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争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福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在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时,必须区分成熟与未成熟的马克思,坚持以马克思成熟的文本为理论依据;必须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坚持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必须坚持实践的历史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在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时,必须区分成熟与未成熟的马克思,坚持以马克思成熟的文本为理论依据;必须超越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思维逻辑,坚持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必须坚持实践的历史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实践唯物主义;必须从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中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合理地解释马克思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 从“现实性”出发的思维逻辑 历史的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性思维”或“历史的逻辑方法” 历史性的解释原则 价值评价的历史的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论》中的“哲学”一词是否适合称谓马克思的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高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8,共7页
《费尔巴哈论》阐述了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与德国古典哲学等理论的关系。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哲学"一词,一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的"全部哲学"、"德... 《费尔巴哈论》阐述了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与德国古典哲学等理论的关系。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哲学"一词,一是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的"全部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等,二是"还留下"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但这两种用法都不适合用来称谓马克思的理论。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以后的著述中一贯地坚持对哲学的否定态度。当我们用"哲学"一词去称谓马克思理论的时候,就必须赋予这个词以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用法的新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论》 哲学 科学 哲学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性“哲学自我”的显明:理论创新的重大前提 被引量:2
3
作者 贺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2,共6页
代表"我"的"我们":个体性"自我"的隐匿 真正创新性的哲学思想首先是个人的创造,然后才谈得上对他人的影响并具有"社会历史意义"。坦率地承认这一点,是实现哲学自觉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哲学思想 理论创新 个体性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的位置——对“利他精神”的哲学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39
4
作者 贺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0-137,167-168,共8页
"利他精神"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自我"和"自己人"之外的"陌生人"在价值伦理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利他精神"的缺乏,正是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所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无论是在传统社会和... "利他精神"成为可能的前提是"自我"和"自己人"之外的"陌生人"在价值伦理体系中获得应有的位置。"利他精神"的缺乏,正是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所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无论是在传统社会和文化中的"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还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所催生的"自我主义"中,"陌生人"一直被边缘化,因而长期以来没有获得其应有的位置。二者之所以对"陌生人"采取拒斥和排挤态度,思想根源在于它们所坚执的"实体主义"的思想原则和"总体化"的思维定势,前者把抽象的"共同体"实体化与总体化,后者则把抽象的"自我"实体化和总体化。只有确立"为他人"的"个人主体性"观念,形成对人的全新的自我理解,我们才能在根本上拆除"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墙壁与藩篱,把"自我"的存在及其生存意义和幸福与"他人"内在地关联在一起。对"陌生"的"他人"的开放、尊重、承认与爱,是形成和塑造每一个"自我"主体人格的根本动力,也是构成其道德的深层源泉。以此种观念为基础,"利他精神"才能获得坚实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利他精神 陌生人 自我主义 “个人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追求“理想”的过程避免自我戕害——对“目的”与“手段”关系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对理想的追求本身进行批判性反省,是避免理想自我伤害的重要防御机制。为此,对"目的"与"手段"关系进行哲学反思,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以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模式理解"目的"和"手段&q... 对理想的追求本身进行批判性反省,是避免理想自我伤害的重要防御机制。为此,对"目的"与"手段"关系进行哲学反思,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以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模式理解"目的"和"手段"关系,由于其独断性,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暴露出深层的重大困境,"手段"的任性与"目的"的异化因此成为难以避免的重大后果。要克服这一困境,必须在根本上瓦解这种理论模式所预设的关于"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逻辑链条,改变"目的"与"手段"关系的理解模式,把"目的"从彼岸世界位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把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视为"目的",把不断减少将人当成"手段"和"工具"、使人受侮辱、受奴役的社会关系视为应当追求的"理想"。以这种"目的观"和"理想观"为基点,任何把个人当成"手段"(哪怕是为了最动人的理想)的观念和做法都将失去合法性,一种与人的生命要求相适应的崭新价值观念将被确立起来,并因此深刻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手段 传统形而上学理论模式 现实的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丹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7,共11页
由《精神现象学》集中提出但未能解决的黑格尔哲学核心课题,即古代实质性伦理与现代主体性原则均不能使我们在世界中自在自为地体验如家般存在,通过其逻辑学与历史哲学对普遍、特殊、实体、主体等诸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在法哲学的现代伦... 由《精神现象学》集中提出但未能解决的黑格尔哲学核心课题,即古代实质性伦理与现代主体性原则均不能使我们在世界中自在自为地体验如家般存在,通过其逻辑学与历史哲学对普遍、特殊、实体、主体等诸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在法哲学的现代伦理国家中得到了解决。黑格尔在留置现代自我意识主体性成就基础之上,重建了合乎理性的现代伦理体系,使得特殊-主体与普遍-实体等现代性冲突得到和解,实现了自在自为的具体自由,为现代人何以如家般生活于世,何以自立的"元问题"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伦理实体 主体性原则 现代伦理国家 具体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哲学的未来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雄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 "反思"是《哲学通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黑格尔哲学相比,《哲学通论》中的"反思"已经不再是构筑本体和绝对真理的中介与工具,而是哲学之为哲学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表明哲学是不同于科学、艺术和常识的一种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提炼黑格尔"反思"概念的基础上,孙正聿进一步提出了哲学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命题。