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对荷瘤小鼠抑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巍 李修义 +2 位作者 李秀娟 田梅 龚守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探讨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适宜照射剂量和质粒注入量。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及瘤内不同量pEgr-IFNγ重组质粒注入,基因-放射治疗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抑瘤效应的差异,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 探讨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适宜照射剂量和质粒注入量。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及瘤内不同量pEgr-IFNγ重组质粒注入,基因-放射治疗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抑瘤效应的差异,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IFNγ含量。结果表明,质粒注入后接受20Gy X射线照射组照后3—27d,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2Gy和10Gy照射组(p<0.001),且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质粒注入量为20μg或30μg的联合治疗组照后3—27d,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注入量为10μg的联合治疗组(p<0.05—0.001),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基因-放射联合治疗组受照射后第1天和第3天外周血IFNγ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基因治疗组均为(p<0.05)和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结果显示,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适宜照射剂量为20Gy,质粒注入量为20μg;联合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基因表达增强,使血液中的IFNγ浓度升高,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放射治疗 X射线照射 肿瘤治疗学 pEgr-IFNγ重组质粒 抑瘤效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波 鞠桂芝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1-324,共4页
核糖核酸(RNA)干扰技术是一个经典的基因调控途径,它可使与小片段干扰性RNA序列互补的RNA发生降解。从其应用前景上说,它会成为研究特定基因功能、细胞内防御机制及维护RNA正常功能的重要工具,RNA干扰技术也会被应用于放射医学研究领域... 核糖核酸(RNA)干扰技术是一个经典的基因调控途径,它可使与小片段干扰性RNA序列互补的RNA发生降解。从其应用前景上说,它会成为研究特定基因功能、细胞内防御机制及维护RNA正常功能的重要工具,RNA干扰技术也会被应用于放射医学研究领域,成为辐射敏感性、辐射效应及放射治疗等研究工作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干扰 小片段干扰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对紫外线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马淑梅 刘晓冬 +3 位作者 龚平生 牟颖 阎岗林 罗贵民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模拟物-环糊精(2-Se-CD)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的防护作用。以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制备紫外线损伤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DNA裂解率,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2O2。...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模拟物-环糊精(2-Se-CD)对中波紫外线损伤的防护作用。以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制备紫外线损伤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DNA裂解率,改良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测定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2O2。1.5kJm-2紫外线(UVB)照射后24h可引起NIH3T3细胞DNA裂解率、脂质过氧化、H2O2产生增高,2-Se-CD可使前述变化发生不同程度逆转,即与紫外线损伤模型组相比,DNA裂解率、脂质过氧化、H2O2产生降低(p<0.05—0.01)。结果提示,本实验室合成的GPX模拟物2-Se-CD具有防护紫外线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紫外线损伤 防护作用 荧光分光光度法 DNA裂解率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光伟 刘淑春 +1 位作者 吕哲 龚守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研究不同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常规苏木精-T尹红(HE)染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通过光镜观察不同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在生精周期不同阶段各类生精细胞凋亡的剂量及时程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电... 研究不同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常规苏木精-T尹红(HE)染色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通过光镜观察不同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在生精周期不同阶段各类生精细胞凋亡的剂量及时程效应关系。结果表明,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细胞种类规律性,在较低剂量照射(0.025Gy)时,以精原细胞凋亡为主,随剂量增加(0.05—0.2Gy)才逐渐累及精母细胞,并且精原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精母细胞,很少累及精子细胞和精子。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具有一定规律性,这为深入探讨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机制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小鼠 睾丸 生精细胞 细胞凋亡 X射线 原位末端标记术 兴奋效应 细胞遗传学 常规苏木精-T尹红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被引量:14
5
