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翔 高文信 +3 位作者 王莉 魏秀峰 陈英新 王晓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稳定的细胞培养体系。方法新洁尔灭和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处理口腔黏膜标本,比较不同浓度的Dispase对上皮的分离作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结果微生物... 目的分析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稳定的细胞培养体系。方法新洁尔灭和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处理口腔黏膜标本,比较不同浓度的Dispase对上皮的分离作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结果微生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0.40%的Dispase的上皮分离效果优于0.25%的Dispase,细胞在短期内快速稳定增殖。结论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经改进后可简化操作,并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口腔黏膜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防治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蔡研 陈英新 +1 位作者 王雷 张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动态癌变模型60只,分2组:实验组(灵芝三萜组)和对照组(未服用灵芝三萜组),每组各30只,对所取标本进行病理检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survivin在... 目的:探讨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金黄地鼠颊囊动态癌变模型60只,分2组:实验组(灵芝三萜组)和对照组(未服用灵芝三萜组),每组各30只,对所取标本进行病理检验,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survivin在两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病理结果显示随DMBA涂药时间的延长,两组动物模型的病变呈加重趋势(P<0.01),第6、9、12周实验组的病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总体上看两组颊囊癌变过程中不同组织学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1)。Bcl-2在上皮异常增生阶段、survivin在上皮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阶段,实验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灵芝三萜对口腔黏膜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survivin、bcl-2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口腔鳞癌 BCL-2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口腔修复材料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对可乐饮品的耐腐蚀性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艳 贺玺 +5 位作者 张凤兰 李江 赵超悦 李小菊 陈振宇 王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饮品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为临床修复中合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经典的三电极体系,测量各种金属合金在人工唾液和可乐中的自然腐蚀电位(...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饮品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为临床修复中合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经典的三电极体系,测量各种金属合金在人工唾液和可乐中的自然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曲线,计算极化电阻(Rp)和腐蚀电流密度(Icorr),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纯钛在可乐中的Ecorr和Rp值小于人工唾液中的Ecorr和Rp值(P<0.05),3种修复材料在可乐中的Icorr值大于人工唾液中的Icorr值(P<0.05)。可乐中Ecorr和Rp值比较,镍铬合金最低,钴铬合金次之,纯钛最高(P<0.05);Icorr值比较,镍铬合金最高,钴铬合金次之,纯钛最低(P<0.05)。结论:3种金属修复材料均在可乐中比在人工唾液中腐蚀速度快、耐腐蚀性差。在可乐中,纯钛的腐蚀速度最慢,耐腐蚀性最好,镍铬合金的耐腐蚀性最差;镍铬合金与钴铬合金的腐蚀速度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人工唾液 可乐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抑制性T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魏秀峰 高文信 吕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CTLL法和短寿命抑制性T细胞(Ts)功能测定技术,对36例ROU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Ts功能进行检测,并观察转移因子治疗后IL-2及Ts的变化。结果:ROU患者...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应用CTLL法和短寿命抑制性T细胞(Ts)功能测定技术,对36例ROU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Ts功能进行检测,并观察转移因子治疗后IL-2及Ts的变化。结果:RO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s抑制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转移因子治疗后ROU患者IL-2活性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转移因子治疗前后ROU患者Ts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OU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与本病发病有关;转移因子治疗ROU可提高ROU患者IL-2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白细胞介素2 抑制性T细胞功能 转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春艳 高文信 +3 位作者 周延民 张茹慧 赵静辉 李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4,398,共5页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DAPK基因甲基化率、DAPK蛋白表达率。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53例OSCC患者30例(56.60%)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8例(15.09%)DAPK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71.69%(38/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3例(10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均呈阳性,53例OSCC患者中36例(67.92%)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下调,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低表达组DAPK基因甲基化率(32/36,88.89%)高于正常表达组(6/17,35.29%)(P<0.01)。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DAPK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肿瘤 鳞状细胞 基因甲基化 甲基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对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口腔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魏秀峰 高文信 +3 位作者 周传香 柳淑杰 蔡研 王家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观察转染PTEN的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PTEN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组织中扩增PTE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TEN,采用脂质体将pcDNA-PTEN转染人舌鳞癌(Tca81... 目的:观察转染PTEN的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PTEN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组织中扩增PTE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TEN,采用脂质体将pcDNA-PTE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转染后细胞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白斑(25例)和口腔鳞癌组织(32例)中PTEN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PTEN载体,并获得阳性转染细胞。与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cDNA-PTEN组的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TEN基因的Tca8113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P<0.01),S期细胞减少(P<0.01);PTEN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的表达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生长;PETN在舌鳞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白斑 口腔 肿瘤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脆性组氨酸三聚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颖 高文信 +1 位作者 杨涛 姜日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0,F0003,共4页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OSCC和2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黏膜的FHIT高表达...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聚体(FHIT)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OS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OSCC和2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黏膜的FHIT高表达,表达阳性率为76.92%(20/26),48例OSCC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75%,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FHIT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关联,分化程度越低FHIT的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OSCC组织FHIT的表达率明显降低。FHIT对口腔癌的发生、发展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脆硅组氨酸三聚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晓丽 王雷 +1 位作者 蔡研 孙宏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7-288,291,共3页
