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玉连 周海燕 +6 位作者 崔美子 刘星星 陶育纯 孟粼 马驰 孙捷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为经济中等发达县级市高血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德惠市51个街道居委会随机抽选了11个街道居委会,其次将所有乡镇... 目的:了解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为经济中等发达县级市高血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德惠市51个街道居委会随机抽选了11个街道居委会,其次将所有乡镇的308个村按标志值排序后,随机抽取了9个村,最后共选取了3 778个研究对象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1.0%,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8.95%、6.38%和0.45%。城市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4.5%,农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是9.9%、7.4%、0.4%和7.6%、5.0%、0.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中心型肥胖、饮酒、高血压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职业类型,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6(1.05~1.06)、1.56(1.29~1.90)、2.42(2.07~2.82)、1.24(1.01~1.52)、1.95(1.55~2.45)、1.56(1.17~2.10)、1.62(1.39~1.88)和1.04(1.01~1.08)。结论:吉林省德惠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低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宇航 钟磊 +9 位作者 刘宇赤 付尧 朱颖杰 潘阳 刘建伟 姚燕 韩伟青 李志君 李波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超重 肥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成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石晓东 魏琪 +3 位作者 何淑梅 陶育纯 孙捷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9-384,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吉林省德惠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DM)、血脂紊乱、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综合征(MS)及肥胖(Obesity)等9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对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 目的:了解中国东北吉林省德惠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DM)、血脂紊乱、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代谢综合征(MS)及肥胖(Obesity)等9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并对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德惠市11个居委会和9个村共6 04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东北地区德惠城乡居民的高血压、DM、血脂紊乱、ALD、NAFLD、MS、超重和中心型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8.67%、4.82%、51.00%、3.74%、15.5%、21.54%、58.22%和36.67%;不同疾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有差异,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P<0.001),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MS和NAFLD患病率女性大于男性(P<0.05)。高龄(OR=1.04,95%CI为1.03~1.05)、脂肪肝(OR=19.42,95%CI为11.62~32.4)、高血糖(OR=1.15,95%CI为1.06~1.26)、高胆固醇血症(OR=1.38,95%CI为1.19~1.59)、高甘油三酯血症(OR=1.32,95%CI为1.1~1.49)和高体重指数(OR=1.42,95%CI为1.3~1.47)是非传染性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东北部地区德惠市部分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慢性病的发病和进展与本地区的生活、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教育程度、地区差异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闫莉 谢冰 +7 位作者 姚燕 马琳 王诗镔 李卓林 王崇 牛克珍 李涛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癔症3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为标准,对2008-2010年烟台地区住院精神障...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癔症3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为标准,对2008-2010年烟台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2 453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74∶1,住院患者平均年龄(38.74±15.45)岁,平均发病年龄(35.98±16.08)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0.001)。病种构成中居于前3位的依次是精神分裂症(45.1%)、心境障碍(26.3%)和癔症(7.8%)。三者比较,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最早(P<0.001)。与精神分裂症比较,癔症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多无吸烟及饮酒史,而常具有疾病既往史和因诱因起病(P<0.05);与精神分裂症比较,心境障碍患者以城市人群居多,由诱因引起,且有疾病既往史和饮酒史(P<0.05)。结论:不同种类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特征,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和减缓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癔症 住院患者 发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东 周娜 +8 位作者 张欣 陶晓宇 谭文艳 林海程 王诗镔 赵赛赛 高文会 金丽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2-1569,共8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 目的:探讨广东省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危险行为等级等相关情况,阐明危险行为等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的管理和治疗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广东省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870例BPD患者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根据危险行为评估等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2级,n=798)和高危组(3~5级,n=72)。统计广东省BP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PD患者的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结果:低危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高危组(P<0.05);2组患者中男性构成比均较高,且高危组BPD患者中男性构成比高于低危组(P<0.05);低危组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P<0.05),而高危组BPD患者中单身未婚者构成比较高(P<0.05)。