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压裂井地电法双参数联合监测技术与仪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凯光 贾正森 +6 位作者 王言章 李振峰 邱春玲 李亭亭 王佳 李雪涛 林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63-3672,共10页
目前世界上水力压裂技术是老油田增产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所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油气储层裂缝分布规律监测对于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压裂液在地层中的低阻特性与极化特性,基于井地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联合,... 目前世界上水力压裂技术是老油田增产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所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油气储层裂缝分布规律监测对于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压裂液在地层中的低阻特性与极化特性,基于井地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联合,根据位场理论镜像原理,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了多种压裂模型的地表传导电位与极化电位;通过非等权值的数据融合算法,计算了地表双参数异常,仿真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双参数融合技术在异常提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双波大功率联合发射技术、时分复用低噪声接收技术,研制了井地电法双参数联合监测仪器系统,共模抑制比达110dB,有效地提取了微弱异常信号.通过陕西省富县华北局油田的压裂野外联合监测试验,表明了井地电法双参数联合监测仪器系统在水力压裂裂缝监测中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和较高的分辨率,解决了在低电阻率储层压裂或深井压裂情况下监测困难以及单一方法的监测结果多解性等问题,实现对油田水力压裂裂缝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压裂 电阻率 极化率 双参数 数据融合 联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方法在堤坝渗漏探测中的实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川东 林君 +2 位作者 秦胜武 李珊珊 段清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863,共6页
为精确定位堤坝渗漏点位置,介绍了一种能直接定量探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磁共振法。通过阐述磁共振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反演算法,确定适用于堤坝渗漏探测的线圈类型和测量方式。采用吉林大学自主研制的JLMRS型磁共振探水仪,在辽宁桓仁崔... 为精确定位堤坝渗漏点位置,介绍了一种能直接定量探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磁共振法。通过阐述磁共振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反演算法,确定适用于堤坝渗漏探测的线圈类型和测量方式。采用吉林大学自主研制的JLMRS型磁共振探水仪,在辽宁桓仁崔家街堤坝坝顶铺设4匝边长为12.5m的正方形线圈,连续测量15个点,测量深度达35m。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得到坝体二维含水量剖面图,为消除上游水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修正方法,进而得到坝体二维相对含水量剖面。实验结果表明:崔家街大坝存在3个渗漏点(距溢洪道140、180和240m处)和2个渗透区(距溢洪道100~150m和170~250m处);深度为-20~-10m,为砾卵石层渗漏,与工程地质资料和下游渗水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堤坝渗漏 修正方法 直接探水 二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装置参数研究及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慧 林君 +4 位作者 王艳 周国华 周逢道 刘长胜 嵇艳鞠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9-665,共7页
可控源时间域电磁法应用在海底探测,需要确定装置参数,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发射频率的最大值;分析了发射线圈的电性对发射电流后沿的影响,确定了作为发射线圈的导线的时间常数应尽量小;对接收线圈的参数及过渡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可控源时间域电磁法应用在海底探测,需要确定装置参数,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发射频率的最大值;分析了发射线圈的电性对发射电流后沿的影响,确定了作为发射线圈的导线的时间常数应尽量小;对接收线圈的参数及过渡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室内模型实验,理论计算了接收线圈电路模型在发射电流斜阶跃下降和关断后在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的一次感应电动势解的情况,确定了采用并联匹配电阻消除振荡的方法,并依据所分析的装置参数设计实施了海上实验,探测出海底低阻体的准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瞬变电磁法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感应电动势 过渡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海底工程勘探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慧 林君 +3 位作者 周逢道 刘长胜 王艳 周国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3-1158,共6页
采用可控源电磁法进行海底工程及资源勘探,采用垂直磁偶极装置拖曳测量,分析了上覆海水对于感应电压曲线的影响及剖面图的理论形态;进行了线圈小型化研究,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到能够用于海底探测的磁偶极装置的参数;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完成... 采用可控源电磁法进行海底工程及资源勘探,采用垂直磁偶极装置拖曳测量,分析了上覆海水对于感应电压曲线的影响及剖面图的理论形态;进行了线圈小型化研究,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到能够用于海底探测的磁偶极装置的参数;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完成了海底模型实验及输油管线探测实验,准确地探测到海底异常及输油管线位置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电导率 垂直磁偶极装置 中心回线装置 海水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微地震井地联合监测系统及仪器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亚东洋 王金磊 +3 位作者 孙锋 吕昊 林君 陈祖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82-4293,共12页
