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教学策略深度融合——以“博士研究生分子免疫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房明丽 李冬 邵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0-1343,共4页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推动了免疫学领域及教育教学方式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课堂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AI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传统大班制上课的现状及研究生专业多样化的特点,...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推动了免疫学领域及教育教学方式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课堂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AI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传统大班制上课的现状及研究生专业多样化的特点,利用AI技术课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学情分析,依据研究生差异化智能分配数字化学习资料,采取科研文献研读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差异化的考核方式,最终实行博士研究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种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可为后续在博士研究生免疫学课堂中实行改革和创新,满足博士研究生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博士研究生 翻转课堂 科研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转染后WAF1基因对肠癌细胞株Hct/8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治富 高申 +4 位作者 卜丽莎 郑德明 王华 王维忠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基因 WAF1的转染、表达活性和生物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 WAF1转入 Hct/ 8细胞 ;经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监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和对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结果 :外源基因 p2 1 ... 目的 :探讨外源基因 WAF1的转染、表达活性和生物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 WAF1转入 Hct/ 8细胞 ;经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监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和对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结果 :外源基因 p2 1 WAF1/CIP1- pc DNA3在 Hct/ 8细胞阳性表达为 89.6% ,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和空白对照组 ( P<0 .0 1 ) ;转染 48h后细胞分裂减慢 ,2 4~48h凋亡指数开始增高 ,72 h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克隆的外源基因 WAF1具有表达活性及诱导 Hct/ 8细胞凋亡的作用 ,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F1基因 瞬时转染 Hct/8 生物学效应 肠癌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hibitin 2调节肌细胞增强因子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陆果 马克威 +2 位作者 黄红兰 卫红飞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Prohibitin 2(PHB2)抑制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HB2在其他MEF2阳性表达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PHB2和MEF2的真核表达载体与荧... 目的:探讨Prohibitin 2(PHB2)抑制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HB2在其他MEF2阳性表达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PHB2和MEF2的真核表达载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转染36 h后,裂解细胞获取细胞裂解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中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利用发光检测仪检测上清中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活性。结果:转染PHB2细胞组与未转染PHB2细胞组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28±0.02和1.00±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降低程度与PHB2的表达量呈正比;在未转染PHB2细胞组,MEF2转录激活区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为9.53±1.06,而在转染PHB2细胞组其为2.24±0.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TS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共转染PHB2细胞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98±0.12和0.38±0.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TSA解除了PHB2对MEF2的抑制作用。结论:PHB2抑制MEF2转录活性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作用于MEF2的转录激活区由HDAC介导完成的,该抑制作用非依赖于成肌调节因子MyoD,且与MEF2的DNA结合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hibitin2 肌细胞增强因子2 转录抑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免疫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弘瑞 赵丽娟 +1 位作者 房明丽 杨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30-2432,F0003,共4页
T-2毒素是由镰刀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毒素,是单端孢霉稀族类毒素的一种。T-2毒素具有典型的免疫毒性特征,目前已证实了T-2毒素诱导的免疫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及自噬等分子机制有关,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调节与免疫... T-2毒素是由镰刀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毒素,是单端孢霉稀族类毒素的一种。T-2毒素具有典型的免疫毒性特征,目前已证实了T-2毒素诱导的免疫毒性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及自噬等分子机制有关,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调节与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存活相关的信号分子表达。氧化应激是T-2毒素诱导DNA断裂和凋亡的关键毒性机制,细胞凋亡通路维持毒素免疫调控的动态平衡,而自噬可促进T-2毒素诱导的免疫抑制,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关键而复杂的作用。此外,T-2毒素免疫调控中也存在类似“免疫逃逸”的机制。本综述对T-2毒素的免疫毒性及其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T-2毒素的毒性机制及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免疫毒性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65-MUC1/HSP65抗体免疫复合物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淑萍 包木胜 +2 位作者 高新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复合物能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方法 :用免疫复合物刺激来自人外周血经细胞因子 IL - 4和 GM- CSF诱导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观察免疫复合物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的影响。