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
作者 宋鄂 吕成芳 +3 位作者 齐晓同 董宇 王心蕊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6-288,F002,共4页
目的 :建立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糖尿病 1个月组 ( M1)、3个月组 ( M3 )和 5个月组 ( M5)。分别观察视网膜铺片及石蜡切片变化。结果 :普通... 目的 :建立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糖尿病 1个月组 ( M1)、3个月组 ( M3 )和 5个月组 ( M5)。分别观察视网膜铺片及石蜡切片变化。结果 :普通石蜡切片中 M、M1未见异常改变 ,从 M3 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 M5最明显。表现为视网膜水肿 ,尤其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 ,内核层血管周围水肿更明显 ,节细胞数量减少 ,静脉扩张、渗出 ,并有出血。视网膜消化铺片 :1周细胞数量 :糖尿病 M1组与 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而 M3 组及 M5组与 M组相比明显减少 ( P<0 .0 1 ,P<0 .0 0 1 )。 2毛细血管形态 :以 M5组时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无细胞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 病理学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尸检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搏 王春光 +1 位作者 王迪 孟红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医疗纠纷 死亡病例 尸检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旭 李玉林 张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 (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 49例乳腺癌和 1 0例癌旁正常组织 MVD进行检测 ,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 (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 49例乳腺癌和 1 0例癌旁正常组织 MVD进行检测 ,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 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P<0 .0 1 ) ;乳腺癌 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 P<0 .0 5 ) ,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 :乳腺癌 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间质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人参皂苷Rg3抗B16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辛颖 倪劲松 +3 位作者 王心蕊 石博 王越晖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探讨 2 0 (S) -人参皂苷 Rg3抗 B16黑色素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模型观察 Rg3抗肿瘤转移作用 ,观察 Rg3对 B16黑色素瘤诱导的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B16黑色素瘤细胞自身侵袭能力的影... 目的 :探讨 2 0 (S) -人参皂苷 Rg3抗 B16黑色素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模型观察 Rg3抗肿瘤转移作用 ,观察 Rg3对 B16黑色素瘤诱导的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B16黑色素瘤细胞自身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实验中 ,Rg3组 C5 7BL/6 N小鼠肺部转移结节数显著减少 ,且 Rg3组肿瘤周围的血管数也明显减少 ;Rg3作用后的 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B16黑色素瘤肺转移 ,该作用可能与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降低 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α-SMA结合部位标记新生血管周细胞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医术 李玉林 +4 位作者 王心蕊 李一雷 张丽红 高旭兰 吴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4-595,598,共3页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α- SMA在新生血管壁细胞上有表达 ,进一步免疫电镜证实此种α- SMA表达阳性细胞为周细胞。结论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鄂 徐琪 +1 位作者 王心蕊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 s...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展过程中作用机理。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对照组 (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 ( M1)大鼠视网膜均无 VEGF蛋白质及 m RNA的阳性表达 ;2糖尿病 3个月组 ( M3 )未见 VEGF m RNA表达 ,而在内核层及节细胞层有 VEGF蛋白表达阳性 ( 34%) ,此表达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染色阳性细胞相同 ;3糖尿病 5个月组 ( M5) VEGF m RNA表达阳性率为 67%,表达位于视网膜各层 ,内界膜中的表达与 GFAP免疫组化阳性分布相同 ,VEGF蛋白质表达强阳性 ( 89%) ,主要位于内核层、节细胞层的细胞及血管上。结论 :VEGF在 STZ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病程相关 ,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白细胞介素-1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致瘤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伟 高航 +5 位作者 车广华 王琳 张海英 钱程 陈立 陈远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构建携带鼠白细胞介素 - 1 2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IL- 1 2 )并观察其影响 B1 6黑色素瘤致瘤性的效果。方法 :将鼠 IL- 1 2基因构建进含有 CMV启动子的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内 ,分离纯化后 ,转染 2 93细胞 ,48h后提取细胞总 R... 目的 :构建携带鼠白细胞介素 - 1 2基因腺病毒载体 ( Ad CMVIL- 1 2 )并观察其影响 B1 6黑色素瘤致瘤性的效果。方法 :将鼠 IL- 1 2基因构建进含有 CMV启动子的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内 ,分离纯化后 ,转染 2 93细胞 ,48h后提取细胞总 RNA,进行 RT-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 ,选取特异性片段 TA克隆、测序 ;将 B1 6黑色素瘤细胞与 Ad CMVIL- 1 2在 37℃、5 %CO2 培养箱中孵育2 h后注射到 C57/ BL6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 ( MOI=1 0 0 ) ,观察 Ad CMVIL- 1 2对 B1 6黑色素瘤致瘤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测序结果证明 Ad CMVIL- 1 2构建成功 ,实验组未见肿瘤生长 ,抑瘤率达1 0 0 %。结论 :成功地构建 Ad CMVIL- 1 2 ,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AdCMVIL—12 致癌性试验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越晖 宋鄂 +1 位作者 冷瀛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 :建立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组织块悬浮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 ,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 ,呈长梭形 ,胞体肥大 ,胞浆丰富。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 ... 目的 :建立兔视网膜 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组织块悬浮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 ,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 ,呈长梭形 ,胞体肥大 ,胞浆丰富。