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1
作者
田毅鹏
刘书田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178,共11页
自19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概念在欧洲诞生之时起,其学科便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工业社会激烈的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而展开政策体系建构的。20世纪初,在社会政策相关理论初入中国之时,同样带有突出的“城市主义”和“工业主义”特点。但随着时...
自19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概念在欧洲诞生之时起,其学科便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工业社会激烈的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而展开政策体系建构的。20世纪初,在社会政策相关理论初入中国之时,同样带有突出的“城市主义”和“工业主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面对当时乡村凋敝的社会环境,并基于村落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关乎乡村发展的社会政策实践,形成了以乡村复兴为主要目标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该体系从政策价值体系建构、政策实施主体、领域性社会政策实践等方面展开,充分彰显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政策蕴涵,成为世界乡村社会政策重要的发端标志之一。虽然乡村建设社会政策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未达到复兴乡村的目标,但却拓展了世界社会政策发展的传统界限,其所体现出来的乡村社会政策蕴涵对世界社会政策的边界拓展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社会政策
乡村社会政策发端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造村”视域下城乡融合的行动路径——以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为中心
2
作者
田毅鹏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一村一品”运动看作一种典型的乡村发展产业政策及行动,这实际上窄化了其实质性内涵。从表面上看,“一村一品”是一种以“物”的生产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而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看,其真正目的并不止于产业运动层面...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一村一品”运动看作一种典型的乡村发展产业政策及行动,这实际上窄化了其实质性内涵。从表面上看,“一村一品”是一种以“物”的生产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而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看,其真正目的并不止于产业运动层面,而在于激发出村庄内在的发展力,是一种以“造村”为目标的带有极强社会政策蕴涵的改革运动。该运动将其发展单位选择确定在“村落”层面,充分发挥村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到以村落为单元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为以老人、妇女为主体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稳定了村落的人口规模,避免了乡村的快速衰落。通过生产赋能、人才赋能、生活赋能、组织赋能等方面的综合行动,在城乡间搭建起“物的交流”“技术交流”“特色文化交流”“组织互动”的平台,形成了足以与城市对等交流互动的一极,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实体性的基础条件,体现出东亚城乡融合的特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城乡融合
地域活性化
造村
村落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1
作者
田毅鹏
刘书田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吉林大学
哲学
社会
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7,17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学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18ZDA1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19世纪70年代社会政策概念在欧洲诞生之时起,其学科便主要是围绕着城市工业社会激烈的劳资矛盾和社会问题而展开政策体系建构的。20世纪初,在社会政策相关理论初入中国之时,同样带有突出的“城市主义”和“工业主义”特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学派面对当时乡村凋敝的社会环境,并基于村落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系列关乎乡村发展的社会政策实践,形成了以乡村复兴为主要目标的乡村社会政策体系。该体系从政策价值体系建构、政策实施主体、领域性社会政策实践等方面展开,充分彰显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政策蕴涵,成为世界乡村社会政策重要的发端标志之一。虽然乡村建设社会政策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未达到复兴乡村的目标,但却拓展了世界社会政策发展的传统界限,其所体现出来的乡村社会政策蕴涵对世界社会政策的边界拓展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社会政策
乡村社会政策发端
乡村振兴
分类号
D42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造村”视域下城乡融合的行动路径——以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为中心
2
作者
田毅鹏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出处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乡村空心化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项目号:24AZD02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一村一品”运动看作一种典型的乡村发展产业政策及行动,这实际上窄化了其实质性内涵。从表面上看,“一村一品”是一种以“物”的生产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而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看,其真正目的并不止于产业运动层面,而在于激发出村庄内在的发展力,是一种以“造村”为目标的带有极强社会政策蕴涵的改革运动。该运动将其发展单位选择确定在“村落”层面,充分发挥村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到以村落为单元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为以老人、妇女为主体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稳定了村落的人口规模,避免了乡村的快速衰落。通过生产赋能、人才赋能、生活赋能、组织赋能等方面的综合行动,在城乡间搭建起“物的交流”“技术交流”“特色文化交流”“组织互动”的平台,形成了足以与城市对等交流互动的一极,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实体性的基础条件,体现出东亚城乡融合的特殊路径。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城乡融合
地域活性化
造村
村落内生发展
分类号
F320.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之社会政策蕴涵初探
田毅鹏
刘书田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亚“造村”视域下城乡融合的行动路径——以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为中心
田毅鹏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