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地质博物馆展品的陈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高校 陈列 展品 教书育人 科学研究 吉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南部荒沟山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秦亚 梁一鸿 +1 位作者 胡兆初 刘雪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5,共9页
通过对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硅酸盐全分析、稀土微量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法测定年龄,探讨吉林南部荒沟山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荒沟山地区的老秃顶子岩体和草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8~181 Ma... 通过对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硅酸盐全分析、稀土微量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法测定年龄,探讨吉林南部荒沟山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荒沟山地区的老秃顶子岩体和草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78~181 Ma;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质量分数为72.04%~73.68%),为准铝质到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质量分数为94.24×10-6~170.14×10-6),具有右倾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51~0.6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亏损Ba、Nb、Ta、P、Ti等,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沟山地区 Ⅰ型花岗岩 侏罗纪岩体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及其成藏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赵会民 刘雪松 +2 位作者 孟卫工 陈振岩 韩宏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古界潜山油气藏及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包括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角砾岩油气藏及玄武岩油气藏。在综合研究曙光—雷家地区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优越的地质条件,如多期的构造运动、复杂的构造背景、充足的油源条件、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和畅通、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等。基于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动力学特征,确定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属于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属于它源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隐蔽油气藏具有匹配良好的生烃、储层、盖层、圈闭、运移、聚集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隐蔽油气藏 成藏动力学 曙光一雷家地区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来自黄铁矿组分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5
4
作者 梁一鸿 张宏颖 +1 位作者 秦亚 刘雪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矿石中黄铁矿的ΔFe/ΔS值和Co/Ni值的分析,确定了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两种矿体———糜棱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中黄铁矿组分的不同特点:糜棱岩型矿体的黄铁矿属于贫铁贫硫型,Co/Ni值小于1;石英脉型矿体的黄铁矿属于贫铁富硫型,C... 通过矿石中黄铁矿的ΔFe/ΔS值和Co/Ni值的分析,确定了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两种矿体———糜棱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中黄铁矿组分的不同特点:糜棱岩型矿体的黄铁矿属于贫铁贫硫型,Co/Ni值小于1;石英脉型矿体的黄铁矿属于贫铁富硫型,Co/Ni值大于1。这与该矿床两种矿石的S和Pb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相呼应:前者反映同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变质热液成矿;后者反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这又一次在物质成分上证明了十八倾壕金矿床是两次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不同层次叠加构造控矿'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韧性剪切带 叠加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乔 宋立新 +2 位作者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究。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岩性、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上的标志特征,认为雷家地区沙三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各三级层序均又细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和高位体系域(TST+HST);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扇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等微相,湖泊相包括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深湖亚相;SQ1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特征受控于断裂活动、古地貌形态及物源供给;在东部陡坡带,SQ1的LST扇三角洲砂体与上覆TST+HST和SQ2的泥岩形成上生下储式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雷家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滩海区海月潜山带地层关系与时代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乃震 朱世和 +4 位作者 赵会民 赵彬 刘雪松 赵佳 赵铁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3-559,共7页
针对海月潜山带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的潜山地层,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主频分析,从岩性组合特征、层序结构、化石等方面综合研究,依据该套地层以白云质碳酸盐岩为主、藻类结构发育、变质石英砂岩成岩作用强、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等特... 针对海月潜山带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的潜山地层,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主频分析,从岩性组合特征、层序结构、化石等方面综合研究,依据该套地层以白云质碳酸盐岩为主、藻类结构发育、变质石英砂岩成岩作用强、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等特征,明确潜山地层时代和探井相对关系,首次确定海月潜山带潜山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洪峪组至高于庄组。这一成果改变了以往将该套地层划为古生界奥陶系至石炭系的认识,为重建研究区潜山地层序列、明确该套潜山地层属有利勘探层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区域地层对比 主频分析 海月潜山带 辽河断陷滩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东北缘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孢粉化石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成龙 刘雪松 张梅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报道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征为:以裸子类双气囊花粉和海金沙科孢子为主,含一定量裸子类无气囊花粉,未见被子类花粉,孢粉组... 报道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红庙子盆地鹰嘴砬子组的孢粉化石,建立了Cicatricosisporites-Abietineaepollenites-Piceites组合,该组合的主要特征为:以裸子类双气囊花粉和海金沙科孢子为主,含一定量裸子类无气囊花粉,未见被子类花粉,孢粉组合特征可与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对比。一些具有早白垩世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如Cicatricosisporites sp.,Cicatricosisporites undulates和Cicatricosisporites implexus的出现,表明鹰嘴砬子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孢粉化石资料,推测华北地块东北缘地区在鹰嘴砬子组沉积时期古植被面貌以松科和杉科组成的松柏类针叶林为主,林下生长着真蕨类。古气候相当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古植被 古气候 鹰嘴砬子组 红庙子盆地 华北地块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