结果 :HSP6 5 - MUC1/ HSP6 ... 目的 :探讨免疫复合物能否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方法 :用免疫复合物刺激来自人外周血经细胞因子 IL - 4和 GM- CSF诱导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观察免疫复合物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的影响。结果 :HSP6 5 - MUC1/ HSP6 5免疫复合物与 HSP6 5 - MU C1抗原或 HSP6 5抗体相比较 ,能够显著地活化树突状细胞 ,使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 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 ,为激活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提供第二信号 ,这一结果说明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同时 ,加入免疫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 IL - 6和 TNFα分泌量明显增加。结论 :免疫复合物能够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与成熟 ,免疫复合物具有交叉递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呈递 树突细胞 抗原抗体复合物 交叉递呈 免疫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的纯化及内毒素去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贺 张培因 +7 位作者 卫红飞 曹昭 王影 王华 胡小平 万敏 王丽颖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并去除其中的内毒素。方法:采用10L发酵罐经IPTG诱导表达含有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的BL21(DE3)工程菌(pET28a/HSP70/BL21),SDS-PAGE检测BCGHSP70的表达。超声破碎菌体,裂菌后上清...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并去除其中的内毒素。方法:采用10L发酵罐经IPTG诱导表达含有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的BL21(DE3)工程菌(pET28a/HSP70/BL21),SDS-PAGE检测BCGHSP70的表达。超声破碎菌体,裂菌后上清依次经过NiSepharose4B亲和层析、TritonX-114洗涤、SuperdexG-25凝胶过滤层析、Q-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SDS-PAGE鉴定纯化蛋白,Lowry法检测蛋白浓度,37℃水浴孵育0~4h检测纯化蛋白的稳定性,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工程菌pET28a/HSP70/BL21在发酵表达3h后获得96g湿菌,其中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000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9.6%;表达产物纯化后在相对分子质量约70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该分子质量蛋白约占总蛋白量的96.5%;纯化后蛋白浓度约1.2g.L-1;37℃水浴中放置4h后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的蛋白约占总蛋白量的95.1%;纯化产物内毒素含量<0.01EU.μg-1。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重组BCGHSP70,并有效地去除了其中的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纯化 TRITON X-114 内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转染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尹晓光 吴秀丽 +3 位作者 万敏 王艳媚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提高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方法在传统的脂质体生化转染过程中,介入了简单的物理转染技术,并应用有限稀释克隆技术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对转染细胞进行了早期克隆筛选,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细胞表达GFP的阳性率进行检测... 目的提高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效率。方法在传统的脂质体生化转染过程中,介入了简单的物理转染技术,并应用有限稀释克隆技术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对转染细胞进行了早期克隆筛选,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细胞表达GFP的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通过改良法获得转染pcDNA3-GFP-PSA质粒的B16、RM1和EL4细胞,表达报告蛋白GFP的阳性百分率(26%、24%和40%)高于传统法转染的细胞(16%、16%和18%)。改良法转染的B16、RM1和EL4经过克隆筛选、液氮冻存、水浴复苏和体外连续培养2周后,外源基因报告蛋白GFP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7%、69%和83%。在转染流程上,通过改良法获得单克隆转染细胞株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改良的脂质体转染方法结合细胞克隆技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表达外源基因的转染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改良方法 pcDNA—GFP—PSA 共聚焦显微镜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力文 王宗润 +2 位作者 吴秀丽 房明丽 张云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6-691,共6页
目的:建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的方法,为检测人肠道内菌群浓度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提取60例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总DNA。选择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基因16SrRNA作为扩增区,依据双歧杆菌的16 SrRNA序列共设计3条... 目的:建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浓度的方法,为检测人肠道内菌群浓度提供有效手段。方法:提取60例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总DNA。选择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基因16SrRNA作为扩增区,依据双歧杆菌的16 SrRNA序列共设计3条引物,以常规 PCR扩增出的16 SrRNA部分基因片段制作标准品,应用 SYBR Green Ⅰ双链嵌合染料,对连续稀释的标准品及待测样本进行分析,建立绝对定量的标准曲线,同时计算出待测样本双歧杆菌浓度;根据可检测到的标准品最低拷贝数计算反应灵敏度;分析 PCR产物熔解曲线评价反应特异性;重复检测梯度稀释的标准品,用相同浓度标准品的Ct值变异系数(CV)评价反应稳定性。结果:常规PCR扩增出双歧杆菌16SrRNA部分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3 bp,测序结果正确,成功构建了双歧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的标准品;生成的标准曲线R2=0.999,最低检测限度为每个反应1.48&#215;102个拷贝;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的熔解曲线为单峰。对待测样本分批进行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间每微升1.48×10^3~1.48×10^7个拷贝浓度标准品Ct值的变异系数为2.94%、3.39%、3.54%、3.08%和3.34%。60份儿童粪便样本双歧杆菌浓度对数值为7.77±0.86(拷贝数·-1湿便)。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重复性好,适用于检测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引物 标准曲线 双歧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青 万敏 +5 位作者 卫红飞 吴秀丽 张培因 王燕媚 杨翰仪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方法及重组人 a FGF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1通过 PCR法扩增人 a FGF引入点突变 ,对其密码子进行改造 ;2构建 a FGF- p ET- 2 8a重组... 