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通道蛋白1、3、4和5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笑玎 原铭贞 +5 位作者 王司仪 刘相良 梁豪君 高歌 李波 董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9-1122,共4页
急性肺损伤(ALI)的显著病理生理学表现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在多种因素诱导的肺损伤和其他非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进展中,水通道蛋白1、3、4和5(AQP1、3、4、5)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以AQP1和AQP5为主。应用基因技术发现在ALI中AQP1、3、4和5在... 急性肺损伤(ALI)的显著病理生理学表现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在多种因素诱导的肺损伤和其他非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进展中,水通道蛋白1、3、4和5(AQP1、3、4、5)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以AQP1和AQP5为主。应用基因技术发现在ALI中AQP1、3、4和5在细胞迁移、黏蛋白产生等过程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均有参与。多种因素能够干预AQP1和AQP5的表达进而加重或减轻肺水肿。AQP1在ALI的胸水形成中尚发挥一定作用。本文主要从ALI中AQP1、3、4和5在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的参与、多种因素干预以及胸膜水通道蛋白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急性肺损伤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6与肺部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原铭贞 高广媛 +5 位作者 李波 董春玲 王司仪 梁豪君 刘相良 刘笑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214,共5页
机体发生氧化应激时,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OS)会在肺内沉积,当其含量超出机体抗氧化酶清除能力时,会引起多种肺部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ALI)、哮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为了对抗氧化应激导... 机体发生氧化应激时,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ROS)会在肺内沉积,当其含量超出机体抗氧化酶清除能力时,会引起多种肺部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ALI)、哮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为了对抗氧化应激导致的不良后果,机体细胞会释放大量抗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6(Prdx6)同时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磷脂酶A2(PLA2)活性,能够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修复由氧化应激引起的膜损伤,调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新陈代谢,改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从而在肺部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Prdx6在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6 肺部炎症性疾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安全距离和角度的头颅CT图像重建及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铭 高玲 +3 位作者 胡金秋 张诗林 田勇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重建头颅CT图像的测量,阐明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方法:随机选择100名正常人垂体头颅CT图像,以垂直和平行于两眼球边缘的CT图像为准线进行三维重建,分别在鼻道正中矢状面上和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上... 目的:通过对重建头颅CT图像的测量,阐明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方法:随机选择100名正常人垂体头颅CT图像,以垂直和平行于两眼球边缘的CT图像为准线进行三维重建,分别在鼻道正中矢状面上和经鼻尖与鞍背两端平面上测量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角度和距离,确定安全范围;研究对象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测量的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角度和距离。结果: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测得的角度 A1(矢状面上鼻尖与鞍结节和鞍背根部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11.22±1.35)°,95%置信区间为8.92°~13.76°,距离D1(角度 A1所在平面与鞍底形成的交线上鞍结节与鞍背根部之间的距离)为(16.71±2.07)mm,95%置信区间为13.11~19.93 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确定的平面上测得的角度 A2(鼻尖与鞍背两端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8.91±1.19)°,95%置信区间为7.12°~10.72°,距离D2(角度 A2所在平面与鞍底形成的交线上鞍背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4.23±2.09)mm,95%置信区间为10.81~17.92 mm。以上4个参数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性别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的移动角度应小于(11.22±1.35)°,移动距离应小于(16.71±2.07)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构成的平面上的移动角度应小于(8.91±1.19)°,移动距离应小于(14.23±2.0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手术 安全范围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波 刘可可 +4 位作者 段浩博 王远萍 唐思嘉 周乐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4-688,共5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功能表型不同将TAMs分为M1型和M2型。M1型TAMs通过产生各种促炎因子参与炎症、清除体内病原体、参与抗肿瘤免疫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M2型TAMs产生各种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功能表型不同将TAMs分为M1型和M2型。M1型TAMs通过产生各种促炎因子参与炎症、清除体内病原体、参与抗肿瘤免疫而具有抗肿瘤作用,而M2型TAMs产生各种抗炎细胞因子来抑制炎症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大多数TAMs是M2样表型,其为OSCC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微环境,所以靶向TAMs在未来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OSCC的方法。本文主要对TAMs在OSCC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靶向TAMs治疗OSCC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头颈鳞状细胞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海马与侧脑室颞角的磁共振线性测量及其意义
