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瑞 程敏 +2 位作者 刘东玲 张颖 李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789,共2页
关键词 儿童口腔 健康状况调查 东北地区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牙周健康状况 恒牙龋病 口腔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龋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慧翎 王瑞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6-281,共6页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表现为牙体硬组织慢性和进行性破坏。绿茶中的儿茶素已经被证明具有预防和控制龋病的作用,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儿茶素中含量最丰富且有效的活性成分。EGC...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临床表现为牙体硬组织慢性和进行性破坏。绿茶中的儿茶素已经被证明具有预防和控制龋病的作用,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绿茶儿茶素中含量最丰富且有效的活性成分。EGCG具有抗致龋菌、抑制牙本质胶原降解、调整唾液膜蛋白含量及成分的功能。本文就EGCG控制龋病发生发展的上述3个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龋病提供新的用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龋病 致龋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唾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及保健意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敏 李青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非口腔专业医学生 口腔保健知识 保健意识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群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程睿波 陶薇 +2 位作者 张颖 程敏 李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为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地区9394名5、12、35~44和65~74岁人群的第一恒磨牙龋病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患龋...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为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地区9394名5、12、35~44和65~74岁人群的第一恒磨牙龋病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患龋率和龋均作为统计指标。结果东北地区第一恒磨牙冠龋和根龋患病率分别为26.86%和3.81%,龋均分别为0.41和0.04,各省之间的患龋情况存在差异。冠龋主要发生于下颌,女性高于男性(P<0.01),而根龋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第一恒磨牙冠龋城市高于农村(P<0.01),但吉林省冠龋城市与农村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龋则各省城乡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东北地区第一恒磨牙患龋较严重,应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对其防治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恒磨牙 龋病 东北地区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牙周病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敏 杨丽丽 +1 位作者 许为 陈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5-166,169,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查比较胎膜早破孕妇与正常孕妇牙周健康状况,分析牙周健康状况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胎膜早破的病因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早产胎膜早破(PPROM)孕妇18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20例作为实验组,足月正常孕妇(No...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查比较胎膜早破孕妇与正常孕妇牙周健康状况,分析牙周健康状况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胎膜早破的病因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早产胎膜早破(PPROM)孕妇18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孕妇20例作为实验组,足月正常孕妇(Non-PROM)28例作为对照组。检查牙周状况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胎膜早破组牙龈炎症明显,牙周状况差,PLI、SB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探诊深度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病可能是导致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孕期及孕前的口腔保健及口腔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牙周炎 胎膜早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症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丽丽 程敏 +1 位作者 许为 程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状况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孕前及孕期妇女口腔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PROM组,2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ROM组,28例足月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3组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 目的分析牙周状况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为孕前及孕期妇女口腔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PROM组,20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PROM组,28例足月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查并记录3组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部胎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布与表达,分析MMP-9与牙周状况的关系。结果 PPROM组和PROM组胎膜MMP-9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绒毛膜中MMP-9表达与PD没有相关性(r=0.053,P=0.075),与SBI呈正相关(r=0.433,P<0.05),与PLI呈正相关(r=0.310,P<0.05)。羊膜中MMP-9表达与PD没有相关性(r=0.077,P=0.597),与SBI呈正相关(r=0.430,P<0.05),与PLI呈正相关(r=0.324,P<0.05)。结论 MMP-9参与了胎膜早破及牙周炎症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牙周炎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上调VEGF表达对大鼠拔牙创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庞宇轩 杨柳 +1 位作者 张志鹰 李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6-800,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阐明三七总皂苷(PNS)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壳聚糖凝胶组(给予壳聚糖凝胶)、0.5 g·L^-1 PNS组(给予含0.5 g·... 目的:探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阐明三七总皂苷(PNS)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壳聚糖凝胶组(给予壳聚糖凝胶)、0.5 g·L^-1 PNS组(给予含0.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1.0 g·L^-1 PNS组(给予含 1.0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和1.5 g·L^-1 PNS组(给予含1.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每组9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每个拔牙创注入约20 μL含有不同浓度PNS的壳聚糖凝胶,给药后1、2和4周,分别处死3只大鼠并制备术区标本。