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1、3、4、5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波 陈东 +3 位作者 王桂芳 董春玲 王向东 白春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3、4、5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4、5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6h组、LPS8...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3、4、5的表达变化,探讨水通道蛋白1、3、4、5表达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雄性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6h组、LPS8h组、LPS10h组(以LPS诱导ALI模型)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小鼠AQP-1、AQP-3、AQP-4和AQP-5 mRNA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AQP-1、AQP-3、AQP-4和AQP-5蛋白表达,同时进行肺湿/干重比值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染色。结果:LPS4h、6h、8h、10h组肺湿/干重比值(4.39±0.19、4.58±0.17、4.87±0.21、5.28±0.16)明显高于对照组(3.99±0.25,P<0.05)。LPS灌注后4h AQP-1蛋白量减少至对照组的(74.1±5.2)%,AQP-5降至对照组的(70.3±7.1)%;LPS灌注后8h AQP-1蛋白量减少至对照组的(45.2±4.4)%,AQP-5降至对照组的(38.6±8.9)%。AQP-3和AQP-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AQP-1和AQP-5可能参与ALI液体的异常转运,可能与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关。AQP-3和AQP-4可能不参与ALI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水肿 水通道蛋白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蛋白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晓婷 陈东 +1 位作者 刘佳梅 路来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及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孕 12— 14d的Wistar大鼠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 (MAP 2、NSE、G... 目的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及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乙酰胆碱转移酶 (ChAT)在大鼠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孕 12— 14d的Wistar大鼠羊膜中分离羊膜上皮细胞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组织细胞特异性抗原 (MAP 2、NSE、GFAP、Nestin、Musashi)及ChAT、NT 3在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羊膜上皮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 ,并且在羊膜上皮细胞中有ChAT与NT 3的表达。结论羊膜上皮细胞与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羊膜可望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新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组织细胞 羊膜上皮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和Stat5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智 郎晓讴 +1 位作者 张绍军 姜文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2,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Stat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相关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探讨Stat3和Stat5在D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DTC[包括38...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Stat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相关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探讨Stat3和Stat5在D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DTC[包括38例乳头状癌(PTC)和4例滤泡状癌(FTC)]、30例甲状腺腺瘤(TA)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T)中Stat3、Stat5、P53及P21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率,分析其与DT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Stat3和Stat5在DTC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和NTT(P<0.05),二者表达率与DTC病理分型密切相关(r=0.76,P<0.05;r=0.80,P<0.05);Stat3和Stat5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FTC(P<0.05),且Stat5的表达率明显高于Stat3,二者呈正相关(r=0.78,P<0.05)。DT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30.9%)明显高于TA(0%)和NTT(0%)(P<0.05)。P21蛋白阳性表达率(14.3%)在DTC组织中明显降低。Stat3和Stat5在DTC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4.8%和66.7%,明显高于P53表达率(30.9%),且分别与P53表达率呈正相关(r=0.77,P<0.05;r=0.72,P<0.05),与P21表达率呈负相关(r=-0.87,P<0.05;r=-0.67,P<0.05)。结论:Stat3和Stat5参与DTC病理分型,其异常表达率可能与p53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p21的失活有关。Stat3和Stat5表达率的异常增高可能是DT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P53 P21 甲状腺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g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香艳 汪欣 +3 位作者 陈玮伦 于红 黄可新 祝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6-549,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B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0例LSCC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Brg1的表达情况。结果:Brg1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灰度值为124.60±4.51),LSCC组织... 目的:研究B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0例LSCC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Brg1的表达情况。结果:Brg1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灰度值为124.60±4.51),L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灰度值为159.20±7.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高、中、低分化LSCC组织中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2.80±1.92、165.20±2.59和179.60±1.52,高分化LSCC与中分化、低分化L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Ⅰ-Ⅱ期、Ⅲ期、Ⅳ期LSCC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45.30±2.36、165.20±4.31和179.40±3.03,Ⅲ期、Ⅳ期分别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rg1在有脉管侵润组和无脉管侵润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76.80±3.48和143.50±8.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灰度值为155.60±4.02和161.70±3.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rg1在LSCC中表达低,并与其发展及病理因素有关,可能是LSC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Brg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薛辉 陈东 +1 位作者 张秀英 刘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1-804,F0002,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化学去细胞肌肉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造模成功大鼠分别于脊髓缺损处...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大鼠脊髓的生物相容性,阐明化学去细胞肌肉作为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植入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后,造模成功大鼠分别于脊髓缺损处植入化学去细胞肌肉或不做处理。每组6只分别于术后1、2和4周处死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损伤脊髓处的ED-1阳性巨噬细胞。