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动物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春峰 王洋 李莉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针对高校动物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详细介绍了动物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体系;二是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并采用多渠道进行实验室安全宣传;三是要建立有毒有害的实验试剂管理体系;... 本文针对高校动物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详细介绍了动物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体系;二是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并采用多渠道进行实验室安全宣传;三是要建立有毒有害的实验试剂管理体系;四是要对实验动物规范使用、饲养、处理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动物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为培养科研人才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安全教育 实验动物安全 高危化学药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畜禽支原体中草药筛选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4 位作者 裴渭静 沈永强 于录 史祺云 唐旭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南板蓝根和甘草活性较强,MIC分别为7.81mg/mL^31.25mg/mL、7.81mg/mL^62.50mg/mL、15.625mg/mL^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活性最低,MIC几乎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C0)为<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0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mg/mL^15.625mg/mL之间,IC50在54.73mg/mL^114.23mg/mL之间。提示筛选出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其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畜禽 支原体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生物转录因子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娜 尹继刚 +1 位作者 孙高超 陈启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而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由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些复杂大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导致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是一个多...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当前分子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而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由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一些复杂大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导致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是一个多级的复杂过程。转录因子即反式作用因子在转录调控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的识别或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8 bp^112 bp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效率。因此,转录因子与调控序列的相互作用在决定某个基因是否表达中占据核心位置。随着对转录因子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近几年染色质免疫沉淀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人们将会进一步研究转录调控的机制及细胞行为和疾病的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 转录因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复苏促进因子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丛立新 马玉杰 +1 位作者 梁俊超 周会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7,共3页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此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所引起.结核分枝杆菌除了可以感染人以外,还能够引起25种禽类和50多种哺乳动物发病,这其中感染力较强的是人结核分枝杆菌、家禽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它们主要引起人结核病、禽...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此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所引起.结核分枝杆菌除了可以感染人以外,还能够引起25种禽类和50多种哺乳动物发病,这其中感染力较强的是人结核分枝杆菌、家禽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它们主要引起人结核病、禽结核病和牛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促进因子 休眠 牛结核病 人畜共患病 牛分枝杆菌 哺乳动物 禽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感染早期小鼠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伊宁 徐静 +4 位作者 庞建达 王昕蕊 刘晓雷 刘明远 孙树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究旋毛虫感染早期如何诱导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旋毛虫感染BALB/c鼠早期4个关键时间节点肠道病理学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感染... 目的探究旋毛虫感染早期如何诱导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旋毛虫感染BALB/c鼠早期4个关键时间节点肠道病理学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感染早期肠系膜淋巴结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肠道病理学结果表明,肠粘膜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多。MSD结果显示,感染后6 h肠系膜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他细胞因子无显著变化;感染后3d至6d,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呈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结论 旋毛虫感染后6 h至6 d肠道炎症随感染时间延长加重,感染后6 h Th1型免疫应答受到抑制,随后旋毛虫通过诱导机体产生以Th2型为主的混合型免疫应答,实现旋毛虫在机体内的长期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混合型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IL-1β原核表达及其与在布鲁氏杆菌侵染巨噬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杨馨 邹德颖 +12 位作者 张凯 常江 常恒祯 战俊澎 郭珣 刘益辛 程梦妍 韩成 胡盼 卢士英 李岩松 柳增善 任洪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12-116,121,共6页
为研究IL-1β在布鲁氏杆菌(Brucella)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首先构建重组小鼠IL-1β原核稳定表达系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检测血清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活性,再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 为研究IL-1β在布鲁氏杆菌(Brucella)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首先构建重组小鼠IL-1β原核稳定表达系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检测血清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活性,再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细菌∶细胞)建立猪种布鲁氏杆菌S2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模型,利用RT-PCR检测细菌侵染过程中IL-1β和MyD88 mRNA的变化水平;Western blot分析IL-1β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蛋白IL-1β分子质量31 ku,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6000,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IL-1βmRNA和IL-1β蛋白表达上调,胞内细菌数减少。猪种布鲁氏杆菌S2株侵染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并影响胞内活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Brucell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IL-1Β MYD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柁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cid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红 于录 +3 位作者 周泐 熊凌锌 史祺云 宋晓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9-363,共5页
