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文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诉讼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再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卞建林 王天保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7,共10页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司法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司法人员在形式上实现了“分类”,但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如司法管理模式的行政化、人员管理的混同化、司法官选任程序...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司法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司法人员在形式上实现了“分类”,但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如司法管理模式的行政化、人员管理的混同化、司法官选任程序的不规范化等等。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去行政化”的思路,建立双轨制管理模式,突出司法官的主体地位,理顺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相互关系,对司法官遴选委员会加以完善,使我国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更加符合司法运行的规律和司法职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员 分类管理 去行政化 司法责任制 司法官遴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语境下私法的个体方法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华 何松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221,256,共11页
在司法方法不断汲取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营养的时候,传统民法理论和体系仍然在概念抽象的阴影下苦苦挣扎。私法自治理论显现出传统民法中的事实因素,并且具有保持体系开放的重要作用。私法开放性体系的构建是对"普遍事实"的隐... 在司法方法不断汲取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营养的时候,传统民法理论和体系仍然在概念抽象的阴影下苦苦挣扎。私法自治理论显现出传统民法中的事实因素,并且具有保持体系开放的重要作用。私法开放性体系的构建是对"普遍事实"的隐秘憧憬,司法语境下私法的个体方法论正是对"普遍事实"的发掘,试图寻找私法规范中的事实因素,体现了一种基于事实的形式理性。通过揭示私法的个体方法论,可以发现传统民法和知识产权法存在明显的方法论差异,因此知识产权法融入私法体系同样是对私法方法论进行改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 方法论 司法裁判 权利结构 知识产权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权地方化问题的形成与治理
4
作者 章安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163,共8页
司法权地方化问题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点难题。司法权地方化是一个非规范性概念,旨在描述、总结、归纳司法权在运行当中出现的受到地方干预、影响、控制等一系列方式而导致的司法不公等地方化现象。司法权的地方化问题主要有司法的地... 司法权地方化问题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点难题。司法权地方化是一个非规范性概念,旨在描述、总结、归纳司法权在运行当中出现的受到地方干预、影响、控制等一系列方式而导致的司法不公等地方化现象。司法权的地方化问题主要有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司法参与地方综合治理以及司法权被地方的个人和利益集团所垄断等几种表现类型。司法权地方化的形成主要通过法律之内的地方干预和地方权力通过在法律之外的各项活动事实上对司法权进行干预。我国司法权地方化问题在根本上是由于其违背了基本的司法规律从而使其成为我国司法改革必须重点突出面对的问题。司法改革的基本逻辑就是通过合乎司法规律的制度安排有效治理当下存在的司法权运行中的违背司法规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地方化 地方保护主义 人事权 微观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与惩罚性赔偿制度--以自由价值观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奇英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1,187,共8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民法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演进史就是一部对自由价值孜孜以求的历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民法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演进史就是一部对自由价值孜孜以求的历史。尽管古代社会的惩罚性赔偿存在法律与宗教不分、公法与私法合一以及对贵族和宗教予以优位保护等缺陷,但各国大都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严格限定于加害人的恶意侵权及贪利性侵权等具有严重主观恶性的侵权行为,推动了自由价值观萌芽,但与现代民法所追求的自由价值相比,管制的色彩极其浓厚。近现代社会,英美法系主要是通过追求效率来促进自由价值目标的实现,而大陆法系则主要通过对平等价值的维护来体现对自由价值的尊重,二者对自由价值观的追求"殊途同归"。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自由的促进和保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借助民法典编纂的契机对该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价值观 惩罚性赔偿 民法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立法的程序价值、特征与创新原则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75,共5页
本文认为,区域立法作为国家法治结构和立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是具有程序性意义的。基于区域立法现象产生的客观时空要素与事项内容等方面的特定性,分析与理解其具有的程序价值和特征,不仅对于区域立法的具体实践,而且对... 本文认为,区域立法作为国家法治结构和立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客观存在的价值是具有程序性意义的。基于区域立法现象产生的客观时空要素与事项内容等方面的特定性,分析与理解其具有的程序价值和特征,不仅对于区域立法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推动区域间立法协调和完善国家法治建构的总体制度框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区域立法程序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立法体系和实践的制度创新探索,也具有指导参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立法 程序价值 程序特征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 彰显司法公平正义——基于P2P网络平台借贷纠纷司法案例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贤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7,共7页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量激增,其中P2P网络借贷纠纷逐渐成为焦点。