应该说,作为"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很好地弥补了马克思计划撰写但未完成的"辩证法大纲",它不仅打通了《逻辑学》同《资本论》的内在关联,而且具体地呈现了马克思提出的"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真实形态,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哲学通论》这部专著性教材在20年后依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论》 反思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应从黑格尔哲学中吸取什么思想资源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 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思想遗产,对于当代中国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此问题上,我们必须相对区分"实然"与"应然"两种不同的向度,前者侧重于"学术的对象",后者则侧重于"思想的事情"。从"应然"向度理解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地反省黑格尔哲学中"死的东西"与"活的东西",尤其要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历史理性主义"与"总体主义"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具备与之告别的敏锐和勇气,而黑格尔哲学对现代社会本性、困境的深刻反省,对一切把知性规定终极化和绝对化的知性形而上学的深刻反省以及由此所蕴含的批判力量,则是我们应吸取的、具有深刻当代意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东西” 黑格尔哲学有当代意义的思想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的思辨与体验
9
作者 杨晓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共8页
思辨是朝向绝对性的,必定要经受矛盾、反转并实现自我超越,以此构成了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之间的反思性关联。反思作为经验向概念、存在向本质的回归,建立了经验自身的内在统一性,把经验的外部给予转化为内在本有,实现了经验的自在自... 思辨是朝向绝对性的,必定要经受矛盾、反转并实现自我超越,以此构成了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之间的反思性关联。反思作为经验向概念、存在向本质的回归,建立了经验自身的内在统一性,把经验的外部给予转化为内在本有,实现了经验的自在自为,从而构成了哲学的体验方式。而经验的内在化完成了概念的具体的普遍性,这是"思想的客观性"的真实意义。从康德的知性、实践理性到反思判断力,再到黑格尔的思辨理性与马克思的历史实践,展现了反思的不同层级,构造了经验与概念、存在与价值之间的连续性,呈现了普遍性的具体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 体验 绝对性 反思 具体的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与共鸣:论罗萨现代社会批判的文化维度
10
作者 贺来 张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99,158,共10页
从社会结构的维度出发将“加速”把握为“新异化”的原因,把构建“后增长社会”当作克服新异化的方案,是国内学界对罗萨新异化理论的主流解读路径。这种理解虽然清晰地阐明了罗萨对新异化这一现代社会病症所作出的结构诊疗,但也遮蔽了... 从社会结构的维度出发将“加速”把握为“新异化”的原因,把构建“后增长社会”当作克服新异化的方案,是国内学界对罗萨新异化理论的主流解读路径。这种理解虽然清晰地阐明了罗萨对新异化这一现代社会病症所作出的结构诊疗,但也遮蔽了他针对新异化病症展开的文化诊疗。只有充分理解罗萨现代社会批判的文化维度,才能全面把握其批判理论的整体思路并全面理解其对于“新异化”的治疗方案。事实上,罗萨认为新异化既是“加速”造成的“结构病症”,同时也是由于现代社会对“美好生活”的片面观念所造成的“文化病症”。在新异化病症的文化治疗方案上,罗萨借助于现象学的理论资源实现了对人的重新理解,主张树立一种注重关系质量的美好生活新观念,以期转变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达到相互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维度 新异化 自主性理念 美好生活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永成 贺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253,共1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而哲学领域的这些成果是以概念的方式对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实践的反思和关照。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而哲学领域的这些成果是以概念的方式对改革开放的现实与实践的反思和关照。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将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与自信。从研究主题的转换、研究方法的更新与研究内容的深化等方面来看,国内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三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认识论、价值论与主体性问题的讨论,在突破教科书体系的束缚的基础上,开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大讨论,形成了对辩证法的多样化理解等;二、20世纪90年代后在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呼声中,学界则聚焦到以历史观、社会发展哲学、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等为代表的"部门哲学"中来;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时代的同步性与文本的回归构成了两个重要维度,现代性、当代性与文本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顾 创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理性规约工具理性: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转型及其中国启示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晓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现代性及其现代性批判在历史上一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历史,无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批判还是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现代性所展开的非理性主义批判,都没有真正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合理路径。哈贝马... 现代性及其现代性批判在历史上一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历史,无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批判还是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现代性所展开的非理性主义批判,都没有真正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合理路径。哈贝马斯从现代启蒙理性的主体性出发,坚持现代性仍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了现代理性主义范式的哲学转换,真正从意识哲学范式走向了交往理性范式。对于现代性所呈现的多元价值立场基础上的统一理性规范基础缺失的危机,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理性代替理论理性,进而为现代性的重新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理论出路。对于正在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关键期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的内在价值诉求和最为精髓、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交往理性 理性范式转型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异化还是人的异化——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失察与误解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87,共3页
在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120多年的资本主义新时期,马尔库塞重新思考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指出了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及其拯救方案。虽然,马尔库塞的考察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但其对马克思本人的理论观点存在严重的... 在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120多年的资本主义新时期,马尔库塞重新思考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指出了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及其拯救方案。虽然,马尔库塞的考察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但其对马克思本人的理论观点存在严重的失察与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马克思 异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何以可能——兼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趣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振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0,共7页
