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综艺节目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0个样本的定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刘鸣筝 苏芊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运用fsQCA法对2021—2023年间30个有代表性的网络综艺节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没有任何变量可以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必要因素,传播效果是多种复杂影响因素共同组合的产物,其中营销和视频时长是较重要的两个条件变量。共有4类模式5个前因条... 运用fsQCA法对2021—2023年间30个有代表性的网络综艺节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没有任何变量可以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必要因素,传播效果是多种复杂影响因素共同组合的产物,其中营销和视频时长是较重要的两个条件变量。共有4类模式5个前因条件构型引致传播效果,同时影响网络视频节目传播效果的多条件组合路径也有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综艺节目 传播效果 fsQCA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聪 韩向东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4,共5页
基于移动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又一大平台的背景,清晰"时政新闻信息"概念,对"澎湃新闻"APP时政新闻信息传播进行实例分析,从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姿态、传播方式和分享服务等方面,分析时政新闻信息在新媒体... 基于移动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又一大平台的背景,清晰"时政新闻信息"概念,对"澎湃新闻"APP时政新闻信息传播进行实例分析,从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姿态、传播方式和分享服务等方面,分析时政新闻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为切实提高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公信力和传播效果、提高民众政治素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时政信息 传播策略 公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传播史料学学科体系建构审思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宝 程丽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料学和新闻传播史学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思考,是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甚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包含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过程性活动,缘此,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应该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一种涵括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史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史料学 唯物史观 全过程史料 媒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传播:感官铺满的智能传播新图景 被引量:6
4
作者 焦宝 胡奇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149,共9页
智能传播环境中,媒介界面与人的身体产生交互,在“媒介即人的延伸”方面进行着分工化的信息生产与接收,身体的感官被利用到极致,并达成了感官满铺的传播效果。信息获取遵从感官知觉到大脑反应的过程,目前智能传播模式中存在感官分工的... 智能传播环境中,媒介界面与人的身体产生交互,在“媒介即人的延伸”方面进行着分工化的信息生产与接收,身体的感官被利用到极致,并达成了感官满铺的传播效果。信息获取遵从感官知觉到大脑反应的过程,目前智能传播模式中存在感官分工的延伸倾向,并且感官之间产生了联觉-通感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正逐步适应多模态的信息接受方式。感官的延伸和联觉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全感官传播成为效率最大化的传播模式。以Sora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模型、以Genie为代表的交互式图生场景模型,以“世界模拟器”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线性的知觉认知模式,重构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逻辑,感官主导下的技术进化使全景传播成为可能。在感官铺满的智能传播新时代,应从感官之维考察“所感之物”能否转化为“所感之情”,从信息感知到情感搭建,建立起“身”与“情”共鸣、以全感官达致全体验的全景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传播 具身传播 全景传播 人工智能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传播实践基于B站视频和弹幕的计算传播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鸣筝 梅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8,共8页
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特殊聚集地和视频社交平台的典型代表,B站这一二次元视频文化社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构建了全新的文化场域。在这一场域内,青年俨然成为赓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渐... 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特殊聚集地和视频社交平台的典型代表,B站这一二次元视频文化社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构建了全新的文化场域。在这一场域内,青年俨然成为赓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渐趋产生主体叠合的外部表征。一方面,青年作为文化生产者,积极组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符号,以后喻文化科普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逻辑,并通过“我们叙事”激发青年群体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青年作为消费者,主动借用二次元的圈层表达为优秀传统文化增添青年色彩,并以高度的情感满足和互动仪式展演共同构建中国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体。B站构设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生产空间给予了青年群体全新的角色分配,同时也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创,营造风清气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传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年 生产消费 文化认同 计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媒介化愤怒的产生与表达——基于“孔乙己文学”事件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鸣筝 王硕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9,共14页