作者 龚守良 刘淑春 +4 位作者 吕喆 王珍琦 刘扬 刘光伟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剂量、剂量率和时间效应。用诱导剂量(D1:25、50、100、200mGy,剂量率:12.5mGy/min;;D1:75mGy,剂量率:6.25、12.5、25、50、100、200mGy/min)和攻击剂量(D2:1.0、1.5、2.0Gy,剂量率:... 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适应性反应的剂量、剂量率和时间效应。用诱导剂量(D1:25、50、100、200mGy,剂量率:12.5mGy/min;;D1:75mGy,剂量率:6.25、12.5、25、50、100、200mGy/min)和攻击剂量(D2:1.0、1.5、2.0Gy,剂量率:287mGy/min)照射Kunming雄性小鼠,D1和D2间隔3、6、12、24、60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当D1为25、50、100mGy(剂量率:12.5mGy/min,D1和D2间隔6h),或D1为75mGy(剂量率:6.25、12.5、25mGy/min,D1和D2间隔3、6、12h),D2为1.0、1.5、2.0Gy,D2组与假照射组之比S期胸腺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G0/G1和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D1+D2组与D2组之比S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G0/G1和G2+M期细胞百分数不同程度降低。小鼠接受1.0—2.0Gy(287mGy/min)照射前3—12h受25—100mGy(6.25—25mGy/min)照射,可诱导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细胞周期进程 适应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体外EL-4淋巴瘤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淑春 龚平生 +2 位作者 王志成 孙丽光 龚守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3,共4页
用X射线照射离体EL-4淋巴瘤细胞,其诱导剂量(D1)为25~200mGy(剂量率12.5mGy/min),攻击剂量(D2)为1.5Gy(剂量率287mGy/min),D1和D2间隔6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百分数及其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当D1为25~100mGy,D... 用X射线照射离体EL-4淋巴瘤细胞,其诱导剂量(D1)为25~200mGy(剂量率12.5mGy/min),攻击剂量(D2)为1.5Gy(剂量率287mGy/min),D1和D2间隔6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百分数及其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其结果显示,当D1为25~100mGy,D2为1.5Gy;或D1为75mGy,D2为0.5~2.0Gy,与D2组比较,D1+D2组细胞凋亡百分数有显著意义降低。当D1为25~100mGy,D2为1.5Gy,与D2组比较,D1+D2组Bcl-2蛋白阳性百分数不同程度增加,Bax蛋白有显著意义降低,Bcl-2/Bax比值有显著意义增高;p53蛋白不同程度降低。其结果提示,在D1为25~100mGy,D2为0.5~2.0Gy,可诱导EL-4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其相关凋亡基因蛋白Bcl-2、Bax和p53发生的改变,与其细胞凋亡明显相关,可能在其适应性反应的机制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淋巴瘤细胞 细胞凋亡 凋亡基因 抗凋亡基因 适应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敏 蔡郁 +2 位作者 郭盛菊 张萱 洪金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A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按制定好的医、护、患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诊断有剖宫产术指征的前提下,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诊疗、护理的方法,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产妇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剖宫产术 临床护理路径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凋亡诱导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成 李艳博 +5 位作者 龚平生 刘淑春 刘扬 康顺爱 赵刚 龚守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观察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中(Apoptos isinducing factors,AIF)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erase c... 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观察低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中(Apoptos isinducing factors,AIF)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观察AIF的mRNA水平变化。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及mRNA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0~0.2Gy照射后,小鼠睾丸各类生精细胞不同程度表达AIF,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表达为主,精子细胞和精子则表达相对较少。AIF表达量与吸收剂量有相关性,0.075Gy照射组表达量最大,且发现AIF蛋白的表达随时间推移而增强,12h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仍高于0h组。RT-PCR结果显示,低剂量照射12h后,0.1Gy剂量组AIF mRNA表达量最大。而0.075Gy照射后0~24h,其mRNA表达量逐渐增大,在24h到达峰值。所以,低剂量X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AIF蛋白及mRNA表达与吸收剂量和表达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mRNA 电离辐射 睾丸 生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乏氧诱导因子-1α和生存素基因联合X射线照射对乏氧细胞的体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巍 李艳博 +3 位作者 赵敬国 龚守良 曹建平 刘芬菊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为探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沉默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α,HIF-1α)和生存素(Survivin)基因联合X射线照射对乏氧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抑瘤效应,利用双靶向HIF-1α和Survivin基因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 为探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沉默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α,HIF-1α)和生存素(Survivin)基因联合X射线照射对乏氧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抑瘤效应,利用双靶向HIF-1α和Survivin基因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转染SMMC-7721细胞,经乏氧培养36h后,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和Survivin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分别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转染质粒pGenesil-Survivin-HIF的SMMC-7721细胞中,HIF-1α和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和阴性干扰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也未检测到HIF-1α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单、双干扰联合放疗组存活分数较照射组明显降低(p<0.01),双干扰联合放疗组存活分数较其它组也明显降低(p<0.01)。