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冉旭 黄显峰 +1 位作者 段利利 刘勇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38,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后冷压成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材料的摩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 采用机械合金化后冷压成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材料的摩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显著下降;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呈下降趋势。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显著改善是由于在磨损过程中形成一层覆盖表面的润滑膜。当形成的润滑膜几乎覆盖住整个磨损表面时,该润滑膜能够抑制滑动界面处金属与金属接触,使摩擦磨损特性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机械合金化 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构想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慧婷 刘勇兵 +3 位作者 曹占义 王磊 包晓军 孙喜良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系统阐述了地震动特性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工程上增加阻尼的4种方式及研究材料滞回耗能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构想.研究了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实验基础,提出了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并结合... 系统阐述了地震动特性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工程上增加阻尼的4种方式及研究材料滞回耗能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构想.研究了开发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实验基础,提出了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及其设计方案,并结合工程实践展望了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n 复合材料 抗震性能 延性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Mn/Zn抗震复合材料的单向拉伸与循环变形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包晓军 刘勇兵 +2 位作者 曹占义 孙喜良 吴坪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6-498,502,共4页
采用复合铸造工艺将16Mn钢和工业纯锌制备出双金属层状抗震复合材料,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性能和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应变速率对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不大;在0.5%、1%、1.5%应变下所... 采用复合铸造工艺将16Mn钢和工业纯锌制备出双金属层状抗震复合材料,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性能和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应变速率对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不大;在0.5%、1%、1.5%应变下所对应的拉压应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材料出现循环硬化行为,并且循环应变的提高使材料的循环硬化行为逐渐明显,进一步循环使拉压应力趋于稳定;16Mn钢/锌抗震复合材料试件具有滞回特性,使结构适应反复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起到减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复合材料 单向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循环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Al_2O_(3p)/6061Al)过渡液相扩散连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卫红 孙大谦 +2 位作者 邱小明 贾树盛 殷世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4,共4页
研究了 Al- Si合金中间层 Al2 O3P/ 6 0 6 1Al复合材料过渡液相扩散连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和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连接区主要由 Al- Si合金组成 ,无 Al2 O3颗粒。接头裂纹起源于 Al- Si合金与 Al2 O3颗粒界面处 ,并主要在连... 研究了 Al- Si合金中间层 Al2 O3P/ 6 0 6 1Al复合材料过渡液相扩散连接接头的显微结构和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连接区主要由 Al- Si合金组成 ,无 Al2 O3颗粒。接头裂纹起源于 Al- Si合金与 Al2 O3颗粒界面处 ,并主要在连接区 Al- Si合金中扩展。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剪切强度影响程度依次为 Al- Si合金中间层厚度、连接温度、保温时间。选择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 ,接头剪切强度可达 70~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中间层 铝基复合材料 过度液相扩散连接 氧化铝 熔化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佳 李顺祥 贾树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35,共4页
采用两种方法优化L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选取性能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样本,进一步应用FES-EM和SEM方法研究分散状态和断裂形貌,并测试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正交实验、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三者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比... 采用两种方法优化L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选取性能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样本,进一步应用FES-EM和SEM方法研究分散状态和断裂形貌,并测试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正交实验、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三者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比单纯的正交实验分析的优化方法更佳;纳米ZnO微粒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基体中能够发挥纳米效应,促进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过程,起到了增强增韧的作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纳米ZnO填充量为3%时,拉伸强度提高最大;纳米ZnO填充量为5%时,断裂伸长率提高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ZNO 优化 分散状态 断裂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Zn抗震复合材料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慧婷 刘勇兵 +2 位作者 曹占义 包晓军 孙喜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5-636,共2页