目的 :探讨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方法及重组人 a FGF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1通过 PCR法扩增人 a FGF引入点突变 ,对其密码子进行改造 ;2构建 a FGF- p ET- 2 8a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 BL2 1 (DE3)中表达 ;3重组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 :通过 PCR扩增 ,将设计的核酸水平突变引入到 a FGF DNA中 ,使其自起始密码 ATG后的前 5 0个碱基均为原核细胞偏爱密码子、并保持原氨基酸序列不变 ,成功地实现了重组人 a FGF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并通过降低培养温度使大肠杆菌中可溶性目的蛋白的含量大幅增加 ,原核表达的 a FGF亦具有天然生物学活性。结论 :通过对 a FGF DNA碱基进行改造 ,可大幅度提高 a FG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分析 大肠杆菌 重组 遗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艳姝 田亚萍 +2 位作者 万敏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疫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多轮PCR的方法合成CTL表位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疫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应用多轮PCR的方法合成CTL表位基因序列,将其亚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采用计算机表位预测的方法选取HPV6、11、16型的CTL表位,通过5轮PCR人工合成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的基因片段HPVepi,用亚克隆的方法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at-HPVepi,并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了该重组蛋白质,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出特异性条带。结论:结合计算机表位预测和PCR的方法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一种人乳头瘤病毒CTL表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状病毒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表位 T淋巴细胞 病毒疫苗 穿膜肽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军 景元海 +3 位作者 王宏 王玲 刘玉槐 徐莘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分泌的 型碳酸酐酶对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 :由 1日龄 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 ,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 ,在第 3天和第 9天时观察破骨细胞骨... 目的 :研究破骨细胞分泌的 型碳酸酐酶对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 :由 1日龄 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 ,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 ,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 ,在第 3天和第 9天时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 ,以证实 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1 0 - 6 m ol· L- 1 乙酰唑胺使骨吸收陷窝数和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 ,浓度为 1 0 - 8mol· L- 1 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 型碳酸酐酶通过调整破骨细胞内 p H值 ,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活化进而影响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Ⅱ/药理学 破骨细胞/药物作用 乙酰唑胺/药理学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青 郭蔚莹 +2 位作者 刘克辉 谢晓娜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 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评价创伤修复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haFGF组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明显缩小(P<0.05),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rhaFGF组的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明显加速。结论:局部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的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糖尿病 刨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作为抗肿瘤重组蛋白疫苗佐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淑萍 万敏 +6 位作者 丛宪玲 吴秀丽 王莉 卫红飞 王燕媚 于永利 王丽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HSP-MUC1 树突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抑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Tat基因的融合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剑萍 王华 +4 位作者 王玲 卫红飞 胡晓平 王丽颖 于永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Tat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构建HIV- 1Tat基因全序列, 同时将Tat基因进行定点突变(AAG28替换为CAG, AAG50替换为CAG),以消除天然Tat蛋白的转录活性。将突变的Tat基因与伴侣10(chap10)基因连接后, 共同... 目的: 在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Tat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构建HIV- 1Tat基因全序列, 同时将Tat基因进行定点突变(AAG28替换为CAG, AAG50替换为CAG),以消除天然Tat蛋白的转录活性。将突变的Tat基因与伴侣10(chap10)基因连接后, 共同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在E.coli中表达, 表达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 分别通过 3轮PCR, 成功地构建了Tat基因全序列。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 chap10 Tat在E.coli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blot分析表明, 在相对分子质量 (Mr)为24 000处有 1条特异性的带。结论: chap10基因与HIV- 1Tat全基因的融合构建, 使Ta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其在爱滋病发病中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伴侣10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氧化硅微球法回收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丛宪玲 张德宝 +3 位作者 吴秀丽 于永利 王丽颖 朱广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 目的 :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 :用 3mol L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 ,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 ,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 :①用二氧化硅微球从凝胶中回收DNA时溶胶液的pH值对回收效率影响最大 ,最佳pH值为 5 0~ 5 5 ;二氧化硅微球大小、用量、溶胶液的浓度、洗液的浓度及酸碱度也会对回收效率产生影响。②DNA片段大小也可影响回收效率 ,5 0 0bp以上片段的回收效率在 80 %以上 ,而 5 0 0bp以下则为 5 0 %~ 70 %。结论 :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可以简便、高效、快速地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回收 二氧化硅微球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寡核苷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玉芹 孙新华 +4 位作者 于丽 王学菊 冯志远 王丽颖 于永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6-339,共4页
