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哲学生产者、哲学消费者与原始文本的元哲学价值
- 1
-
-
作者
伊桑·兰德斯
马妮(译)
李大强(校)
-
机构
瑞士苏黎世大学哲学系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
出处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5,共18页
-
基金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年来,在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传统阵营以实验哲学及其支持者为主,依据人们对哲学著作的反应或直觉来推断哲学认识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者追从多伊奇和卡佩伦,将实验数据搁置一边,转而依据对哲学名著文本的仔细研究作出推论。换句话说,争论发生在两个阵营之间:以哲学消费(哲学阅读和理解)为中心,以哲学生产(写作)为中心。本文研究以哲学原始文本以及哲学生产的其他证据为中心的动机,并指出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根据希尔斯对传播(propagation)与传递(transmission)的区分,文章认为哲学的社会认识论并不能证明近来对哲学原始文本的关注是合理的。因为哲学消费者的哲学知识很可能只是受哲学生产者的启发,而不是以生产者的认识论状态为基础,所以实验哲学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想知道哲学的认识论立场(standing),就需要从哲学的消费者那里寻找答案。
-
关键词
直觉
思想实验
案例方法
文本分析
证词
元哲学
-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当代政治哲学的新发展--种族正义研究
- 2
-
-
作者
罗克全
-
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30,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 057)
-
文摘
从阶级到种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阶段,是透视与解决世界问题的重要线索。阶级是西方世界民族国家成立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分裂的结果;阶级正义就是以社会正义为追求目标,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所表达的政治诉求。当代政治哲学新思潮中,种族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米尔斯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正义理论应当从认知系统中提升为种族正义,即"非观念理论"、"非设计理论"和"去种族化契约"才能克服形而上学政治和自由主义政治所代表的白人种族"文化原子"之偏颇,实现种族解放。但是,只有种族内部成员的个人解放与种族解放相一致,种族正义理论才是完整的。
-
关键词
阶级正义
种族正义
非观念理论
契约
-
分类号
B712.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康德哲学的本体论意蕴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国富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
文摘
康德认识论不仅指出范畴在认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 ,而且指出范畴在研究存在的过程中具有本体论意义。正是通过对范畴的本体论分析 ,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超越了古希腊本体论哲学感性直观的思维特点 ,真正把“存在”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使本体论哲学研究进入了纯粹思辨的领域 ,为在本体论的话语困境中深化对本体的哲学理解提供了可能。
-
关键词
康德
哲学
本体论意蕴
-
分类号
B01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养老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3
- 4
-
-
作者
李元
尹典
王晓璐
-
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
出处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13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CRK018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JJKH20191331SK。
-
文摘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区域经济的优化也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二者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38个指标的面板数据,借鉴耦合协调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和养老服务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来看,为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协调;相对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与养老服务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也与社会发展水平正相关。养老服务产业可以为供给侧改革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产业空间,需要提供必要的产业发展指导与支持,以实现这两个子系统的动态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养老服务产业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
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pension service industry
coupling coordin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069.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知性之真、实践之真与绝对之真
- 5
-
-
作者
王天成
张文圣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0,2,共7页
-
文摘
针对人们对真理、知识的一些误解,通过总结西方关于真理、知识的理论,试图对知性之真、实践之真和绝对之真等西方称作真理的形式做一简单的反思,粗略地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遵循的原理和检验的标准等。知性知识可分为分析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两类;它们分别遵循着同一律和综合的原理;分析的知识需要逻辑的证明,例如三段论证明;综合的知识由于是从感性出发的,所以需要落脚到感性的实证。证明和实证,构成知性知识确立的两种标准。按照这两种标准知识确立起来,即为知性之真。实践之知所遵循的是(相对)必然性的原理;它们之所以为真的标准是现实性,即实践之知的成功实现。按照这种标准将实践之知确立起来,即为实践之真。绝对之知是关于物本身的知识。它以绝对必然性作为成真之原理,它的标准就是绝对自身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实性。在绝对必然性中将绝对之知确立起来,即为绝对之真。
-
关键词
真理
确定性
现实性
必然性
-
分类号
B023.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对于知识客观性的思考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林康廷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
文摘
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精神或传统就是对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尽管在怀疑论的推进下,西方哲学经历了几次范式的转变,由对于本体论的范式最终完成了语言的转向,但其基本精神仍是柏拉图主义的,即本质主义。而实证主义在自然科学的启发下虽然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式的思辨方式,试图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知识,但在目标上仍没有真正放弃本质主义。本文通过对以上两种哲学观点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本质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不应追求超越于人类认知范围之外的所谓真理。而后期语言哲学给我们展示了一条本质主义之外的道路,通过对于语言的分析揭示出我们实际上无法超越我们的语言,因为无论从个人的知识构成还是人类的文明都蕴含在语言意义之中。哲学的目的不是要试图达到对于语言背后本质的把握而是要揭示语言本身丰富的意义,只有更好的理解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
-
关键词
客观知识
真理
本质主义
实证主义
语言哲学
-
分类号
B02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惠民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 7
-
-
作者
王力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2-53,共2页
-
文摘
群众获得感是评价惠民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有需求无政策、有政策不落实、有落实没获得等,是当前惠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为此,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务实性,注重政策精简、强化政策操作性,严防走样变形、强化政策目的性,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政策公平性,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惠民政策中有更多获得感。
-
关键词
惠民政策
群众获得感
宗旨意识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