在提出Fe/Zn抗震复合材料思想基础上,为验证Fe/Zn复合材料具有抗震耗能作用,采用国际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材料的性能作数值仿真,采用瞬态时程分析的方法,计算了Fe/Zn复合材料在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Zn在地震波... 在提出Fe/Zn抗震复合材料思想基础上,为验证Fe/Zn复合材料具有抗震耗能作用,采用国际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材料的性能作数值仿真,采用瞬态时程分析的方法,计算了Fe/Zn复合材料在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Zn在地震波荷载作用下进入塑性阶段,形成了滞回环,证明了Fe/Zn复合材料有抗震耗能的作用,而Fe部分还处于弹性工作范围,保证结构不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n抗震复合材料 数值仿真 滞回环 金属塑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非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古丽米娜 姚建曦 +2 位作者 李晓天 饶望平 赵敬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28,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人们所合成的各种硅基、非硅基介孔材料的介绍,比较了不同介孔材料在合成、应用等方面的优缺点,并简述了其将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硅基介孔材料 非硅基介孔材料 孔道结构 形貌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件的精密塑性成形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徐虹 贾树盛 崔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将精密塑性成形汽车件的工程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基于三维大变形弹塑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和疲劳破坏理论,以数值模拟软件和相关疲劳计算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汽车件的精密塑性成形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首先模拟精密塑性成... 将精密塑性成形汽车件的工程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基于三维大变形弹塑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和疲劳破坏理论,以数值模拟软件和相关疲劳计算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汽车件的精密塑性成形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首先模拟精密塑性成形,建立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零件内部应力—应变场之间的关系,在保留零件残余应力场的前提下,模拟分析零件的实际受力,获得了应力—应变响应,再结合材料疲劳性能参数和工作载荷,最终把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其受载后的疲劳寿命智能化地联系起来。经花键冷挤压工艺试验和疲劳试验验证,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件 精密塑性成形 数值模拟 疲劳寿命 智能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型吸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奇 张国 +1 位作者 邢贺钦 金晶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5-819,共5页
为解决污水中的油类污染问题,采用环保无毒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金矿提纯后的废弃矿渣粉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及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出一种低价、高效的泡沫型吸油复合材料(废弃矿渣粉/EPDM).研究了填料、交联剂(DCP)和发泡剂... 为解决污水中的油类污染问题,采用环保无毒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基体,金矿提纯后的废弃矿渣粉作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及模压发泡的方法,制备出一种低价、高效的泡沫型吸油复合材料(废弃矿渣粉/EPDM).研究了填料、交联剂(DCP)和发泡剂(AC)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吸油率的影响,讨论了相应复合材料的保油率,并从EPDM自身结构、交联剂DCP及废弃矿渣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对复合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废弃矿渣粉含量为10phr,DCP含量为2phr,AC含量为4phr是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非泡沫型复合材料的吸油率比交联EPDM的吸油率提高了101.46%;泡沫型复合材料比非泡沫型复合材料的吸油率再次提高38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性 吸油机理 废弃矿渣粉 泡沫型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锌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耗能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晓军 刘勇兵 +2 位作者 吴坪安 孙喜良 曹占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3-35,48,共4页
对复合铸造法制成的钢/锌层状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和低周疲劳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钢/锌复合材料的塑性得到提高,同时其强度与钢相比有所降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拉伸速度对钢/锌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 对复合铸造法制成的钢/锌层状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和低周疲劳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钢/锌复合材料的塑性得到提高,同时其强度与钢相比有所降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拉伸速度对钢/锌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不大。在±0.5%,±1.0%,±1.5%应变范围内,所对应的拉压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表明材料出现循环硬化行为,并且循环应变的提高使材料的循环硬化行为逐渐明显,进一步循环使拉压应力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单向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循环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炭纤维/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电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洪亮 张国 +2 位作者 陈英 杨泽川 闫宇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1,共4页
通过共溶剂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炭纤维(CF)/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O)在体积比1∶9的水(H2O)/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均一溶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热压还原后氧化石墨烯... 通过共溶剂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炭纤维(CF)/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O)在体积比1∶9的水(H2O)/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均一溶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热压还原后氧化石墨烯(RGO)/PVDF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石墨烯与炭纤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CF的氧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近3个量级。CF的氧化处理与石墨烯复合产生了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消除了负温度系数效应(NTC)。最终通过SEM观察等分析了出现上述差异和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炭纤维 共溶剂法 聚偏氟乙烯 热还原 正温度系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纳米TiO_2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佳 李顺祥 贾树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71,共3页