高危组BPD患者幻觉、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和无故外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患者中男性患者[OR(95%CI)=1.925(1.093~3.390)]、住院患者[OR(95%CI)=6.145(2.775~13.607)]、关锁[OR(95%CI)=3.178(1.523~6.629)]和用药不依从[OR(95%CI)=4.390(2.500~7.708)]构成比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性别、来源和用药依从性是BPD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较低的年龄、女性患者、社区居住患者和规律用药对降低BPD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应针对BPD患者制订综合、有效的综合管理模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双相情感障碍 危险行为评估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现况调查及其社区与医院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东 周娜 +8 位作者 张欣 陶晓宇 谭文艳 林海程 王诗镔 蒲丽媛 高文会 金丽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8-1305,共8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下辖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其与医院患者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中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或管理的6886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调查。结果:与住院患者比较,社区居住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生活状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在<18岁、18~44岁以及≥60岁年龄段构成比均高于社区居住患者(P<0.05),而在45~59年龄段构成比低于社区患者(P<0.05);住院患者中男性构成比高于社区患者(P<0.05),而女性患者构成比低于社区患者(P<0.05)。社区患者中已婚同居者构成比较高(P<0.05),而住院患者中未婚者构成比较高(P<0.05),社区居住患者文化程度水平在小学及以下构成比高于住院患者(P<0.05);社区居住患者出现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行为怪异、兴奋话多、伤人毁物、悲观厌世、无故外走、自娱嬉笑和孤僻懒散等临床症状的构成比以及既往总住院次数均低于住院患者(P<0.05),但首发年龄和患病总持续时间均高于住院患者(P<0.05);对2种来源患者的生活状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居住患者吸烟[OR(95%CI)=1.968(1.436~2.696)]、现在饮酒[OR(95%CI)=1.776(1.105~3.105)]、危险性评估等级[OR(95%CI)=10.197(4.053~25.654)]和实际睡眠时长[OR(95%CI)=1.855(1.375~2.502)]的构成比均高于住院患者(P<0.05)。社区居住患者锻炼频率低于1~2次/周[OR(95%CI)=0.566(0.425~0.755)]和目前正在被关锁[OR(95%CI)=0.205(0.070~0.600)]的构成比均低于住院患者(P<0.05)。结论: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居住患者较易发生幻觉、交流困难、猜疑、喜怒无常和行为怪异等临床症状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应加强针对社区居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特别是综合干预,平衡发展社区与医院的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患者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 现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疾病谱分布及其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朱颖杰 姚宇航 +7 位作者 徐珊珊 潘阳 李志君 韩伟青 姚燕 于雅琴 李波 史杰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5-1281,共7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阐明吉林省老年人患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市、县、区18~79岁居民21435人进行调查。选取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 目的:了解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阐明吉林省老年人患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市、县、区18~79岁居民21435人进行调查。选取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经复杂加权后,描述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吉林省60~79岁老年人过去1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为79.5%,其中患1种疾病的老年人占22.7%,患2种疾病者占19.8%,患3种及以上者占37.0%。患病率位于前十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33.2%)、骨关节病(31.9%)、心脏病(25.1%)、消化系统疾病(24.2%)、脑血管病(16.3%)、糖尿病(13.8%)、呼吸系统疾病(10.6%)、眼和附器疾病(9.0%)、风湿(4.0%)和高脂血症(2.8%)。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在吸烟、饮酒、饮食口味、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和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影响因素有性别、体育锻炼和BMI;骨关节病影响因素有性别和收入水平;心脏病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饮酒状况和BMI。结论:与其他省市地区比较,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疾病谱中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饮酒状况、体育锻炼和BMI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骨关节病和心脏病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健康状况 疾病谱 危险因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现状及其对吸烟危害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志君 韩伟青 +7 位作者 潘阳 刘建伟 朱颖杰 姚宇航 付尧 于雅琴 李波 姚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状况和对烟草相关危害的认知与控烟态度,为吉林省制定控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收集吉林省18~79岁常住居民21435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吸烟、被动吸烟、戒烟状况和对烟草相关危害的认知与控烟态度,为吉林省制定控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收集吉林省18~79岁常住居民21435人,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吉林省不同人群吸烟率、戒烟率、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控烟态度。结果: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率为31.8%,男性成年人吸烟率高于女性(52.9%VS9.4%,P〈0.001),农村高于城市(33.2%vs30.7%,P〈0.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成年人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吉林省成年人戒烟率为18.6%,不同年龄、婚姻、职业和家庭月收入人群间的戒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人被动吸烟率为60.5%;被动吸烟场所以家里和工作场所居多,分别占33.4%和21.7%。调查对象中支持公共场所禁烟、餐馆禁烟和加大政府控烟力度百分比分别为93.4%、92.0%和93.9%。女性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于男性(P〈0.001),农村低于城市(P〈0.05);其中对于“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与一般香烟相当”知晓率较低,仅为15.3%。