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学研究之文本形态的反思与理论建构
1
作者 刘星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对文本的真实性的追问一般是评价法学研究文本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建立在对文本形态单一性的判断前提之上,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在文学作品、拟制案件以及真实案件三种作为法学分析文本的文本形态中,对真实性追问并非... 对文本的真实性的追问一般是评价法学研究文本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建立在对文本形态单一性的判断前提之上,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在文学作品、拟制案件以及真实案件三种作为法学分析文本的文本形态中,对真实性追问并非对每一种文本形态都是有效或者恰当的。三种文本形态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有其独特的法学目的、自我认识及任务、意义,并在各自的系统里运转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真实性 文本形态 法律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权力的法学阐释 被引量:8
2
作者 钱大军 武红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0,共6页
因为公共权力本身容易导致腐败的特性,对公共权力给予必要的限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想对公共权力的限制能够有的放矢和真实有效,就必须对公共权力概念本身给予解析,显现其构成要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法律上,公共权力首先表... 因为公共权力本身容易导致腐败的特性,对公共权力给予必要的限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想对公共权力的限制能够有的放矢和真实有效,就必须对公共权力概念本身给予解析,显现其构成要素。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法律上,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强制力;其次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是一种不能被抛弃的权利;最后公共权力的内核是一种易异化的法律义务。而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原因正是因为它的核心要素是一种易异化的法律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 强制力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法学的反思的再反思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文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文化大革命” 反思与批判 社会文化氛围 人文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 80年代 7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量:17
4
作者 邓正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共6页
中国法学在近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济全球化和法律趋同的进程,使中国法学在面临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全面的挑战,并直接提出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而深刻的问... 中国法学在近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济全球化和法律趋同的进程,使中国法学在面临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全面的挑战,并直接提出了“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重大而深刻的问题。邓正来先生就此撰文指出,当下中国法学的根本问题,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断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国法学场域的主流理论,皆受制于一种“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据此,中国法学必须结束这个受“西方现代性范式”支配的法学旧时代,开启一个自觉研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新时代。该问题的提出,在法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包括批评和交流。本刊择取若干论文,连同邓正来先生的回应予以发表,以期将该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图景 中西思想资源 特定时空 主体性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新就业形态中休息权的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艾琳 于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休息权内涵的新阐释应以休息的内涵和休息行为的正当性为切入点。休息权基础要素研究分为“休息”要素和“权利”要素。对休息要素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从“劳动者是否加班”和“劳动者是否自愿”两方面阐释“休息”要... 休息权内涵的新阐释应以休息的内涵和休息行为的正当性为切入点。休息权基础要素研究分为“休息”要素和“权利”要素。对休息要素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从“劳动者是否加班”和“劳动者是否自愿”两方面阐释“休息”要素,并探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的异化本质。对权利要素的研究应关注休息首先成为一项道德权利、进而成为一项法定权利的过程。新就业形态下休息权实现的救济途径应从休息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出发,对《宪法》第43条中的“劳动者”进行扩大解释。然后以休息权的请求权权能为基础论证休息权实现的公力救济途径。最后借助民事自助行为概念的引入进行休息权实现中私力救济范围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休息权 异化劳动理论 权利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吊诡与反思性——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6
作者 甘德怀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向何处去》)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法学所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1978到2004年这26年间,中国法学始终“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 邓正来先生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向何处去》)向我们揭示了中国法学所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从1978到2004年这26年间,中国法学始终“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在另一重意义上说即是,此间中国法学始终受到一种所谓的“现代化范式”支配而处于不思考的状态之中。然而,颇为奇怪的是,对于人们可能追问的中国法律理想究竟是什么,邓正来却而以狼口与虎口为喻,避开正面的实质性回答。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感到一种紧张:在我看来。这种理想图景可谓是一种没有理想的理想,也是充满了吊诡的理想。如果依循这一学说的指引,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努力就很可能演变成为针尖上的舞蹈,它在瓦解某些中国法学现代性话语的同时也激起我们内心的极度不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 中国法律 理想 邓正来 思性 现代化范式 现代性话语 法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成员权保障原则的根本地位及规范实现 被引量:3
7
作者 管洪彦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4,共16页