随着P2P平台直接介入到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并提供风险准备金、承担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担保等业务,P2P已经超出了传统网络平台服务范围,演变为一种更复杂的证券法律关系...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量激增,其中P2P网络借贷纠纷逐渐成为焦点。随着P2P平台直接介入到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并提供风险准备金、承担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担保等业务,P2P已经超出了传统网络平台服务范围,演变为一种更复杂的证券法律关系,并被赋予民主金融、普惠金融和金融脱媒等多重涵义。本文通过考察P2P司法案例,探究P2P金融模式及其复杂的法律关系,分析P2P网络借贷纠纷的案件类型、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并对P2P网络借贷纠纷中电子证据问题以及法院判决证据认定情况进行讨论。研究认为,在P2P网络借贷纠纷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身份主体确立具体的举证责任规则,一般的P2P违约案件可以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而在P2P出借人起诉网络平台案件中则主张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旨在通过确立不同的举证责任规则,切实维护P2P网络借贷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让每一个P2P司法案件中的当事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 公平正义 P2P 司法案例 举证责任倒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司法保障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树义 李景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62-72,共11页
农村环境司法担负着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最权威保障和最严格保护的使命,对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民众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较之于城市,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村司法有其特殊性,需要司法有针对性地发挥其特质和功用来... 农村环境司法担负着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最权威保障和最严格保护的使命,对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民众身心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较之于城市,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村司法有其特殊性,需要司法有针对性地发挥其特质和功用来相应解决。而实践中,司法对农村环境问题关注不够、介入不足,农村环境案件进入司法程序者甚少,所受干扰多,司法取证难、鉴定难、执行难、诉讼成本高……承延和复制城市环境司法模式,未能立足农村司法之特殊环境来处理具体农村环境问题,司法功能在农村环境治理中严重缺位。只有追根溯源,厘清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内外在原因,才能从农村环境司法的制度设计、司法队伍建设、司法行为选择和司法主要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等多路径入手,完善农村环境司法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农村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 司法文明 环境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的错位:类型、因素与启示——以热点案例为例证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侯明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3,共11页
在中国古代,由于官民共享儒家实质正义观,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共同契合于情理型司法判决当中。在现代社会转型期,随着中国法治以建构方式的推进,二者虽出现错位,但属正常现象,而非法治危象。二者之间的错位存在明知故判型、无意判决型以... 在中国古代,由于官民共享儒家实质正义观,司法正义与社会正义共同契合于情理型司法判决当中。在现代社会转型期,随着中国法治以建构方式的推进,二者虽出现错位,但属正常现象,而非法治危象。二者之间的错位存在明知故判型、无意判决型以及结构性错位、冲突性错位等类型化存在。二者之间的错位除却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思考标准的二元化等因素造成外,还与公众对司法存有过多期待与司法自身回应能力不足,媒介案件裁剪下一定程度事实的重构叙述逻辑,公众法律理性和道义理性交替使用下的双重逻辑应对策略,及舆论下的民意幻象有关。由此,树立司法有限主义理念显得必要;打造司法判决的复合化生产,坚持适度司法义务和论证义务,才能走向"法律-道德"兼容模式;司法正义在保持自身内在逻辑连贯性的前提下对社会正义具有引领作用,而社会正义对司法正义具有制约作用,二者在案例法治文化实践模式中良性互动,才能走向司法的公共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社会正义 错位 热点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指向六大基本问题:为何回应、能否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如何、回应提升与回应控制。相应次级表述为回应原因、回应能力、回应力度、回应效果、回应能力提升和回应力度控制。司法的社会回应力是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 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指向六大基本问题:为何回应、能否回应、如何回应、回应如何、回应提升与回应控制。相应次级表述为回应原因、回应能力、回应力度、回应效果、回应能力提升和回应力度控制。司法的社会回应力是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关键性构成要素,而回应力是由回应能力和回应力度构成,分别对应能力维度和理性维度。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实质在于其所内含的社会问题司法化的过程,亦即司法通过司法场域依据现代法律规范的社会问题反映、集中与解决。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效果通过回应风险的评估和社会满意度的评估两个维度得以体现。中国司法如果在将来具备了同构于系统论者阐释的反思性,那么将会不断创新回应社会的新范式,且提升回应社会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中国社会 社会回应力 社会回应性 社会问题司法化 反思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总则》第185条中“公共利益”的属性及司法认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宗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民法总则》第185条中"公共利益"的表述体现了与英雄烈士等的人格利益的直接相关性及其社会性,并且是作为私权利的界限存在的。