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1
作者 杨丹聃 陈骄阳 +4 位作者 王馨珩 赵泽彤 潘莹 薛百功 高长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采用预消化的物理化学消化相结合的手段分离细胞。采用含0%(空白组1)、1%、2%、4%和10%胎牛血清(FBS),0(空白组2)、0.1、0.2、0.4、0.8、1.0、2.0 g·L^(-1)维生素C(VC)和0(空白组3)、0.5、1.0、2.0、4.0、8.0、10.0μg·L^(-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纳米粒子的改良培养液培养软骨细胞。将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F12营养混合液(DMEM/F12)与含不同浓度FBS、VC和PLGA的培养液分别混合,并按照各成分浓度进行相应分组。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细胞并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直径,采用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形态表现,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采用Hoechst/碘化丙碇(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将细胞分为DMEM/F12+10%FBS组(对照组)、DMEM/F12+1%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性别决定区域Y框转录因子9(SOX9)、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和SOX9表达情况。结果:OD组原代软骨细胞存活率小于RD组,细胞平均直径大于RD组。O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大多数细胞出现伪足;R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小,大多数细胞呈菱形,仅部分细胞出现伪足。2组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均显色明显,但RD组消化时间较短,软骨细胞实际培养时间较OD组缩短9~13 h,原代软骨细胞形态更为幼稚。O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较为缓慢,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升高,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R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稍缓,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加快,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24和48 h时,与OD组比较,RD组原代细胞增殖速度升高(P<0.05)。RD组软骨凋亡细胞数少于OD组,2组均无坏死软骨细胞。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培养液中FBS浓度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1比较,培养液中含1%、2%、4%和10%FBS时,软骨大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2比较,培养液中含0.2~1.0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0.4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1)。与空白组3比较,培养液中含1~4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1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5)。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DMEM/F12+10%FBS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弱;DMEM/F12+1%FBS组大多数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均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较DMEM/F12+10%FBS组和DMEM/F12+1%FBS组明显升高。DMEM/F12+1%FBS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缩短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时间,提高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体外技术 条件培养基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苁蓉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侯元 霍德胜 +2 位作者 魏艳君 迟立超 费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观察草苁蓉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接种肝癌细胞H22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0、100、200和400 mg.kg-1.d-1草苁蓉多糖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按剂量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分别称... 目的:观察草苁蓉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调节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接种肝癌细胞H22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0、100、200和400 mg.kg-1.d-1草苁蓉多糖组、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按剂量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分别称量脾重、胸腺重,检测荷瘤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中性红比色法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称量各小鼠实体瘤的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草苁蓉多糖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达38.8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胸腺指数则有降低趋势,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NK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P<0.01),与给药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草苁蓉能抑制肿瘤生长,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苁蓉多糖 免疫活性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NK细胞活性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被引量:5
3
作者 崔黎明 刘利 +1 位作者 辛暨丽 李淑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为了激发学生对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改... 为了激发学生对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寄生虫学专业知识与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改进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以探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强化教师管理、完善实验设计、与生活实例相联系,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示教标本的作用、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改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寄生虫学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武飞 罗亚东 +2 位作者 赵博 王艳玲 杨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IL-4以及LPS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稳定表达GFP-Aire的RAW264.7细胞(A33-3)细胞和稳定表达GFP的RAW264.7细胞(C1-6),使其向M1(LPS...