为研究桃柁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桃柁酚对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桃柁酚对cidA及其调控基因的作用,并测定了桃柁酚对胞外DN... 为研究桃柁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桃柁酚对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桃柁酚对cidA及其调控基因的作用,并测定了桃柁酚对胞外DNA(eDNA)释放的作用及对HaCaT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桃柁酚可以有效减少eDNA的释放并抑制S.aureus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趋势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在1/8×MIC药物浓度时,桃柁酚可以诱导eDNA的释放并诱导生物膜形成。桃柁酚可以通过影响agr和sar调控系统,作用于cidA基因进而影响eDNA释放及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4×MIC浓度的桃柁酚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本研究为治疗S.aureus感染提供新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桃柁酚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桃柁酚 cidA E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PI3K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霞 费军伟 +3 位作者 于晓伟 倪劲松 王芯蕊 李荷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7-1030,1121,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PI3K在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癌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I3K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蛋白在60例卵巢癌... 目的: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PI3K在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癌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I3K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蛋白在60例卵巢癌、24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I3K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P<0.0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量与正常卵巢组织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I3K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胞核。PI3K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PI3K蛋白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卵巢癌分化越差PI3K蛋白表达越强(P<0.05),临床分期越晚,其PI3K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高(P<0.05)。结论:PI3K mRNA和蛋白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强,PI3K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DNA的提取及PCR检测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志刚 吴彦 孙青松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89,共3页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多种动物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华支睾吸虫的分离鉴定主要集中在成虫或囊蚴,对虫卵的研究甚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建立了感染人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DNA的提取方...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多种动物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华支睾吸虫的分离鉴定主要集中在成虫或囊蚴,对虫卵的研究甚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建立了感染人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片段PCR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虫卵DNA 粪便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云明 魏利斌 +7 位作者 周弇扬 李叶辉 孙智远 仲思远 陈爱宁 郭丽娟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03-3010,共8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食品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选取肺炎克雷伯菌特有的毒力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1对内引物、1对外引物),进行体外恒温扩增反应。对反应体系内的甜菜...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食品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选取肺炎克雷伯菌特有的毒力基因区域,设计2对引物(1对内引物、1对外引物),进行体外恒温扩增反应。对反应体系内的甜菜碱、核酸原料(dNTPs)、内外引物比例、Mg^(2+)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和选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检测。应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灭菌鸡肉人工污染加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试验,筛选到最优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应用优化后的LAMP反应体系对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的18种常见微生物进行特异性检测试验,特异性良好。肺炎克雷伯菌LAMP反应体系对基因组的最低检测限是0.875pg/μL,比传统PCR方法灵敏性高100倍。对人工鸡肉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限为30CFU/mL。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一种能检测食物中致病肺炎克雷伯菌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2对引物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目的基因6个区域进行体外恒温核酸阶梯性扩增,灵敏性更高,反应时间更短,检测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DNA是耻垢分枝杆菌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巧丽 李树林 +3 位作者 安雅男 王超 李燕 于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目的本实验以无致病性的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为结核分枝杆菌模型菌进行生物被膜成分研究。方法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体外耻垢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培养模型;借助DNaseⅠ作为eDNA抑制剂分析其在生物被膜的存在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对生... 目的本实验以无致病性的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为结核分枝杆菌模型菌进行生物被膜成分研究。方法利用24孔细胞培养板建立体外耻垢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培养模型;借助DNaseⅠ作为eDNA抑制剂分析其在生物被膜的存在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对生物被膜进行定量;早期加入外源基因组DNA对生物被膜的影响进行评估;利用荧光显微镜考察SYTOX orange标记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胞外DNA(eDNA)。结果体外培养的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能形成典型生物被膜;早期加入DNaseⅠ明显抑制了生物被膜的产量;早期加入基因组DNA有利于提高生物被膜产量。