该条中的公共利益具有依附性和来源上的特定性、内容上的抽象性和不可计量性及较为鲜明的政治性... 《民法总则》第185条中"公共利益"的表述体现了与英雄烈士等的人格利益的直接相关性及其社会性,并且是作为私权利的界限存在的。该条中的公共利益具有依附性和来源上的特定性、内容上的抽象性和不可计量性及较为鲜明的政治性等属性。受这些属性的影响,法院对其进行认定的难题在于如何论证社会公众的精神性利益受到了侵害及如何衡量公共利益的受损害程度。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来说明并以程序主义的论证路径为支撑;而其与个人权利冲突的解决可以通过利益权衡和平等分配原则两个维度来检验,也可以引入比例原则作为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利益 英雄烈士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以司寨互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森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6期34-40,共7页
作为中央王朝的民族治理典章,土司制度有其一般性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土司制度的运行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一定差异。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的运行不仅仅受到中央王朝的制约,同时要受到村寨地方社会的影响,司寨互动... 作为中央王朝的民族治理典章,土司制度有其一般性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土司制度的运行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一定差异。黎平府属地方土司制度的运行不仅仅受到中央王朝的制约,同时要受到村寨地方社会的影响,司寨互动背后体现出土司制度的运行逻辑和具体实践。纵观历史,土司制度走向终结是一种必然,但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值得研究总结,从中总结民族地方政治运行、发展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 司寨互动 黎平府 土司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的失败与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建宗 黄宣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5,共8页
法科大学院制度是在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以美国法学院为参照对象,试图通过快速高效重实务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具有广泛学科背景的司法人才教育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检验,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呈现出招生人数断崖、大量法科大学院被... 法科大学院制度是在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以美国法学院为参照对象,试图通过快速高效重实务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具有广泛学科背景的司法人才教育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检验,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呈现出招生人数断崖、大量法科大学院被迫关闭的现实情况,并进一步引发了日本国内律师职业共同体弱化、学生质量与法学教研水平下降等问题。对实践与国情的不尊重,偏离教育规律的司法改革理念是造成日本法科大学院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此,我国法治人才培养需要吸取日本的经验,在理论层面确立正确的法治人才培养理论,在实践层面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制度、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重视基层实践的探索与经验总结、平衡好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教学中的关系,进而打造符合中国实践需要的法治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司法制度改革 教育制度 法科大学院 法治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策略的合法性建构:以乡村司法为背景
14
作者 王籍慧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期,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衰退以及乡村司法所遭遇的阻碍为司法策略的产生提供了契机。我国当前司法策略的建构逻辑是一种"问题—策略"逻辑,这一逻辑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容易迷失在诸多"问题"... 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期,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衰退以及乡村司法所遭遇的阻碍为司法策略的产生提供了契机。我国当前司法策略的建构逻辑是一种"问题—策略"逻辑,这一逻辑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容易迷失在诸多"问题"当中,忽略司法策略本身的合法性建构。从"问题—策略"逻辑向"目的—手段"逻辑的转向是建构司法策略的前提,更能契合于司法策略的内在合法性建构。基于"目的—手段"逻辑,司法策略的合法性建构可以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进行:司法策略目的的合法性规制取决于政治治理目的和司法良好运行目的之间的平衡;司法策略手段的合法性建构必须依托于它作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一种程序性互动方式本身的规范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策略 乡村司法 国家治理 程序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下游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建构--以光绪《彦洞记述碑》为中心
15
作者 杨森井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75-88,155,共15页
光绪时期的《彦洞记述碑》呈现出清水江下游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的诸多面向。自有宋以降,历代王朝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进行建构的进路有二:一方面,通过设立土司、建制府卫和改土归流进行建政施治,实现了从因俗而治到直接统治的... 光绪时期的《彦洞记述碑》呈现出清水江下游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的诸多面向。自有宋以降,历代王朝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之国家认同进行建构的进路有二:一方面,通过设立土司、建制府卫和改土归流进行建政施治,实现了从因俗而治到直接统治的制度推进;另一方面,历代王朝在前述基础上采用安靖苗疆、政治吸纳和施行教化之策来大治化苗,不断强化苗疆经略中的政策供给。在历代王朝由“统”到“治”的推动下,清水江下游地区少数民族在王朝典章制度认同上表现出输诚纳粮、送官究治和自视为民的积极归属;在汉文化价值观认同上则表现出延师办学、改革陋习、仿率汉俗的主动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下游 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 被引量:48
