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三乙基锡对体内大鼠C6胶质瘤增殖抑制作用及病理学改变
1
作者 张适 张悦 +1 位作者 毕晓颖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0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内大鼠C6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病理学改变。方法:16只Wistar大鼠皮下同种移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1 mg.kg-1.d-1给予腹腔注射TETC,连续给药4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内大鼠C6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病理学改变。方法:16只Wistar大鼠皮下同种移植C6胶质瘤细胞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1 mg.kg-1.d-1给予腹腔注射TETC,连续给药4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14 d后测量胶质瘤重量,计算增殖率。HE染色及电镜观察TETC作用下大鼠体内C6胶质瘤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TC实验组大鼠皮下C6胶质瘤重量减轻(P<0.01),增殖率下降(P<0.01)。HE染色及电镜观察到实验组胶质瘤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数目减少,可见到核染色质边集的早期凋亡改变。结论:TETC可抑制体内同种移植大鼠皮下C6胶质瘤增殖,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三乙基锡 胶质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丽 尹飞 +4 位作者 王晓丽 孟洪琪 凌翎 呼合塔娜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3,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0 .5 mmol· L-1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 ,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 2 3.2± 2 .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 nestin,诱导 3d,阳性细胞增多 ,6d减少。结论 :体外 r MSC能扩增、传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安丽萍 王英平 +8 位作者 王春梅 金明华 刘晓梅 詹巾卓 孙汇 李娜 王拓 杜培革 孙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间隔2次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和五味...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降血糖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间隔2次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和五味子油治疗组(DM+SCO),另设正常对照组(CON)和正常五味子油组(CON+SCO)。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各组动物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Bcl-2、Bax和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FBG水平明显下降(P<0.05),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血清MDA含量下降(P<0.05),SOD及CAT活性升高(P<0.05);五味子油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Bcl-2mRNA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Bax表达无明显变化,但Bax/bcl-2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五味子油组大鼠上述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五味子油可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副产物,增强抗氧化物酶活力,调节凋亡相关基因,促进血清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油 2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与焦虑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倩倩 孙蕾 +5 位作者 边丽 韩今华 贾秀秀 姚晓晴 陈玉丙 宋新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调查不同背景的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探讨沟通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顺从性和完善医患沟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9例新入院的宫颈癌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调查不同背景的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放疗)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认知差异,探讨沟通方式与焦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顺从性和完善医患沟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9例新入院的宫颈癌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现行的医患沟通内容(病情、治疗过程、治疗时间、相关症状、费用及疗效讲解等)、患者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患者满意度评分(PSS)和患者疾病认知评分(PCS)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AS评分与伴随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472,P<0.01)。入院后等待放疗和放疗开始至4周时患者SAS评分与P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757,r=0.291,P<0.05)。结论:提高新入院宫颈癌行放疗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满意度,可舒缓宫颈癌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放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认知 焦虑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IL-6和IL-1β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任淑萍 张秀英 +3 位作者 李鹏 郑蓉 凌翎 李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3-95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接种肿瘤细胞株所导致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接... 目的:探讨接种肿瘤细胞株所导致的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接种后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确定PCNA、IL-1β和IL-6在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PCNA、IL-1β和IL-6与肿瘤重量和体积的相关性。结果:PCNA在小鼠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IL-1β、IL-6在肿瘤间质的血管中有明显表达,PCNA、IL-1β的表达与肿瘤的重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IL-1β、IL-6和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 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建会 李云 +1 位作者 任治兴 高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黄芪组(RA)、黄芪联合胰岛素组(RA+Ins)和胰岛素组(Ins),同时设立正常...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黄芪组(RA)、黄芪联合胰岛素组(RA+Ins)和胰岛素组(Ins),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对照组和DM组大鼠无任何处理因素;RA组大鼠给予每日黄芪灌胃;Ins组大鼠每日胰岛素注射;RA+Ins组大鼠给予黄芪灌胃和胰岛素注射。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值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FBG水平显著低于DM组(P<0.05),Ins组和RA+Ins组大鼠FBG水平显著低于RA组(P<0.05),并且RA+Ins组大鼠FBG水平高于Ins组(P<0.05)。Ins组、RA+Ins组大鼠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M组和RA组(P<0.01),RA+Ins组大鼠FINS水平显著低于Ins组(P<0.01)。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P<0.05),RA组和Ins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明显高于RA+Ins组(P<0.05)。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高于DM组(P<0.05),RA组和Ins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低于RA+Ins组(P<0.05)。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DM组(P<0.05),RA+Ins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RA组和Ins组(P<0.05)。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IRS-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RA+Ins组大鼠IRS-1表达高于DM组、RA组和Ins组(P<0.05)。