“孔乙己文学”事件是青年媒介化愤怒的典型案例,针对此事件的研究,有利于梳理青年媒介化愤怒演化路径,归纳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归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可建构青年媒介化愤怒的路径演化图和青年媒介化愤怒-社会公共... “孔乙己文学”事件是青年媒介化愤怒的典型案例,针对此事件的研究,有利于梳理青年媒介化愤怒演化路径,归纳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归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可建构青年媒介化愤怒的路径演化图和青年媒介化愤怒-社会公共议程参与实践理论模型,并提炼青年群体媒介化愤怒背后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归因。研究发现:媒介化愤怒是青年群体现实情绪的媒介化展演,其发端于青年因现实生活与价值观念冲突而产生的茫然,并在媒介空间中延展为重铸“客我”的集群性媒介运动。网络媒介在媒介化愤怒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风险放大器与情绪发酵皿的作用,催动着愤怒的媒介化变革。随着社会媒介化的不断深入,媒介化愤怒可能成为网络媒介空间中的显性事件。如何打破青年的情绪茧房,运用话语转换策略,疏解媒介化愤怒,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愤怒 网络舆情 青年舆论参与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即媒介:智能传播时代的人类传播革命 被引量:19
7
作者 焦宝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2,55,共4页
当下的智能传播时代是一个人即媒介的时代。人即媒介从根源上说,是智能传播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出现的两种智能,即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两种智能的加持下,整个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互动合作,催生... 当下的智能传播时代是一个人即媒介的时代。人即媒介从根源上说,是智能传播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出现的两种智能,即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两种智能的加持下,整个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互动合作,催生出参与智能传播的三种存在:真实人、虚拟人和人工人。这三种人共同促成了人即媒介的出现。人即媒介,意味着智能传播时代的伦理规范必须是人的伦理规范,唯有推动智能向善,才能实现人类信息传播的良善秩序,从而促成智能传播环境的良善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即媒介 智能传播 元宇宙 两种智能 人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元宇宙到ChatGPT:人际传播场景的回归 被引量:10
8
作者 焦宝 张雅雯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5,248,共10页
从元宇宙到ChatGPT的技术落地,是智能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回归“人”际传播场景的标志。元宇宙意味着全时在线、万物互联的信息时空,由此人类拥有了除自然宇宙之外的第二种存在场景。元宇宙传播中身体的回归使得“人”成为媒介,它重构... 从元宇宙到ChatGPT的技术落地,是智能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回归“人”际传播场景的标志。元宇宙意味着全时在线、万物互联的信息时空,由此人类拥有了除自然宇宙之外的第二种存在场景。元宇宙传播中身体的回归使得“人”成为媒介,它重构了传播环境中的时空要素,以一种虚实相生的方式推动人类传播新形态的到来。在元宇宙传播生态中,口语传播以一种回归传统的姿态和一种突破传统的数字形式,成为开启元宇宙人类传播时代的一把关键钥匙。从元宇宙到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将塑造一种全新的人类传播关系与传播生态,推动“人”际传播场景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 人际传播 人工智能 元宇宙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播伦理的技术人性与向善逻辑 被引量:10
9
作者 焦宝 苏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172,共7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智能传播不断发展,对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智能传播中,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共同作用,对人及其主体性提出了挑战,而技术的自主性却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正如人和人文等概念有其知识史的...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智能传播不断发展,对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智能传播中,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共同作用,对人及其主体性提出了挑战,而技术的自主性却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正如人和人文等概念有其知识史的发生语境,后人类语境中的智能传播需要新的后人文的伦理观产生。赋予技术人性、引导智能向善、实现人机共生,应是后人类时代智能传播的伦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主体性 技术自主 智能向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文学传播生态的革命性转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4-190,共7页
在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成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极大地改变了文学传播生态的基本面貌。文学传播的主体变化,催生了新的文学样式。文学传播的基本逻辑从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以媒介为中心,媒介本身作为文本和文本的存在形式... 在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成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极大地改变了文学传播生态的基本面貌。文学传播的主体变化,催生了新的文学样式。文学传播的基本逻辑从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以媒介为中心,媒介本身作为文本和文本的存在形式,以交互的方式改变着文学生产,以算法的逻辑改变着文学传播。在虚实交融的状态下,文学传播的现实时空关系逐渐崩解,虚拟时空关系和现实时空关系交错完成了文学传播在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时空建构,以虚实、身体与时空为核心,文学传播重归身体,以再身体化的方式实现了虚实时空中的全感官文化转向,最终以一种“元宇宙”状态的异托邦现实化了文学传播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文学传播 虚拟现实 元宇宙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莫才健 田健榕 +2 位作者 武锋强 陈莉 邹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624,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在光照色度饱和度空间上提取多光谱图像的光照强度分量,对光照强度分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修正的光照强度,再将修正的光照强度与小波分析高频区域进行加权融合,最后进行小波分析与光照... 