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田增产和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监测油层裂缝延展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事件,能够有效地判断裂缝走向.现有的井中监测方法存在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地面监测存在信号信噪比低、垂向分辨能力差等问题... 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田增产和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监测油层裂缝延展过程中产生的微地震事件,能够有效地判断裂缝走向.现有的井中监测方法存在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地面监测存在信号信噪比低、垂向分辨能力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的方法,在地面布置采集仪器的同时,选择邻近的单口监测井放置井中仪器,对微地震事件进行联合监测定位.采用联合监测的方法,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够获得较好的监测视角,对比单一监测方法提高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在此方法的基础上研制的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仪器系统,解决了现有仪器系统在进行联合监测时通讯链路不通的问题,实现了在压裂施工现场对微地震联合监测数据的实时回收、处理及结果呈现.应用本系统在大庆油田进行现场监测,获取的微地震事件对压裂裂缝进行了有效评价;通过对已知射孔点进行反演定位,采用井地联合监测将定位误差由地面监测的32 m降低至14 m,验证了本文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 联合监测 仪器系统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与灾害水源探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林君 蒋川东 +3 位作者 段清明 王应吉 秦胜伍 林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60-1570,共11页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是一种直接非侵害性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与传统地球物理探测地下水方法相比,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近年来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用于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还在地下灾...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是一种直接非侵害性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与传统地球物理探测地下水方法相比,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近年来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用于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还在地下灾害水源(由于地下水引起的灾害如堤坝渗漏、隧道/矿井水害、滑坡、海水入侵等)的探测预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综述了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强电磁干扰环境的自适应噪声压制、地下小水体的2D/3D磁共振探测、复杂条件的数据处理与反演、针对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环境的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探测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技术用于滑坡、海水入侵和隧道涌水等灾害水源探查的探索性研究示例,展望了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磁共振测深 复杂条件 灾害水源探查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阵列线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理论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蒋川东 林君 +2 位作者 段清明 田宝凤 郝荟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73-2983,共11页
核磁共振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目前只能对水平层状的含水层进行一维测深,对于尺寸小于线圈直径的二维或三维含水构造成像时,其灵敏度和横向分辨率很低.本文从研究二维阵列线圈核磁... 核磁共振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目前只能对水平层状的含水层进行一维测深,对于尺寸小于线圈直径的二维或三维含水构造成像时,其灵敏度和横向分辨率很低.本文从研究二维阵列线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式的可行性出发,推导了地面发射线圈产生的椭圆极化激发场和阵列接收线圈的核磁共振响应核函数的表达式,数值计算了二维阵列线圈测量方式的MRS信号初始振幅图像和探测灵敏度,通过与二维发射/接收同一线圈测量方式对比,得到结论如下:二维阵列线圈测量方式可直接确定地下含水构造的水平位置,但需更大的激发电流强度和接收灵敏度;当中浅层(<45 m)地下含水构造的水平位置、深度和截面积变化时,二维阵列线圈测量方式的相对灵敏度均高于同一线圈方式,且水平相对灵敏度改善最明显;地下含水构造的深度增加时,其水平相对灵敏度逐渐降低;对于位于地下15 m处的浅层地下含水构造,其水平分辨率为5 m,垂直分辨率为4.5 m,横截面分辨率为8 m^2,以上三种分辨率均由仪器噪声水平所决定.通过实施增加接收线圈的数量和匝数、提高激发脉冲矩和接收灵敏度等改进措施,现有的仪器系统可用二维阵列线圈测量方式.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将促使二维阵列线圈核磁共振方法在地下暗河、喀斯特溶洞和堤坝渗漏等二维或三维含水构造快速探测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地下水 二维 阵列线圈 接收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磁共振测深分布式探测方法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婷婷 蒋川东 +3 位作者 齐鑫 史文龙 段清明 林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51-3662,共12页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MRS)因具有对地下水探测定性、定量的特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传统研究中,人们局限于一维探测方法,假设层状含水构造,导致复杂地质环境下难以确定井位、不均匀含水层小水体难以分辨的反演解释瓶颈.