DM组、RA组、Ins组和RA+Ins组大鼠p38MAPK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RA+Ins组大鼠p38MAPK表达低于DM组、RA组和Ins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胰岛素明显改善了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并且疗效优于单纯胰岛素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P38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2 位作者 郭丽 杨晓钰 刘景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0,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 目的 :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方式。方法 :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 ,采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 :电镜观察发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4h后各个时间点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缺血再灌注 4h后各时间点均可见到凋亡及坏死的神经细胞 ,其中以凋亡细胞为主 ,再灌注 2 4 h最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诱导HL-7702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颖 刘晓梅 +6 位作者 杜海英 凌翎 金明华 王华 吴晓刚 张晶 孙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镉诱导正常人肝细胞系HL-770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镉处理组HL-7702细胞暴露于镉浓度分别为5、10、20、30及40μmol·L^-1 RPMI 1640培养液中,另设一对照组。采用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浓度镉作用1、2、4、6、及8d对HL-... 目的:探讨镉诱导正常人肝细胞系HL-770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镉处理组HL-7702细胞暴露于镉浓度分别为5、10、20、30及40μmol·L^-1 RPMI 1640培养液中,另设一对照组。采用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浓度镉作用1、2、4、6、及8d对HL-77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24、48及72h对HL-7702细胞毒性作用;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24、48及72h诱导HL-7702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12、24、48及72h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浓度5~40μmol·L^-1镉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抑制HL-7702细胞生长(P〈0.05),作用48和72h时细胞发生明显的S期阻滞,作用24、48和72h均可使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72h时最为明显。结论:镉对HL-7702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镉还可以引起HL-7702细胞发生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肝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杂多化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新宇 牛俊奇 +4 位作者 吴荻 王宏芳 徐坤 孙志伟 李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稀土杂多化合物(PTW-6)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PTW-6对Hep G2 2.2.15细胞的毒性,乙型肝炎病毒e(s)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含量,Southern blotting法检测PTW-6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 目的:研究稀土杂多化合物(PTW-6)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MTT法检测PTW-6对Hep G2 2.2.15细胞的毒性,乙型肝炎病毒e(s)抗原诊断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HBeAg、HBsAg的含量,Southern blotting法检测PTW-6对细胞内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TW-6对细胞内HBV mRNA和上清液中HBV DNA含量的影响。结果:PTW-6对2.2.15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为1590.46 mg.L-1,PTW-6各浓度实验组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PTW-6浓度的增高,PTW-6对2.2.15细胞内外HBV DNA的抑制率增加,PTW-6对2.2.15细胞外HBV DNA和细胞内HBV mRNA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1.1和63.6 mg.L-1。结论:PTW-6体外毒性较低,且对HBV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杂多化合物 肝炎病毒 乙型 HEP G2 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甲基汞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琨 蒋春晓 +2 位作者 洪伟 毕晓颖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MMC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2.0%和70.0%,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14);NB4和K562细胞接触10μmol.L-1ATO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4.4%和52.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荧光镜检呈现明显的凋亡图像。MMC与ATO对NB4、K562细胞诱导凋亡及抑制增殖作用相似。结论:MMC能诱导NB4和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化合物 K562细胞 NB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0年内蒙古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澄 胡玉琳 +1 位作者 任治兴 闫绍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防治策略10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今后HFR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01—2010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防治策略10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今后HFRS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01—2010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0年内蒙古累计发病2 640例,年均发病率为1.10/10万,死亡35例,病死率为1.33%,较上个10年发病人数下降了34%。HFRS流行地区有所扩大,但多以散发为主,高发地区仍集中在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市。发病集中在秋冬季,11月份一直为高发月份,青壮年仍是发病主体,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农民发病最多。HFRS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后维持在1/10万以下的低水平。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3年较2005—2007年发病人数减少了543例,平均发病率由1.19/10万下降到0.43/10万。结论:自2001年实施以疫苗注射为主的防治策略以来,内蒙古HFR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疫苗接种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接触低剂量氯化甲基汞对发育阶段大鼠小脑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杰 毕晓颖 +2 位作者 雷翠萍 李永进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thylmercury chloride,MMC)对发育大鼠小脑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母鼠从妊娠前90 d至仔鼠出生后30 d连续喂饲含有不同剂量MMC(0.75、1.50和3.00 mg.kg-1)的普通饲料,取其生后(Postnatal day,P...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thylmercury chloride,MMC)对发育大鼠小脑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母鼠从妊娠前90 d至仔鼠出生后30 d连续喂饲含有不同剂量MMC(0.75、1.50和3.00 mg.kg-1)的普通饲料,取其生后(Postnatal day,PND)3、7、14、21和30 d仔鼠小脑组织提取胞浆和胞膜PKC。采用改良Takai法观察MMC对发育大鼠小脑PKC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生后不同时间仔鼠小脑组织胞浆和胞膜PKC活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其中实验组Ⅰ(0.75 mg.kg-1MMC)PND 3、7和14 d,实验组Ⅱ(1.5 mg.kg-1MMC)和实验组Ⅲ(3.0 mg.kg-1MMC)仔鼠小脑组织胞浆和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发育过程中PKC活性介导其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化合物/毒性 蛋白激酶C 汞中毒 神经系统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三乙基锡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适 张悦 +3 位作者 毕晓颖 张鹏宇 陈小平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及倒置显微镜观察方法检测0.5、1.0和2.0μmol.L-1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48 h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电镜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及倒置显微镜观察方法检测0.5、1.0和2.0μmol.L-1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48 h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电镜方法观察给予0.5、1.0和2.0μmol.L-1TETC 48 h后C6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0.5、1.0和2.0μmol.L-1TET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62%、36.16%和41.92%,存在着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抑制率在不同浓度组间以及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0.5、1.0和2.0μmol.L-1TET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 h后其超微结构变化,可见到核内染色质趋边凝聚,排列于核膜内侧,呈早期凋亡改变细胞。