采用一步法制备EVA/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FESEM和SEM方法研究分散状态和断面形貌,并测试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利用均匀化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模拟EVA/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微粒在EVA基体中分... 采用一步法制备EVA/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FESEM和SEM方法研究分散状态和断面形貌,并测试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利用均匀化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模拟EVA/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微粒在EVA基体中分散良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起到了增强增韧作用;填充圆形和方形TiO2颗粒的复合材料有效性能,均随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填充量时,填充颗粒为方形的大于填充颗粒为圆形的材料的有效性能;等效弹性模量与实验所得的结果基本趋势一致,圆形颗粒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纳米TIO2 性能 均匀化方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f)+C_f/ZL109混杂复合材料的常温拉伸强度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军 刘耀辉 +1 位作者 于思荣 李文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共5页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 O3f+Cf/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对该混杂复合材料的常温拉伸强度性能进行了实验及理论分析 .在综合考虑纤维长度变化规律、两种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各自的行为和机理 ,以及热应力诱发位错强化和纤维...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 O3f+Cf/ZL10 9短纤维混杂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对该混杂复合材料的常温拉伸强度性能进行了实验及理论分析 .在综合考虑纤维长度变化规律、两种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各自的行为和机理 ,以及热应力诱发位错强化和纤维弥散硬化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强度影响的基础上 ,对复合材料强度预测的混合律模型加以发展和修正 ,建立了Al2 O3f+Cf/ZL10 9短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常温强度预测模型 .利用该模型得到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混杂复合材料 强度预测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Fe/Zn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慧婷 刘勇兵 李月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9-521,526,共4页
为了节约试验经费、加快试验进度、减少试验次数,应用ANSYS软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首次对Fe/Zn复合材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变形与延性、恢复力模型、耗能能力及滞回特性加以研究.计算出极限载荷下Fe/Zn复合材料试件Y向的应力、总... 为了节约试验经费、加快试验进度、减少试验次数,应用ANSYS软件,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首次对Fe/Zn复合材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变形与延性、恢复力模型、耗能能力及滞回特性加以研究.计算出极限载荷下Fe/Zn复合材料试件Y向的应力、总应变、塑性功及弹性应变.结果表明:Fe/Zn复合材料中Zn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使地震的能量消耗于复合材料的Zn的塑性变形中,从而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n复合材料 延性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佳玲 陈卓 陈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和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综合机械性能显著高于粉末烧结材料。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近似致密组织;密度可达7.60~7.70 g/cm3;表观硬度增加约50%... 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和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综合机械性能显著高于粉末烧结材料。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近似致密组织;密度可达7.60~7.70 g/cm3;表观硬度增加约50%;摩擦学特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粉末冶金 粉末烧结材科 粉末热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用耐热铸造合金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云龙 曹占义 +2 位作者 崔雷 王成刚 刘海峰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工作温度随之上升。而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是将发动机各气缸排出的废气汇集到一起排出车外的重要部件,整个排气系统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排气歧管的设计与制造,从而推动了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发展。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排气歧管 研究与发展 铸造合金 耐热 排气系统 发动机性能 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铈稀土变质对原位Mg2_Si/Al-Si-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宇光 秦庆东 路洪洲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7期40-42,共3页
在铸造Mg2Si/Al-Si-Cu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富铈稀土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变质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后初生Mg2Si相平均尺寸由70μm减小到20μm,其形态由不规则形状变为规则的多边形或者三角形,增强相... 在铸造Mg2Si/Al-Si-Cu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富铈稀土作为变质剂,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变质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后初生Mg2Si相平均尺寸由70μm减小到20μm,其形态由不规则形状变为规则的多边形或者三角形,增强相Mg2Si的体积分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Mg2Si中间的白色α-Al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稀土 变质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学然 曹占义 +1 位作者 冉旭 邱丰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7期47-48,共2页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微粒尺寸小、表面积大、透光性好、抗紫外线、抗老化、高强度和韧性等特殊性能,因此随着纳米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纳米技术将在汽车工业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将逐步改善或替代传统产品。
关键词 纳米 技术 汽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烧结纳米铜粉制备块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丰 刘学然 +1 位作者 冉旭 刘勇兵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7期29-32,共4页
应用自制的SPS烧结设备烧结纳米铜粉成块体材料,对制备大块纳米材料的方法和工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验中分别在温度400、500、600、700℃下进行加热时间为3、5、7min的加热烧结,并对试样进行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PS可以用... 应用自制的SPS烧结设备烧结纳米铜粉成块体材料,对制备大块纳米材料的方法和工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试验中分别在温度400、500、600、700℃下进行加热时间为3、5、7min的加热烧结,并对试样进行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PS可以用于烧结纳米块体材料,并且所制备纳米铜块体材料在致密度较低情况下依然具有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材料 烧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弹簧表面的锌铝涂层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光玉 连建设 牛丽媛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7期64-66,共3页
烧结式锌铝涂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无氢脆,耐高热,整个涂覆过程采用闭路循环涂覆方式,具有全过程无污染、无排放特点,可代替电镀锌工艺。紧卷着的弹簧经涂覆处理后,在拉伸的状态下进行盐雾试验,仍能显示出良好的防锈能力,因此烧结式锌... 烧结式锌铝涂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无氢脆,耐高热,整个涂覆过程采用闭路循环涂覆方式,具有全过程无污染、无排放特点,可代替电镀锌工艺。紧卷着的弹簧经涂覆处理后,在拉伸的状态下进行盐雾试验,仍能显示出良好的防锈能力,因此烧结式锌铝涂层适合于高强度弹簧防腐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 锌合金 涂层 盐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