5
作者 王祥 宋军学 +3 位作者 张文嘉 赵航 郑杨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2,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线性指标,探讨海马形态相关线性指标的参考值。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105名健康个体在设定的3个标准测量平面上两侧海马及侧脑室颞叶角的面积、高度和宽度,并进行左右侧和不同性别分组...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线性指标,探讨海马形态相关线性指标的参考值。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105名健康个体在设定的3个标准测量平面上两侧海马及侧脑室颞叶角的面积、高度和宽度,并进行左右侧和不同性别分组间的比较。结果:人脑两侧海马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海马宽度(右侧>左侧)及高度(左侧>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侧脑室颞角的面积、高度及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人群间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测量平面上两侧海马宽度及高度存在差异性,提示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线性测量指标参考值可作为相关疾病临床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侧脑室颞角 磁共振成像 线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司仪 原铭贞 +5 位作者 刘笑玎 刘相良 高歌 梁豪君 李波 董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肺纤维化(PF)是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炎性疾病,而纤维化进程中炎症反应由大量细胞因子介导完成。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网络,在PF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主要从促进纤维化形成、参与... 肺纤维化(PF)是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肺部炎性疾病,而纤维化进程中炎症反应由大量细胞因子介导完成。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网络,在PF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主要从促进纤维化形成、参与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及抑制纤维化形成3个方面参与其中。近几年,多种细胞因子在PF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清晰,尤其是关于上游调节物质与下游靶点、相关受体、时间依赖性和器官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针对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药物也在积极开发中。本文就细胞因子与PF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局部损伤 氧化应激 致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的制备和评估 被引量:21
7
作者 林臻 陈洪志 +4 位作者 赵航 刘辉 许妍妍 刘海岩 张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2,85,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估。方法建立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5 mg/kg、30 mg/kg、25 mg/kg和给予30 mg/kg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分别进行震颤麻痹评分、旷场... 目的建立稳定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C57BL/6小鼠帕金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估。方法建立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5 mg/kg、30 mg/kg、25 mg/kg和给予30 mg/kg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分别进行震颤麻痹评分、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给药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各给药组间的差异。同时进行HE和免疫组化TH抗体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评分均明显增高,但25 mg/kg剂量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35 mg/kg和30 mg/kg剂量组,35 mg/kg与30 mg/kg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黑质区域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减少。结论建立了一个可以通过行为学数据评估小鼠帕金森病模型效果的简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相良 原铭贞 +5 位作者 刘笑玎 王司仪 梁豪君 高歌 李波 董春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8-912,共5页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30%~40%。目前,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过度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关键因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30%~40%。目前,AL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过度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关键因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通过聚集、迁移炎症细胞,在ALI/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ALI/ARDS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6肺部抗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梁豪君 原铭贞 +5 位作者 王司仪 刘笑玎 高歌 刘相良 李波 董春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氧化应激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损伤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 6,Prdx6)兼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物酶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减轻氧化应... 