针对现有测量... 地面核磁共振方法(MRS)因具有对地下水探测定性、定量的特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传统研究中,人们局限于一维探测方法,假设层状含水构造,导致复杂地质环境下难以确定井位、不均匀含水层小水体难以分辨的反演解释瓶颈.针对现有测量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MRS二维分布式探测模式,依据激发场不均匀特性,定义了实际测量中的测线方位角α,推导了分布式接收线圈MRS响应核函数表达式,实现了二维正演计算,探索了α角与探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首次将Occam方法用于MRS二维反演解释中,实现了磁共振断层成像MRT(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模型试算中,根据含水层位置以及环境噪声变化的磁共振响应,客观评价了分布式MRS探测适用范围.理论先行可推动仪器完善,本文通过分布式接收单元设计、接收线圈数量和匝数增加与调整、放大器参数自适应设置与矫正,成功研制了地面分布式磁共振探测系统,并进行了野外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基岩裂隙水定位、堤坝渗漏灾害水源评价,喀斯特溶洞含水构造精确探测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测深 剖面角度 分布式测量 OCCAM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分辨率 被引量:14
9
作者 嵇艳鞠 栾卉 +5 位作者 李肃义 万玲 王远 许洋铖 李丽 林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5-891,共7页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传统记录方式存在不能探测高导异常等不足。以导电薄板为模型,研究了梯形波激励、全波形记录方式下的探测分辨率。采用等效涡流环近似方法,在计算了任意位置两线圈互感的基础上,实现了薄板电流关断期间和断开期间... 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传统记录方式存在不能探测高导异常等不足。以导电薄板为模型,研究了梯形波激励、全波形记录方式下的探测分辨率。采用等效涡流环近似方法,在计算了任意位置两线圈互感的基础上,实现了薄板电流关断期间和断开期间感应电动势的数值计算。数值计算表明:当存在覆盖层时,如果测量系统最小分辨率为5 nV/m2,在电流断开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1~400 S,在电流关断期间可检测目标体电导为0.1~1 000 S。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采用全波形测量,可以拓宽电磁系统检测异常电导的分辨率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磁响应 等效涡流环 关断期间 断开期间 导电覆盖层 高导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在深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文秀 周逢道 +4 位作者 林君 刘长胜 曹学峰 陈健 徐汶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7-1213,共7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深部资源勘探方法,但现有仪器分段分时的工作方式使得其观测精度受不同排列观测条件差异的影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研制了一种实现整条测线多点同步观测的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系统...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深部资源勘探方法,但现有仪器分段分时的工作方式使得其观测精度受不同排列观测条件差异的影响。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研制了一种实现整条测线多点同步观测的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系统由级联式大功率发射系统和分布式多通道接收系统组成,通过移动发射源位置实现CSAMT和激发极化法2种测量功能;仪器采集的多道原始数据经过干扰噪声抑制后提取出反演参数。利用该系统在吉林松江河地区开展了深部地下水资源勘查,并与同类仪器GDP32II的勘探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多点同步观测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地克服了时变性、区域性外界噪声产生的横向异常影响。根据勘查结果在该地区成功预测了深部地下水的有利赋存位置并得到了钻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分布式系统 同时测量 深部地下水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超前探测准全空间磁共振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婷婷 万玲 +4 位作者 曲永星 范铁虎 王世隆 易晓峰 林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13-2421,共9页
依据地下探测的全空间特点,首次提出准全空间探测模型,推导准全空间MRS响应核函数表达式,有效剔除隧道已挖空区域在计算结果中的影响,提高MRS正演计算准确度。同时,反演方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完成了地下准全空间模型磁共振数据非... 依据地下探测的全空间特点,首次提出准全空间探测模型,推导准全空间MRS响应核函数表达式,有效剔除隧道已挖空区域在计算结果中的影响,提高MRS正演计算准确度。同时,反演方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完成了地下准全空间模型磁共振数据非线性反演。理论数据中,对比地面半空间、地下全空间的反演结果,准全空间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演地下灾害水体位置及含量,且在含噪10%的情况下仍然得到较为理想的反演结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金温铁路泽雅隧道的MRS现场测试,对掘进掌字面前方隐伏含水构造进行解释,并利用瞬变电磁数据对MRS探测结果进行了一致性的比对分析。