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篮球专业和非篮球专业男性大学生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立君 李凤丽 +2 位作者 陈琼 邴国强 孙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从事篮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10年以上篮球运动员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别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 目的:观察长期从事篮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10年以上篮球运动员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别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腰椎、左右髋关节的股骨颈、双侧髋关节、股骨Ward区、双侧前臂的BMD以及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训练组腰椎(L2~L4)、右前臂和髋关节股骨颈BMD峰值明显高于非训练组(P〈0.05或P<0.01)。静息状态下两组T、COR、PTH和BG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从事篮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身体BMD,但安静状态下对T、COR、PTH和BGP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骨密度 睾酮 氢化可的松 甲状旁腺激素类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炎症因子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琼 曹杰 +1 位作者 赵立君 易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ST)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AE+ST)对肥胖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为肥胖青少年制定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6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随机分为AE组(n=15)、ST组(n=15)、AE+ST组(n=15)和对照组(n=15)。AE组...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ST)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AE+ST)对肥胖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为肥胖青少年制定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6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随机分为AE组(n=15)、ST组(n=15)、AE+ST组(n=15)和对照组(n=15)。AE组受试者进行8周AE,ST组受试者进行8周ST,AE+ST组受试者进行8周AE+ST。试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脂肪质量(FM)和瘦体质量(LBM),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力竭时间(ET)和最大功率(MP)。结果:试验前4组受试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AE组受试者体质量、BMI、FM、BF%和IL-18水平降低(P<0.05或P<0.01),VO2max、ET和MP升高(P<0.01);ST组受试者BF%降低(P<0.05),FFM和TNF-α水平升高(P<0.05或P<0.01);AE+ST组受试者体质量、BMI、FM、BF%和IL-18水平降低(P<0.05或P<0.01),FFM、VO2max、ET和MP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后AE组受试者体质量、BMI、FM、BF%和IL-18水平降低(P<0.05或P<0.01),VO2max、ET和MP升高(P<0.01);ST组受试者FFM和TNF-α水平升高,BF%降低(P<0.05或P<0.01);AE+ST组受试者体质量、BMI、FM、BF%和IL-18水平降低(P<0.05或P<0.01),FFM、VO2max、ET和MP升高(P<0.05或P<0.01)。与AE组比较,试验后AE+ST组受试者IL-18水平降低(P<0.01)。结论:3种运动方式均可改善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但只有单纯AE和AE联合ST可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运动能力,且AE联合ST的效果优于单纯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少年 运动 身体成分 炎症因子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心脏功能和体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峰 曹杰 +1 位作者 赵立君 何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8周有氧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心脏功能和体适能的影响,为肥胖青少年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4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BMI≥25)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各20名。运动组受试者进行每周2次、每次持续50~60min、共8... 目的:探讨8周有氧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少年心脏功能和体适能的影响,为肥胖青少年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4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BMI≥25)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各20名。运动组受试者进行每周2次、每次持续50~60min、共8周的有氧间歇训练,对照组受试者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试验前后分别测定2组受试者安静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大摄氧量(VO2max)及体脂百分比;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试验前2组受试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组内比较,运动组受试者体脂百分比、RHR和SBP较试验前下降(P<0.05或P<0.01),VO2max升高(P<0.01),心功能参数LVEDV、SV、LVEF和FS较试验前升高(P<0.05或P<0.01),CO试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受试者试验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组间比较,运动组受试者体脂百分比、RHR和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VO2max、LVEDV、SV、LVEF和FS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有氧间歇训练可改善肥胖青少年心脏功能并提高其体适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间歇训练 肥胖 青少年 心脏功能 体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无氧运动对哮喘儿童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光欣 任连柱 +1 位作者 于丛海 赵立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8周间歇无氧运动对轻度哮喘患儿呼吸功能、炎症反应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哮喘患儿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46例轻度哮喘患儿按意愿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间歇无氧运动,对照... 目的:观察8周间歇无氧运动对轻度哮喘患儿呼吸功能、炎症反应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为哮喘患儿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46例轻度哮喘患儿按意愿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间歇无氧运动,对照组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实验过程中记录运动组患儿参加训练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分别于实验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2组患儿的呼吸功能,一氧化氮测定仪测定气道炎症反应,功率自行车测定运动能力。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儿失访。运动组患儿实际完成训练计划509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1/509)。