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腐败机构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
6
1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1,共6页
成立监察委员会是应对腐败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制度设计直接影响腐败治理的成效。反腐败机构有单一机构模式和多机构模式两种主要类型。保障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充分性和廉洁性是很多国家...
成立监察委员会是应对腐败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制度设计直接影响腐败治理的成效。反腐败机构有单一机构模式和多机构模式两种主要类型。保障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充分性和廉洁性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反腐败的共同经验。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机构模式,我国可以从增强监察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提高监察委员会成员的专业化程度、赋予监察委员会充分的反腐败职权和健全针对监察委员会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推动监察委员会制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反腐败机构
单一机构模式
多机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防止党内问责泛化的有效路径探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问责泛化是构建精准问责机制的一大现实障碍,亟待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基于问责要素的系统分析可知,问责主体的泛化、问责对象范围的扩大化、问责情形的泛化和问责方式使用的泛化,构成党内问责泛化的四种表现形式。体制内问责发起主体的...
问责泛化是构建精准问责机制的一大现实障碍,亟待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基于问责要素的系统分析可知,问责主体的泛化、问责对象范围的扩大化、问责情形的泛化和问责方式使用的泛化,构成党内问责泛化的四种表现形式。体制内问责发起主体的权责定位不清晰、问责对象的申辩与申诉权利缺乏切实有效的程序保障、问责情形中的兜底条款被滥用以及数目字管理中问责任务指标和问责政绩考核指标设计不恰当,分别在不同的问责要素层面衍生出党内问责泛化问题。通过加强对体制内问责发起主体的权责清单管理、强化对问责对象的申辩与申诉权利的问责程序保障、科学设计问责任务指标与问责政绩考核指标等举措,系统解决党内问责泛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问责
问责泛化
问责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腐败机构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
6
1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机构
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
吉林大学廉政教育与研究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1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
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研究"(17JZD003)
+1 种基金
吉林大学廉政智库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猎狐’行动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2017LZZKY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际刑法的范式研究"(2015ZZ030)
文摘
成立监察委员会是应对腐败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制度设计直接影响腐败治理的成效。反腐败机构有单一机构模式和多机构模式两种主要类型。保障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充分性和廉洁性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反腐败的共同经验。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机构模式,我国可以从增强监察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提高监察委员会成员的专业化程度、赋予监察委员会充分的反腐败职权和健全针对监察委员会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推动监察委员会制度不断完善。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反腐败机构
单一机构模式
多机构模式
Keywords
supervisory committee
anti-corruption organization
single agency mode
multi agency mode
分类号
D26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防止党内问责泛化的有效路径探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吕永祥
王立峰
机构
武汉
大学
党内法规
研究
中心
吉林大学廉政教育与研究中心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研究”(17JZD003)。
文摘
问责泛化是构建精准问责机制的一大现实障碍,亟待从理论上予以研究。基于问责要素的系统分析可知,问责主体的泛化、问责对象范围的扩大化、问责情形的泛化和问责方式使用的泛化,构成党内问责泛化的四种表现形式。体制内问责发起主体的权责定位不清晰、问责对象的申辩与申诉权利缺乏切实有效的程序保障、问责情形中的兜底条款被滥用以及数目字管理中问责任务指标和问责政绩考核指标设计不恰当,分别在不同的问责要素层面衍生出党内问责泛化问题。通过加强对体制内问责发起主体的权责清单管理、强化对问责对象的申辩与申诉权利的问责程序保障、科学设计问责任务指标与问责政绩考核指标等举措,系统解决党内问责泛化问题。
关键词
党内问责
问责泛化
问责要素
Keywords
accountability within the Party
accountability generalization
accountability elements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腐败机构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
吕永祥
王立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防止党内问责泛化的有效路径探析
吕永祥
王立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