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大学研发“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
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64-2064,共1页
由吉林大学自主研发设计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机,在四川制造成功。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地质钻探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人地”的探测计划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
关键词 吉林大学 自主研发 钻机 科学 大陆 地壳 地质钻探 探测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学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的3名师生返回长春
2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2-1052,共1页
2013年4月13日,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教师张楠、博士生范晓鹏和胡正毅3名队员顺利完成中国深冰芯钻探任务,返回长春。
关键词 科学考察 吉林大学 中国 长春 返回 南极 工程学院 博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统计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阙金声 陈剑平 石丙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相关方程,并应用相关系数的方法来检验相关的显著性程度。统计回归分析成果可为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互估算做参考,也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工程地质性质 物理力学指标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清 宋玉环 +3 位作者 陈慧娥 尚彦军 李丽慧 张延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6-977,共2页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学术年会 海西 中国地质学会 特邀报告 专家学者 专业委员会 福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吉林省西部土壤盐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伯昕 黄智鑫 毕广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8-569,共12页
为了解决干湿循环条件下长期的外部碳酸盐和硫酸盐侵蚀导致混凝土耐久性能显著退化的问题,进行了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内部CO_(3)^(2-)和SO_(4)^(2-)侵蚀规律和迁移规律的研究。先通过混凝土受到离子侵蚀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解决干湿循环条件下长期的外部碳酸盐和硫酸盐侵蚀导致混凝土耐久性能显著退化的问题,进行了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内部CO_(3)^(2-)和SO_(4)^(2-)侵蚀规律和迁移规律的研究。先通过混凝土受到离子侵蚀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分析并对比两种离子对混凝土侵蚀的损伤机理,后通过引用房室模型的方法分析CO_(3)^(2-)和SO_(4)^(2-)在混凝土表面与外界交界面处的传输和交换规律。结果表明:在180 d的时间内,离子侵蚀主要发生在混凝土表面0~20 mm的范围内,房室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R^(2)在0.75左右;混凝土被侵蚀的深度与水灰比正相关,并且房室模型可以预测混凝土受到侵蚀的程度;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化学反应生成物引起的膨胀压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而引起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救援井井底流场模拟与实验研究
6
作者 赵研 刘松赫 +7 位作者 郝世俊 赵江鹏 李沛舒 王学博 于永平 高科 董博 张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7-255,共9页
【目的】针对大直径潜孔锤扩孔钻进技术在矿山救援中面临的井底流场复杂、排渣困难问题。【方法】为揭示钻进参数对井底流场及排渣效率的影响规律,优选钻进参数组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颗粒轨道模型方法,建立了潜孔锤反循环排渣流场数值... 【目的】针对大直径潜孔锤扩孔钻进技术在矿山救援中面临的井底流场复杂、排渣困难问题。【方法】为揭示钻进参数对井底流场及排渣效率的影响规律,优选钻进参数组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颗粒轨道模型方法,建立了潜孔锤反循环排渣流场数值模型,分析了机械钻速3.0 m/h下的井底流场的流速分布、岩屑运移及清渣率变化规律。研制了大直径多相流井底反循环模拟装置,该装置具有调控多种钻进参数以及记录井底岩屑运移轨迹的功能,基于该装置采用模拟岩屑开展双相流井底反循环实验,探究钻井液泵量与钻头转速对流场的影响规律。基于经实验验证的数值模型设计了两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清渣率随钻井液泵量增大而提升,但增益效果随泵量增大而衰减;清渣率随钻头转速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钻头转速达到15 r/min时为最佳。正交实验表明,当处于较高泵量和中等转速工况下,流场排渣效果较好;在机械钻速3.0~6.2 m/h,实现最佳排渣效果的钻进参数组合为钻井液泵量216 m^(3)/h、钻头转速15~20 r/min。【结论】研究结果为大直径救援井钻进规程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助于提升钻孔救援工程成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救援 大直径潜孔锤 钻进参数 岩屑运移 排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岩石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子望 卢帅屹 +1 位作者 白林 郑天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2,共13页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严重,世界各国正在采取措施缓解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正在兴起,并逐渐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严重,世界各国正在采取措施缓解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正在兴起,并逐渐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注入封存引起的地质力学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CCS中由于注入封存引发的地质力学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结果表明:CO_(2)注入引发孔隙压力变化、热应力及化学-力学耦合作用,导致储层岩石强度降低、变形加剧,进而引发地表变形;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地表变形,场地微震监测揭示了注入速率与地震活动的直接关联,控制注入速率与压力可有效降低盖层破裂与断层活化的概率;数值模拟是评估场地地质力学风险的主要手段,场地盖层优先选择低渗透、低反应性岩石,可减少泄漏风险,并且需综合断层应力状态规避高活动性断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场地监测 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VR-MODIS的季节性冻土区入湖地下水排泄区识别