特异染料SYTOX orange能对耻垢分枝杆菌生物被膜染色,说明eDNA是耻垢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eDNA是耻垢生物被膜的主要成分,这为治疗分枝杆菌感染和耐药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生物被膜 胞外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基因对宿主上皮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立新 李蕾 于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编码基因缺失前后与宿主上皮细胞共孵育后的免疫学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金葡菌感染机制及抗金葡菌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金黄葡萄球菌野生株Newman和IsdA缺失株NewmanΔIsdA分别作用于上皮细胞Hacat,运...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的编码基因缺失前后与宿主上皮细胞共孵育后的免疫学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金葡菌感染机制及抗金葡菌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金黄葡萄球菌野生株Newman和IsdA缺失株NewmanΔIsdA分别作用于上皮细胞Hacat,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 PCR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IsdA+/-均能提高上皮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IL-8、TNF-α和IL-6),趋化因子MCP-1,表面受体TLR2和TLR4,C型植物血凝素-1(dectin-1)及抗菌肽LL-37的表达,而IsdA-/-诱导上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要低于IsdA+/+,但IsdA-/-组上皮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Western Blot检测与PCR结果一致。结论研究表明,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缺失株NewmanΔIsdA作用的上皮细胞促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的表达和转录水平也相应降低,暗示了该缺失株的侵袭力降低,为进一步研究金葡菌感染机制及抗金葡菌制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IsdA 基因敲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瑟氏泰勒虫表面蛋白p33基因的真核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巧呈 李太元 +3 位作者 许应天 李艳茹 谷长维 陈媛媛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2008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构建牛瑟氏泰勒虫表面蛋白p3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表面蛋白p3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33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MD18-Tsimple载体。进... 目的构建牛瑟氏泰勒虫表面蛋白p3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Thei-leria sergenti)表面蛋白p3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33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MD18-Tsimple载体。进一步将该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Ⅰ,转染Hela细胞后进行RT-PCR检测和IFA检测。结果牛瑟氏泰勒虫表面蛋白p3基因成连接到pVAXⅠ载体中,并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本研究试验为今后该基因的进一步动物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瑟氏泰勒虫 P33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prostasin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张晓霞 费军伟 +3 位作者 舒畅 倪劲松 王芯蕊 李荷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0-283,397,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prostasin基因的表达,探讨prostas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rostasi...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prostasin基因的表达,探讨prostasin基因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rostasin mRNA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ostasin蛋白在6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prostasinmRN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增高(0.415±0.177),与正常卵巢组(0.192±0.128)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0.237±0.23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rostasin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6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12.5%)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25.0%)(P<0.0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病理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组织中prostasin蛋白表达率越高(P<0.05)。结论:prostasin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rostasin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徐云明 卜永谦 +5 位作者 卞蓉蓉 杨剑波 孙智远 陈益 柳增善 任洪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68-4177,共10页
【目的】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avrA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对猪肠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中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全基因序列(基因ID:1254... 【目的】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avrA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研究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对猪肠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中肠炎沙门菌avrA蛋白全基因序列(基因ID:1254388)设计引物扩增avrA基因,回收的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pGEX-4T-1进行重组、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和基因测序验证重组表达质粒的正确性。将验证后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2(DE3)感受态细胞,并在不同条件下对重组表达菌进行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vrA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酶切测序后目的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用ExPASy-Translate Tool软件预测avrA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vrA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抗原性。【结果】肠炎沙门菌avrA基因CDS序列全长为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限制性内切酶及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avrA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菌所表达的avrA蛋白为可溶性蛋白。重组菌在15℃诱导16 h表达的蛋白量为10 mg/L,蛋白溶解度为4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vrA蛋白为膜外蛋白,该蛋白的16―301位氨基酸具有来自超家族YopJ丝氨酸/苏氨酸乙酰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avrA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α-螺旋、延伸链分别占43.71%、39.40%和16.89%;avrA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avrA蛋白有9个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分别在第5―40、51―68、80―92、94、101―109、146―157、160―168、199―231和236―298位氨基酸处。【结论】试验成功克隆出肠炎沙门菌avrA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和表达菌,诱导表达的avrA蛋白为可溶性表达;avrA蛋白为膜外蛋白,有9个能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表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制备检测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抗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avrA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大鼠全血中虫草素药代动力学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灵玉 王雪艳 +4 位作者 陈志宝 徐红月 李燕 唐旭东 于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9-74,共6页
