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师对于患者生育力保存认知度的调查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凤春 马越 +5 位作者 林玉梅 刘照南 闫宁宁 徐海燕 徐迎春 王理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医师对于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fertility preservation,FP)的认知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对4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肿瘤诊疗相关工作的各级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79名肿瘤内科医师、77名放疗科医师及79名肿瘤外科医师参与调查。采集性别、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和FP认知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师对患者进行FP推荐的因素。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医师335名,包括88名男医师和247名女医师,平均年龄(35.94±6.27)岁(23~59岁)。96.4%的医师明确知道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会造成患者生育力的损伤,并且85.1%的医师认为应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FP的措施,但实际工作中只有28.1%的医师进行了相关FP推荐。其中肿瘤内、外科医师,女医师,职称相对较高及具有更高教育背景的医师更倾向选择FP推荐。有63.3%的医师提出知道男性FP,但只有37.9%和21.2%的医师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65.1%的自称了解女性FP的医师中,有49.9%和24.5%的医师明确知道确切的保存方法和地点。对于进行相关推荐的最大顾虑是医师认为肿瘤患者已不适合孕育后代(占32.8%),其次是医师本人缺乏FP的知识和担心FP措施会延误患者抗肿瘤治疗时机。结论·肿瘤诊治医师目前缺乏对于肿瘤患者进行FP推荐的意识和知识背景,需要规范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医师 生育力保存 认知度 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IL-17、IL-23及TGF-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军 黄可欣 +2 位作者 陆培信 宋雪松 马洪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阐明AA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AA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阐明AA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AA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骨髓中IL-17、IL-23、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外周血、骨髓中IL-17和IL-2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IL-17升高最为显著(P<0.001);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IL-17与IL-23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P<0.05;r=0.71,P<0.05),IL-17与TGF-β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5,P<0.05),IL-23与TGF-β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2,P<0.05)。结论:IL-17、IL-23和TGF-β可能直接参与AA的发生发展过程,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为A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转化生长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振霞 孙延霞 +1 位作者 侯治富 张秀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探讨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检测 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 p5 3和 k- ras基因。结果 :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 p5 3基因突变 2 8例 ( 4 3.8% ) ,发生 k- ras基因... 目的 :探讨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PCR- SSCP方法检测 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 p5 3和 k- ras基因。结果 :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 p5 3基因突变 2 8例 ( 4 3.8% ) ,发生 k- ras基因突变 2 6例 ( 4 0 .6% ) ,出现 p5 3和 kras基因协同突变 1 1例 ( 1 7.2 % )。p5 3和 k- ras基因突变与病人性别、肿块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 Dukes分期无关 ;k- ras基因突变组年龄略高于非突变组 ;p5 3或 k- ras基因单一突变组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但无统计学意义 ;p5 3和 k- ras基因协同突变组淋巴结转移率 ( 1 0 /1 1、90 .9% )明显高于两者均无突变组( 7/2 1、33.3% ,P<0 .0 5 )。结论 :p5 3和 k- ras基因协同突变可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P53基因 K-RAS基因 大肠癌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铁延 杨华 +4 位作者 王连有 王英 卢振霞 张丽荣 崔亚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3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其有效性。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8例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 目的:探讨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其有效性。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8例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准确率为87.5%(77/88),恶性淋巴瘤90%(70/77)可区分组织类型。诊断为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11例,其中5例通过手术切除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例不能明确诊断。在住院患者中,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为91%(53/58)。结论:芯针穿刺活检是诊断恶性淋巴瘤可靠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明确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针穿刺 活检 恶性淋巴瘤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SP亚群初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玥 张凤春 张雁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鉴定乳腺癌干细胞系MCF-7中是否包含肿瘤干细胞相关的SP(side popu lation)亚群。方法制备MCF-7细胞悬液,经Hoechst33342和PI染色(其中一组同时加入拮抗剂维拉帕米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SP亚群。另取贴壁生长的MCF-7细胞,用Hoech... 目的鉴定乳腺癌干细胞系MCF-7中是否包含肿瘤干细胞相关的SP(side popu lation)亚群。方法制备MCF-7细胞悬液,经Hoechst33342和PI染色(其中一组同时加入拮抗剂维拉帕米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分析SP亚群。另取贴壁生长的MCF-7细胞,用Hoechst33342和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原位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染色情况。结果SP亚群占MCF-7细胞的4%,维拉帕米阻断后减少为0.5%。荧光显微镜下见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约占95%。结论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存在SP亚群,即提示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维拉帕米可抑制染料外排而减少SP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MCF-7细胞 SP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末梢血多形核白细胞活性氧产生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毕林涛 卢振霞 +3 位作者 孙步彤 孙延霞 高申 蔡灵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末梢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氧(ROS)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60例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末梢血PMN的ROS强度、SOD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末梢血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氧(ROS)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及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60例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末梢血PMN的ROS强度、SOD活性进行检测。结果:PMN的活性氧产生肿瘤组[(387.12±2.87)MFI] 明显高于对照组[(112.34±3.64)MFI](P<0.01),原发组[(493.56±3.44)MFI]高于转移组[(269.42± 3.66)MFI] (P<0.01);SOD水平肿瘤组[(218.80±4.59)U·g-1 Hb]明显低于对照组[(320.57± 3.35)U·g-1 Hb] (P<0.05),原发组[(189.4±2.85)U·g-1 Hb]低于转移组[(256.13± 3.66)U·g-1 Hb](P<0.05)。结论:肿瘤患者存在活性氧代谢失衡,且活性氧代谢情况可能与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性白细胞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转导效率