8
作者 苏小四 杜思楠 +3 位作者 梁海婷 郑昭贤 杨敬爽 李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80,共15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 湖泊富营养化是目前公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热红外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但传统热红外遥感方法并未考虑冻结湖泊表面覆盖的积雪和冰层对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影响,限制了其识别入湖地下水排泄区的精度和适用性。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回归(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GA-SVR)模型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oradiometer,MODIS)遥感数据开展了对东北季节性冻土平原区典型湖泊查干湖湖水表面温度的反演与预测研究,识别了不同时期入湖地下水的排泄区。结果表明:GA-SVR模型可将冰封期热红外遥感法反演湖水表面温度的R^(2)由0.69提高到0.95,其识别的入湖地下水排泄区与湖泊中高^(222)Rn浓度的分布区域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有效识别查干湖营养物质主要来源和查干湖水环境安全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湖泊 湖水表面温度 MODIS GA-SVR模型 地下水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水入渗中氮迁移转化特征与氧化还原分带规律
9
作者 苏小四 赵禹尧 +1 位作者 李宁飞 马锋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3-702,734,共11页
基于富营养湖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极易对湖周地区地下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以东北平原腹地的查干湖为研究区,在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湖水、地下水和含水介质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研究查干湖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 基于富营养湖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极易对湖周地区地下水水质安全造成威胁,以东北平原腹地的查干湖为研究区,在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湖水、地下水和含水介质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研究查干湖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特征与氧化还原分带规律。结果表明:控制湖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氮迁移转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混合作用、吸附–解吸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和矿化作用;湖水入渗过程中发生顺序氧化还原反应,依次形成有氧呼吸作用和硝化作用带、反硝化作用带、锰铁还原溶解作用带、硫酸盐还原作用带。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保障湖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入渗 氧化还原分带 硝氮 氨氮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元及多元钼酸铋改性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力光 高梅 +1 位作者 雷潭 王一鸣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钼酸铋(Bi_(2)MoO_(6))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窄的带隙而被广泛研究,钼酸铋基改性催化剂在废水治理、净化空气、绿色产能等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在可见光响应下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钼酸铋基改性光催化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钼酸铋(Bi_(2)MoO_(6))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窄的带隙而被广泛研究,钼酸铋基改性催化剂在废水治理、净化空气、绿色产能等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在可见光响应下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钼酸铋基改性光催化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简述了近几年Bi_(2)MoO_(6)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二元及三元钼酸铋基改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钼酸铋基复合催化剂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钼酸铋 研究进展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分析中结构面优势分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腾蛟 茅献彪 +1 位作者 陈剑平 张文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5-603,共9页