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解释适用首先需要厘清其价值原则体系及其内在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贯彻了成员平等、团体自治、分权制衡、适当干预、成员权保障等多元价值原则,形成了层次清晰、逻... 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解释适用首先需要厘清其价值原则体系及其内在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贯彻了成员平等、团体自治、分权制衡、适当干预、成员权保障等多元价值原则,形成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价值原则体系。其中,成员平等是基础、团体自治是核心、分权制衡是工具、适当干预是手段、成员权保障是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坚持权利本位,将成员权保障原则作为制度设计和规范表达的价值原则之一,旨在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需求并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制度和规范在成员权保障原则的指引下,围绕成员身份和收益权量化、成员权体系与赋能、成员权行使与实现、成员权保障与救济等方面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综合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成员权保障 价值体系 根本价值 解释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饭圈暴力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毕雨辉 董新有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体育饭圈暴力已成为影响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外溢的负面效应对网络与社会秩序造成了冲击,亟待加强治理。研究发现体育饭圈暴力表现为现场暴力与网络暴力互生、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混同、集中爆发与日常极化共在、语... 体育饭圈暴力已成为影响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外溢的负面效应对网络与社会秩序造成了冲击,亟待加强治理。研究发现体育饭圈暴力表现为现场暴力与网络暴力互生、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混同、集中爆发与日常极化共在、语言暴力与人格侵犯为主等4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形成的内在根由表现为饭圈与竞技体育追逐胜利的底层逻辑相符、法治约束效力不足、资本力量的滋养以及网络媒介加速粉丝认同4个方面。基于此,治理体育饭圈暴力,应充分发挥法治、自治与德治的协同作用,完善法律体系以有效回应体育暴力新问题,发挥体育组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体育粉丝形成理性的体育伦理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体育饭圈 观众暴力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的法治难题及其理论破解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拥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74,共9页
身份型的"孝"与契约型的法的冲突、"孝"的内在性与法的外部性间的矛盾、"孝"的差别主义与法的普遍主义之间的抵牾,构成了孝道入法的三大难题。而社会交换、关系契约、弱者特殊保护等理论能够破解这些难题... 身份型的"孝"与契约型的法的冲突、"孝"的内在性与法的外部性间的矛盾、"孝"的差别主义与法的普遍主义之间的抵牾,构成了孝道入法的三大难题。而社会交换、关系契约、弱者特殊保护等理论能够破解这些难题,发挥"孝"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通过激励、"攻心"等手段还能够解决涉孝的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孝” 法治 精神赡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开展法律外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谷昭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3-180,共8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治化向纵深发展,开展法律外交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法律外交领域,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制定多边...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法治化向纵深发展,开展法律外交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法律外交领域,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制定多边和双边条约,将部分外交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有效化解外交纠纷。在民间外交中,中国法学会充分发挥学术外交、法律外交和民间外交的优势,成为我国开展法律外交的先锋践行者。展望未来,我国将以法律外交的方式更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开展法律外交的综合实力,巩固法律外交的机制建设,推进法律外交的民间进路,为促进国家总体外交、推动和谐世界的建构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外交 时代背景 历史进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正当性及多元主义——现代财产权基本理论探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财产权的正当性总是和法律范式的转换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法律范式的转换往往通过财产权的变化体现出来。财产权的特殊性就在于个体既要和身外之物发生联系,又要顾及到其他个体及社会的存续。在多元主义背景下,如何把握个体与外在物和... 财产权的正当性总是和法律范式的转换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法律范式的转换往往通过财产权的变化体现出来。财产权的特殊性就在于个体既要和身外之物发生联系,又要顾及到其他个体及社会的存续。在多元主义背景下,如何把握个体与外在物和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就成为财产权正当性的主题。一方面,在与外在物的关系中,需要发挥个体的特性使其尽可能多的创造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社会机制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有体面且全面的社会生活。所以,尽管不同的财产权承担不同的社会任务,但是通过综合性判断的模式给不同类型的财产权提供统一的正当性基础却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 个体 社会 多元主义 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丽欣 郑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中西方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上存在不同。西方的慈善思想以基督教的"博爱""罪富"文化为主,个人主义传统和互济、志愿精神也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积极活跃,政府对民间慈善的作用主要是制度支持和... 中西方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上存在不同。西方的慈善思想以基督教的"博爱""罪富"文化为主,个人主义传统和互济、志愿精神也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积极活跃,政府对民间慈善的作用主要是制度支持和法律规制。相对而言,我国的宗教慈善资源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受儒家传统的家族和家庭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慈善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特征,民间性不足。因此,应该汲取传统慈善资源的精髓,借鉴西方慈善文化的优点,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文化 传统资源 特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分析方法在司法研究中的功用--以“司法理性化”为规范目标的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在司法理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来推进这一过程。话语分析是司法社会学的重要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司法审议的话语行为,目标是对司法审议的理性化情况作出评价。在法哲学源头上,...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在司法理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来推进这一过程。话语分析是司法社会学的重要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围绕司法审议的话语行为,目标是对司法审议的理性化情况作出评价。在法哲学源头上,它可以溯及哈贝马斯和福柯的理论,两者分别形成了"理性主义"与"权力视角"两种法律话语分析的流派,并在实证研究领域发展出不同侧重的方法。