结论:吉林省成年人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高于2002年全国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对控烟支持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状况 被动吸烟 控烟 认知 知晓率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朱鹤 石凡超 +7 位作者 安澜 殷晓莎 付梅花 王昱丹 周艺林 杨芳 姚燕 张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社交网络 大学生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马琳 寇长贵 +5 位作者 常琳 孟祥飞 姚燕 史杰萍 单广良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7-793,共7页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长春市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现状的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睡眠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1月本文作者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长... 目的:对吉林省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长春市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现状的基线数据并对其进行评价,为制定科学的睡眠障碍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1月本文作者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宽城区、南关区和农安区居民共3285人,在调查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人群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SQI总分≥8分者判定为睡眠质量不良,描述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率;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况等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睡眠质量是否存在关联。结果:长春市居民PSQI总均分为(4.43±2.70)分,睡眠质量不良率为12.6%;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人口来源(城/乡)、职业类型(脑力/体力)、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及腹部肥胖、吸烟与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有冠心病史、有躯体疼痛症状、有身体疲劳感、自我满意度低、家庭成员间冲突多和情绪不良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体质量指数(BMI)、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尚未见与睡眠障碍有显著性关联。结论:长春市居民睡眠质量不良现象较为普遍,应重点关注女性、农村人口、体力劳动者、婚姻状况不好者等睡眠质量不良的高危人群,提倡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淑香 李波 +2 位作者 刘丽影 单志军 张金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0-804,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疾病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本次调查方法利用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的桂林路社区、城乡结合处的净月开发区及德惠... 目的:通过调查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疾病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本次调查方法利用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的桂林路社区、城乡结合处的净月开发区及德惠县三胜乡姜家村社区的6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所有调查人员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护理学院的教师及学生组成。根据老年护理学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和美国波士顿研究所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自行设计老年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表由人口统计学资料、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4部分组成。研究采取频数分布、率、构成比等描述性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长春市桂林路社区、城乡结合处净月社区及德惠三胜乡姜家村社区老人的健康状况。结果:本次调查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7.14%,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87.36%、83.61%和71.22%;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心脏病51.43%,高血压36.96%,关节炎34.11%,脑血管病28.04%,呼吸系统疾病23.04%,白内障8.04%,恶性肿瘤3.92%,帕金森病1.42%,残疾0.53%。老年人患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67.30%。位于前4位的疾病为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关节炎,其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和城乡结合处(P<0.001)。结论: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大力加强社区医务工作者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指导,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区 老年人 健康状况 分析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其疾病谱调查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诗镔 寇长贵 +8 位作者 刘雅文 李波 陶育纯 刘宇赤 钟磊 范明 朱颖俐 刘中正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疾病谱在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县(市、区)18~79岁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调...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疾病谱在吉林省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抽取吉林省32个县(市、区)18~79岁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以调查其慢性病患病情况;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估计其慢性病的患病率。结果: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1.6%,农村(55.7%)高于城市(48.3%),女性(57.6%)高于男性(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系统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3.5%),消化系统疾病(19.1%),骨骼肌肉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8.1%),泌尿系统疾病(12.3%),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6%);疾病别慢性病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13.3%)、慢性胃肠炎及溃疡(11.4%)、椎间盘疾病(11.4%)、缺血性心脏病(7.7%)和关节炎(7.0%)。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既往国内相关调查结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结合慢性病流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患病率 现况调查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人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子淇 王崇 +6 位作者 刘日辉 周婕 付颖利 金丽娜 付尧 寇长贵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7—8月对吉林省成年居民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相关的影...