7
作者 白元松 孙延霞 +1 位作者 刁建东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 目的:探讨慢病毒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基因转导效率,为白血病基因治疗提供关键依据。方法:应用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改造而成的第3代自身失活(SIN)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系统,与鼠白血病病毒(MLV)SIN载体进行比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导入细胞百分比,评价两种载体系统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基因转导效率。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可定性观察GFP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同样的基因转导条件下,HIV载体转导的白血病细胞中被转导的标记基因GFP的表达强度及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LV载体转导的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IV载体的转导效率接近100%,而MLV低于40%,两组间转导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于慢病毒载体基因转导的高效性,该载体系统可作为白血病细胞基因转导的极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载体 基因转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发病作用及bcr/abl反义基因治疗
8
作者 李骏 刁建东 +1 位作者 丛明 张秀梅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BCR/ABL基因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r/abl反义基因 治疗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代恩勇 卢振霞 +2 位作者 史洁萍 于雅琴 张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析技术对101例大肠癌患者及103例对照者NQO1cDNA609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析技术对101例大肠癌患者及103例对照者NQO1cDNA609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9.52,P<0.01),T/T基因型携带者大肠癌患病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C/C)的3.56倍(OR=3.56,95%CI为1.58~7.96)。NQO1T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1%、57.3%,57.9%、42.7%,T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χ2=9.43,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85倍,(OR=1.85,95%CI为1.25~2.73)。结论:NQO1在大肠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NQO1cDNA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NQO1基因的多态性与生活特征共同决定个体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 醌氧化还原酶 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基因 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化疗毒副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锌 孙步彤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份结直肠癌患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DPYD的14G1A、G2194A...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份结直肠癌患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DPYD的14G1A、G2194A、T85C、G1156T和T464A等位点的SNP,并统计上述60例患者化疗后发生的毒副作用,分析DPYD的SNP与5-FU化疗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标本中未检测到14G1A、G1156T多态性位点变异;G2194A杂合型6例(10.0%),野生型54例(90.0%);T464A杂合型2例(3.3%),野生型58例(96.7%);T85C突变型2例(3.3%),杂合型8例(13.3%),野生型50例(83.4%);②T85C多态性位点无SNP突变者消化道毒性发生率为14%(7/50),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2/50);存在SNP突变者消化道毒性发生率为60%(6/10),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7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64A有SNP突变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0%(1/2)和100%(2/2),高于无SNP突变者的21%(12/58)和12%(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2194A有SNP突变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2/6)和50%(3/6),高于无SNP突变者的20%(11/54)和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YD的SNP与5-FU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关,检测DPYD的SNP对预测5-FU化疗的毒副反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二氢嘧啶脱氢酶 5一氟尿嘧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死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步彤 刁建东 +3 位作者 卢振霞 张秀梅 孙延霞 关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9-479,488,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死因分析 患者 回顾性分析 实验室检查 死亡原因 随访资料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玉梅 卜丽梅 +2 位作者 杨少娟 高申 张桂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08-312,共5页
本研究比较K562细胞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培养前后细胞增殖、化疗敏感性及MDR1变化,以寻找白血病耐药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对悬浮培养和与MSC黏附培养的K562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并观察化学药物... 本研究比较K562细胞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培养前后细胞增殖、化疗敏感性及MDR1变化,以寻找白血病耐药与造血微环境的关系。对悬浮培养和与MSC黏附培养的K562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并观察化学药物对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用RT-PCR技术检测MDR1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悬浮培养比较,黏附培养K562细胞增殖受抑,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在柔红霉素(DNR)诱导的凋亡中,黏附培养组K562细胞凋亡受阻(P<0.05)。黏附培养未诱导K562细胞MDR1基因表达,也未使K562/ADM细胞的MDR1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结论:K562细胞与MSC黏附接触共培养,可导致K562细胞生长抑制,并产生化疗耐药,其机制可能与MDR1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K562 耐药 细胞凋亡 MD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春艳 张凤春 +2 位作者 徐春园 沈卫章 霍德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目的 :探讨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以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可以肌肉淀粉样变性、髓外浆细胞瘤和眼眶肿物为首发症状。结论 :对罕见症状首... 目的 :探讨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以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可以肌肉淀粉样变性、髓外浆细胞瘤和眼眶肿物为首发症状。结论 :对罕见症状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应进行综合分析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罕见症状 肌肉淀粉样变性 眼眶肿物 髓外浆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延霞 刘基芳 +3 位作者 宋祥福 杨慧 栗学军 石贵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3-35,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双酚A,染毒成年小鼠5 d,饲养30 d。