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膨胀石墨阻燃半硬泡聚氨酯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窦艳丽 张天琪 +2 位作者 姚卫国 付涛 管东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聚氨酯半硬质泡沫(SPUF)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它属于易燃材料,且燃烧时极易产生烟毒,进而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选用可膨胀石墨(EG)以及硅烷偶联剂KH791改性EG对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进行阻燃,利用热重分析和残炭形貌对聚氨酯泡... 聚氨酯半硬质泡沫(SPUF)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它属于易燃材料,且燃烧时极易产生烟毒,进而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文中选用可膨胀石墨(EG)以及硅烷偶联剂KH791改性EG对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进行阻燃,利用热重分析和残炭形貌对聚氨酯泡沫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对比了EG改性前后对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泡孔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G的质量分数为20%时制得的可膨胀石墨阻燃聚氨酯泡沫氧指数可达29.4%,达到了UL94HB防火测试中HF-1级水平测试的要求;KH791改性EG后,阻燃效果略微降低,但是改性EG对于泡沫的泡孔形貌影响较小,能够提高全水发泡聚氨酯半硬泡的密度和压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半硬泡聚氨酯 表面改性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管东波 蔡中义 +2 位作者 方程 邱小明 窦艳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以二苯基硅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八氟戊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氟有机硅改性剂(FSM),将其与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混合制备环氧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机硅和有机氟的特性。通过热失重分析、接触角分析、表面元素分析、冲击强度分析,得出... 以二苯基硅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八氟戊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氟有机硅改性剂(FSM),将其与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混合制备环氧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机硅和有机氟的特性。通过热失重分析、接触角分析、表面元素分析、冲击强度分析,得出该复合材料中当含氟有机硅改性剂的含量达到20 phr时,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达到375℃,接触角达到120.8°;当含氟有机硅改性剂的含量达到15 phr时,冲击强度相比于纯环氧树脂上升了83%。同时该改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能与环氧树脂固化的活性基团,在与异佛尔酮二胺的复配使用中,既起到了改性剂的作用,又起到了固化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含氟有机硅 热稳定性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搪塑粉料:组成、加工及流变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万喜 常海建 +6 位作者 窦艳丽 黄刚 张欢欢 许东华 石彤非 管东波 姚卫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392-4397,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组成与其加工及流变性能的关系。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发现,商用聚氨酯搪塑粉料的主... 本工作研究了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组成与其加工及流变性能的关系。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发现,商用聚氨酯搪塑粉料的主要成分为热塑性聚酯型聚氨酯,无机填料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高岭土等无机粒子。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熔融合并过程,得到了搪塑加工过程中适宜的加工温度和塑化时间。利用流变仪的线性频率扫描实验方法研究发现,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熔体在高频区(短时间尺度)表现为类液性(损耗模量大于储能模量),在低频区(长时间尺度)表现出类凝胶特性(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接近,且低频区模量出现平台)。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组成导致其熔体具有特殊的流变性能,即搪塑粉料中的热塑性聚酯型聚氨酯赋予搪塑粉料熔体类液性,而搪塑粉料中的无机粒子与聚氨酯相互作用形成网络结构,导致其熔体在长时间尺度下具有类凝胶特性。同时,研究发现,在搪塑加工过程中(搪塑模具上下旋转),由于聚氨酯搪塑粉料的熔体在长时间尺度下的类凝胶行为,当搪塑粉料粘附在搪塑模具表面时,熔体只熔融合并而不滴落或流挂,从而得到厚度更均匀的汽车仪表板表皮。并且搪塑成型的表皮不同位置的花纹粗糙度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搪塑 加工 流变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体系及其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雨来 王文琴 刘耀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31,72,共4页
介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在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以及复合电解液等电解液研发领域的现状和进展,详述了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以及复合电解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电解液中各种添加剂的作用特点及研究现状,提出采用环保复合电解... 介绍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在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以及复合电解液等电解液研发领域的现状和进展,详述了磷酸盐、硅酸盐、铝酸盐以及复合电解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电解液中各种添加剂的作用特点及研究现状,提出采用环保复合电解液以及合理加入添加剂是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重要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镁合金 电解液 单一体系 复合体系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性水凝胶P(MAPOSS-co-AA)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江春梅 牟建新 +2 位作者 刘利明 王婷婷 张春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以丙烯酸(AA)和七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OSS)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有机-无机共聚水凝胶P(MAPOSS-co-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 以丙烯酸(AA)和七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OSS)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N,N-亚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有机-无机共聚水凝胶P(MAPOSS-co-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MAPOSS-co-AA)水凝胶的结构和溶胀后的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溶胀性能、药物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RD图中MAPOSS峰的消失说明MAPOSS均匀地分散在水凝胶交联网络中;与常规聚丙烯酸(PAA)水凝胶相比,MAPOSS的加入明显降低了其吸水能力,即P(MAPOSS-co-AA)水凝胶在模拟肠液(SIF)中溶胀后的孔径明显小于PAA水凝胶,但其pH敏感性不变,即随着pH值的增加,水凝胶的吸水能力增强,溶胀比增加;同时P(MAPOSS-co-AA)水凝胶作为茶碱的药物缓释体系,明显改善了茶碱在模拟胃液(SGF)和SIF中的释放性能,降低了茶碱在SIF中的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笼型倍半硅氧烷 水凝胶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交联固化过程的流变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欢欢 许东华 +2 位作者 管东波 姚卫国 石彤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3,共6页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的交联固化过程,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随着加成反应的进行,体系中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反应温度升高,硅橡胶完全交联固化所需时间减少.