该项研究表明准全空间探测模型结合SQP反演算法能够准确给出地下灾害水体的定位及富水程度,实现地下水害的超前准确预报,为隧道磁共振探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磁共振测深 准全空间 序列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磁干扰下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噪声压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君 张扬 +3 位作者 张思远 舒旭 杜文元 林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1230,共10页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法因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近几年,该方法在正演模型和反演解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水文地质勘查方面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然而,磁共振信号极其微弱、对周...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法因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而备受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近几年,该方法在正演模型和反演解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水文地质勘查方面的应用也进一步拓展。然而,磁共振信号极其微弱、对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反映敏感,成为其应用的主要瓶颈。吉林大学地下水磁共振技术课题组针对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特性,对影响信号质量最严重的两类噪声——工频谐波噪声和尖峰脉冲噪声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强电磁干扰下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近期研究进展,包括磁共振信号的工频谐波噪声压制方法和尖峰脉冲噪声压制方法,简要介绍了实时参考消噪技术、独立分量分析技术、基于能量运算的尖峰噪声抑制技术以及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和自寻优非线性阈值补偿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研究示例,展望了地下水磁共振探测噪声压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测深 电磁干扰 噪声压制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探测中空芯线圈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君 王琳 +3 位作者 王晓光 蔡敏 符磊 尚新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1-730,共10页
针对矿井瞬变电磁法中探测空间的有限性及探测目标分布的全空间性,研制一种适合该方法的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根据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需要,确定了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通过对空芯线圈的物理结构和前置放大电路的等效噪声... 针对矿井瞬变电磁法中探测空间的有限性及探测目标分布的全空间性,研制一种适合该方法的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根据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需要,确定了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通过对空芯线圈的物理结构和前置放大电路的等效噪声电路进行分析,获取了引入噪声的主要来源.构建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的等效模型,实现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及低噪声的分析,给出影响传感器噪声水平的各噪声源随频率变化的规律,设计矿井瞬变电磁中降低传感器噪声的方法,采用该优化方法,传感器的总噪声在谐振频率处信噪比提高了15.6dB.测试结果表明: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噪声性能和输出特性优于加拿大Geonics公司的3D-1HF-coil传感器,满足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传感器 矿井瞬变电磁法 幅频特性 电压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系统关断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逢道 林君 +2 位作者 周国华 刘长胜 王艳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5,共4页
运用电路理论对发射线圈进行了建模分析;讨论了采用多匝小线圈进行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时,发射电流关断沿时间与电流幅值和发射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在保证发射磁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发射电流幅值与发射线圈匝数以缩短发射电流关断... 运用电路理论对发射线圈进行了建模分析;讨论了采用多匝小线圈进行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时,发射电流关断沿时间与电流幅值和发射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在保证发射磁矩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发射电流幅值与发射线圈匝数以缩短发射电流关断沿的原则,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发射机 关断时间 阶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艳 刘长胜 +3 位作者 林君 周逢道 李慧 周国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3-26,共4页
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浅海底进行资源勘探或工程地质勘查时,需要将仪器系统和观测装置置于海底,以克服海水屏蔽效应。因此,要求能够远程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同时,受工作环境影响,需要将观测装置小型化;另外,通过拖曳式测量提高工作... 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浅海底进行资源勘探或工程地质勘查时,需要将仪器系统和观测装置置于海底,以克服海水屏蔽效应。因此,要求能够远程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同时,受工作环境影响,需要将观测装置小型化;另外,通过拖曳式测量提高工作效率。总结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成果,就仪器系统研制、观测装置小型化、拖曳式测量及海水影响等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 瞬变电磁法 线圈 拖曳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武子玉 王洪波 +1 位作者 徐东海 周永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 0~2 76℃,盐度(Na Cleq)为2 .89%~5 .82 % ,平均4 .2 %。黄铁矿δ34 S值为- 3.1‰~+3.8‰,石英δ1 8O值为- 11.3‰~- 8.5‰,δDV- SMOW值为- 110‰~-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黑河 金矿床 地质条件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核磁共振小尺寸线圈设计和实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君 张健 易晓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84-4193,共10页
