8nm时,禁带宽度随温度升高产生蓝移。随温度的升高,PbSe胶质纳米晶的发光强度将下降、全波半宽度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PBSE 禁带宽度 发光强度 全波半宽度(FW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多壁碳纳米管的ZnO对乙醇的气敏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陕皓 张晓波 +3 位作者 刘丽 李守春 王连元 翟微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460-3462,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并向ZnO粉体中掺入不同比例的MWNT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物进行了表征,以该合成物为敏感材料制成了旁热式结构的气体传感器,通过元件对乙醇气敏特性的测试表明,MWNTs的掺杂显著...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并向ZnO粉体中掺入不同比例的MWNT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物进行了表征,以该合成物为敏感材料制成了旁热式结构的气体传感器,通过元件对乙醇气敏特性的测试表明,MWNTs的掺杂显著地提高了ZnO气敏材料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当乙醇气体浓度为5.0×10-5时,元件的灵敏度为46,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4和20s,并测试了传感器对于常见干扰气体的灵敏度,表明器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多壁碳纳米管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丛日东 崔航 +1 位作者 张健 崔啟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其中Y的含量高于N。综合XRD、EDS、HRTEM和PL结果分析表明,YN晶体主要由大量随机取向的单晶颗粒组成,单晶颗粒间分布着一些非晶的金属Y,光谱结果分析表明YN中存在大量的N空位。此外,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Y族金属氮化物中有限组分较高的解离压力以及产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历较高的淬火速率(103 K/s),导致YN解离而形成的Y金属团簇的无序排列,进而使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了非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 SCN YN微晶 化学计量比 非晶金属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氧化合物AgNbO_3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赫丽杰 张冬 +2 位作者 冯守华 陈岗 邹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3-1326,133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化合物Ag-NbO3晶体,对化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表征。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化合物AgNbO3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C。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法测定比表面积和对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进行表征。对...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化合物Ag-NbO3晶体,对化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表征。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化合物AgNbO3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C。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法测定比表面积和对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进行表征。对该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测试,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染料龙胆紫。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性质,在光催化性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钙钛矿结构 光催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天然金刚石的高温高压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晓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915,共7页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HPHT)法分别合成出普通Ib型、高氮型和高氮含氢型金刚石单晶,然后对金刚石单晶进行高温高压退火处理成功制备出IaA型,IaAB型类天然金刚石大单晶.详细研究了氮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聚集行为,及氢存在情况下C心氮的转化情...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HPHT)法分别合成出普通Ib型、高氮型和高氮含氢型金刚石单晶,然后对金刚石单晶进行高温高压退火处理成功制备出IaA型,IaAB型类天然金刚石大单晶.详细研究了氮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聚集行为,及氢存在情况下C心氮的转化情况.研究发现高氮型金刚石中氮的聚集行为直接受退火温度的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氮的聚集态转化率升高.1850℃时氮的聚集态转化率达到100%,晶体颜色几乎为无色,红外吸收谱与天然IaA型钻石基本无差别.氢的存在有利于氮原子从C心聚集到A心和B心.退火高氮含氢晶体得到可与天然金刚石相媲美的IaAB型类天然金刚石.此外,我们在较低压力2.5 GPa下对Ib型金刚石退火成功制备出IaA型金刚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温度梯度法 退火处理 Ia型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结构气体传感器电极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郁 刘丽 +5 位作者 陕皓 王连元 李守春 李伟 田云霞 魏爱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共3页