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 (直径 8~ 1 0 nm)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GFAP)和 S- 1 0 0阳性 ,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结论 :组织块悬浮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一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细胞学 MUELLER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何旭 李玉林 张丽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及金属蛋白酶 1组织抑制剂 ( TIMP- 1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剂 ( TIMP- 2 )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及金属蛋白酶 1组织抑制剂 ( TIMP- 1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剂 ( TIMP- 2 )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1 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 2、MMP- 9、TIMP- 1及 TIMP- 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MMP- 2、MMP- 9、TIMP- 1及 TIMP- 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组织中 MMP- 2、MMP- 9及 TIMP- 1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内表达 ,而 TIMP- 2表达于瘤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质 ;乳腺癌组织中 MMP- 2、MMP- 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 ,能促进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而 TIMP- 1、TIMP- 2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鸡胚移植模型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湛 王璐 +3 位作者 李玉林 张丽红 张弘 赵雪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8-770,共3页
目的 :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含量变化。方法 :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 目的 :测定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中鸡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含量变化。方法 :利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胃癌细胞接种至鸡胚绒毛尿囊膜后的成瘤过程 ,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鸡胚模型血清中 MMP- 9含量的变化 ,并结合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1× 1 0 6·ml-1 胃癌细胞组于接种 72 h后 ,出现肉眼可见独立结节 ,随时间推移 ,结节体积增大 ,且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较大血管向结节处集中 ;1× 1 0 6·ml-1胃癌细胞组 ,72 h后血清 MMP- 9含量明显增高 ,至 7d时达到最高值。结论 :胃癌细胞的成瘤过程中 MMP- 9水解酶含量明显增加 ,此模型用于胃癌特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明胶酶B 鸡胚移植模型 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绒毛尿囊膜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胃癌血管新生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新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丽红 高绪兰 吴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胃癌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74例胃癌 ,1 7例癌旁 b FGF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高度表达 b FG...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胃癌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74例胃癌 ,1 7例癌旁 b FGF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胃癌中肿瘤细胞、间质新生血管高度表达 b FGF。胃癌 b 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0 .0 1 )。癌旁正常胃粘膜及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 b FGF表达较弱。 b FGF高表达组的平均 MVD值明显高于 b FGF低表达组的平均 MVD值 (P<0 .0 1 )。此外 b FGF表达程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b FGF可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ClC-3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岩 康劲松 +4 位作者 王心蕊 王医术 李洪岩 李扬 孙连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3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lC-3和NF-κ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lC-3和NF-κB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表达,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ClC-3和NF-κ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lC-3和NF-κB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表达,阳性表达率74%(23/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40%(4/10),Ⅱ级阳性表达率81%(9/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NF-κB在癌细胞的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83%(26/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60%(6/10),Ⅱ级阳性表达率90%(10/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有1例ClC-3表达弱阳性,NF-κB表达均为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和NF-κB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结论:ClC-3和NF-κB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CLC-3 NF-K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记原位杂交法检测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长吉 王建伟 +1 位作者 李舜华 易永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7-639,共3页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目的 :应用双标记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方法 :BCR基因探针用地高辛标记 ,碱性磷酸酶显色 ;ABL基因用3 H- d ATP标记 ,核子乳胶放射自显影。结果 :检测 9例初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病人均为阳性 ,阳性细胞比例为 93% ;检测 CML来源的 K5 62细胞株阳性细胞占 98.8% ;正常人假阳性率为 0 .7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适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位杂交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探针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秀英 李玉林 +2 位作者 朱桂彬 李桂波 高宏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1 )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定量及半定量方法检测 5 3例卵巢癌中 VEGF和 flt-1的表达水平和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t-1 )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定量及半定量方法检测 5 3例卵巢癌中 VEGF和 flt-1的表达水平和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及其受体 flt-1的表达均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0 .0 5 )。卵巢癌间质的 MVD与淋巴结转移及 VEGF表达有关(P<0 .0 1 )。结论 :VEGF及其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医术 李玉林 +4 位作者 张丽红 李一雷 王心蕊 吴珊 高旭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中 VEGF蛋白及 m RNA的表达。结果 :VEGF蛋白及 m RNA均定位在乳腺癌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 ,且其表达随着临床分期...