取术后4周切片,Holmes镀银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再生轴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支架中的再生血管。计数ED-1阳性细胞和再生轴突。结果:空白对照组损伤处无轴突再生;其炎症反应在术后1周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处或空洞周围呈密集多层排列。而植入组化学去细胞肌肉中再生轴突数为613.17±154.96,再生轴突排列方式规则;其炎症反应趋势与空白组相同,未见异物排斥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成排平行长入支架;化学去细胞肌肉中血管再生良好。结论:化学去细胞肌肉支架与脊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化学去细胞肌肉可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去细胞肌肉 移植 组织工程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毛囊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利铭 李扬雪 +2 位作者 姜文华 王晓明 石德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研究了大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毛囊的发生时间及其形态学结构变化.采用胎龄为11,12,14,15,17 d的Wistar大鼠胚胎,石蜡切片,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毛囊胚芽的形态学发生.结果显示:第11天的胚胎周皮仍呈单层,未见毛囊形态发生;第12天胚胎可见... 研究了大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毛囊的发生时间及其形态学结构变化.采用胎龄为11,12,14,15,17 d的Wistar大鼠胚胎,石蜡切片,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毛囊胚芽的形态学发生.结果显示:第11天的胚胎周皮仍呈单层,未见毛囊形态发生;第12天胚胎可见数量较少的毛囊胚芽形成;随着胎龄的延长,毛囊的数量明显增加,且形态上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胚胎毛囊的形态发生时间为胚胎第12天,是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向真皮突出形成,其周围有间充质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胚胎 形态学 组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酸对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腺苷脱氨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崔佳乐 何海涛 +3 位作者 洪新雨 邓志会 赵丽艳 洪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嘌呤核苷酸对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睾丸、附睾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海洛因对男性生殖系统嘌呤核苷酸代谢的损害及嘌呤核苷酸补偿的对抗作用。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模型,80只建模成功的雄性Wista... 目的:研究嘌呤核苷酸对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睾丸、附睾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海洛因对男性生殖系统嘌呤核苷酸代谢的损害及嘌呤核苷酸补偿的对抗作用。方法:建立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模型,80只建模成功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海洛因组、海洛因戒断3d组、海洛因戒断9d组、核苷酸组(不给海洛因)、海洛因+核苷酸组(同时给药)、核苷酸3d组及核苷酸9d组(每组10只),检测睾丸和附睾组织内ADA活性及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睾丸和附睾组织中ADA活性,海洛因组和海洛因戒断3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睾丸组织中ADAmRNA水平,海洛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附睾组织中ADAmRNA水平,海洛因组、海洛因戒断3d组和海洛因戒断9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对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中ADA活性和基因表达有持续增强作用,补偿嘌呤核苷酸可以对抗海洛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嘌呤核苷酸类 腺苷脱氨酶 睾丸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玲萌 孟祥玥 +4 位作者 张艳 桂玥 吴霜 李艳超 谭百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阐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中微管和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n=7,给予生理盐水)和实验组(n=33,给...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阐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中微管和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n=7,给予生理盐水)和实验组(n=33,给予匹鲁卡品),实验组中达到SE标准的SE小鼠根据SE后时间分为SE 1 d、SE 2 d、SE 3 d和SE 7 d组(n=5)。Nissl和Fluoro-Jade B(F-JB)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内体蛋白Rab5和溶酶体结构蛋白LAMP1表达强度及β-tubulin、Rab5和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双重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β-tubulin与Rab5和LAMP1表达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 1 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数减少(P<0.01),F-JB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SE 2 d、SE 3 d和SE 7 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issl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SE 2 d、SE 3 d和SE 7 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F-JB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SE 2 d、SE 3 d和SE 7 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树突中β-tubulin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其变化趋势与神经元损伤相似。与对照组比较,SE 1 d、SE 2 d、SE 3 d和SE 7 d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Rab5和LAMP1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Rab5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在SE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增多,之后逐渐减少(P<0.05或P<0.01)。双重荧光染色检测,SE后1 d是早期内体减少和溶酶体一过性增多的关键点,并与神经元微管损伤的出现时间极为一致。结论:SE引起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同时神经元微管骨架受损,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定位和功能也发生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元 微管蛋白 内体-溶酶体系统 神经元迟发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p2-P^27kip1通路及其相关凋亡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陈树军 郎晓讴 +2 位作者 张春阳 张少军 姜文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3-50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Skp2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阐明两者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kp2、P27kip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阳性... 目的:探讨Skp2和P27kip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阐明两者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kp2、P27kip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Duck’s分期C和D期结肠癌、低分化结肠癌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增加(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Duck’s分期A和B期结肠癌、高分化结肠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增加(P<0.05)。P53和Bcl-2蛋白在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5)。结肠癌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r=-0.282,P<0.05),与P53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1=0.345,r2=0.231,P<0.01)。