资本主义的时空扩张宣告了异化时代的来临,隐匿于背后的则是资本逻辑的强势操控。马克思尽其毕生致力于发现这一恐怖逻辑瓦解自身的现实条件,而这些条件恰恰就蕴含于异化世界之中。与大多数仅仅对现实的异化持否定和批判之态的后现代思... 资本主义的时空扩张宣告了异化时代的来临,隐匿于背后的则是资本逻辑的强势操控。马克思尽其毕生致力于发现这一恐怖逻辑瓦解自身的现实条件,而这些条件恰恰就蕴含于异化世界之中。与大多数仅仅对现实的异化持否定和批判之态的后现代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更深刻地意识到异化现实本身即为走出异化提供了现实可能。资本逻辑自身的瓦解就在异化时代的物质条件中,就在身处异化中人们的反思与觉醒中,就在生活于异化世界之中人们的改变世界的实践中。这正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旨趣所在,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构也彰显在异化理论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瓦解 异化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理论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8,共3页
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黑格尔思辨哲学用辩证否定的方式阐发了他的劳动概念,而对劳动社会性的分析,又总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其最后依据,它揭示了目的内在于人类劳动活动中,劳动使理想变为现实,是人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要想真正了解劳动... 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黑格尔思辨哲学用辩证否定的方式阐发了他的劳动概念,而对劳动社会性的分析,又总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其最后依据,它揭示了目的内在于人类劳动活动中,劳动使理想变为现实,是人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要想真正了解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对劳动本身进行剖析和考察。如果我们只是在思辨的层面理解劳动,将劳动看作是精神或思维活动,我们将不能理解市民社会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失去自己的本体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劳动 主奴辩证法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关系理性”回应自然——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性反思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来 冯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自然为尊到以人为主宰的演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性形态的转换和变革,即由"客观理性"转变为"主... 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以自然为尊到以人为主宰的演变,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理性形态的转换和变革,即由"客观理性"转变为"主观理性",这既是个人解放的重大成果,也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二者的逻辑共性和弊端即是"实体思维"。解决危机的根本方法是转换视角,冲破"实体思维"的"总体性"和"同一性"规制,基于"关系理性"的视域,形成彼此尊重、相互承认、互为目的的新型生态关系,使人与自然呈现其自身的合理性,展现其应然状态下的本真面貌,敞开其面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前提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主观理性 客观理性 实体思维 “关系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性价值观:“价值观间”的价值自觉 被引量:8
17
作者 贺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196,共10页
价值观的排他性和难以兼容性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分裂和冲突性质,也即"价值观间"问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和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最为深层和最为重大的挑战和危险之一。价值观所带来的冲突和风险需要价值观自身来调... 价值观的排他性和难以兼容性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分裂和冲突性质,也即"价值观间"问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和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最为深层和最为重大的挑战和危险之一。价值观所带来的冲突和风险需要价值观自身来调节和化解,为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协调价值观间关系的价值观;或者说,一种处理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更高层面的价值观,即"关系性价值观"。尊重彼此自由、相互承认、社会正义是现代社会寻求"关系性价值观"的三个重要面向,它们从不同方面协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价值观间”问题 关系性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2,共4页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这意味着现象学的主题、方法和思想路向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殊与差异。澄清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是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胡塞尔现象学批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存在论 胡塞尔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时间是自由的定在,唯有自由时间的存在,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马克思对时间的理解也是奠基在时间与自由的关联上,这种关联的纽结就是自由时间。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理解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他是第一个给自由时间做出科学界定的人。并且,马... 时间是自由的定在,唯有自由时间的存在,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马克思对时间的理解也是奠基在时间与自由的关联上,这种关联的纽结就是自由时间。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理解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他是第一个给自由时间做出科学界定的人。并且,马克思以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为基础,充分论证了人类自由的发展内在一致于人类自由时间的存在状况,人类的自由依靠对自由时间的充分占有。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其实也是自由时间的异化。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观是我们应对消费主义异化现象的"一剂良药",这种自由时间观依然有着它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自由 自由时间 消费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关于辩证法说了什么新东西?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都承认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区别在于二者对辩证法的来源——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只在社会历史领域证明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不足以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都承认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区别在于二者对辩证法的来源——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只在社会历史领域证明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还不足以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人类社会中的辩证法应该由产生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中的辩证法来说明。证明辩证法是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是其他领域中辩证法的来源,是恩格斯关于辩证法所说的新东西,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 黑格尔 自然辩证法 社会历史辩证法 思维辩证法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