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岭县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开伟萌
梁秀娟
肖长来
齐志伟
贾璐
-
机构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57221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40)
+4 种基金
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018-13)
省校共建计划专项(SXGJQY2017-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ZDCXL-SF-03-01-01)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
文摘
为实现长岭县地下水生态水位确定分析,共收集长岭县2013-2017年Landsat 8系列的遥感影像、51口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数据以及2017年47个潜水矿化度检测数据。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2013-2017年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和植被覆盖程度的时空变化;通过分析植被覆盖率(FVC)与地下水埋深和潜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出适宜研究区植被生长的潜水水位和潜水矿化度:结果显示2013-2017年间区内地下水平均水位和植被覆盖程度逐年下降,研究区西北部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植被覆盖程度较好;中东部地区地下水埋深较大,植被覆盖程度较差。当地下水埋深在3.3~4.5 m,潜水矿化度小于0.85 g/L时,为适宜该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地下水生态水位与潜水矿化度;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 m时,在靠近湖沼洼地周围的土壤表层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当地下水埋深大于8.4m时,中部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沙化现象。
-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地下水埋深
栅格分析
地下水生态水位
潜水矿化度
-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ratio
groundwater depth
grid analysis
groundwater ecological water level
phreatic salinity
-
分类号
TV211.1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松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风险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开伟萌
梁秀娟
肖长来
孟凡傲
杨伟飞
王鸽
-
机构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6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57221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340)
+4 种基金
吉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018-13)
省校共建计划专项(SXGJQY2017-6)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ZDCXL-SF-03-01-01)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
文摘
为实现松原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污染风险研究,共收集松原市2017年58组水质资料,运用Piper图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及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污染源识别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应用非致癌风险模型确定区内的高风险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CaNa-HCO_(3)型水为主;提取5个公因子(f_(1)-f_(5))分别为TDS和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铁、氟化物、砷作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控因子。其中TDS和硝酸盐氮(f_(1))主要受控于迁移-富集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氮(f_(2))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影响,铁、砷(f_(3)、f_(5))主要受控于原生地质作用影响,氟化物(f_(4))主要受控于原生地质作用和迁移-富集作用的影响。研究区内西部低平原区(乾安与长岭西部地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东部地区水质状况良好;污染因子风险研究表明,氟化物为区内风险最大的污染因子,其次为硝酸盐氮类,铁和氨氮因子的风险较小。
-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水化学类型
污染源识别
因子风险研究
-
Keywords
factor analysis
hydrochemical type
pollut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factor risk research
-
分类号
TV211.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