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人一般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7—8月对吉林省成年居民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人GHQ-12平均得分为(2.27±2.11)分,GHQ-12阳性检出率为23.8%;女性GHQ-12阳性检出率(27.9%)高于男性(20.0%),农村居民GHQ-12阳性检出率(25.9%)高于城镇(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或丧偶、职业为农民、在校学生或未就业人员、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小于7h和近1年患有慢性病;年龄大于3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和大学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饮食规律和锻炼身体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一般心理健康状况的GHQ-12阳性检出率高于国内大部分省份的相关调查结果,应重点关注女性、农民、在校学生、未就业者、文化水平偏低者、未婚、离婚和丧偶者、家庭收入偏低者及饮食、睡眠或患有慢性病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一般健康问卷 影响因素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寇长贵 谢冰 +5 位作者 史杰萍 孟祥飞 张凤兰 孙爽 于雅琴 黄悦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388,共5页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强迫性神经症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强迫症的干预与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04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强迫性神经症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强迫症的干预与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04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完成访谈1869人,共收集合格问卷1843份,按ICD-10诊断标准筛查大学生强迫症。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7.1%,12个月患病率为9.9%,30d患病率为2.5%;男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高于女大学生(χ2=6.107,P=0.01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6.223,P=0.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7个因素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较高,大学生强迫症的患病受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提示大学生强迫症应引起学校、社会及家庭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强迫症进行有效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强迫症 影响因素 终生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及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璐 白光大 +7 位作者 邢扬 孙平辉 翟前前 张迪 翁熹君 寇泊洋 白冰 杨成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0-415,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 目的: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并分析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在吉林省内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10个监测地区内7 353人(2012年3 065人,2013年4 288人)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和疾病经济负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为13.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次数和患病持续天数的患者就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P〈0.05),过去4周内发生急性胃肠炎2次以上的患者的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患病持续4d及以上的患者就诊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15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总经济负担为5 847.82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37.25元。首次就诊机构级别和患病持续天数是食源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食源性疾病的就诊率不高,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率和诊疗能力,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疾病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诗镔 吴燕华 +8 位作者 侯筑林 徐洪芹 于澄 艾立哲 张晴晴 寇长贵 刘建伟 金丽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7,192,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高血压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吉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成年居民20473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取高血压患病信息,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统计分析以估计全省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结果:经复杂加权后,吉林省成年居民收缩压为(128.1±20.2)mmHg,舒张压为(78.4±11.6)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0.5%(95%CI:29.7%~31.2%),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男性(34.4%,95%CI:33.3%~35.6%)高于女性(26.3%,95%CI:25.3%~27.2%),东部地区(33.2%,95%CI:31.4%~35.1%)和西部地区(32.4%,95%CI:30.5%~34.3%)高于中部地区(29.0%,95%CI:28.1%~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镇(30.4%,95%CI:29.3%~31.4%)与农村(30.6%,95%CI:29.6%~31.70)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吉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以往调查,且存在年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现况调查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芳 陶育纯 +3 位作者 纪瑞晓 马永辉 姜停停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调查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对松原地区18~79岁居民共2 373人进行关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 目的:调查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对松原地区18~79岁居民共2 373人进行关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和血糖等的测量)。描述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9.6%(标化率13.3%),女性患病率[21.3%(标化率13.5%)]高于男性患病率[17.8%(标化率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和锻炼身体等;多因素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家族史、食用水果和食用肉类。