结论:TETC可抑制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锡化合物 神经胶质细胞瘤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儇 范茹军 +1 位作者 毕晓颖 李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μmol.L^-1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μmol.L^-1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μmol.L^-1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化合物 神经胶质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小鼠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玲 姜虹 +4 位作者 栗学军 张黎明 李铁骥 于光艳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 :探讨吸入性甲醛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组和 4个染毒组 )进行静式染毒。每天 2 h连续染毒 7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 ,测定其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 目的 :探讨吸入性甲醛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组和 4个染毒组 )进行静式染毒。每天 2 h连续染毒 7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 ,测定其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结果 :各染毒组小鼠血清和肝脏 MDA含量均明显升高 ,SOD活性均明显降低 (P<0 .0 5 ) ,且各染毒组 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用甲醛对小鼠进行吸入性染毒破坏了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平衡状态 ,并使其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毒性 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Dil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飞 郭丽 +4 位作者 孟春阳 周煜博 张晗 王冬耀 杨小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表面标志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表达。4、6和8 mg·L-1CM-Dil标记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M-Dil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大鼠模型,经球后静脉注射1×107个CM-Dil标记的BMSCs。大鼠烧伤2周及6个月后取肠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大鼠肠组织内的定植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BMSCs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uN和MAP-2。CCK-8法结果表明,8 mg·L-1CM-Dil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 mg·L-1CM-D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g·L-1CM-Dil标记BMSCs对细胞无毒性,标记率达93.9%,细胞形态无改变。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BMSCs在大鼠烧伤后2周及6个月的肠组织内定植。结论:CM-Dil可以体外标记BMSCs,可以用于BMSCs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组织内的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氯甲基苯甲酰胺 烧伤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国永 郭丽 +5 位作者 杜忠君 吴光健 陈强 卢日峰 凌翎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损伤肾组织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和肾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平行对照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小球崩解,肾小管结构消失,肾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未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促进肾缺血-灌注损伤后小鼠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受体flt-1和KDR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秀英 李一雷 +1 位作者 任淑萍 李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0,F00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和KDR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表达情况,探讨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1.073g·mL-1)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和KDR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表达情况,探讨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ercoll(1.073g·mL-1)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下观察flt1和KDR的表达,RTPCR检测VEGF作用下flt1及KDR表达改变情况。结果:经Percoll分离、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flt1和KDR定位于MSCs的胞膜及胞浆;经VEGF处理的MSCs和flt1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KDR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培养的MSCs在体外稳定扩增,具有VEGF受体,传导VEGF的刺激,在适宜的环境和诱导因子的作用下,MSCs有望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fit-1 KDR显微镜检查 共焦 内皮生长因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豚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呼和塔娜 郭丽 +4 位作者 凌翎 卢日峰 王建辉 尹飞 范洪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子Ⅷ的表达。细胞移植后的第 15、3 0、5 0天 ,通过PCR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移植供体鼠的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果A、B组治疗侧的创面愈合速度均快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因子Ⅷ检测示第 15、3 0天时 ,A、B两组的微血管密度均多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PCR检测结果表明 ,第 15、3 0、5 0天时在部分受体鼠恢复的创面上有供体鼠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论骨髓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烧伤 细胞移植 治疗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分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文贵 迟宝荣 +2 位作者 杨昆 凌翎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9-392,F003,共5页
目的 :分离、纯化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体外培养、扩增并促其成骨分化 ,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治疗提供一种可能。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皮肤 MSCs,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 ,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 目的 :分离、纯化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体外培养、扩增并促其成骨分化 ,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治疗提供一种可能。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皮肤 MSCs,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 ,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结果 :胎鼠皮肤 MSCs传代培养第 1 5代仍具有增殖能力 ,说明该细胞为干细胞源性 ;贴壁细胞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 ,碱性磷酸酶 (AL P)水平升高 ,AL P钙钴染色呈阳性反应 ,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反应阳性。结论 :胎鼠皮肤 MSCs具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