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钼磷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秦笃捷
王国甲
+1 位作者
李梅
吴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本文用改进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以第四周期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取代12-钼磷杂多酸中的一个钼,并保持Keggin结构的五个新化合物:Na_5[PZ(H_2O)Mo_(11)O_(39)·5H_2O,其中Z分别为Mn、Co、Ni、Cu、Zn,并利用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
本文用改进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以第四周期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取代12-钼磷杂多酸中的一个钼,并保持Keggin结构的五个新化合物:Na_5[PZ(H_2O)Mo_(11)O_(39)·5H_2O,其中Z分别为Mn、Co、Ni、Cu、Zn,并利用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12-钼磷杂多化合物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合成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低于12-钼磷杂多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化合物
钼磷酸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外光谱法研究乙烯在Pd/SiO_(2)上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通好
杨洪茂
赵方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文报导了15℃时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的红外光谱。表面吸附物加氢后的气相产物是乙烷和少量的丁烷。实验表明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产生了三种表面种:即σ键型的表面种PdCH_(2)CH_(2)Pd、由自加氢和二聚作用形成的正丁基...
本文报导了15℃时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的红外光谱。表面吸附物加氢后的气相产物是乙烷和少量的丁烷。实验表明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产生了三种表面种:即σ键型的表面种PdCH_(2)CH_(2)Pd、由自加氢和二聚作用形成的正丁基表面种CH_(3)CH_(2)CH_(2)CH_(2)Pd和由解离吸附产生的表面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产物
化学吸附
红外光谱法
二聚作用
解离吸附
正丁基
表面吸附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脉冲色谱法研究Pd-V_(2)O_(5)体系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3
作者
吴志芸
郭海忱
+1 位作者
李敏学
赵仲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Pd-V氧化物体系催化剂对乙烯、氧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指出在接近反应温度下(80—100℃),Pd-V氧化物体系的催化剂对乙烯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吸附作用,而单独的PdO和V_(2)O_(5)以及载体SiO2则只有可逆吸附作用。...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Pd-V氧化物体系催化剂对乙烯、氧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指出在接近反应温度下(80—100℃),Pd-V氧化物体系的催化剂对乙烯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吸附作用,而单独的PdO和V_(2)O_(5)以及载体SiO2则只有可逆吸附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可逆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热,考查了不可逆吸附与催化剂中Pd含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在Pd-V氧化物催化剂上,乙烯的不可逆吸附量与催化氧化活性一样,是与Pd含量有关的。测定了预吸附氧有利于乙烯的不可逆吸附,而CO_(2)则不能牢固的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
吸附作用
不可逆吸附
催化剂表面
二氧化碳
预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钼磷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秦笃捷
王国甲
李梅
吴越
机构
吉林大学化学系催化动力学研究室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文摘
本文用改进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以第四周期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取代12-钼磷杂多酸中的一个钼,并保持Keggin结构的五个新化合物:Na_5[PZ(H_2O)Mo_(11)O_(39)·5H_2O,其中Z分别为Mn、Co、Ni、Cu、Zn,并利用红外光谱及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及热稳定性作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12-钼磷杂多化合物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合成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低于12-钼磷杂多化合物。
关键词
杂多化合物
钼磷酸盐
合成
Keywords
heteropoly compound molybdophosphate preparation
分类号
O614.612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外光谱法研究乙烯在Pd/SiO_(2)上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通好
杨洪茂
赵方卿
机构
吉林大学化学系催化动力学研究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文摘
本文报导了15℃时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的红外光谱。表面吸附物加氢后的气相产物是乙烷和少量的丁烷。实验表明乙烯在Pd/SiO_(2)上化学吸附产生了三种表面种:即σ键型的表面种PdCH_(2)CH_(2)Pd、由自加氢和二聚作用形成的正丁基表面种CH_(3)CH_(2)CH_(2)CH_(2)Pd和由解离吸附产生的表面碳化物。
关键词
气相产物
化学吸附
红外光谱法
二聚作用
解离吸附
正丁基
表面吸附
加氢
分类号
TQ2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脉冲色谱法研究Pd-V_(2)O_(5)体系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3
作者
吴志芸
郭海忱
李敏学
赵仲清
机构
吉林大学化学系催化动力学研究室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2期225-232,共8页
文摘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Pd-V氧化物体系催化剂对乙烯、氧和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指出在接近反应温度下(80—100℃),Pd-V氧化物体系的催化剂对乙烯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吸附作用,而单独的PdO和V_(2)O_(5)以及载体SiO2则只有可逆吸附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可逆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热,考查了不可逆吸附与催化剂中Pd含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在Pd-V氧化物催化剂上,乙烯的不可逆吸附量与催化氧化活性一样,是与Pd含量有关的。测定了预吸附氧有利于乙烯的不可逆吸附,而CO_(2)则不能牢固的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
关键词
氧化物催化剂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
吸附作用
不可逆吸附
催化剂表面
二氧化碳
预吸附
分类号
O64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第四周期过渡金属钼磷三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秦笃捷
王国甲
李梅
吴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外光谱法研究乙烯在Pd/SiO_(2)上的化学吸附
吴通好
杨洪茂
赵方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用脉冲色谱法研究Pd-V_(2)O_(5)体系催化剂的吸附作用
吴志芸
郭海忱
李敏学
赵仲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