氧化应激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损伤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 6,Prdx6)兼有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物酶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肺部损伤,在肺部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Prdx6的结构、功能、分布、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回顾,并进一步结合相关实验研究,对Prdx6在肺部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Ⅵ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容量重建技术在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芃 刘彩霞 +4 位作者 贾林沛 刘浩源 苏略 孙维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4-1177,1335,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经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的相关数据,初步定位大脑背外侧面颞上沟进入侧脑室最短距离的点,寻找经颞上沟进入侧脑室颞角的最佳手术入路点。方法: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MRI扫描标本,利用容量重建技术构建大脑三维立体模型... 目的:通过测量经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入路的相关数据,初步定位大脑背外侧面颞上沟进入侧脑室最短距离的点,寻找经颞上沟进入侧脑室颞角的最佳手术入路点。方法:选取120例成年人脑部MRI扫描标本,利用容量重建技术构建大脑三维立体模型,测得颞上沟的长度S1。沿垂直于颞叶长轴的方向以1.0mm间距切割得到多个冠状切面,依次测量颞上沟到侧脑室颞角的距离并确定最短距离S2,同时测量颞上沟的深度S3,测量大脑颞上沟表面相对应的最短距离点到颞上沟前端起始部的距离S4,计算S4与S1的比值M,同时测量最短距离与正中矢状位方向之间的夹角α。所有样本进行双侧测量,对比两侧的测量结果。结果:120例国人的S1左侧为(159.56±17.55)mm,右侧为(164.35±15.07)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左侧为(8.18±0.96)mm,右侧为(7.81±0.90)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左侧为(12.19±1.43)mm,右侧为(11.57±1.33)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4左侧为(100.88±16.09)mm,右侧为(104.15±14.49)mm,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左侧为(0.63±0.07),右侧为(0.63±0.06),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左侧为(55.80±3.64)°,右侧为(56.46±4.17)°,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上沟前端3/5处可能为理想的手术入路点,由该点进入侧脑室颞角距离最短,提示实施颞上沟-侧脑室颞角手术时该入路可减少对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容量重建 颞上沟-侧脑室颞角 手术入路 视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氧糖剥夺后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惠文婷 宋潼潼 +1 位作者 黄敏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4-1490,共7页
目的:探讨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氧糖剥夺(OGD)后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阐明负载bFGF的水凝胶对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bFGF明胶水凝胶,将对数生长期NIH3T3细胞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氧糖剥夺(OGD)后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阐明负载bFGF的水凝胶对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bFGF明胶水凝胶,将对数生长期NIH3T3细胞分为空白组、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采用CCK-8法检测6、12和24 h水凝胶浸出液共培养的NIH3T3细胞活性。将NIH3T3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和OGD+不同质量bFGF负载组(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FGF体外释放率。结果:CCK-8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浸出时间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NIH3T3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ELISA法检测,在4 h内约10%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12 h内约15%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24 h内约21%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结论:负载bFGF的水凝胶可以调控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抑制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并改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且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持续释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NIH3T3细胞 胶原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CT容积重建技术对乙状窦后入路切入点与标志点的形态学测量及其意义
12
作者 刘相良 杨帅 +6 位作者 何岍妍 伊丽娜 刘水 王琦 李幼琼 赵航 宋军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1-1173,1335,共4页
目的:利用影像学方法测量乙状窦后入路切入点与特定标志点的距离和特定标志面夹角,为听神经瘤手术乙状窦后入路提供指导。方法:对100名志愿者的乙状窦、颈静脉孔和听耳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以过手术入路平行于眼耳平面的平面... 目的:利用影像学方法测量乙状窦后入路切入点与特定标志点的距离和特定标志面夹角,为听神经瘤手术乙状窦后入路提供指导。方法:对100名志愿者的乙状窦、颈静脉孔和听耳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以过手术入路平行于眼耳平面的平面和鼻中隔所在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分别测量横窦乙状窦转折处(A)、颈静脉孔上缘(B)、内听道下缘(C)三者之间的距离(记为AB、AC和BC)以及颈静脉孔到AC边的最短距离。测量AC和AB与矢状轴所成夹角(α和β)。结果:AC的长度为(45.20±3.97)mm,AB的长度为(44.27±4.68)mm,BC的长度为(6.18±2.02)mm,颈静脉孔到AC的最短距离为(5.27±2.03)mm,角α测量值为(39.07±4.86)°;角β测量值为(45.99±5.62)°。结论:得到乙状窦后入路中手术切入点与标志点的距离和夹角及手术入路距颈静脉孔的安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容积重建 颈静脉孔 内听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