建立一种灵敏、稳定的检测血液中虫草素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报告采用该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大鼠全血0.5 mL,加入甲醇1 mL,涡旋振荡2 min,超声10 min,4℃条件下10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室温条件... 建立一种灵敏、稳定的检测血液中虫草素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报告采用该方法进行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大鼠全血0.5 mL,加入甲醇1 mL,涡旋振荡2 min,超声10 min,4℃条件下10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室温条件下氮气吹干,用体积分数为0.06的乙腈溶液0.5 mL复溶,4℃条件下15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过0.22μm微孔滤膜进行HPLC检测;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94(V/V),流速0.8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59 nm。虫草素在0.1~5.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10.97X-11.73,相关系数r=0.998 0血液样品中虫草素在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63%、95.37%和93.26%。全血中虫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研究的结果为给药后10~120 min内均未检测到虫草素原型,相同色谱条件下,保留时间为8.8 min左右检测到一虫草素的未知代谢物,且该物质在30 min时含量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对该产物富集后通过质谱检测得未知代谢物分子量为252 M。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鼠全血中虫草素的代谢研究;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虫草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速度快,按40 mg·kg^(-1)剂量灌胃,即使灌胃给药后10 min也未检测到虫草素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全血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源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鉴定及疫苗潜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军 王殿永 +7 位作者 杨艳梅 陈建国 畅丽芳 吴金 高玉龙 楚洪源 柳增善 张媛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3-1249,共7页
水貂在夏季养殖时常出现出血性肺炎症状,病原大部分为铜绿假单胞菌。然而近10a来采自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水貂部分出血性肺炎病例中没有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为探清病原,针对以上病料进行其他病原的分离鉴定。通过病料的细菌分离、常规... 水貂在夏季养殖时常出现出血性肺炎症状,病原大部分为铜绿假单胞菌。然而近10a来采自河北、山东、辽宁等地水貂部分出血性肺炎病例中没有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为探清病原,针对以上病料进行其他病原的分离鉴定。通过病料的细菌分离、常规鉴定,16SrRNA基因测序,动物回归试验、毒力试验、免疫原性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等,确定6株分离菌株有致病性,并被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命名为FY1、FY2、FY3、FY4、FY5、FY6,其中FY3为毒性最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ZC1108株)。以该毒株对10月龄健康水貂进行肌肉注射,结果显示其致死率为100%(5/5);以该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水貂后攻毒保护率达100%(5/5),试验水貂全部健活。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ZC1108株)灭活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 筛选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鸡马立克病的鉴别及综合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青松 刘志刚 +1 位作者 刘明远 李国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1,共3页
为了对吉林某土鸡养殖场发生大规模的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及组织学观察,初步诊断为禽白血病和鸡马立克病;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经过BLAST序列比对,实验结果确定该... 为了对吉林某土鸡养殖场发生大规模的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及组织学观察,初步诊断为禽白血病和鸡马立克病;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经过BLAST序列比对,实验结果确定该病为鸡的马立克病,而且同时表现出4种混合型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马立克病 混合型 鉴别 综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杆状病毒载体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分析
19
作者 张国军 任洪林 +6 位作者 杨延梅 畅丽芳 吴金 王殿永 高玉龙 柳增善 张媛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为了获得低成本高产量的抗原表达,开发新型、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序列,通过软件设计优化了密码子并合成cap基因,利用多角体病毒作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病毒,命名为flashBAC-P... 为了获得低成本高产量的抗原表达,开发新型、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序列,通过软件设计优化了密码子并合成cap基因,利用多角体病毒作为载体,构建了表达PCV2 Cap蛋白的重组病毒,命名为flashBAC-PCV2-ORF2株。经过鉴定,证明该病毒株表达Cap蛋白的抗原量在150μg/mL以上,毒株纯净,没有细菌、支原体和其他病毒污染。经纯化后,通过猪免疫试验证明,构建的flashBAC-PCV2-ORF2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能够对病毒攻击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杆状病毒载体 flashBAC-PCV2-ORF2株 Cap蛋白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狐脑炎原虫病的诊断与鉴定
20
作者 李志 刘丽凡 +6 位作者 穆国冬 章悟善 张媛媛 黄巧蓉 马澳琳 谢路遥 王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49,I0005,共4页
某养殖场幼龄蓝狐(Alopex lagopus)不同程度脱水、生长停滞,剖检可见肾脏苍白肿大。取肾脏、脑组织研磨,差速离心后染色检测到典型脑炎原虫形态,大小1~2μm。肾脏石蜡切片经革兰染色、改良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到大量染色虫体。肾脏研磨液... 某养殖场幼龄蓝狐(Alopex lagopus)不同程度脱水、生长停滞,剖检可见肾脏苍白肿大。取肾脏、脑组织研磨,差速离心后染色检测到典型脑炎原虫形态,大小1~2μm。肾脏石蜡切片经革兰染色、改良马松三色染色观察到大量染色虫体。肾脏研磨液提取基因组DNA,根据NCBI的脑炎原虫(Encephalitozoon cuniculi,E.cuniculi)基因组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脑炎原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ITS1)和极管蛋白1(PTP1)的基因片段。PCR结果显示,引物ITS1和PTP1分别扩增出762 bp和1 071 bp的片段,两片段序列与脑炎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7%。对ITS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鉴定为脑炎原虫基因Ⅲ型。此外,PT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该菌株(称为JL-1),与2014年辽宁LN-1株、2001年美国CDC. V282株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狐 脑炎原虫病 极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