复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岩体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常见的分析思路是:(1)采集边坡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2)分析优势结构面方向;(3)判断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但是,当结构面数目庞大、分布十分离散... 复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岩体结构面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常见的分析思路是:(1)采集边坡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2)分析优势结构面方向;(3)判断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但是,当结构面数目庞大、分布十分离散时,通常获得的统计优势结构面很可能无法充分代表所有结构面对边坡破坏模式的影响。首先以270°∠50°为中心,生成一组结构面产状数据,假定270°∠70°、270°∠50°、270°∠20°、0°∠30°、90°∠45°5个不同方向的边坡面,经过分析指出,基于传统的优势分组结果、分析优势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判断边坡的破坏模式,可能出现误判情况。然后以长春市净月区杨家沟采石场边坡为例,利用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获取边坡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采用萤火虫优化方法,分别将结构面分成2~10组,对比不同分组数目对应的优势分组结果的异同,分别绘制两组中优势结构面和9组中优势结构面与边坡面赤平投影图,对比分析两种优势分组结果下,边坡的破坏模式,结果显示,将结构面分为两组时,得到“边坡基本稳定”的结果;分9组时,得到“边坡可能发生顺结构面滑动”的结果。同时,分9组时,组内产状分布更集中,得到的9个优势结构面更能代表全部结构面对边坡破坏模式的控制作用,所得结果更加符合现场初步认识。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的优势分组方案,可能得到不同的边坡破坏模式。分组方案应充分考虑结构面对边坡的破坏作用,才能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优势分组 复杂结构 岩质边坡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铁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苑成旺 张敏 +4 位作者 张少龙 秦磊 郭海洋 墨海滢 信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92,共14页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 为分析复合地层条件下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与地表沉降特征,以长春市冲积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MIDAS GTS NX对复合地层条件下两种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简称桩撑支护;钻孔灌注桩加锚索,简称桩锚支护)型式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支护结构受力与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的变化等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撑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弓”形变化趋势;桩锚支护段,随基坑深度的增加,桩体水平位移最终呈近似“漏斗”形的变化趋势。随着监测点到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地表沉降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基坑边缘3~5 m范围内的位置。钢支撑轴力与锚索拉力的合理设置利于有效控制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整体反映出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谷阶地 基坑开挖 现场监测 有限元数值模拟 水平位移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钻机全液压顶驱平衡装置液压回路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朝椿 王清岩 +3 位作者 范黎明 李昊轩 钟蔚岭 郭乃铭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目的】全液压顶驱平衡装置作为万米钻机重要设备之一,旨在动态精准调控拧卸扣过程中的轴向载荷,以保护钻杆接头螺纹免受损伤,确保钻探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针对SP.TD-01A型全液压顶驱,设计了平衡装置及其液压回路,以实现顶... 【目的】全液压顶驱平衡装置作为万米钻机重要设备之一,旨在动态精准调控拧卸扣过程中的轴向载荷,以保护钻杆接头螺纹免受损伤,确保钻探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针对SP.TD-01A型全液压顶驱,设计了平衡装置及其液压回路,以实现顶驱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平衡和弹跳功能。首先,确定顶驱平衡装置液压回路组成结构及主要工作参数。随后,利用Matlab/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构建了顶驱平衡装置液压回路动态仿真模型、顶驱主轴与钻杆拧卸扣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测试顶驱主轴保护接头在拧卸扣过程中的轴向载荷变化和位移特性,以及平衡装置液压回路的流量−压强特性和能耗指标。【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设计的顶驱平衡装置功能结构合理且具有良好的动态调节性能。在主轴转速为10 r/min情况下,拧扣、预紧用时24 s,卸扣、脱扣用时26 s。拧扣阶段螺纹面最大压力(碰撞)为11.2 kN,稳定时约550 N。卸扣阶段,螺纹面最大压力为3.5 kN,平均约1.2 kN。完成拧扣作业后,顶驱弹离钻杆柱76.5 mm。设计的顶驱平衡装置及其液压回路已应用于SP.TD-01A型全液压顶驱系统,使用效果良好,在保护钻杆接头螺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松科二井”施工期间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顶驱主轴保护接头仅更换4次。研究工作对于后续顶驱系统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驱平衡装置 液压系统 拧卸扣作业 动态仿真分析 Matlab/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滑移—弯曲破坏中间状态的工程地质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严明 陈剑平 +2 位作者 黄润秋 张倬元 王士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1-44,共4页
通过对一个顺向坡实例的详细调查发现,顺向坡的滑移—弯曲破坏,在强烈弯曲—隆起之后、整体失稳之前还存在一个中间状态———碎裂—散体化。在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阶段”的滑移—弯曲破坏地质力学模式。
关键词 顺层边坡 滑移-弯曲 碎裂-散体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理论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36
15
作者 高科 孙友宏 +3 位作者 高润峰 徐良 王传留 李玉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9-522,540,共5页