观察小鼠精子畸形率、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 目的观察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双酚A,染毒成年小鼠5 d,饲养30 d。观察小鼠精子畸形率、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BPA染毒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较对照组高,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含量、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定剂量的BPA对小鼠的精子有致畸作用,并可使血清NO含量、NOS活性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双酚A 精子畸形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迎春 张凤春 林玉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α(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的方法检测 19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 71名正常女性...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α(E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的方法检测 19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 71名正常女性对照者 ESR1基因上 RS2 0 776 4 7位点的基因型 ,以 SPSS11.0软件卡方检验处理数据。结果 :1RS2 0 776 4 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符合 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2 RS2 0 776 4 7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 PR表达相关 ,不同年龄组、不同肿瘤大小组和孕激素受体 (PR)阴性与阳性组间 ,RS2 0 776 4 7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3RS2 0 776 4 7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乳腺癌人群与正常对照者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RS2 0 776 4 7位点基因的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 PR表达相关 ,与乳腺癌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6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春艳 张凤春 +2 位作者 林玉梅 徐春园 霍德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5-526,共2页
关键词 髓外 首发症状 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颖 邹积艳 +2 位作者 孙艳霞 张红霞 李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4-805,808,共3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HIP)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19例 HIP并发 ITP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孕妇采用系统 VAL P方案或者 AL P方案治疗 ,同时进行 HIP治疗 ,其中阴道分娩...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HIP)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19例 HIP并发 ITP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孕妇采用系统 VAL P方案或者 AL P方案治疗 ,同时进行 HIP治疗 ,其中阴道分娩者 10例 ,剖宫产者 9例。与 ITP有关的围产期并发症有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 ,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HIP并发 ITP时 ,足月妊娠者一般采用剖宫产 ,ITP者并非都伴有严重的分娩过程出血和产后出血。治疗根据轻重程度不同采取甲基强的松龙静点 ,机采血小板和 (或 )静点丙种球蛋白 ,亦可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娩时必须在有充足血源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妊娠并发症.心血管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点突变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振霞 陈晓霞 +2 位作者 孙延霞 孙步彤 杨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石蜡标本中提取DNA ,扩增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 +6 5~ +5 12bp ,测序。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外DLBCL中BCL 6的突变率为 13 ... 目的 :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的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石蜡标本中提取DNA ,扩增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 +6 5~ +5 12bp ,测序。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外DLBCL中BCL 6的突变率为 13 6 4 % (6 / 4 4 ) ,突变与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清LDH水平、BM浸润、是否CR无相关性 ;突变者的生存时间与未突变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但有延长的趋势 (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74和 6 5 0 2个月 ) ;突变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CL 6基因 5′非编码区点突变可能部分参与了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致病 ,突变者较未突变者相比有生存期延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大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乳腺疾病患者血清CA15-3、CE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丽琴 孙文伟 +2 位作者 田鸿钧 孙步彤 马庆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4-586,共3页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血清CA15-3、CEA在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RFIA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57例)、乳腺增生组(206例)、乳腺良性肿瘤组(136例)、乳腺癌无复发或无转移组(89例)及乳腺癌复发...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血清CA15-3、CEA在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RFIA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57例)、乳腺增生组(206例)、乳腺良性肿瘤组(136例)、乳腺癌无复发或无转移组(89例)及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组(39例)患者血清CA15-3、CEA含量。结果:血清CA15-3、CEA含量,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组、乳腺良性肿瘤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乳腺癌无复发或无转移组含量均明显高于前3组(P<0.05),乳腺癌有复发或转移组术前均明显高于前3组(P<0.01)及乳腺癌无复发或无转移组术前(P<0.05);乳腺癌术后3个月与前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低于乳腺癌无复发或无转移组术前(P<0.05)及乳腺癌有复发或转移组(P<0.01)。结论:无创伤性血清CA15-3可作为乳腺疾病性质、术后疗效判定及随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5-3 CEA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20
作者 毕林涛 卢振霞 +2 位作者 林玉梅 王世宝 金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27,共1页
本科收治1例以长期反复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将该例患者诊治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全身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伴乏力1年余入院。出血以颜面部皮肤及口腔... 本科收治1例以长期反复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将该例患者诊治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全身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伴乏力1年余入院。出血以颜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为主,周身皮肤稍有摩擦及按压即可引起出血,进食较硬食物时口腔黏膜即出现血疱,因此只能进流食,时有肉眼血尿,无鼻衄及牙龈渗血,无呕血、柏油便及血便,伴乏力,无头晕、耳鸣、眼花及骨痛。无出凝血疾病病史及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皮肤瘀点 多发性骨髓瘤 黏膜出血 首发表现 口腔黏膜 出凝血疾病 临床资料 面部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