目的:筛选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小寡核苷酸(ODN),探讨ODN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BMSCs孵育24h后进行成骨诱导,双盲法加入12条不同的ODN,PBS作为溶媒对照组,应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 目的:筛选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小寡核苷酸(ODN),探讨ODN对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BMSCs孵育24h后进行成骨诱导,双盲法加入12条不同的ODN,PBS作为溶媒对照组,应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ODN于不同工作浓度(4.0、2.0、1.0和0.5mg.L-1)、不同时间点(24、72和120h)刺激经成骨诱导后的BMSCs内ALP的表达水平,筛选出具有促成骨分化作用的ODN。结果:与PBS溶媒对照组比较,ODN工作浓度为4.0和0.5mg.L-1时,实验组与对照组ALP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ODN工作浓度为2.0和1.0mg.L-1时,有2条ODN在不同时间点(24、72和120h)均可促进BMSCs内ALP的表达(P<0.01)。结论:在12条不同的ODN中共筛选出2条具有促进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ODN,表明特定序列的ODN能够影响大鼠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小寡核苷酸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R-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艳 李慧 +6 位作者 张培因 李大鹏 王燕媚 卫红飞 王爱丽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8个精氨酸聚合体 (8R)与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方法 :以 PCR法从 HSP6 5 - MUC1- p ET2 8a质粒中钓取 MUC1核心肽 2个重复序列片段 ... 目的 :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8个精氨酸聚合体 (8R)与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方法 :以 PCR法从 HSP6 5 - MUC1- p ET2 8a质粒中钓取 MUC1核心肽 2个重复序列片段 ,连入 p MD18- T载体 ,然后用酶切、连接的方法从 T载体上获得 MU C1核心肽 6重复序列片段 (MU CPT) ,将其克隆入含 8R的 p ET2 6 b+ 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 8R与 MU CPT融合蛋白(8R- MU CPT)表达载体。用 IPTG诱导转化 8R- MU CPT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 BL2 1(DE3) ,并以镍螯合层析法纯化 8R- MU CPT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 8R与 MU C1核心肽 6个重复序列片段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8R- MUCPT- p ET2 6 b+ ,并在 BL2 1(DE3)中表达了 8R- MU CPT融合蛋白 ,经镍螯合层析获得纯度为 95 .5 %的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 8R- MU C1核心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 核心肽 精氨酸聚合体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载体蛋白类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CpG单链寡核苷酸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学菊 王智博 +4 位作者 卫红飞 吴秀丽 王莉 于永利 王丽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40,342,共4页
目的研究C型CpG单链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方法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增生实验和病毒保护实验确定新C型CpG ODN,采用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观察CpG ODN对肿瘤疫苗HSP65-MUC1重组蛋白抑制MUC1阳性肿瘤生长的增强作用... 目的研究C型CpG单链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肿瘤疫苗抑瘤效果的增强作用。方法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增生实验和病毒保护实验确定新C型CpG ODN,采用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观察CpG ODN对肿瘤疫苗HSP65-MUC1重组蛋白抑制MUC1阳性肿瘤生长的增强作用,并对小鼠血清中抗HSP65-MUC1抗体的类型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自行设计的CpG ODN BW005能刺激人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生,其刺激后的培养上清具有保护Vero E6细胞免受VSV感染的作用,属于新型C型CpG ODN。将BW005与HSP65-MUC1联合应用于C57BL/6小鼠后,MUC1阳性肿瘤的发生明显延缓(平均44.8d),其终末肿瘤发生率最低(33.33%);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平均49.5d),其终末生存率最高(66.67%)。小鼠血清中抗HSP65和抗MUC1的IgG2a抗体水平增加。结论C型CpG ODN可以增强肿瘤疫苗HSP65-MUC1的抑瘤效果,考虑与小鼠体内Th1环境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单链寡脱氧核苷酸) HSP-MUC1融合蛋白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鼠源性肠激酶轻链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琳 吴秀丽 +2 位作者 王燕媚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制备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并特异性识别(Asp)4-Lys序列的鼠源性肠激酶,为推广应用重组肠激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采用RT-PCR从C57BL/6J小鼠的十二指肠肠系膜黏膜组织中钓取肠激酶轻链的cDNA,将其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 目的:制备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并特异性识别(Asp)4-Lys序列的鼠源性肠激酶,为推广应用重组肠激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采用RT-PCR从C57BL/6J小鼠的十二指肠肠系膜黏膜组织中钓取肠激酶轻链的cDNA,将其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然后以镍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所钓取的肠激酶轻链编码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一致,比较发现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小鼠与人、牛之间的同源性大于75%。利用pET32a/BL21(DE3)表达系统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鼠源性肠激酶轻链,表达量约占大肠杆菌BL21(DE3)总蛋白的30%,但多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镍亲和层析法纯化的重组肠激酶多以聚体形式存在。结论:鼠源性肠激酶轻链在原核细胞中多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天然构象重组肠激酶的获得还需对表达系统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激酶轻链 镍亲和层析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用重组蛋白检测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大利 冯宇 +6 位作者 张培因 冉波 卫红飞 邵明玉 王爱丽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抗口蹄疫病毒抗体 VP1表位重组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