利用铂作为电极材料,SiO2作为隔热层,在单晶硅衬底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微结构气体传感器的电极结构。这种共平面型电极结构消除了加热器产生的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分析加热器和信号电极在不同宽度与间距下的温度分... 利用铂作为电极材料,SiO2作为隔热层,在单晶硅衬底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微结构气体传感器的电极结构。这种共平面型电极结构消除了加热器产生的磁场对测量信号的干扰。通过有限元分析工具分析加热器和信号电极在不同宽度与间距下的温度分布。当加热器宽度为100μm,信号电极宽度35μm,间距为70μm,传感器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和低功耗,有利于传感器整体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微加热器 电极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芯片温度依赖的PbSe量子点PL光谱研究
15
作者 王鹤林 张宇 +2 位作者 刘文闫 王国光 张铁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9-1172,共4页
制备了3.6,5.1和6.0nm三种尺寸的胶体PbSe量子点,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室温条件下,实验发现小尺寸胶体PbSe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温度升高发生红移;大尺寸胶体PbSe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温度升高发生蓝移。以PbSe量子点温... 制备了3.6,5.1和6.0nm三种尺寸的胶体PbSe量子点,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室温条件下,实验发现小尺寸胶体PbSe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温度升高发生红移;大尺寸胶体PbSe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光谱随温度升高发生蓝移。以PbSe量子点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光谱特性为基础,提出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芯片温度检测方法。这种新型的温度检测方法是将胶体PbSe量子点沉积在集成电路板表面,使用激光器发射出平行激光束,使芯片表面的胶体PbSe量子点层光致发光,通过红外光谱仪接收光致发光光谱,实现温度的检测;利用图像采集系统对芯片表面特定微小区域成像,实现微米尺度区域的温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精度为±3℃,其相对误差不大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PbSe量子点 光致发光光谱 集成电路 温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0.5Ba0.5MnO3多铁性的第一性原理
16
作者 金山 靳锡联 +1 位作者 焦正 孟醒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0-596,共7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通过对CaMnO3,BaMnO3的软声子模式分析,构造出一种Ca0.5Ba0.5MnO3(CBMO)合金结构.此合金可同时具有源于Mn原子的铁电(ferroelectric,FE)性与铁磁(ferromagnetic,FM)性,其中G型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 利用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通过对CaMnO3,BaMnO3的软声子模式分析,构造出一种Ca0.5Ba0.5MnO3(CBMO)合金结构.此合金可同时具有源于Mn原子的铁电(ferroelectric,FE)性与铁磁(ferromagnetic,FM)性,其中G型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AFM)构型下的电极化强度为6.70μC/cm2,铁磁构型下的电极化强度为23.214μC/cm2.其产生的机制是半径较大的Ba原子可导致晶格发生应变,产生有效负压,减弱CaMnO3的反铁畸变(antiferrodistortive,AFD)模对铁电模的抑制,进而诱导铁电极化.此性质意味着这种材料在磁场的作用下,由G型反铁磁构型转变为铁磁构型时的电极化强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基于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给出的不同磁结构总能,进一步拟合出了海森堡模型的参数,并针对其哈密顿量展开了有限温度下的Monte-Carlo模拟,模拟出的奈尔温度为70 K.这些结果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源于相同原子的,并可能提供有效磁电耦合的多铁材料,并且可以为今后类似系统的相关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多铁材料 磁电耦合 反铁畸变模 铁电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限域富勒烯分子体系构筑的新结构
17
作者 陈德斯 姚明光 刘冰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2-927,共6页
探索新的碳结构是物理、材料等学科关注的热点课题.富勒烯分子可看成是一种零维碳结构,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为构筑新碳结构提供了理想的构筑单元.本文介绍了利用限域与高压相结合的方法,在富勒烯限域体系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溶... 探索新的碳结构是物理、材料等学科关注的热点课题.富勒烯分子可看成是一种零维碳结构,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为构筑新碳结构提供了理想的构筑单元.本文介绍了利用限域与高压相结合的方法,在富勒烯限域体系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包括溶剂化富勒烯、富勒烯填充单壁碳纳米管(Peapod)限域体系的高压结构转变,总结了溶剂分子等对限域富勒烯高压结构相变与新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对新型碳结构的设计与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化富勒烯 碳纳米管 限域体系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