仿生学是一门可与很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同样与钻井工程技术的融合也将产生创新性成果。在分析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防黏和耐磨特性的基础上,将该理论引入到钻头设计中,研制仿生金刚石钻头。以蜣螂为仿生原形,设计孕镶金刚石钻头的... 仿生学是一门可与很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同样与钻井工程技术的融合也将产生创新性成果。在分析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防黏和耐磨特性的基础上,将该理论引入到钻头设计中,研制仿生金刚石钻头。以蜣螂为仿生原形,设计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工作层,使工作层底唇面始终具有相同的非光滑形态,始终保持高钻速和长寿命,突显出仿生金刚石钻头的高效率、耐磨和减阻特点。试验结果表明,仿生钻头较普通钻头钻速提高44%、使用寿命增加74%。此外,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可用于改善钻井工程中相对运动的摩擦或滑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环境,如可提高钻头、钻杆接头、泥浆泵活塞和缸套的耐磨性,解决钻头泥包问题,减少螺旋钻具和冲击挤密矛头阻力等,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非光滑理论 仿生金刚石钻头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氯盐渍土的工程特性指标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雷华阳 张文殊 +1 位作者 张喜发 王彪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以探讨超氯盐渍土的含盐量与工程特性指标间关系为目的 ,采用室内土工试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研究了含盐量对塑性指标、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及盐渍土渗透系数与干重度、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超氯盐渍土洗盐前后可塑性变... 以探讨超氯盐渍土的含盐量与工程特性指标间关系为目的 ,采用室内土工试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研究了含盐量对塑性指标、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及盐渍土渗透系数与干重度、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超氯盐渍土洗盐前后可塑性变化幅度较大 ;抗剪强度随含盐量增加而增大 ;在干重度、含水量与渗透系数三者相互关系中存在界限含水量和界限干重度。所得结论对深入研究盐渍土的工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氯盐渍土 工程特性指标 界限含水量 界限干重度 抗剪强度 含盐量 塑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祖锋 李萍 +2 位作者 谌会芹 石丙飞 房后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0-744,共5页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沿海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引起的振动在土中纵、横向的传播和衰减情况。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强夯振动对周围...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结合沿海某港口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地基处理引起的振动在土中纵、横向的传播和衰减情况。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建议了振动的防治措施。此外,还针对深度方向上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分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振动效应 衰减规律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碳酸盐渍土基本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文华 王清 +1 位作者 张静 陈慧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4,共8页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盐渍土分布区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和室内物理化学试验分析,研究了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土样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易溶盐总量占单位土体质量百分比为0.1045%~0.466 0%,该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镇赉县盐渍土分布区进行现场勘查、采样和室内物理化学试验分析,研究了相同位置不同深度土样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易溶盐总量占单位土体质量百分比为0.1045%~0.466 0%,该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地表以下0~3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体类别为低液限黏土,土的pH值为8.12~9.12,天然状态下呈碱性.在0~30 cm深度范围内,pH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100 cm深度范围内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并含有大量交换性钠,这对土的毛细性及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毛细水上升试验发现,距地表0~40 cm深度范围内土体中含有大量的交换性钠,颗粒分散性极大,土颗粒间孔隙过小,毛细阻力大,毛细现象微弱.冻融法毛细水上升试验中,温度梯度作用引起的土中薄膜水的迁移造成了不同层高土含水率的微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碳酸盐渍土 基本性质 毛细水上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微观结构特征的定量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9
作者 王清 王凤艳 肖树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在不同类型粘性土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 SEM图像处理技术 ,提出了粘性土微观结构中结构单元体形态、定向性、孔隙特征等结构要素的定量评价指标 ,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对几种粘性土在不同剪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定向角 平均方向角 平面形态系数 定向分布函数 粘性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 构建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晨 孙友宏 +3 位作者 陈宝义 徐佩华 王如生 邹琳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80,共4页
对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构建地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学科协同、校企协同、国内与国外协同等,全方位探索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优质教学资源 协同创新 地质工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