单、双干扰联合放疗组凋亡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双干扰联合放疗组凋亡细胞百分数较其它组也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质粒pGenesil-Survivin-HIF可有效地干扰乏氧SMMC-7721细胞HIF-1α和Survivin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双干扰联合放疗组对乏氧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抑瘤效应明显优于单干扰联合放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X射线 乏氧诱导因子-1Α 生存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诱导P21蛋白表达及对细胞周期解偶联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鞠桂芝 闫凤琴 +1 位作者 付士波 李鹏武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倍体的变化。观察电离辐射对EL?4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解偶联的作用。时效实验结果显示,4.0GyX射线照...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倍体的变化。观察电离辐射对EL?4细胞P2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解偶联的作用。时效实验结果显示,4.0GyX射线照射后2—72h,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p<0.001)。量效实验结果显示,0.5—6.0GyX射线照射后24h,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p<0.001)。结果还显示,1.0—6.0Gy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的8倍体细胞数在各剂量组均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可诱导EL?4细胞P21蛋白表达,但不诱导EL?4细胞周期解偶联。提示P21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周期解偶联的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P21蛋白 细胞周期解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电离辐射所致C_(57)BL/6J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萱 龚守良 +1 位作者 张铭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探讨了褪黑素(Melatonin,MLT)对电离辐射诱导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C_(57)BL/6J小鼠,腹腔注射MLT后60min给予2Gy X射线全身照射,观察照射后24h其胸腺、脾淋巴细胞数量及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和Con A、LPS诱导的脾T、B... 探讨了褪黑素(Melatonin,MLT)对电离辐射诱导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C_(57)BL/6J小鼠,腹腔注射MLT后60min给予2Gy X射线全身照射,观察照射后24h其胸腺、脾淋巴细胞数量及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和Con A、LPS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数量、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及有丝分裂原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低于假照组(p<0.001)。以MLT0.5—10mg·kg^(-1)体重预先腹腔注射,受照射小鼠免疫功能发生如下变化:胸腺、脾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0mg组(单纯照射)。其中,0.5mg组增高最显著;胸腺细胞~3H-TdR掺入率显著增高(p<0.01或p<0.001),以0.5mg组增高最显著;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高,也以0.5mg组为最显著;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转化率增高,以10mg组最显著。此外,2.5mg组MLT可增强无丝裂原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MLT可减轻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损伤,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电离辐射 小鼠 免疫功能 胸腺细胞 脾淋巴细胞 掺入率 X射线照射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uZn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顺子 何淑梅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采用MTT法观察了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活性的影响 ,同时用较大剂量作为对照 ,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 ,而且还利用印迹杂交方法观察了CuZnSOD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 ,从转录水平上低剂量电离辐... 采用MTT法观察了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活性的影响 ,同时用较大剂量作为对照 ,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 ,而且还利用印迹杂交方法观察了CuZnSOD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 ,从转录水平上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uZnSODmRNA水平下降 ,而CuZnSOD活性却无明显改变 ;较高剂量电离辐射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uZnSOD活性在照射后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活性 CuZn SOD 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 mRNA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J774A.1细胞IL-12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晓冬 刘树铮 +1 位作者 马淑梅 刘扬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通过检测低剂量辐射 (LDR)对J774A .1细胞株中白细胞介素 12 (IL - 12 )及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的影响 ,以研究LDR辐射免疫效应的机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了p38MAPK、IL - 1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75mGyX... 