很多国家在进行隧道挖掘、地下矿体开采时,经常会遇到突水涌泥事故.核磁共振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作为目前唯一一种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技术,在探测诱发灾害的水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匝分离式线圈的MR... 很多国家在进行隧道挖掘、地下矿体开采时,经常会遇到突水涌泥事故.核磁共振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作为目前唯一一种直接找水的地球物理技术,在探测诱发灾害的水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给出了多匝分离式线圈的MRS信号响应和核函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线圈的匝数、边长和含水层位置对MRS信号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在限定空间内,利用多匝分离式线圈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小尺寸线圈的探测能力.同时,对高匝数线圈给探测系统带来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最后,为了验证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利用6 m边长的方形线圈和改进型MRS探测系统在中国温州一处在建隧道内的地下场地进行实地探测,探测结果与瞬变电磁方法结果对比表明,6 m边长的方形线圈可以对地下30 m内的含水层进行有效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小尺寸线圈 地下水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油气探测能力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长胜 周逢道 林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753,772,共8页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采用低频电磁场探测海底油气的新技术,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方法对油气的探测能力。基于一维海洋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水深、油气层埋深、油气层厚度和油气层电阻率时海底表面的电磁响应,绘制了最大相对异常幅度...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采用低频电磁场探测海底油气的新技术,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方法对油气的探测能力。基于一维海洋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水深、油气层埋深、油气层厚度和油气层电阻率时海底表面的电磁响应,绘制了最大相对异常幅度和相应的绝对异常幅度随油气埋深、厚度和电阻率变化的曲线,分析了这几种因素对电磁异常幅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海底油气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即使在浅海环境,埋深大、厚度薄或电性差异小的油气层也可引起较明显的电场异常;相同条件下最大电场异常主要取决于油气层纵向阻抗;发挥最大探测能力需要合适的工作频率和偏移距。研究结果为海底油气的勘探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海底油气勘探 一维海洋模型 探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探测系统的低功耗高精度同步时钟源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君 吴勇 +1 位作者 薛开昶 周逢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93-3199,共7页
为了提高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探测系统同步测量精度和降低系统功耗,在借鉴电力系统频率偏移校准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低功耗、数字化实时校准时钟基准源频率偏移技术。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秒脉冲特性与晶体振荡器特性进行分析... 为了提高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探测系统同步测量精度和降低系统功耗,在借鉴电力系统频率偏移校准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低功耗、数字化实时校准时钟基准源频率偏移技术。对全球定位系统(GPS)秒脉冲特性与晶体振荡器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以GPS秒脉冲为基准对晶体振荡器频率偏移进行脉冲补偿的方法;对脉冲补偿过程中的误差均分算法进行研究,实现基于温补晶振(TCXO)的低功耗高精度时钟源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同步测量精度低于318 ns,时钟源功耗低于100 mW,有效地保证了时钟基准源输出频率的精度,降低了仪器野外工作功耗,提高了仪器野外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时钟基准源 脉冲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武子玉 孙有才 王保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氢、氧、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结合争光金矿床的地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争光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 通过氢、氧、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结合争光金矿床的地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争光金矿为岩浆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液。δD值为-63‰^-85‰,1δ8O水值为-0.2‰^-7.0‰,主成矿阶段温度为133~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矿床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