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髓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与冻存复苏后生长情况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颖丽 郭世梁 +1 位作者 张影杰 张志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比较牙髓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情况的差异,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牙髓组织标本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选取第4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梯... 目的:比较牙髓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情况的差异,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牙髓组织标本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选取第4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梯度降温后置入液氮中(196℃)保存3个月,比较经传代培养细胞与复苏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用MTT法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经冻存保存3个月后牙髓细胞复苏率超过80%,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的改变。复苏后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慢,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较对照组略长。但两者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结论:牙髓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与冷冻复苏后形态及生长特性基本相同,冻存的成纤维细胞可以成功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冻存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在人炎症牙髓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李男男 王金蕊 +2 位作者 张志民 王晓云 李海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牙髓炎中CD40的表达,揭示CD40在牙髓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的正常及急、慢性牙髓炎牙髓中CD4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牙髓组织中,CD40未见阳性表达,而在急慢性牙髓炎组织中C... 目的:探讨在牙髓炎中CD40的表达,揭示CD40在牙髓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的正常及急、慢性牙髓炎牙髓中CD40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牙髓组织中,CD40未见阳性表达,而在急慢性牙髓炎组织中CD40在浆细胞、巨噬细胞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慢性牙髓炎组表达明显强于急性牙髓炎组。结论:CD40在牙髓炎牙髓组织中呈阳性表达,CD40参与了牙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CD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ADM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男男 胡敏 +2 位作者 王金蕊 周晶 韩光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CADM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CADM1蛋白在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87.50%、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2.86%、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20.00%,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2.22%,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5.29%,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M1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关系密切,提示CADM1蛋白缺失可能是OSCC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CADM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成牙骨质细胞增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琢 包幸福 +4 位作者 姜欢 高尚 刘金凤 王春晖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增殖、周期、凋亡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一定浓度熊果酸处理成牙骨质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法定量及定性检测...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增殖、周期、凋亡及矿化功能的影响。方法:一定浓度熊果酸处理成牙骨质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法定量及定性检测矿化结节量。结果:熊果酸组(2.5μmol/L)相比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升高,早期凋亡率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量上调。结论:一定浓度熊果酸可促进成牙骨质细胞增殖,G1期百分比降低,抑制早期凋亡,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矿化结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鼠成牙骨质细胞 OCCM-30 牙根吸收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中窦底提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茹慧 李男男 +1 位作者 周延民 高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顶端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当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状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凹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最大。...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顶端形态对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骨挤压上颌窦提升术当骨挤压器顶端不同形状时,骨挤压器-骨组织界面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凹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最大。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时上颌窦底位移、拉应力、压应力最小。结论: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凸形,提升效率高,发生黏膜穿孔的几率较小,与骨挤压器顶端形态为平形、凹形相比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提升术 三维有限元 应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微球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璇 李祥伟 +4 位作者 宋文龙 倪世磊 邱滢 刘慧敏 李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4-958,共5页
目的:构建适宜牙髓再生的透明质酸(HA)微球支架,评价其作为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透明质酸微球,SEM观察其形貌特征及粒径大小,将该微球材料与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MTT实验检测hDPSCs在微球存在的微环境内的增殖... 目的:构建适宜牙髓再生的透明质酸(HA)微球支架,评价其作为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透明质酸微球,SEM观察其形貌特征及粒径大小,将该微球材料与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MTT实验检测hDPSCs在微球存在的微环境内的增殖情况。结果:乳化交联法可制备透明质酸微球,该微球规则、圆整、粒径5~10μm;透明质酸微球浓度0.05~0.8 mg/ml作用24~72 h不抑制hDPSCs增殖,细胞毒性为0级。结论:透明质酸微球可作为应用hDPSCs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HA)微球 乳化交联 生物相容性 人牙髓干细胞(hDPSCs)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管终末工作直径对约诊间痛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成坤 张志民 +2 位作者 张娟 尹红华 田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3-865,共3页