关键词 硅橡胶 双组分加成反应 交联固化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系粉末压坯激光反应烧结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作兴 沈平 +1 位作者 胡建东 王红颖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通过对烧结温度的变化过程、产物相的形成与转变、致密化行为、硬度特征等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Cu Al系粉末材料激光反应烧结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激光输出功率 800W、持续作用时间为 16s的情况下,反应向试样的纵深方向发展,表现出剧... 通过对烧结温度的变化过程、产物相的形成与转变、致密化行为、硬度特征等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Cu Al系粉末材料激光反应烧结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激光输出功率 800W、持续作用时间为 16s的情况下,反应向试样的纵深方向发展,表现出剧烈、快速的蔓延燃烧特征,相的形成是在激光加热与反应阶段的短暂时间内完成。由于激光加热比常规电炉加热速度快,烧结试样均产生收缩,在Cu75Al25试样中出现了亚稳态马氏体(M)型Cu3Al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蔓延燃烧 激光烧结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Al_yCo_(0.96-y)Mg_(0.04)O_2(y=0.3,0.7)的合成及相行为的DTA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畅 刘伟 +3 位作者 王春忠 徐晓光 孟醒 陈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42-1944,共3页
用柠檬酸配位聚合法合成了 Li Aly Co0 .96-y Mg0 .0 4O2 ( y=0 .3 ,0 .7)粉体 ,采用 DTA方法和 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不同铝含量材料相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铝掺杂量低 ( y=0 .3 )时 ,在 60 0℃烧结就可得到具有α-Na F... 用柠檬酸配位聚合法合成了 Li Aly Co0 .96-y Mg0 .0 4O2 ( y=0 .3 ,0 .7)粉体 ,采用 DTA方法和 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不同铝含量材料相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铝掺杂量低 ( y=0 .3 )时 ,在 60 0℃烧结就可得到具有α-Na Fe O2 结构的单相固溶体 .而铝掺杂量高 ( y=0 .7)时 ,在 60 0和 70 0℃烧结都有γ-Li Al O2 相出现 ,直到烧结温度升高到 80 0℃才得到单相固溶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lyCo0.96-yMg0.04O2 合成 相行为 DTA 柠檬酸 配位聚合法 电化学性能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结构及盐浓度对基于DNA和聚阳离子的层层组装型大孔薄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永江 魏光耀 +5 位作者 周颖 李文超 李秋顺 王珺楠 姚卫国 董文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44-2649,共6页
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聚阳离子[强电解质型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弱电解质型聚盐酸丙烯胺(PAH)],分别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层层组装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阳离子结构和组装分... 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聚阳离子[强电解质型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弱电解质型聚盐酸丙烯胺(PAH)],分别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层层组装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阳离子结构和组装分子溶液中盐(NaCl)浓度对大孔结构及薄膜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NA/PDDA体系中,盐浓度对于大孔结构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对于DNA/PAH薄膜体系,即使增加DNA或PAH溶液中盐的浓度,也不会有大孔结构出现,这主要是由PAH分子的弱电解质特性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阳离子 脱氧核糖核酸 大孔多层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的固化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欢欢 许东华 +2 位作者 管东波 姚卫国 石彤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采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为了找到合适的测试条件,首先研究了应变和振荡频率对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的测试结果的影响。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固化过程中,体系交联程度逐渐变大;在不同的固... 采用流变学的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为了找到合适的测试条件,首先研究了应变和振荡频率对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的测试结果的影响。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固化过程中,体系交联程度逐渐变大;在不同的固化阶段,固化程度的变化快慢不同,先缓慢增加,然后迅速增加,最后缓慢增加至平台值;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变化速度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与固化程度的变化相似,根据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最快增长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体系的活化能约为27.2 k J/mol;随着固化温度升高,环氧树脂代木搪塑模具固化完全所需的时间减少,同时环氧树脂的施工容留时间也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搪塑模具 固化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多分散性对AB二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姚卫国 周红梅 +2 位作者 窦艳丽 赵雪 侯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分子量多分散性对AB型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整嵌段共聚物中组分含量,考察了整体多分散性和单嵌段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的有序-无序转变(Order-disordertransition,ODT)、形貌及链尺寸的影响.... 