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升高(P<0.05),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降低(P<0.05),30s无氧功率测试实验时的平均功率(MP)和峰值功率(PP)升高(P<0.05);对照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运动组患儿上述各指标(PEF、FeNO、MP和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适当管理下,间歇无氧运动对轻度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并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间歇无氧运动 呼吸功能 气道炎症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琼 赵立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0-995,共6页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则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并描绘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者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和血压下降(P<0.05),VO_(2max)、MP和ET增加(P<0.05),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发生右移;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和血压、脂肪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VO_(2max)、MP和ET升高(P<0.05)。结论: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下调脂肪含量,增强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单纯性肥胖 血液动力学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患者自我感觉健步走运动强度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被引量:5
6
作者 曹峰 曹杰 +2 位作者 赵立君 张亚东 丁俊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自我感觉进行健步走时运动强度的信度与效度,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BMI>28kg.m-2,肥胖组,O组)和100名体质量正常者(BMI<24kg.m-2,体质量正常组,NW组),根据...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自我感觉进行健步走时运动强度的信度与效度,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BMI>28kg.m-2,肥胖组,O组)和100名体质量正常者(BMI<24kg.m-2,体质量正常组,NW组),根据自我感觉选取步速和步幅,分别进行2次健步走运动实验(Test1和Test2),距离为2km。测量2次实验的平均步速、心率(HR)、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和主观疲劳感觉(RPE);通过各指标在Test1和Test2的相关系数(r)检验健步走的重测信度;应用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荐的改善心肺适能的运动强度标准(60%~90%HRmax)检验健步走的校标关联效度。结果:2次健步走运动实验,组内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r均高于0.9,即重测信度较高;组间比较,2次实验O组步速均低于NW组(均P<0.01),平均HR均高于NW组(均P<0.01),%HRmax高于NW组(均P<0.05),RPE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组相对运动强度(72%HRmax)达到了ACSM的推荐标准,校标关联效度r=0.731(P<0.01);NW组相对运动强度(59%HRmax)低于最低推荐值,校标关联效度r=0.351(P>0.05)。结论:根据自我感觉进行健步走的运动强度适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但不适用于体质量正常者。RPE可能是单纯性肥胖患者监控健步走运动强度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健步走 运动强度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量限制和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蛋白颗粒直径和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曹峰 张亚东 赵立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和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蛋白颗粒直径和分布影响,为肥胖患者制定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80名30~60岁肥胖女性(BMI>28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G,n=20)、热量限制组(DG,n=20)、运动组(EG,n=20)和热量限制+运动... 目的:探讨热量限制和运动对肥胖女性脂蛋白颗粒直径和分布影响,为肥胖患者制定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80名30~60岁肥胖女性(BMI>28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CG,n=20)、热量限制组(DG,n=20)、运动组(EG,n=20)和热量限制+运动组(DEG,n=20)。DG和EG分别进行节食和运动干预,DEG则同时进行节食和运动,CG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共8周时间。实验前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脂蛋白颗粒直径。将待测血浆电泳后固定、染色、摄片,以标准蛋白直径的自然对数为纵坐标,以迁移距离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标本在凝胶板上的迁移距离读出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直径。结果:与实验前比较,8周实验后DG LDL颗粒直径增加(P<0.05),小颗粒LDL(sLDL)比例减少(P<0.05),大颗粒HDL(lLDL)比例增加(P<0.05),HDL颗粒直径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HDL颗粒直径增加(P<0.01),sHDL比例减少(P<0.05),lHDL比例增加(P<0.05),LDL颗粒直径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G LDL和HDL颗粒直径均增加(P<0.01,P<0.05),sLDL和sHDL比例减少(均P<0.01),lLDL和lHDL比例增加(均P<0.01);CG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热量限制或运动只能部分影响LDL和HDL颗粒直径和分布,只有联合热量限制与运动才能同时改善LDL和HDL颗粒直径和分布,从而降低肥胖女性患者心血管危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限制 运动 脂蛋白颗粒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后炎症反应和卫星细胞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茹 赵立君 +1 位作者 杨熹洁 邴国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2-1096,I0012,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炎性细胞和肌再生细胞(卫星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跑台诱导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模型,造模24h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喷洒云南白药为治疗侧,右侧喷洒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非治疗侧,在损伤后2、4...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炎性细胞和肌再生细胞(卫星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跑台诱导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模型,造模24h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喷洒云南白药为治疗侧,右侧喷洒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非治疗侧,在损伤后2、4、7、10和14d分别取4只大鼠后肢的治疗侧和非治疗侧腓肠肌(快肌)和比目鱼肌(慢肌)做HE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炎性细胞和卫星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药物治疗侧快肌在损伤后的第2、4、7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肌细胞的坏死程度较轻;云南白药治疗侧慢肌在损伤后的第2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药物治疗侧的快肌和慢肌在损伤后的第7、10天损伤的肌纤维部分得到修复,卫星细胞的数量较非治疗侧明显增多(P<0.01)。结论:云南白药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对损伤后肌肉组织的破坏作用,缩短炎症反应进程,促进损伤后肌纤维的修复,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急性骨骼肌损伤 炎性细胞 卫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