结论:Skp2和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结肠癌组织的分化、浸润和转移,相关凋亡基因P53及Bcl-2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 P^27kip1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舒岩 杨立彬 +2 位作者 李树蕾 张现娥 张舒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同时对改善癫痫患儿智力水平的疗效。方法: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48例,其中轻度36例,重度12例,测定认知功能后,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治疗剂量5mg·kg-1,2次·d-1口服,每2周增加5mg·...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同时对改善癫痫患儿智力水平的疗效。方法:癫痫伴智力低下患儿48例,其中轻度36例,重度12例,测定认知功能后,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治疗剂量5mg·kg-1,2次·d-1口服,每2周增加5mg·kg-1,最大治疗剂量20mg·kg-1。治疗3及6个月后,再次测定患儿认知功能,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及6个月的认知功能。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3个月后,22.2%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和16.7%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IQ均提高5分以上;治疗6个月后,86.1%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和41.7%重度智力低下患儿的IQ均提高5分以上,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轻度智力低下组的智力改善显著优于重度智力低下组(P<0.01)。左乙拉西坦治疗6个月后,41%轻度智力低下患儿平均IQ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平均IQ较治疗前无显著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可以明显改善轻度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小儿 癫痫 智力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子凯 曲锐 +1 位作者 秦玲 黄可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和动脉粥样硬化(AS)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阐明通心络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饲...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和动脉粥样硬化(AS)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阐明通心络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饲养14周,检测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PAI-1、VCAM-1水平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AS局部PAI-1和VCAM-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三组动物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周后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AS局部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PAI-1和VCAM-1的过度表达,抑制PAI-1和VCAM-1的表达可能是通心络抗AS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动脉粥样硬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石菖蒲及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癫痫幼鼠惊厥行为及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树蕾 杨立彬 +3 位作者 黄艳智 梁建民 王宇虹 张淑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石菖蒲及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实验性癫痫幼鼠惊厥行为和额叶皮层放电的影响。方法: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致痫对照组(A组)、苯巴比妥钠组 (B组)、石菖蒲组(C组)和α-细辛醚组(D组)。除... 目的:观察中药石菖蒲及其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戊四氮(PTZ)诱发的实验性癫痫幼鼠惊厥行为和额叶皮层放电的影响。方法: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致痫对照组(A组)、苯巴比妥钠组 (B组)、石菖蒲组(C组)和α-细辛醚组(D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幼鼠腹腔注射PTZ 60 mg·kg-1建立癫痫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和致痫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0.5 mL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苯巴比妥钠 18 mg·kg-1、石菖蒲2.35 g·kg-1、α-细辛醚29 mg·kg-1灌胃。给药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幼鼠再次腹腔注射PTZ 60 mg·kg-1,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变,同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记录各组癫痫幼鼠脑部单侧额叶皮质的脑电变化。结果:①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与致痫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幼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延长 (P<0.05),2 h强直-阵挛发作的次数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α-细辛醚、石菖蒲的上述作用较苯巴比妥钠弱(P<0.05)。②脑电图结果显示,与致痫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幼鼠额叶皮质痫性波发生潜伏期延长(P<0.05),2 h内异常放电频率下降,脑电波波幅下降(P(0.05)。α-细辛醚与石菖蒲对动物脑电的影响较苯巴比妥钠显著(P<0.05)。结论:石菖蒲及α-细辛醚均能有效抑制戊四氮诱发的幼鼠癫痫发作和额叶皮层的异常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石菖蒲/药理学 Α-细辛醚 惊厥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3 位作者 陈爱军 王晓明 张俊格 张元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的阳性率为 74.3% ,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 P<0 .0 5 ) ,与激素受体 ( ER、PR)水平及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5 ) ,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 :C- erb B- 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 ,C- erb B- 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 erb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原癌基因 蛋白质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镧对肝癌细胞P16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文华 陈东 +1 位作者 郝利铭 孟晓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5-677,共3页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P16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3个实验组:CBRH-7919细胞分别培养在含0.01、0.10和1.00mmol·L-1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CBRH-7919培养在不含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P16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3个实验组:CBRH-7919细胞分别培养在含0.01、0.10和1.00mmol·L-1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CBRH-7919培养在不含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间分别为1、3和5d。观察细胞生长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与G1期调控有关的P16和P21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和1.00mmol·L-1LaCl3组培养后3和5dCBRH-791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P<0.01),P16和P21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LaCl3可通过上调P16和P21,使肿瘤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受阻,从而抑制CBRH-7919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三氯化镧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肝肿瘤 细胞周期 P16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秀力 陈东 刘佳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7-830,共4页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μg.L-1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h,在24、48和72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h后利用...