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水平及神经诱发电位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梅松丽 刘莉 +3 位作者 李敬阳 冀慧玲 刘贤英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dB...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dB的短纯音作为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总人群的7%,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年级间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因子和总分上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者的N1波幅在Fz部位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0,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与神经诱发电位有关联,高校应该关注高感觉寻求者的精神生活,避免网络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成瘾 感觉寻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宁 曾毅 +2 位作者 张莉 杨海滨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 孔径10~40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胶原 组织工程 骨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及VEGF在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宣兆艳 卢英强 +3 位作者 刘东辉 王心蕊 陈志明 王利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以期为法医病理学皮肤损伤时间判定提供有效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17组(每组3只),随机选取13组大鼠背部皮肤行切割创,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以期为法医病理学皮肤损伤时间判定提供有效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17组(每组3只),随机选取13组大鼠背部皮肤行切割创,在伤后不同时间(5、10、30 min及1、3、5、7、9和12 h以及1、3、5和7 d)处死大鼠作为生前损伤组;另取3组大鼠,脱颈处死后5、10及30 min在背部行切割创,作为死后伤对照组;取余下1组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生前损伤组、死后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死后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IL-1及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生前损伤组,IL-1于伤后30 min,即在上皮组织和肉芽组织(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并持续至伤后5 d,IL-1阳性细胞率在损伤后3 h内较低,伤后5 h达到峰值(49.87%±3.42%),随后有所下降,但伤后3 d达第2次峰值(47.56%±7.52%),而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VEGF于损伤后3 h在表皮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持续至伤后10 d。死后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IL-1及VEGF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和IL-1随损伤时间变化呈规律性表达,VEGF和IL-1可作为法医学皮肤损伤时间判定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白细胞介素1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蛋白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明 曹红十 +3 位作者 李荣贵 史艳芬 孙梅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检测TGFβ1、TGFβ受体Ⅱ及其下游Smad调节因子等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TGFβ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 目的:检测TGFβ1、TGFβ受体Ⅱ及其下游Smad调节因子等基因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讨TGFβ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TGFβ1、TGFβ受体Ⅱ、Smad4、Smad6、Smad7的表达。结果:TGFβ1、TGFβ受体Ⅱ、Smad6、Smad7与内参照GAPDH比值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0.721±0.214、1.001±0.312、0.689±0.12和0.221±0.124)与MCF7细胞(0.698±0.324、0.998±0.217、0.718±0.257;0.246±0.138)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0.498±0.221)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1.132±0.314)(P<0.05)。结论: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TGFβ对乳腺癌的促癌作用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 MCF7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法鉴定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青霉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卢英强 宣兆艳 +5 位作者 崔佰君 徐晶华 祁柏宇 刘莉 张林庆 于广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0-781,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青霉素的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层析( TLC)法将动物模型及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中青霉素分离提纯后进行鉴定。结果 :从实验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分离提纯青霉素获得的色斑与青霉素标准...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青霉素的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层析( TLC)法将动物模型及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中青霉素分离提纯后进行鉴定。结果 :从实验动物及人皮肤或肌肉组织中分离提纯青霉素获得的色斑与青霉素标准品色斑和 Rf值完全相同 ,层析色谱清晰 ,色斑鲜明 ,可在正常环境中保存 1 92 h以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薄层 青霉素类 分离 提纯 副作用 药物过敏 法医学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克隆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莉 马宁 +1 位作者 高文信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439,共5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cDNA,构建含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BMP-2基因cDNA,并插入克隆载体pGEM-T中进行全序列分析。将BMP-2基因cDNA克隆到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pShuttle-BMP2重组质粒...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cDNA,构建含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BMP-2基因cDNA,并插入克隆载体pGEM-T中进行全序列分析。将BMP-2基因cDNA克隆到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pShuttle-BMP2重组质粒,再将其中的表达盒克隆入Adeno-X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pAd-BMP。结果:成功地克隆长约1200 bp的BMP-2 cDNA,并成功地构建其腺病毒载体,经线性化的pAd-BMP2 DNA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人骨形成蛋白-2重组腺病毒,其滴度约为1×1011nfu.L-1,该滴度可满足进一步的BMP-2成骨作用的研究。结论:成功地构建BMP-2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基因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