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小波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在光照色度饱和度空间上提取多光谱图像的光照强度分量,对光照强度分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修正的光照强度,再将修正的光照强度与小波分析高频区域进行加权融合,最后进行小波分析与光照色度饱和度空间逆变换获得遥感图像的最终融合结果.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在低频空间分辨率与高频空间分辨率的图像融合过程中,小波分析方法丢弃低频分量易产生分块模糊现象,且主成分分析方法易产生光谱图像信息域失真的问题.在不同场景遥感图像的融合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像融合后边缘模糊、融合结果中出现模糊块状阴影等问题,并在清晰度、纹理细节和真实性上获得了较大提升,且能针对不同的融合需求调整合适的加权系数,使遥感图像的融合达到最佳效果.在光照色度饱和度空间,加权小波分析进一步提升了遥感图像融合的效果,不仅充分表达了各种遥感图像的细节,而且能较好地保留原始光谱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I颜色空间 主成分分析 离散小波分析 遥感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 被引量:47
12
作者 周晓凤 刘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它不但占据网络虚拟空间,还不断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语言的社...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为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它不但占据网络虚拟空间,还不断被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语言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也就预示了它的发展趋势:数量与日俱增,语源呈现多元化,形式趋向更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语言价值 文化含义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评价和分析能力的我国公众媒介素养现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鸣筝 陈雪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3-157,共5页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从使用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3个维度来探讨我国公众的媒介素养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媒体的依赖高于传统媒体,但是对传统媒体的评价普遍高于新媒体;公众使用新媒体的首要需求是休闲娱乐,而非追求...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从使用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3个维度来探讨我国公众的媒介素养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媒体的依赖高于传统媒体,但是对传统媒体的评价普遍高于新媒体;公众使用新媒体的首要需求是休闲娱乐,而非追求信息的有用性;公众的质疑能力比较强,大部分人能够通过"核实"路径来处理真假难辨的信息;为了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效率,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媒介形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媒介选择 媒介使用 媒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李辉 段程允 白宇舒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8,共9页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在流入地打算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超过一半以上。本文通过对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较高、月平均收入较高、月生活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留城意愿。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在流入地打算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超过一半以上。本文通过对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教育程度较高、月平均收入较高、月生活支出较高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留城意愿。使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变量对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女性留城意愿略高于男性;"90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较弱,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的留城意愿;初婚、再婚等婚姻状态的留城意愿明显高于未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高中及以上的流动人口留城意愿逐渐增强。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留城意愿随收入水平的提升而增强,高收入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明显高于中低收入者;而房租、房贷等住房成本与平均收入相互制约,表现为随着住房成本的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逐渐提升,但对高收入水平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加入生活成本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留城意愿随生活成本增加而增强,但生活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制约了中、高收入水平下的留城意愿,并使各收入水平下留城意愿的差异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留城意愿 二分类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青皮色素对Lyocell纤维染色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雪梅 赵蝴蝶 +3 位作者 马鑫 马越 张东东 洪国英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推广环境友好的染色工艺,应用天然核桃青皮色素对Lyocell纤维进行染色。选用氯化镧为媒染固色剂,一浴二步预媒染染色工艺进行染色。以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媒染剂质量浓度为考察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讨论各单因素对Lyocell纤维染色... 为了推广环境友好的染色工艺,应用天然核桃青皮色素对Lyocell纤维进行染色。选用氯化镧为媒染固色剂,一浴二步预媒染染色工艺进行染色。以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媒染剂质量浓度为考察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讨论各单因素对Lyocell纤维染色的影响,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染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95℃,染色时间78 min,媒染剂质量浓度5 g/L;影响Lyocell纤维上染效果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媒染剂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最优工艺染色后Lyocell纤维呈较浅的咖啡色,其单纤维强力未受影响,耐皂洗色牢度满足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青皮色素 LYOCELL纤维 预媒染色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者兴趣”的电影社交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素敏 王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34,共5页