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中 VEGF蛋白及 m RNA的表达。结果 :VEGF蛋白及 m RNA均定位在乳腺癌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 ,且其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明显增强。结论 :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产生 VEGF的主要细胞 ,VEGF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液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小鼠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寇伯君 李玉林 +2 位作者 石英爱 张丽红 王心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5-156,F003,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和小鼠内皮细胞以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为研究肿瘤血管发生机制提供条件。方法 :应用胰蛋白酶消化法 ,分别进行人脐静脉和小鼠肺组织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人、鼠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第 2天即贴壁... 目的 :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和小鼠内皮细胞以建立稳定的细胞系 ,为研究肿瘤血管发生机制提供条件。方法 :应用胰蛋白酶消化法 ,分别进行人脐静脉和小鼠肺组织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人、鼠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第 2天即贴壁生长 ,第 7天后长至汇合 ,细胞经八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证实是内皮细胞。结论 :胰蛋白酶消化法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分离、培养内皮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血管 内皮细胞 胰蛋白酶 细胞培养/方法 von WILLEBRAND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间质血管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阳 李玉林 高洪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0,151,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微血管密度及 VEGF、CD4 4 V6 、 CD34的表达规律 ,探讨肿瘤区域淋巴结内转移的机制及机体的相关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检测 30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 目的 :对比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微血管密度及 VEGF、CD4 4 V6 、 CD34的表达规律 ,探讨肿瘤区域淋巴结内转移的机制及机体的相关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检测 30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及 8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 CD34、VEGF和 CD4 4 V6 的表达。结果 :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转移灶 (P<0 .0 5 ) ;VEGF的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和 VEGF表达呈正相关 (r=0 .396 3,P<0 .0 5 ) ,但转移灶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r=0 .0 94 ,P>0 .0 5 ) ;原发灶和转移灶间CD4 4 V6 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其微血管密度、VEGF、CD4 4 V6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P<0 .0 5 )。结论 :乳腺癌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间血管生成能力不同 ,体内某些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抗原 CD34 抗原 CD4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艳芬 李晶 +1 位作者 李玉林 李荣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8-611,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PDGFRβ的表达;用细胞损伤修复实验观察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划痕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鸦胆子乙醇提取物24 h后,计算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及鸦胆子发挥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溶于乙醇溶液的浓度。结果:RT-PCR检测转染组细胞表达PDGFRβ;细胞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为10μg.L-1;划痕实验检测随着鸦胆子乙醇提取物(70%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50%乙醇提取物和25%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对细胞迁移抑制不明显,鸦胆子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主要导致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来实现的,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更易溶于70%的乙醇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 恶性肿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英 王春梅 +4 位作者 张明 吕晓艳 王云晶 陈立 杜红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6-1020,F000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连素治疗组,...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意义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连素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黄连素组。药物干预治疗8周后,处理动物,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的水平;通过离体实验方法观察离体胸主动脉条的张力反应;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治疗组大鼠FBG、TC及TG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黄连素治疗组大鼠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明显改善,而硝普钠(SNP)诱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黄连素治疗组大鼠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内皮病变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大鼠给予黄连素灌胃,上述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血管内皮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反应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糖尿病 实验性 血管内皮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亢丁 潘成利 +1 位作者 宫萍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46,共2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连续测定 2 5例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含量 ,健康对照组选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者 2 2例。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连续测定 2 5例脑梗死患者血清 VEGF含量 ,健康对照组选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者 2 2例。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VEGF含量各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 P <0 .0 1 ) ,最高值发生在第 7天 [( 35 9± 85 ) ng· L-1],并持续至第 1 4天 [( 343±81 ) ng·L-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 VEGF含量增高 ,VEGF含量与脑梗死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 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