16
作者 张文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7,共10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一个非常精辟、非常科学的论断,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与政权建设基本规律和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执政和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在依法执政的总纲领和总布局中...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一个非常精辟、非常科学的论断,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与政权建设基本规律和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执政和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在依法执政的总纲领和总布局中,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论断要求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深化法治改革,推进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治国理政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权利的证成及其基础——以“安宁死亡权”为个例的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小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新兴权利研究中,什么样的要求可以成为权利?这首先涉及具体权利的证成,即通过分析一项要求所提供的理由是否是内在理由来证成具体权利。其次,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内在理由的性质,即思考何为内在理由。何为内在理由取决于对权利是什么... 在新兴权利研究中,什么样的要求可以成为权利?这首先涉及具体权利的证成,即通过分析一项要求所提供的理由是否是内在理由来证成具体权利。其次,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内在理由的性质,即思考何为内在理由。何为内在理由取决于对权利是什么的认识,这与权利理论的论辩和建构息息相关。目前,中国的权利研究不仅需要在分析实证的层面上展开具体权利的证成,更需要一种权利理论为权利研究提供一个自己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新型)权利 内在理由 外在理由 安宁死亡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与治理之间--基层社会警察“解纷息争”机制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于龙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8,共12页
社会转型背景下警察逐渐成为基层纠纷调解的主要力量,正式纠纷调解体系取代非正式纠纷调解体系。纠纷调解活动同时嵌入到基层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实践中。作为基层法治建设一部分,纠纷调解规范化实现了调解体系的科层化与规则化。但是由... 社会转型背景下警察逐渐成为基层纠纷调解的主要力量,正式纠纷调解体系取代非正式纠纷调解体系。纠纷调解活动同时嵌入到基层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实践中。作为基层法治建设一部分,纠纷调解规范化实现了调解体系的科层化与规则化。但是由于法律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以及基层社会国家能力匮乏,调解实践陷入非规范化的运作形态。在纠纷格式、社会空间、组织体制三个层面出现悖论与冲突,调解实践内嵌入议价机制与暴力再生产机制,形成充满策略行为和暴力契机的脆弱秩序。化解纠纷调解困境,需要在规范警察权与提高警察纠纷解决能力、制度建设与价值内化、法治目标与治理目标之间兼顾平衡,弥合规范化纠纷调解体系与现代性纠纷解决能力之间的裂痕,在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的同时实现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调解 基层法治 国家能力 议价机制 暴力再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机制分析——以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的文件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103,共13页
"贯彻机制"、"反思机制"以及"创制机制"是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三大机制。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便是这三种机制之间互动的过程。同时,这三种机制共同反映了我国法院表达国家意志的"政治性&... "贯彻机制"、"反思机制"以及"创制机制"是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三大机制。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便是这三种机制之间互动的过程。同时,这三种机制共同反映了我国法院表达国家意志的"政治性"与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性",体现着我国法院在现实实践中运作的政治逻辑根基。此外,这三种机制还承担了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将"法律问题"转化为"程序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的功能。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的司法运作受到了政治逻辑支配的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司法运作为政治运作赋予合法性的特点。这三种机制既保证了国家政治意志的贯彻执行,又保证了司法运作的自治性、专业性与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 公共政策 执行机制 政治逻辑 一带一路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执法中的专项行动:原因、实践及后果——以公安专项行动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龙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5,共8页
在基层社会,一线执法的低可见性、执法事务的复杂性、执法行为的伸缩性凸显了常规性机制的治理困境。专项行动通过建构目标管理责任制、执法锦标赛机制,来激励一线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弥补常规性机制的不足。专项行动例行化,拓展了执法... 在基层社会,一线执法的低可见性、执法事务的复杂性、执法行为的伸缩性凸显了常规性机制的治理困境。专项行动通过建构目标管理责任制、执法锦标赛机制,来激励一线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弥补常规性机制的不足。专项行动例行化,拓展了执法职能,重构条块关系,实现科层体制的制度发展与创新。专项行动改变执法逻辑,产生选择性执法和暴力执法的风险。专项行动与常规执法机制互为补充关系。在治理转型背景下,既需要防治专项行动的法治风险,更需要理解和发挥专项行动的组织功能和治理功效,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行动 基层执法 目标管理责任制 锦标赛机制 法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