通过检测低剂量辐射 (LDR)对J774A .1细胞株中白细胞介素 12 (IL - 12 )及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的影响 ,以研究LDR辐射免疫效应的机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检测了p38MAPK、IL - 1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75mGyX射线照射后 ,J774A .1细胞分泌IL - 12量在照射后 2、4、8h升高 (p <0 .0 5 ) ,随后即开始下降至恢复假照射水平 ;而 p38MAPK也于照射后 2h出现升高 ,两者在发生时间上呈现一致性。结果显示LDR引起IL - 12表达增加 ,而p38MAPK传导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为低剂量辐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R 辐射兴奋效应 IL—12 P38 MAPK 低剂量x射线照射 J774A.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PE40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刚 龚守良 朱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绿脓杆菌外毒素 4 0 (LHRH PE4 0 )与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特性的差异。方法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的方法测定亲和力和受体容量。结果 LHRH PE4 0与肝癌细胞HEPG细胞的亲和力Kd为 (0 ... 目的 探讨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绿脓杆菌外毒素 4 0 (LHRH PE4 0 )与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特性的差异。方法 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的方法测定亲和力和受体容量。结果 LHRH PE4 0与肝癌细胞HEPG细胞的亲和力Kd为 (0 .4 3± 0 .12 )nmol·L-1,受体容量Bmax为 (0 .37± 0 .15 )nmol·mg-1,与正常肝脏组织未见结合。结论 重组毒素LHRH PE4 0和肝癌细胞HEPG的表面受体有较强的结合 ,而和正常肝脏组织无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PE40 正常肝组织 肝癌 细胞表面LHRH受体 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神经病毒衍生肽RVG29介导的靶向纳米载药胶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海玲 金顺子 +3 位作者 苗壮 陈平 王占峰 谢志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PTX键合物的分子量,并对2种胶束进行了表征,考察了2种胶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及细胞凋亡情况,观察了C6细胞对荧光标记M(RVG,PTX)和M(PTX)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羧基化葡聚糖-紫杉醇键合物的分子量约为16500,紫杉醇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20%,RVG29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10%.2种胶束的粒径在45~60 nm之间;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M(PTX)胶束.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与M(PTX)相比,C6细胞摄取了更多的M(RVG,PTX)胶束.如果先用游离的RVG29处理C6细胞,再进行细胞实验,则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被C6细胞摄取的比率显著降低,与M(PTX)相当.表明靶向载药胶束M(RVG,PTX)中的RVG29保留了游离RVG29的活性,对C6细胞依然具有靶向效应,从而介导了M(RVG,PTX)被C6细胞的摄取,增强了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由于M(RVG,PTX)胶束只使用水溶性葡聚糖作载体,不涉及疏水高分子链段,不需要分别制备载药高分子和靶向高分子然后再共组装,因而制备过程比较简单,同时具有载药和靶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 脑胶质瘤 肿瘤靶向 紫杉醇 纳米载药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病毒的包装及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宏芳 刘扬 +5 位作者 李金华 吴嘉慧 李艳博 王志成 刘威武 龚守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构建并包装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调控E1A(CR2区缺失)蛋白表达的肿瘤细胞双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CRAd),并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并包装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调控E1A(CR2区缺失)蛋白表达的肿瘤细胞双重靶向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CRAd),并探讨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TERT启动子序列,将其克隆至pShuttle-E1A-E1Bp-E1B55K载体(E1A基因CR2区缺失)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PCR鉴定;CCK-8法检测重组腺病毒(CRAd.p-hTERT-E1A-E1Bp-E1B55K,简称CRAd.p)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hTERT启动子序列克隆正确;pShuttle-hTERT-E1A-E1Bp-E1B55K经KpnⅠ单酶切可见1 542bp和6 775bp两条电泳带,PCR鉴定得到250、1 148bp和298bp基因片段;CRAd.p经PCR扩增得到250、1 148bp和298bp基因片段,鉴定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CRAd.p感染MCF-7、MDA-MB-231、HepG2和HTC-8细胞72h后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d.p感染MDA-MB-231细胞后10~250MOI组细胞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发明显。