传统电影营销思维强调流量获取,认为营销基于消费者注意力,AIDMA与AISAS模式都未能突破这种思维。但进入消费者媒介自主参与性不断提升的丰裕化社会之后,以注意力为基础的传统消费行为模式出现变化,对社交媒体中的活跃用户而言,兴趣才... 传统电影营销思维强调流量获取,认为营销基于消费者注意力,AIDMA与AISAS模式都未能突破这种思维。但进入消费者媒介自主参与性不断提升的丰裕化社会之后,以注意力为基础的传统消费行为模式出现变化,对社交媒体中的活跃用户而言,兴趣才是一切行为的核心。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满足的就是消费者的兴趣、娱乐、休闲等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因此,电影营销更应该以价值体系和兴趣变化为基础,认识到ISMAS模式对AISAS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努力构建基于“消费者兴趣”的电影社交媒体营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消费者兴趣 电影营销 AISAS ISM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染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雪梅 张东东 +4 位作者 刘霞 马越 赵蝴蝶 洪国英 易帆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26,共6页
为探究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扩大红茶色素的使用范围,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红茶色素后,选用柠檬酸为媒染剂,后媒染色法上染羊毛纤维,探讨各单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 为探究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扩大红茶色素的使用范围,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溶液提取红茶色素后,选用柠檬酸为媒染剂,后媒染色法上染羊毛纤维,探讨各单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后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70min、温度94℃、柠檬酸质量浓度10g/L。在此条件下测得红茶色素对羊毛纤维染色的平均色差值为40.339,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染后的羊毛纤维耐水洗色牢度达3级以上,满足日常服用的要求;染前预处理工艺和最优染色工艺未对羊毛纤维强力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柠檬酸的使用避免了金属离子媒染剂的染色废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色素 羊毛纤维 染色工艺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速播放:智能复制时代的视频消费 被引量:10
18
作者 焦宝 江静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6-113,共8页
倍速播放技术是智能复制时代视觉艺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产物。智能复制改变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视觉艺术品生产与消费模式,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出了视频资源丰盛的“消费社会”。在加速状态下,倍速播放成为视频生产制造出来的、智... 倍速播放技术是智能复制时代视觉艺术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产物。智能复制改变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视觉艺术品生产与消费模式,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出了视频资源丰盛的“消费社会”。在加速状态下,倍速播放成为视频生产制造出来的、智能技术规训下的娱乐、社交与学习等需求满足的技术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又实现了倍速播放的存在合理化。智能驱动下,艺术生产门槛的向下赋权,使得用户能够利用倍速播放来掌握视频播放速度,并进行二次创作,对资本逻辑进行抵抗。但是,用户的抵抗并没有跳脱消费主义的框架,注定是一种无法抵达的权力。视频消费中的倍速播放在某种程度上更造成了审美和自由时间的双重异化,无益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倍速播放 资本 抵抗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媒介呈现与公众的信息素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鸣筝 张鹏霞 周泽仪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
文化遗产的媒介呈现方式可区分为记录式和折射式两大类,通过比较二者在呈现内容上的差异,发现大众传媒在文化遗产的传播上为公众展现了异于客观环境的拟态环境,进而探讨文化遗产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考古行业、整个社会和公众产生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媒介呈现方式可区分为记录式和折射式两大类,通过比较二者在呈现内容上的差异,发现大众传媒在文化遗产的传播上为公众展现了异于客观环境的拟态环境,进而探讨文化遗产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考古行业、整个社会和公众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考古学科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建立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公众提高其信息素养,提升其文化遗产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公众考古 拟态环境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满《人世间》:年代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集体记忆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芦猛 刘鸣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6-120,共5页
年代剧《人世间》循着东北城市里“光字片”中周姓一家的生活足迹,讲述了近50年时间进程中芸芸众生的人情百态,描绘了社会生活嬗变的壮丽画卷,抒写了质朴而深刻的感人力量。《人世间》中流露着温暖的亲情、浪漫的爱情和真挚的友情,凝聚... 年代剧《人世间》循着东北城市里“光字片”中周姓一家的生活足迹,讲述了近50年时间进程中芸芸众生的人情百态,描绘了社会生活嬗变的壮丽画卷,抒写了质朴而深刻的感人力量。《人世间》中流露着温暖的亲情、浪漫的爱情和真挚的友情,凝聚着细腻饱满的情感。剧中通过对平凡人物、不同阶层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勾画出一幅鲜活的百姓群像;同时,《人世间》再现了东北风情,刻画了时代符号,记录了社会变迁,演绎出真实的父辈故事,勾勒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世间》 年代剧 情感 人物形象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