结论:吉林省松原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高血压患病水平;该地区成人高血压的患病与年龄、肥胖、家族史、饮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病率 高血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成年居民关节炎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永辉 刘宇赤 +9 位作者 钟磊 付尧 吕芳 纪瑞晓 姜停停 陶育纯 王诗镔 朱颖俐 俞琼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关节炎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区/市/县的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 目的:了解吉林省成年居民关节炎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区/市/县的23 050名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复杂加权的方法估计关节炎的患病率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吉林省成年居民关节炎患病率为7.0%,其95%CI:6.6%~7.3%。不同年龄组的关节炎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65~79岁年龄组患病率高,18~岁年龄组患病率低;农村成年居民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城镇成年居民(P<0.001);女性成年居民关节炎患病率高于男性成年居民(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关节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农村、高龄(65~79岁年龄段人群)、女性、猪牛羊肉及禽肉食用频率少和有慢病家族史,其优势比(OR)和95%CI分别为1.291(1.120~1.486)、22.230(6.864~72.002)、1.752(1.487~2.064)、1.251(1.065~1.470)和1.403(1.231~1.600)。结论:吉林省成年居民关节炎患病率高于以往相关报道,应加强对高龄、女性、农村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和有慢性病家族史等群体的健康关注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患病率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硒摄入量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宁 刘艳斌 +2 位作者 赵惠子 赵桐荫 李忠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矿物质硒的摄入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1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1 380人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检测。计...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矿物质硒的摄入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1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居民1 380人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检测。计算后的硒摄入量经能量校正按照三分位数分为3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其他因素后,以第1组为参照估计其余2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结果: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4%,硒的平均摄入量为35.908μg·d-1,低于中国营养学会规定的硒的推荐摄入量。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比值比(OR)值为:1.00、0.471(95%CI0.290-0.765)、0.596(95%CI 0.373-0.951),P值分别为0.002、0.030。女性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无相关性(P>0.05),汉族与朝鲜族人群硒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硒摄入量是吉林省农村地区成年男性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提示增加膳食中硒的摄入对于预防男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农村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蓖麻毒素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及环状RNA表达谱分析
20
作者 卢楠 董明鑫 +5 位作者 于磊 孙成彪 王燕 许娜 刘文森 葛淑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7-1018,共12页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鉴定蓖麻毒素(RT)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焦亡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和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并初步分析其潜在功能。方法:使用RT处理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构建细胞焦亡模型...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鉴定蓖麻毒素(RT)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焦亡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和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并初步分析其潜在功能。方法:使用RT处理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构建细胞焦亡模型,分为对照组、40μg·L^(-1)RT组和80μg·L^(-1)RT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RAW264.7细胞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焦亡通路中蛋白表达水平,选择80μg·L^(-1)RT进行后续实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获得对照组和RT组RAW264.7细胞中circRNA表达谱及mRNA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和80μg·L^(-1)RT组细胞均发生形态改变,细胞呈现出明显焦亡样形态改变,表现为濒死细胞出现明显肿胀,质膜上出现特征性的大气泡。与对照组比较,40和80μg·L^(-1)RT组中消皮素D N端结构域(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40μg·L^(-1)RT组比较,80μg·L^(-1)RT组细胞中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故后续实验RT浓度选取80μg·L^(-1)。共鉴定出差异表达信使RNA(mRNA)2930个,差异表达circRNA 24个。构建的circRNA-微小RNA(miRNA)-mRNA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由7个circRNAs、12个miRNA和13个mRNA组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中差异表达基因所调节的功能主要有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在细胞组分(CC)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定位于质膜外侧和细胞前缘;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参与转运体跨膜活性和激素受体结合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Hubba筛选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鸡肉瘤病毒基因(Src)等前10位连接度最高的Hub基因。结论:RT处理后RAW264.7细胞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和circRNA表达谱发生变化,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circRNA和mRNA可能作为潜在靶点通过氧化应激途径调控RT诱导的RAW264.7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细胞焦亡 氧化应激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