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μg.L-1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h,在24、48和72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20、50和80μg.L-1NGF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50μg.L-1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NGF组分化的细胞其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50μg.L-1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50μg.L-1的NGF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最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玲 雷宇 +3 位作者 张尉华 陈爱军 黄可心 刘丽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胆固醇饲料组和常规饲料组(对照组),每组8只。胆固醇饲料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饲养0、8和16周检测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胆固醇饲料组和常规饲料组(对照组),每组8只。胆固醇饲料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饲养0、8和16周检测兔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16周后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PPARγ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0周两组动物TC、TG、LDL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固醇饲料组饲养8周及16周后血清TC、LDL较0周明显升高(P<0.01),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固醇饲料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胆固醇饲料组和对照组斑块/内膜面积为(28.12±3.77)%和0(P< 0.01),内膜厚度为(67.47±7.13)μm和(4.45±0.58)μm(P<0.01),内膜与中膜厚度比为0.878±0.370 和0.054±0.007(P<0.01);SP法、DAB染色,胆固醇饲料组和对照组PPARγ表达阳性染色百分比分别为 (14.38±2.58)%和(7.82±0.96)%(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PPARγ过度表达,这种过度表达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胆固醇/血液 甘油三酯类/血液 脂蛋白类 LDL/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玉荣 陈东 +1 位作者 姜文华 陈爱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养上清...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养上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细胞CyclinD1、PCNA、CDK4及P16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显示0.50及1.00 mmol.L-1LaCl3对SMMC-7721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0.10和0.50 mmol.L-1的LaCl3对肝癌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1%和67%(P<0.05),1.00 mmol.L-1LaCl3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7%(P<0.01);不同剂量LaCl3作用SMMC-7721细胞3 d后,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10、0.50及1.00 mmol.L-1LaCl3均可抑制AFP的分泌,其中以1.00 mmol.L-1LaCl3组作用最显著(P<0.0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aCl3促进P16蛋白的表达,使Cyclin D1、PCNA和CDK4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LaCl3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肝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佳梅 陈东 孟晓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否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脑内获得神经干细胞,传代纯化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分...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是否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脑内获得神经干细胞,传代纯化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发现:50、100、200ng/ml NGF组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比对照组增加,且以100ng/ml组最为明显;各NGF组,分化的细胞状态较好,且突起明显比对照组增粗增长,以200ng/ml组最为明显。此结果证明NGF具有诱导N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趋势,且能促进分化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及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一帆 陈东 +1 位作者 薛辉 刘佳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0-62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治疗;甲强龙组:脊髓损伤后,用大量甲强龙药物冲击治疗,共3d;甲强龙+电针组:在甲强龙治疗基础上,脊髓损伤后4h,行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甲强龙+电针+AECs组:在甲强龙+电针组基础上,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联合治疗;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各组每隔6d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荧光红(FR)顺行示踪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经过治疗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肢功能恢复,其中以甲强龙+电针+AECs组恢复最为明显,第30天,BBB评分可恢复到15.23±1.01。荧光红(FR)顺行示踪,甲强龙+电针+AECs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示踪剂能被运输到脊髓损伤区远侧端较远的距离;1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FR阳性神经纤维数为312.67±34.06,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FAP表达结果,各组GFAP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而甲强龙+电针+AECs组的表达量低于其他损伤组,2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GFAP阳性细胞数为633.61±54.4,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有效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恢复脊髓轴浆运输功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电针 羊膜上皮细胞 轴浆运输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MMP-3,9及PPAR_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鸿雁 秦玲 黄可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87-1889,共3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9(MMP-9)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的抗AS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通心络干预组(n=...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9(MMP-9)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的抗AS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通心络干预组(n=8);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饲养14周,通心络干预组除高脂饲养外加用通心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3、MMP-9和PPARγ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通心络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脂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兔主动脉壁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通心络干预组兔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通心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MMP-3和MMP-9的表达,增加PPARγ的表达。其抗AS作用可能与抑制MMP-3和MMP-9及增加PPAR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金属蛋白酶-3 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