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中空凸轮轴凸轮材料及装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驰 李月英 +1 位作者 杨慎华 刘勇兵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研究了装配式中空凸轮轴的两个关键技术:凸轮材料和连接技术.本试验凸轮材料采用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并对其工作表面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凸轮与芯轴的连接采用滚花连接技术... 研究了装配式中空凸轮轴的两个关键技术:凸轮材料和连接技术.本试验凸轮材料采用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并对其工作表面进行宽带激光表面淬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处理后,材料的耐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凸轮与芯轴的连接采用滚花连接技术,对不同齿距的滚花式凸轮轴静连接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成的凸轮轴在静扭时的破坏扭矩约是凸轮轴实际工作扭矩的20-30倍,疲劳破坏方面亦符合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花 装配式 激光表面淬火 凸轮轴 芯轴 连接强度 粉末冶金材料 研究结果 中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倍半硅氧烷形态分析及对杂化材料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白雪涛 孙国恩 +4 位作者 管东波 牟建新 刘博 江春梅 张春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6-860,共5页
采用水解缩合方法制备了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并将其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自凝树脂中,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 采用水解缩合方法制备了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并将其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自凝树脂中,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塑料球压痕硬度计、高温高速摩擦磨损测试仪和悬臂梁冲击实验等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VPOSS以晶体状态存在于PMMA树脂中.通过DSC热性能曲线、FOX方程和Gordon-Talyor方程曲线发现,当POSS含量较高时,PMMA-POSS杂化体系能够发生相分离,对杂化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 晶体聚集体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Ti_3AlC_2块体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可心 金松哲 杨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99-3102,共4页
将Ti、Al、C单质粉体作为实验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3AlC2块体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块体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粉体经过机械活化作用,反应活性增加,Ti-Al-C体系的自由能得到提高,为后续的放... 将Ti、Al、C单质粉体作为实验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3AlC2块体材料。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块体相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粉体经过机械活化作用,反应活性增加,Ti-Al-C体系的自由能得到提高,为后续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做了基础;在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5 min)时进行块体烧结,所得块体中Ti3AlC2的含量为98.5wt%,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1020 min),块体中Ti3AlC2的纯度得到提升(>99wt%),相对密度也随之增加,但显微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TI3A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VDF导电复合材料的PTC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玲 张国 +1 位作者 陈立 焦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4,共3页
以石墨纤维(GF)、乙炔炭黑(CB)为导电填料,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分别制备GF/PVDF、CB/PVDF导电复合材料。讨论了导电填料形状、含量对复合材料正温度系数效应(PTC)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认为具有长径比结构的G... 以石墨纤维(GF)、乙炔炭黑(CB)为导电填料,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分别制备GF/PVDF、CB/PVDF导电复合材料。讨论了导电填料形状、含量对复合材料正温度系数效应(PTC)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认为具有长径比结构的GF是导电复合材料负温度系数效应(NTC)减弱的原因,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证明PTC效应与聚合物结晶熔融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纤维(GF) 炭黑(CB) 导电复合材料 正温度系数效应(PTC) 负温度系数效应(N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先勇 刘耀辉 +2 位作者 张英波 宋雨来 于思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77,共4页
以合金化元素与组织和性能关系为研究对象,从42组实验数据中,选取33个作为训练样本,9个作为验证样本,采用BP神经元网络原理,以珠光体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元素作为输入量,模型由3层神经元组成,分别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以合金化元素与组织和性能关系为研究对象,从42组实验数据中,选取33个作为训练样本,9个作为验证样本,采用BP神经元网络原理,以珠光体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元素作为输入量,模型由3层神经元组成,分别为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建立了合金成分对珠光体含量的影响规律的神经网络模型,珠光体含量、铁素体含量及球化率和硬度及强度关系的神经元网络模型.用建立的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球墨铸铁的珠光体含量和力学性能预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有效地解决了球墨铸铁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难于描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 球墨铸铁 BP神经网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 被引量:10
6
作者 尹玉环 胡绳荪 +2 位作者 North T.H. 张晓博 孙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4,118,共4页
研究了搅拌头旋转频率以及停留时间对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旋转频率的增大,不同搅拌针条件下,AZ31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AZ31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搅拌头旋转频率以及停留时间对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旋转频率的增大,不同搅拌针条件下,AZ31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AZ31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先增大随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结果表明,结合宽度是影响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结合宽度越大,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越好;此外,上下板之间界面特征对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点焊 力学性能 旋转频率 停留时间 结合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激光熔覆铁基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凤晓 陈莉 +1 位作者 刘喜明 张维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7-60,共4页