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分子量多分散性对AB型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整嵌段共聚物中组分含量,考察了整体多分散性和单嵌段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的有序-无序转变(Order-disordertransition,ODT)、形貌及链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分散度的增大使无序相向较大χN区域略微移动,形成的片层结构厚度增加.在形成微观有序形貌后,较大分散度时各亚组分的链会得到更大的伸展,表明分子链堆积受挫的程度减小,因此,涨落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减小,无序相区向更低温度区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模拟 分子量多分散性 AB二嵌段共聚物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膦亚胺型稀土双烷基配合物对丁二烯1,2-选择性聚合(英文)
12
作者 刘博 李世辉 +3 位作者 李丹凤 吕奎 崔冬梅 孙广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94-1398,共5页
以三烷基钪Sc(CH2SiMe3)3(THF)2和胺基膦亚胺配体为原料,经烷基消去反应合成了亚胺膦亚胺(NPN)型配体螯合钪烷基配合物。其结构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在助催化剂有机硼盐和烷基铝的作用下,该配合物对... 以三烷基钪Sc(CH2SiMe3)3(THF)2和胺基膦亚胺配体为原料,经烷基消去反应合成了亚胺膦亚胺(NPN)型配体螯合钪烷基配合物。其结构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在助催化剂有机硼盐和烷基铝的作用下,该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随着聚合温度的降低,催化剂的1,2-选择性也随之升高。聚合温度为-75℃时,产物的1,2-结构含量高达98.0%,聚合物的分子量为2.95×104,分子量分布为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选择性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的合成、组装和胶体稳定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鑫淼 张佳伟 +4 位作者 魏光耀 刘东旭 于达慧 姚卫国 董文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85-2091,共7页
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b-PEI),通过静电组装方法使其与质粒DNA(pDNA)在溶液中自发构筑成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PICmicelle),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势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血液... 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b-PEI),通过静电组装方法使其与质粒DNA(pDNA)在溶液中自发构筑成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PICmicelle),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势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血液或细胞间质中各种因素对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中,PEI和pDNA通过静电吸引构成疏水性内核,而亲水性的PEG分子作为保护型外壳包裹在内核的表面.在保持PEG链段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PEI链段长度可明显增强PEI与pDNA的静电结合力,有效地防止了NaCl对胶体结构的破坏,而且有助于抑制阴离子的取代.但增加PEI链段长度会导致胶束表面PEG分子含量的降低,不利于胶束抵抗蛋白质的吸附和DNA酶的降解.因此合理地调整PEG-b-PEI分子的结构,对于获得高效、安全和稳定的蠕虫状聚离子胶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离子胶束 DNA 基因输送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表皮成分对加成型硅橡胶固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晓伟 付志磊 +6 位作者 刘芳 潘鸽 许东华 管东波 窦艳丽 石彤非 姚卫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9,共8页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不同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的固化动力学,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分析了PVC表皮成分,以确定导致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不固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PVC表皮中... 采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不同聚氯乙烯(PVC)表皮上的固化动力学,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手段分析了PVC表皮成分,以确定导致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不固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PVC表皮中导致硅橡胶不固化的主要元素为P元素。在固定硅橡胶厚度为1 mm的情况下,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依然能固化;而当PVC表皮中的P元素质量分数超过约2.4×10^-2%时,虽然浇注在其上的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的中间层依然能固化,但与PVC表皮接触部分的硅橡胶不固化,且不固化层厚度随P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本文还研究了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降低硅橡胶厚度至微米级时的固化行为,在P元素质量分数低于3×10^-3%的PVC表皮上,当硅橡胶厚度低于2μm时,硅橡胶出现不完全固化现象。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在含有P元素的PVC表皮表面的固化行为主要是由硅橡胶样品中铂催化剂总含量及PVC表皮中的P元素含量确定的,同时也会受到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反应速率以及铂催化剂、P元素在硅橡胶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硅橡胶 模具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