结论成功获得对肿瘤细胞具有双重靶向和溶瘤作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为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顺爱 王志成 +1 位作者 李艳博 龚守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通过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讨莪术对机体的有效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归纳了莪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并提出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应从两方面入手:(1)加强莪术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2)在研究莪术药物疗效... 目的:通过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讨莪术对机体的有效作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归纳了莪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并提出深入加强莪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应从两方面入手:(1)加强莪术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2)在研究莪术药物疗效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结论:通过加强基础和应用的研究,莪术将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降血脂 抗炎 抗肿瘤 凋亡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法微核检测技术应用于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波 沈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γ 射线诱导中国仓鼠成纤维(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 CB 法微核检测技术对一次照射、二次照射的 CHL 细胞进行微核测定,观察 DNA 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微核发生率与细胞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并随培养时间延... 对γ 射线诱导中国仓鼠成纤维(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 CB 法微核检测技术对一次照射、二次照射的 CHL 细胞进行微核测定,观察 DNA 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微核发生率与细胞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胞再次受照后,其微核发生率与一次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表明微核发生率与染色体损伤程度存在剂量相关性,微核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生物效应表现为染色体损伤的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不稳定性 CB法微核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LDR对12周糖尿病大鼠脾细胞凋亡及免疫的干预作用
19
作者 李艳博 郭彩霞 +5 位作者 王志成 李鹏武 郭伟 赵红光 刘扬 龚守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观察了多次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对12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脾细胞凋亡、免疫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单纯DM组和DM+LDR组,照射剂量分别为25、50和75mGy,共照射15次。照射结束后8... 观察了多次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对12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脾细胞凋亡、免疫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单纯DM组和DM+LDR组,照射剂量分别为25、50和75mGy,共照射15次。照射结束后8周末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和TCRαβ百分数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r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的变化,以FCM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DM和DM+LDR各组体重均下降,DM组尤为明显;DM+LDR组大鼠的血糖水平有升高,但低于DM组;DM+LDR各组TCRαβ和CD4+T细胞百分数、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L-2含量和脾细胞凋亡均升高。但与DM组相比,DM+LDR各组TCRαβ、CD4+和CD8+T细胞百分数及脾细胞凋亡均降低,而IL-2含量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升高。研究表明,多次低剂量照射能够适当调节以减弱DM所造成的大鼠体重减轻和血糖升高现象,纠正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因子失衡,降低DM所致脾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糖尿病 淋巴细胞 脾脏 细胞凋亡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p16mRNA和P16蛋白表达的变化
20
作者 王晓梅 鞠桂芝 +2 位作者 梅树江 付士波 刘树铮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方法检测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观察X射线照射对离体培养的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证实p16基因转录表达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的重要作... 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方法检测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观察X射线照射对离体培养的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证实p16基因转录表达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2.0GyX射线照射后2—48h,EL?4细胞p16mRNA水平增高,照射后72h恢复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于照射后2h开始增高,照射后12hP16蛋白表达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实验表明,0.5—6.0GyX射线照射后12h,?4细胞p16mRNAEL水平明显提高。2.0、4.0、6.0Gy组P16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增加(分别p<0.01)。研究证实,电离辐射能够诱导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其增幅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辐射诱导p16基因转录表达增加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照射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P16蛋白 p16mRNA EL-4细胞 蛋白表达 量效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