关键词 白介素-6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因子 机体免疫应答 肿瘤细胞生长 IL-6 生物学功能 血细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酶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癌
9
作者 王晓峰 陈英新 高文信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CYP1A1是代谢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的重要Ⅰ相代谢酶,GSTM1是参与多种致癌物的代谢解毒的Ⅱ相代谢酶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熏它们与口腔鳞癌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多数研究认为熏CYP1A1的基因多态性合并GSTM1的缺陷可使口腔鳞癌的危险性增加... CYP1A1是代谢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的重要Ⅰ相代谢酶,GSTM1是参与多种致癌物的代谢解毒的Ⅱ相代谢酶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熏它们与口腔鳞癌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多数研究认为熏CYP1A1的基因多态性合并GSTM1的缺陷可使口腔鳞癌的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研究有利于为诊断、治疗及预防口腔鳞癌提供新途径和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IA1 GSTM1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3/ING1及其与口腔鳞癌的关系
10
作者 王晓峰 陈英新 高文信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12-213,共2页
抑癌基因IN G1定位于13q33~34,其与p53有相互依赖作用,参与p53介导的多种转录调控活动,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在口腔鳞癌中存在p33/IN G1表达下调或p33/IN G1突变。本文就p33/IN G1的生物学性能及其与口腔鳞癌关... 抑癌基因IN G1定位于13q33~34,其与p53有相互依赖作用,参与p53介导的多种转录调控活动,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在口腔鳞癌中存在p33/IN G1表达下调或p33/IN G1突变。本文就p33/IN G1的生物学性能及其与口腔鳞癌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3/ING1 口腔鳞癌 P33/ING1 基因ING1 研究新进展 生物学性能 依赖作用 转录调控 抑制细胞 细胞凋亡 表达下调 研究发现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白色念珠菌用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阳 李琛 +4 位作者 高旭 马晓周 刘畅 薛晓寒 魏秀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作为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新型制剂,探讨其理化性能及生物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表征;通过体外降解实验测试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氟康唑释放... 目的: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作为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新型制剂,探讨其理化性能及生物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形貌表征;通过体外降解实验测试其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氟康唑释放量;细胞黏附实验观察其黏附性;MTT检测生物安全性;体外培养白色念珠菌测试其抑制白色念珠菌性能。结果: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具有纳米级纤维直径,呈交错的三维网络结构,5d时体外降解量约为10%;细胞存活率高,部分细胞黏附在支架表面,部分伸入其中;氟康唑在6h内释放较快,此后缓慢释放;支架材料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载氟康唑明胶纤维支架的稳定性、黏附性及生物安全性好,药物释放量大而持久,抑制白色念珠菌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纤维支架 氟康唑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对舌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韩文志 陈英新 刘文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2-674,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舌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选择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 目的:观察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舌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选择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4种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不加药物为对照组,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法观察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结果: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对舌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3%、37.3%和3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P<0.01);顺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紫杉醇、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P<0.01)。结论:紫杉醇、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能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临床上应优先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丝裂霉素/药理学 氟尿嘧啶/药理学 顺铂/药理学 细胞周期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归巢作用及其对Cal2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琳 王璐 +6 位作者 布文奂 丁鑫鑫 高华丽 王梓霖 刘玉兰 李琛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对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归巢作用,并观察mBMSCs影响下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以全骨髓法分离提纯m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将m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a...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对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归巢作用,并观察mBMSCs影响下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以全骨髓法分离提纯m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进行鉴定。将m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对照组和Cal27细胞实验组,将正常培养基、Hacat细胞条件培养基和Cal27细胞条件培养基分别与mBMSCs共培养后,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mBMSCs迁移的细胞数。再将Cal27细胞分为单纯Cal27细胞对照组和与mBMSCs共培养Cal27细胞实验组(共培养组),共培养组使用Transwell法共培养Cal27细胞和mBMSCs,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共培养后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共培养后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mBMSCs多数细胞呈短梭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细胞突长短不一,细胞排列整齐。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29和Sca-1呈阳性,CD45和CD11b呈阴性。与空白对照组和Hacat细胞对照组比较,Cal27组细胞实验归巢至Cal27细胞的mBMSCs数量明显增加(P<0.01)。与单纯Cal27细胞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Cal27细胞从共培养第3天起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克隆形成数增加。细胞迁移实验,共培养组Cal27细胞穿膜细胞数较单纯Cal27细胞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mBMSCs可归巢至舌鳞状细胞癌,促进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舌鳞癌的发展,提示mBMSCs可作为抗肿瘤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共培养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