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铜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丽燕 宁甲甲 +1 位作者 林奥雷 李冬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49-2353,共5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O纳米片及类纳米花等纳米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为单斜CuO;采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和尺寸,观察到CuO纳米晶是由小的晶粒聚集而成的多晶结构.讨论了各种实验参数对CuO纳米晶合成的影响....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O纳米片及类纳米花等纳米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为单斜CuO;采用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了样品的形貌和尺寸,观察到CuO纳米晶是由小的晶粒聚集而成的多晶结构.讨论了各种实验参数对CuO纳米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具有促进CuO结晶的作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以控制反应产物尺寸,柠檬酸钠能够影响纳米粒子的排布规则,从而进一步影响CuO纳米晶的形貌和尺寸.另外,还研究了CuO纳米片的光学性能和氮气吸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形貌 反应机理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溶液中分子二聚现象的压致增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凯 齐广宇 +1 位作者 蒋章妹 林奥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1-2434,共4页
通过原位高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2种溶剂(水溶液和体积比为4∶1的甲醇-乙醇混合溶液)中亚甲基蓝(MB)分子聚集平衡状态的变化.采用金刚石对顶砧原位高压实验装置,在不同压力下测量亚甲基蓝溶液的吸收光谱,最高实验压力分别达到0.8 G... 通过原位高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2种溶剂(水溶液和体积比为4∶1的甲醇-乙醇混合溶液)中亚甲基蓝(MB)分子聚集平衡状态的变化.采用金刚石对顶砧原位高压实验装置,在不同压力下测量亚甲基蓝溶液的吸收光谱,最高实验压力分别达到0.8 GPa(水溶液)和8.7 GPa(甲醇-乙醇溶液).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上升,亚甲基蓝溶液中单体分子和二聚体的吸收峰强度比不断下降,说明高压可以促进二聚体的形成,使亚甲基蓝溶液中分子的单体-二聚体动态平衡过程向二聚体方向移动.卸压后,亚甲基蓝溶液吸收光谱的强度降低,但吸收峰的强度比及峰位恢复到加压前的状态,表明高压下分子聚集平衡状态的变化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金刚石对顶砧 吸收光谱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微米晶的制备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宁甲甲 肖宁如 林奥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9-813,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六角星形的Cu2O微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六角星形貌是通过侵蚀八面体的(111)面形成的.研究发现,反应物的浓度对产物的形貌有重要影响,即只有在反应物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六角星形的Cu2O微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六角星形貌是通过侵蚀八面体的(111)面形成的.研究发现,反应物的浓度对产物的形貌有重要影响,即只有在反应物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才会形成八面体,增加浓度会使产物形貌由八面体逐渐转变成球形;氨水和柠檬酸对产物的形貌也有一定的影响,柠檬酸钠在反应中起还原剂的作用,同时作为表面活性剂还能起到控制形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微米晶 侵蚀 表面活性剂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摩尔比对PbSe纳米粒子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 林奥雷 李冬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53-2457,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硒单体与铅单体的不同摩尔比对PbSe纳米粒子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硒与铅的摩尔比较大时,PbSe纳米粒子在晶体成核阶段成核比较容易,但在晶体生长阶段的生长比较缓慢.一方面原因在于硒单体的活度较...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硒单体与铅单体的不同摩尔比对PbSe纳米粒子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硒与铅的摩尔比较大时,PbSe纳米粒子在晶体成核阶段成核比较容易,但在晶体生长阶段的生长比较缓慢.一方面原因在于硒单体的活度较大,当单体摩尔比较大时,溶液超饱和度增大,晶体成核相对容易,同时会消耗过多的单体.当PbSe纳米粒子进入晶体生长阶段时,硒与铅的单体浓度减小,影响到PbSe纳米粒子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原因在于PbSe纳米粒子的外壳是铅壳的纳米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纳米粒子 生长速度 单体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离子液体为结构导向剂合成有序超微孔二氧化硅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尚禹 王润伟 +4 位作者 万利丰 屈学俭 张涛 张宗弢 裘式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67,共3页
An ordered hexagonal pore sub-mesostructured silica was synthesized via ionic liquid 1-hexadecane-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16MIB) as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in acidic media.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ransmisi... An ordered hexagonal pore sub-mesostructured silica was synthesized via ionic liquid 1-hexadecane-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16MIB) as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in acidic media.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ransmision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diffraction an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s,an elementary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mples was obtained.This material performs two-dimensional hexagonal framework structure being analogous to MCM-41 and SBA-3 silicas in long range order,but the position of reflection peaks of X-ray diffraction shifts to a wide angl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CM-41 and SBA-3.The sub-mesostructured silica has high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360 m2/g,as well as small pore size of 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材料 离子液体 超微孔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制备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