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超声引导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思韵 盖保东 +1 位作者 屈佳 杨冬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3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组(...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3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组(A组)42例及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组(B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术后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和B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89%和8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A和B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为71.43%和77.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A和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和12个月;1年生存率为36.9%和3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A组患者术后7例出现发热;B组患者术后6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出现胃潴留,1例出现胆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胀,1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38.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经皮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并发症少,且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在疼痛缓解、肿瘤局部控制和生存期方面有相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超声引导 放射性^125I粒子 经皮穿刺 开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中国正常成人踝关节三维形态学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薛浩文 褚虹宇 +5 位作者 左解鹏 武珂卉 韩青 程凯亮 杨艳艳 朱庆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45,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数据支撑。方法模拟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对191例(男性106例、女性85例)踝关节CT影像数据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测踝穴前后倾斜角(APA...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形态学数据支撑。方法模拟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对191例(男性106例、女性85例)踝关节CT影像数据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测踝穴前后倾斜角(APA)、胫骨下端最大前后径(MTiTh)等32个形态学参数,并计算胫骨平均纵横比(MTiTh/TiW)和距骨平均纵横比(TaAL/TaW)等3项参数比。结果(1)所检验32个参数中有23个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其中除踝穴前后倾斜角(APA)和踝穴前后距(APG)等3个参数外,其余20个参数为男大于女;(2)测量数据与之前本课题基于X线片结果比较,除踝穴前后距(APG)、踝穴前后倾斜角(APA)、胫骨远端滑车切迹长(TiAL)等3个参数外,其余8个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X线片大于CT;(3)由于种族与地域等的差异,中国正常成人踝关节三维形态学参数与法国、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人群等既往研究数据相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距骨体形态与埃及、希腊和华北地区人群存在差异。结论中国成人人群踝关节形态学参数与西方人群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三维形态学特征 CT数据 关节置换术 假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CT技术在确定翼腭窝入路手术中圆孔到颈内动脉虹吸段安全距离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相良 何岍妍 +7 位作者 王以恒 纪伟 李理 李书轩 王珍 李幼琼 李薇 程凯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圆孔到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安全距离,为翼腭窝入路的手术提供指导。方法:对121名志愿者的头颅进行计算机薄层CT扫描。标注颈内动脉虹吸段(A点)和圆孔(B点)位置,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一个平行于眼耳平面的...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圆孔到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安全距离,为翼腭窝入路的手术提供指导。方法:对121名志愿者的头颅进行计算机薄层CT扫描。标注颈内动脉虹吸段(A点)和圆孔(B点)位置,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一个平行于眼耳平面的和鼻中隔所在平面的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为A点。C点是A点在一个平行于眼耳平面的平面上的投影点,且B点经过该平面。D点是C点在一个平行于鼻中隔平面的平面上的投影点,且B点经过该平面。测量AC与BC的距离,计算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测量AB所在直线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3个平面之间的角度。结果:AC间的长度为(13.22±3.79)mm(范围为8.33~105.67mm;95%CI:8.55~21.39 mm)。与矢状面的角度为33.54°±9.23°(范围为5.38°~66.58°;95%CI:30.88°~34.20°)。与冠状面的角度为53.17°±10.48°(范围为5.60°~75.02°;95%CI:51.29°~55.06°)。与水平面的角度为9.43°±12.91°(范围为-28.44°~82.22°;95%CI:7.11°~11.76°)。结论:通过薄层CT扫描技术得到经翼腭窝入路手术中圆孔到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安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 圆孔 翼腭窝 颈内动脉虹吸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后腹腔镜下粘连松解1例报告 被引量:16
4
作者 施志杰 崔晓峰 +2 位作者 李畅 张赟鑫 孙立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局部粘连性肠梗阻可以采用腹腔镜完成粘连松解手术,但小肠显著扩张时,腹腔空间减小,腹腔镜操作难度增加,粘连松解时容易破坏扩张的肠管。2016年9月,我们使用肠梗阻导管减压后,腹腔镜下成功完成1例剖宫产术后小肠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现... 局部粘连性肠梗阻可以采用腹腔镜完成粘连松解手术,但小肠显著扩张时,腹腔空间减小,腹腔镜操作难度增加,粘连松解时容易破坏扩张的肠管。2016年9月,我们使用肠梗阻导管减压后,腹腔镜下成功完成1例剖宫产术后小肠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松解手术 后腹腔镜 肠梗阻导管 应用 剖宫产术后 操作难度 减压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昊龙 于镇滔 +2 位作者 高子涵 吴元玉 房学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阐明引起胃癌术后PG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PGS将其分为PGS组(n=39)及...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原因,阐明引起胃癌术后PG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措施,为提高PGS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0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PGS将其分为PGS组(n=39)及非PGS组(n=976),将2组患者按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吻合形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发生PGS的影响因素。结果:≥56岁患者中PGS发生率与<56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PGS发生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PGS发生率高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P<0.01),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患者PGS发生率低于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患者(P<0.01)。所有PGS患者经药物和心理等多方面联合系统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后PGS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等生理性因素无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PGS发生率低于开腹胃癌根治术,经BillrothⅠ式吻合后出现PGS的概率低于BillrothⅡ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术后胃瘫综合征 危险因素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陶有茂 吉国锋 +1 位作者 马冲 肖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2004—2014年间发表的TLDG...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2004—2014年间发表的TLDG与LADG对比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Meta分析,共计2 212例胃癌患者,其中TLDG组930例,LADG组1 282例。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DG组比较,TLDG组术中出血少[均数差(WMD)=-20.70,95%CI:-30.81^-10.59,P<0.01]、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少(WMD=-0.38,95%CI:-0.74^-0.02,P=0.04)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多(WMD=2.98,95%CI:0.71~5.26,P=0.01),而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端切缘距离、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总体并发症及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DG治疗远端胃癌安全可行,可取得与传统LADG相当的手术疗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