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拔牙创给药后1、2和4周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1、2和4周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给药后1、 2和4周,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0.5、1.0和 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分化迁移,骨小梁数目增多。给药后1、 2和4周,与对照组比较,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0和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PNS通过上调大鼠拔牙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中VEGF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使其迁移和聚集数量增多,达到促进大鼠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壳聚糖 骨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牙发育各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敏 刘晓红 +1 位作者 程琳 冯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9-83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牙发育各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以胎龄834周人胎儿牙胚、出生122 d乳鼠和出生6周5个月犬牙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性观察bFGF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强度。结果:bFGF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牙发育各阶段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及意义。方法:以胎龄834周人胎儿牙胚、出生122 d乳鼠和出生6周5个月犬牙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性观察bFGF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强度。结果:bFGF在牙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表达。胎儿蕾状期和帽状牙蕾上皮、牙板、成釉器、内外釉上皮bFGF呈阳性表达,钟状期内釉细胞、中间层、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牙乳头及牙囊bFGF呈阳性表达。乳牙萌出前、萌出期的生后乳鼠和生后6周犬牙,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上皮根鞘、牙囊bFGF呈强阳性。犬恒乳牙替换期牙根、牙周膜及靠近牙周膜的成骨细胞bFGF呈阳性表达。结论:bFGF是牙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牙胚细胞分化和形态发生、萌出及恒乳牙替换各阶段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发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结条件下健康成人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春萌 李贺 +4 位作者 张志鹰 李男男 赵聪 洪丽华 张志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粘结条件下健康成人牙本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水平,为临床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提高粘结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颗成人新鲜离体磨牙,液氮冷却条件下将其研磨为牙本质粉... 目的:探讨不同粘结条件下健康成人牙本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水平,为临床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提高粘结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颗成人新鲜离体磨牙,液氮冷却条件下将其研磨为牙本质粉;模拟口内条件,对牙本质分别进行自酸蚀粘结(Single Bond Universal)和全酸蚀粘结(35%磷酸凝胶+Adpter Single Bond 2)处理,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的牙本质作为阴性对照组,10%磷酸溶液(自酸蚀粘结)或10%磷酸溶液+35%磷酸凝胶处理的脱矿牙本质粉(全酸蚀粘结)处理的牙本质作为阳性对照组,只进行Single Bond Universal (自酸蚀粘结)处理和35%磷酸凝胶+Adpter Single Bone 2 (全酸蚀粘结)处理的牙本质作为空白对照组;在粘结过程中分别使用MMPs抑制剂氯己定(CHX)和米诺环素(MI)预处理,作为CHX预处理组和MI预处理组;采用10%次氯酸钠进行牙本质老化,作为老化组,并在老化组基础上加入CHX和MI作为CHX预处理老化组和MI预处理老化组。采用明胶酶谱法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孵育染色脱色后,采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条带,计算各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在自酸蚀粘结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MI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老化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MI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在全酸蚀粘结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组和MI预处理组牙本质中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老化对照组比较,CHX预处理老化组与MI预处理老化组牙本质中MMP-2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在牙本质粘结过程中,CHX和MI能够通过降低MMP-2和MMP-9表达水平减缓酶解反应,从而增强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粘结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型联合氟化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圆 刘晓璇 王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型(G-Rh2)联合氟化钠(NaF)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其将来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抑制浓度(MIC_(50));采用棋盘微...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型(G-Rh2)联合氟化钠(NaF)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其将来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抑制浓度(MIC_(50));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G-Rh2与NaF联合应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的联合效应,当FIC<0.5时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50)值;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采用生长曲线及产酸实验评估各组变异链球菌浮游菌生长速度及产酸抑制率;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MBIC50NaF组及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及结构的变化;空白对照组内不含任何药物。结果: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分别为25.000和125.000 mg·L^(-1);G-Rh2与NaF联合应用时MIC_(50)分别为5.00和31.25 mg·L^(-1),FIC指数为0.45,小于0.50,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BIC50分别为22.5和62.5 mg·L^(-1)。与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比较,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变异链球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均降低,且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低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的产酸抑制率高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的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生物膜厚度降低,胞外基质量减少,细菌之间排列疏松,而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生物膜结构消失,细菌数量减少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结论:G-Rh2与NaF联合应用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人参皂苷Rh2型 氟化钠 联合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