在批判性梳理法律话语分析的理论渊源与实证方法基础上,本研究将其综合性地运用到我国司法审议的实证研究中,以若干语篇分析为例说明其作用,进而主张此种方法在我国司法改革的语境下可以为完善庭审程序、实现司法理性化提供规范指引,值得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司法审议 理性化 权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系统的自治——论卢曼对法律自治理论的重建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健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07-512,共6页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它的理论解说却是远不够充分的,特别是那种将其相对化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对这一概念的澄清,反而使其变得更加模糊。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法律的自治性,他的...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它的理论解说却是远不够充分的,特别是那种将其相对化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对这一概念的澄清,反而使其变得更加模糊。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了法律的自治性,他的这一理论不仅克服了相对自治理论在解释这一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避免了在强调法律自治性的同时将法律与社会隔离开来的弊病,对于我们理解法律自治、乃至于理解法律本身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曼 法律系统 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的制度缺失与权利流失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玄 王景斌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4,共3页
法律制度永远以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因为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法律将应有权利不断确定为法定权利,即使公民拥有充分的法定权利,才能为实现权利奠定基础;当然,法定权利得以实现并转变为现实权利,还要法律制度的有... 法律制度永远以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因为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法律将应有权利不断确定为法定权利,即使公民拥有充分的法定权利,才能为实现权利奠定基础;当然,法定权利得以实现并转变为现实权利,还要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为保障。可见,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的顺利转化下,权利正义才会产生并促进着社会正义的实现。通过对现实中大学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可能因为高校法律制度本身缺失的原因造成权利的大面积流失,最终影响了整体社会正义度。文章通过分析大学制度缺失的类型、权利流失的样态来探讨制度缺失与权利流失、社会正义的变量关系,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对大学法治建设的足够关注。用正义的制度堵住公民权利流失的缺口,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缺失 权利流失 社会正义 行政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公共政策分析为中心的法律方法论——重访霍姆斯大法官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6,92,共8页
霍姆斯综合并超越了分析法学和历史法学,以公共政策为其法律方法论的核心元素。他批判了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判断标准即自然法,又通过言论自由提供了形成健全公共政策的程序,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履行了自己为新时代的美国重建本土法律方... 霍姆斯综合并超越了分析法学和历史法学,以公共政策为其法律方法论的核心元素。他批判了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判断标准即自然法,又通过言论自由提供了形成健全公共政策的程序,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履行了自己为新时代的美国重建本土法律方法论的使命,这对于我们当代中国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都是不可多得之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姆斯 法律方法论 公共政策 自然法 言论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以澳门社会科学发展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正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可作为知识生产之分析个案。对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问题化处理,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对全球化问题的建构和对澳门在这个世界结构中具体关系的前提性认识;这种认识在一般层面上也为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具有。关... 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可作为知识生产之分析个案。对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问题化处理,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对全球化问题的建构和对澳门在这个世界结构中具体关系的前提性认识;这种认识在一般层面上也为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具有。关于全球化问题的建构和世界结构的关系性视角的确立,一方面会使澳门研究在确立自身传统中真正地保持一种以澳门发展本身为主体的研究路径,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参与和改变这种强势与弱势对局的世界发展结构开辟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社会科学 全球结构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经典 个别阅读——《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总序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正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0-292,共3页
中国学术界当下盛行着一种“知识消费主义”的取向,许多学者在不反思不批判的前提下大量移植西方理论资源的做法很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弘扬一种回归经典、个别阅读的研究方式。而《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这套... 中国学术界当下盛行着一种“知识消费主义”的取向,许多学者在不反思不批判的前提下大量移植西方理论资源的做法很不利于中国学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倡导和弘扬一种回归经典、个别阅读的研究方式。而《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这套学术辑刊的出版正是为这一理念而进行的探索性和试验性的学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 西方理论资源 阅读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
19
作者 黄文艺 赵大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6,共4页
以个人(公民)权利与国家(政府)权力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美国的自由主义宪政理论出发历史地考察美国劳动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劳动自由"概念为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劳动自由"的思想内涵和劳动权的理念变迁。
关键词 劳动自由 宪政 劳动权 政府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解纷机制的现状考察与理论透视
20
作者 张佳鑫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协商机制是一种对民事纠纷及部分刑事案件均适用的纠纷解决机制。人们选择协商是因为其能够实现主体自治,并可以相对灵活高效地处理纠纷。然而要充分实现协商机制的价值,需要培育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提高民众整体法律文化素养,并积极建... 协商机制是一种对民事纠纷及部分刑事案件均适用的纠纷解决机制。人们选择协商是因为其能够实现主体自治,并可以相对灵活高效地处理纠纷。然而要充分实现协商机制的价值,需要培育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提高民众整体法律文化素养,并积极建立和完善有关协商机制的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机制 主体自治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