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IL-4以及LPS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稳定表达GFP-Aire的RAW264.7细胞(A33-3)细胞和稳定表达GFP的RAW264.7细胞(C1-6),使其向M1(LPS)、M2a(IL-4)和M2b(LPS联合免疫复合物)型巨噬细胞极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特征分子IL-1α、i NOS和IL-6,M2a型特征分子Arg-1和M2b型特征分子IL-10的表达水平,研究Aire对各种类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LPS在0.5μg/ml浓度时,RAW264.7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产物IL-1α、i NOS和IL-6基因表达量最高;而IL-4以及LPS联合免疫复合物的刺激作用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都在浓度最高时RAW264.7细胞中Arg1(M2a)和IL-10(M2b)基因表达量最高。LPS刺激后,A33-3细胞中IL-1α和i 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1-6细胞,IL-6则相反;IL-4及LPS联合免疫复合物刺激后,A33-3细胞中Arg1和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1-6细胞。结论:Aire可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同时抑制其向M2a和M2b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工业大学4325名2003级学生人体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冬元 熊志宏 +6 位作者 照丽香 耿志辉 侯元 刘永茂 魏清 刘利 李淑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0-980,共1页
关键词 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2003级 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学生 大学 工业 长春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冈田酸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时Tau、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晓巍 王艳玲 +7 位作者 李哲 陶贵斌 张天柱 李朝政 徐岩 刘玥欣 张丹丹 曲晓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1,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冈田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时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鹿茸多肽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T22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冈田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HT22细胞... 目的:观察冈田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时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鹿茸多肽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T22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冈田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对照组、冈田酸损伤模型组和不同浓度鹿茸多肽组(终浓度分别为50、500及1 000mg·L^(-1)),37℃、5%CO2孵育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冈田酸损伤模型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增多;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500和1 00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1 00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0和1 00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及抑制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对冈田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冈田酸 HT22细胞 微管相关蛋白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1-5和15系统的同步基因分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艳玲 鞠海英 +1 位作者 刘永茂 李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1-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建立可靠的PCR-SSCP同步基因分型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输注血小板提供配型手段。方法:采用KI法制备基因组DNA模板,利用含有基因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 目的:通过对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1-5和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建立可靠的PCR-SSCP同步基因分型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输注血小板提供配型手段。方法:采用KI法制备基因组DNA模板,利用含有基因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DNA样本HPA1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8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15%,未见bb纯合子;HPA2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最高为5%,bb纯合子出现的频率为30%,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6%;HPA3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47.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为32.5%,bb纯合子20%;HPA4系统中全部是aa纯合子,未见ab或bb情况;HPA5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52.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45%,bb纯合子是2.5%;HPA15系统中aa纯合子出现频率为35%,ab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60%,bb纯合子是5%。结论:PCR-SSCP可快速准确地对HPA1-5和15系统进行同步基因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 抗原 人血小板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8
作者 朱冬元 耿志辉 +1 位作者 石丽华 贾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0-740,共1页
关键词 健康状况调查 高校教职工 眼底动脉硬化 体检资料 体检项目 慢性咽炎 心电图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水平的变化
9
作者 寇万福 杨有赓 +2 位作者 侯元 刘永茂 白云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4-576,共3页
目的:通过半胱氨酸蛋白酶(Calpain)的活性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alpain高选择性抑制剂组(EST)、二甲基亚砜赋形剂对照组(DMSO)和空白对照组(Sham),每组6只。3组大鼠通过Allen′s方法(50gcm... 目的:通过半胱氨酸蛋白酶(Calpain)的活性变化探讨其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alpain高选择性抑制剂组(EST)、二甲基亚砜赋形剂对照组(DMSO)和空白对照组(Sham),每组6只。3组大鼠通过Allen′s方法(50gcm)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在15min内,EST组给予EST(1mg·kg-1),DMSO组给予1.5%DMSO,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24h后每组收集脊髓标本(长度约5.0cm),分成均等的5份:S1远头侧、S2近头侧、S3损伤段、S4近尾侧和S5远尾侧。通过Westernblotting对5份样品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神经丝蛋白(NFP)进行分析。结果:S1~S5段EST组和Sham组NFP条带密度值显著高于DMSO组(P<0.005),EST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Westernblotting条带分析S3段EST组NFP条带密度值较DMSO组高9.55,S4段高11.66(P<0.01)。结论:Calpain在急性脊髓损伤中活性显著增高,加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内肽酶类 长配因 脊髓损伤 高选择性抑制剂 神经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