采用冠下法对2年间在我科就诊的下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术的300颗患牙进行研究。根据终末工作直径分3组,各100例:A组为25#,B组为30#,C组为35#。结果 A、B、C 3组的约诊间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2%、25%和19%(A vs C,P<0.05),认... 采用冠下法对2年间在我科就诊的下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术的300颗患牙进行研究。根据终末工作直径分3组,各100例:A组为25#,B组为30#,C组为35#。结果 A、B、C 3组的约诊间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2%、25%和19%(A vs C,P<0.05),认为终末工作直径达标准锉35#可明显降低根尖周炎患牙约诊间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成形 约诊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和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2 位作者 孙新华 孙宏晨 乔春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体外扩增。AdCMV-EGFP分为100、200、400及800 particles/cell四组进行转染;BrdU以终浓度5、10、15μmol/L进行标记。分别于实验第1、3、5、7 d检测两种方法对MSCs的标记率。通过MTT检测两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AdCMV-EGFP以100 par-ticles/cell转染未引起MSCs凋亡,转染3d时效率最高(44.4±3.5%);BrdU以10μmol/L、标记3 d的标记率为(75.1±3.1)%。两种方法均不影响细胞增殖。结论:AdCMV-EGFP和BrdU均可高效标记MSCs,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均可作为高效的MSCs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ZnO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丽 孙源卿 +4 位作者 张颖丽 孙宏晨 林权 于维先 李祥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检测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的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测定该材料与丁香油酚调拌的材料钙离子释放和p H值,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其离子组成;通过琼脂扩散... 目的:检测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的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测定该材料与丁香油酚调拌的材料钙离子释放和p H值,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其离子组成;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材料对变形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结果:CaO/ZnO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颗粒接近球形,粒径为80~90 nm,具有核-壳结构,由CaO和ZnO组成;在PBS中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p H值和钙离子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增加而递增,抑菌性优于iRoot SP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P﹤0.01)。结论:CaO/ZnO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具有优良的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ZNO 纳米材料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ropA的克隆及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超博 张红 +2 位作者 李文月 邵思奇 张志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3-27,共5页
克隆并表达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ropA。以变形链球菌UA159的耐氟菌株全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ropA基因并与p MD-18T克隆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克隆质粒,测序鉴定。Bam HⅠ、HindⅢ双酶切重组克隆质粒,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与p Pro EX ... 克隆并表达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ropA。以变形链球菌UA159的耐氟菌株全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ropA基因并与p MD-18T克隆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克隆质粒,测序鉴定。Bam HⅠ、HindⅢ双酶切重组克隆质粒,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与p Pro EX HTa表达载体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DH5α,IPTG诱导,SDS-PAGE检测Rop A表达量。测序结果为变形链球菌UA159的耐氟菌株ropA基因碱基序列与亲代菌株UA159完全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IPTG成功诱导Rop A蛋白表达,并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增多。变形链球菌UA159耐氟菌株的耐酸相关基因ropA未发生突变,说明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性增强不是由ropA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本研究成功诱导Rop A蛋白表达,为后续研究Rop A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耐氟菌株 耐酸相关基因ropA 克隆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根尖周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建芳 胡晓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根尖周病 炎性细胞因子 根尖周炎 蛋白水解酶 细胞外基质 炎症性疾病 微生物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异韦荣菌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测定
12
作者 刘晓红 何钟勤 +3 位作者 孙晓宇 高心 薛莹 李倪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08-1011,1015,共5页
目的:对殊异韦荣菌(V·dispar)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进行克隆和重组表达,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活性测定。方法:提取殊异韦荣菌基因组DNA,PCR扩增MDH同源区序列片段,克隆入pET-28a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 目的:对殊异韦荣菌(V·dispar)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进行克隆和重组表达,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活性测定。方法:提取殊异韦荣菌基因组DNA,PCR扩增MDH同源区序列片段,克隆入pET-28a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酶切及PCR鉴定,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中,选择最佳表达条件,提纯及测定活性。结果:PCR扩增产物特异,全长1139bp。测序结果包含MDH基因,并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大肠杆菌MDH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其同源性为99%。MDH纯化后的蛋白活性值为0.4403U/mL。结论:成功克隆殊异韦荣菌MDH基因,并通过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分析证明其具有完整的阅读框架。还获得了重组表达MDH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并测出韦荣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荣菌 苹果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