在球铁基体上激光熔覆铁基合金,对多道搭接时激光熔池的凝固速率、"二次加热"效应以及熔体的对流行为对搭接熔覆层组织、成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搭接熔覆获得的熔覆层组织随扫描次序前后而粗大,稀释率逐渐增加... 在球铁基体上激光熔覆铁基合金,对多道搭接时激光熔池的凝固速率、"二次加热"效应以及熔体的对流行为对搭接熔覆层组织、成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搭接熔覆获得的熔覆层组织随扫描次序前后而粗大,稀释率逐渐增加,硬度值相应降低。搭接熔覆层组织分界不明显,与基体结合处为波形界面,达到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 搭接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组织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先勇 刘耀辉 +1 位作者 张英波 宋雨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在普通球墨铸铁的基础上,加入Cu、Sb合金元素,通过余温正火工艺,获得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该铸铁的珠光体含量大于(等于)95%,渗碳体小于(等于)5%,抗拉强度可达700-850MPa,硬度为280-350HB,延伸率为3%~5%。扫描电镜及透... 在普通球墨铸铁的基础上,加入Cu、Sb合金元素,通过余温正火工艺,获得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该铸铁的珠光体含量大于(等于)95%,渗碳体小于(等于)5%,抗拉强度可达700-850MPa,硬度为280-350HB,延伸率为3%~5%。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当加入0.5%Cu、0.02%Sb时,合金主要由珠光体与球状石墨组成,其中铸态珠光体层片间距变小,石墨球细小而均匀,铁素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态球墨铸铁 珠光体形态 铜锑合金化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成形的颅骨钛板假体数字化制造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 贾树盛 +2 位作者 张传敏 李明哲 袁建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05-1207,共3页
基于多点成形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颅骨缺损修补的钛板假体数字化制造技术.首先,从病人患处的CT数据集中重构颅骨三角网格模型.然后,采样该三角网格模型获得代表性散乱点集,使用薄板样条插值技术重建得到钛板假体表面形状模型.最后... 基于多点成形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颅骨缺损修补的钛板假体数字化制造技术.首先,从病人患处的CT数据集中重构颅骨三角网格模型.然后,采样该三角网格模型获得代表性散乱点集,使用薄板样条插值技术重建得到钛板假体表面形状模型.最后,将该表面模型传递给多点成形CAD/CAM系统控制多点压力机最终成形出所需的钛板假体.得益于多点成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紧密融和,该技术能够显著缩短钛板假体的制造周期,同时大大提高假体与患处的贴合精度.目前,应用该技术已完成近10例,可以初步证实其可行性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假体 多点成形 薄板样条 数字化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对铁基预合金粉末烧结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华 郭美娜 +1 位作者 曹晓杰 刘勇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共3页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Fe-Ni-Mo-Cu-Cr系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研究了铬对粉末烧结密度、微观组织特征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磨损形貌、探讨其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铬的Fe-Ni-Mo-Cu预合金粉末,在1120℃下烧结...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Fe-Ni-Mo-Cu-Cr系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研究了铬对粉末烧结密度、微观组织特征及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磨损形貌、探讨其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铬的Fe-Ni-Mo-Cu预合金粉末,在1120℃下烧结,可获得较高的烧结密度;微观组织硬度随铬量的增加而增加,表观硬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滑动摩擦磨损率随磨损滑移距离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预合金粉末 铬铁粉 微观组织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合成Ti3SiC2导电陶瓷的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连峰 金松哲 +1 位作者 贾树胜 杨晨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以Ti、Si、C单质为原料,添加微量的Al为助剂,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合成了以Ti3SiC2为主相、含有一定量的TiC等杂质的混合粉体。球磨8h后,得到了相对纯度较高的Ti3SiC2粉体;同时,在粉体中发现了直径为0.5~1cm扁平的坚硬块体。采用XRD和SE... 以Ti、Si、C单质为原料,添加微量的Al为助剂,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合成了以Ti3SiC2为主相、含有一定量的TiC等杂质的混合粉体。球磨8h后,得到了相对纯度较高的Ti3SiC2粉体;同时,在粉体中发现了直径为0.5~1cm扁平的坚硬块体。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混合粉体和小块体中Ti3SiC2等组成相的形貌特征。通过分析在不同时间内制备的粉体Ti3SiC2的成分变化和块体断口形貌,发现了Ti3SiC2的块体产物断口表面具有"鸟巢状结构"特征,并对具有该特征的Ti3SiC2块状产物的生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机械合金化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介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培萍 孙乙庭 +1 位作者 于德利 王玉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6-1449,共4页
为了获得低温、低介电、低成本的优质陶瓷,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天然叶蜡石为原料,以BaCO3、MgO和SiC等为助剂制备了介电陶瓷。通过对陶瓷的宏观性能、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测试,探讨了助剂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为一定... 为了获得低温、低介电、低成本的优质陶瓷,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天然叶蜡石为原料,以BaCO3、MgO和SiC等为助剂制备了介电陶瓷。通过对陶瓷的宏观性能、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测试,探讨了助剂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为一定量的BaCO3和MgO可以改善陶瓷的烧结性、电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而SiC则可以改善陶瓷的增韧作用。在优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获得了电阻率为(1.34~19.28)×1011Ω.cm、介电常数为2~4(1kHz时)、介质损耗小于0.004(1kHz时)、气孔率小于1%、热膨胀系数为(4~5)×10-6K-1,抗弯强度近400MPa的优质介电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介电陶瓷 制备工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钢/铝激光-MIG复合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骁 孙大千 +2 位作者 段珍珍 谷晓燕 李洪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44,共4页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方法研究了铜对SYG960E超高强度钢/6061铝合金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IG焊相比,激光-MIG复合焊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及焊接质量.钢/铝界面层具有双层结构,靠近铝焊缝侧为针状的FeAl_3金属间化合...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方法研究了铜对SYG960E超高强度钢/6061铝合金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IG焊相比,激光-MIG复合焊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及焊接质量.钢/铝界面层具有双层结构,靠近铝焊缝侧为针状的FeAl_3金属间化合物,而靠近钢母材侧为条状的Fe_2Al_5金属间化合物.铜对钢/铝界面层及接头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添加铜后可以有效地减小界面层厚度和裂纹敏感性,降低钢/铝接头的最高硬度,明显提高接头的抗拉强度,接头强度可以提高110%,这主要与铜抑制界面层生长和改善界面层中Fe-Al金属化合物的脆硬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MIG复合焊 超高强度钢 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