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靶向结肠癌生物特性研究
1
作者 张嵩 柳溪林 +4 位作者 李萌 常江 高世奇 胡盼 柳增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7-252,共6页
旨在原核表达并纯化新型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验证其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使用基因扩增技术将反向编译的胆囊收缩素CCK_(96-104)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利用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结肠癌细... 旨在原核表达并纯化新型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验证其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使用基因扩增技术将反向编译的胆囊收缩素CCK_(96-104)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利用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结肠癌细胞体外杀伤实验以及结肠癌裸鼠模型的治疗验证rCCK_(96-104)PE38的抗肿瘤能力。结果显示,扩增出的rCCK_(96-104)PE38序列正确,成功利用pET-28a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活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够在体外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并能抑制裸鼠模型体内的肿瘤生长。成功制备高纯度、无标签的rCCK_(96-104)PE38重组免疫毒素,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其具有抑制结肠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素 结肠癌 胆囊收缩素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青松 于妮娜 +2 位作者 尚信池 张笛 刘明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88,共5页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肝胆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管上皮癌,因此华支睾吸虫被国际癌症署(IARC)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我国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淡水资源丰富...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肝胆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管上皮癌,因此华支睾吸虫被国际癌症署(IARC)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我国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该病人体感染的报道。近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威胁地区和人数不断增加。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已刻不容缓,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后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基础研究与防控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就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华支睾吸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流行病学 免疫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