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性质比较
1
作者 赵晨皓 刘文豪 +3 位作者 李博 王赛男 于寒松 于威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 本研究旨在以传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豆渣为原料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TBP-IDF),并对比其与以分离蛋白加工副产物豆渣为原料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SPI-IDF)在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传统豆制品豆渣的脱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复合酶法制备TBP-IDF,并对其基础成分和组分进行测定;利用离子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BP-IDF和SPI-IDF的结构差异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吸水性、膨胀性、持油性及葡萄糖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对TBP-IDF和SPI-IDF的理化性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豆制品豆渣最佳脱脂工艺参数如下:液料比为22:1、处理温度59℃、处理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豆渣的脱脂率达90.13%;TBP-IDF含量可达83.23%,其中纤维素含量为29.3%,半纤维素含量为53.5%,木质素含量为17.2%;与SPI-IDF相比,TBP-IDF单糖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级结构类似;TBP-IDF的持水性(9.53 g/g)和膨胀性(5.20 mL/g)显著高于SPI-IDF(7.73 g/g,4.30 mL/g)(P<0.05),持油性(6.22 g/g)显著低于SPI-IDF(7.95 g/g)(P<0.05);二者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证明了TBP-IDF与SPI-IDF具有类似的潜在生理活性,有可能被用作辅助糖脂代谢类功能性食品原料,同时扩大了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来源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加工副产物 不溶性膳食纤维 潜在功能性 复合酶法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慧杰 姚程 +4 位作者 申震 于威 张凯 刘铜军 姜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野生型直肠癌细胞系HT-29(Wt-HT-29)及转染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型HT-29细胞系(Si-HT-29)分别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野生型直肠癌细胞系HT-29(Wt-HT-29)及转染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的转染型HT-29细胞系(Si-HT-29)分别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HIF-1α和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存率,采用ATP试剂盒检测细胞ATP生成量。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缺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中HIF-1α和HK-Ⅱ表达量高于转染型细胞。以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分别作为ATP及MTT数据的100%,将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数量与常氧状态下野生型HT-29细胞比值的百分数作为各组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常氧状态下转染型HT-29细胞的ATP生成量及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3.6%和92.0%,与野生型HT-29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缺氧状态下野生型及转染型HT-29细胞ATP生成量分别为81.2%和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能诱导直肠癌细胞表达HK-Ⅱ,增加ATP生成,从而发挥促增殖作用,HIF-1α可能成为直肠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直肠肿瘤 腺苷三磷酸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相良 袁铭成 +5 位作者 纪伟 徐鑫宇 梅起腾 李理 陈晓 李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0-453,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并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调控因子参与调节肿瘤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具有调节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作用,与肺癌发生、转移、侵袭及肺癌患者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并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调控因子参与调节肿瘤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具有调节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作用,与肺癌发生、转移、侵袭及肺癌患者预后等密切关联。本文就5种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lncRNA(MALAT1、Gas5、HOTAIR、BANCR和SPRY4-IT1)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lncRNA在肺癌转移和耐药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不典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腹内疝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杨洋 牟柳全 +1 位作者 谢忠士 姜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总结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总结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5岁,2 d前因中上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于当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糖>25 mmol·L^(-1),予以降糖、补液和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本院就诊。入院后予以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和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由介入科行腹腔动脉和右侧股静脉造影,未见明显腹部血管病变。予以腹腔穿刺引出混合血性液体,考虑为腹腔隐匿性疾病,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腹内疝、小肠坏死和感染性休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吻合术、黏连松解术和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14 d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腹内疝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成年患者肠梗阻的原因,高度怀疑腹内疝是非典型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之一,早期多学科干预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糖尿病高渗状态 乳酸酸中毒 脓毒症休克 不典型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合多西紫杉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韶晖 徐效义 +3 位作者 田玉新 王瑞 刘铜军 景遐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C-3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PLA-PEG/TSD和TSD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P>0.05),并且两组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高。PLA-PEG和对照组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结论 PLA-PEG/TSD与TSD相比较,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特点和机制相似,PLA-PEG/TSD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前列腺肿瘤 PC-3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厄洛替尼片及耐药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肺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相良 纪伟 +5 位作者 李理 赵颖华 贾琳 万志强 陈晓 李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报告盐酸厄洛替尼片和耐药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Ⅳ期肺腺癌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患者,女性,无吸烟史,行胸部CT、全身PET-CT及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cT3N2M1Ⅳ期)... 目的:报告盐酸厄洛替尼片和耐药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Ⅳ期肺腺癌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患者,女性,无吸烟史,行胸部CT、全身PET-CT及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cT3N2M1Ⅳ期),肝脏转移癌及多发骨转移癌,EGFR基因突变型(19del)。患者经盐酸厄洛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注射用卡铂、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注射用顺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及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共五线治疗后,总生存期(OS)达32个月。其中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阶段无病进展期(PFS)评定为10个月。患者后因肝脏转移灶压迫胆管致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304μmol·L^(-1),直接胆红素193μmol·L^(-1)),经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后肝脏转移灶缩小、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总胆红素70μmol·L^(-1),直接胆红素35μmol·L^(-1)),后胆红素水平回升且症状持续加重,总胆红素最高达908μmol·L^(-1)。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无效,总胆红素最高可达908μmol·L^(-1),因无法纠正的高胆红素血症最终临床死亡。结果:EGFR突变型Ⅳ期肺腺癌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获得10个月PFS,约占1/3的OS。耐药后进行多线化疗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为五线治疗方案,患者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结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效果良好;VEGF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耐药后仍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可将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作为五线化疗方案治疗肺腺癌肝转移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肿瘤 盐酸厄洛替尼片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诺丽果汁对高尿酸血症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柳越 毕樱馨 +8 位作者 殷玉和 陈长武 孟祥龙 王梦媛 王铭传 陈昕莹 李占东 刘咸筠 李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0-376,共7页
目的:探究发酵诺丽果汁(fermented noni(Morinda citrifolia)fruit juice,FNJ)对高尿酸血症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的保护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制备诺丽果浆,果胶酶和植物乳... 目的:探究发酵诺丽果汁(fermented noni(Morinda citrifolia)fruit juice,FNJ)对高尿酸血症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的保护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制备诺丽果浆,果胶酶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处理后获得发酵诺丽果汁。利用腺苷联合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建立HK-2细胞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CCK-8实验检测发酵诺丽果汁对HK-2细胞的细胞毒性;检测发酵诺丽果汁干预后HK-2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尿酸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的表达水平,验证发酵诺丽果汁对高尿酸血症HK-2细胞的降尿酸作用;通过检测HK-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确定发酵诺丽果汁对高尿酸血症HK-2细胞中炎症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HK-2细胞中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p-p65/p65的表达水平,验证发酵诺丽果汁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结果:处理浓度低于60μL/mL时,发酵诺丽果汁不表现细胞毒性;发酵诺丽果汁干预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尿酸含量显著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发酵诺丽果汁干预组的URAT1、GLUT9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发酵诺丽果汁可以显著抑制高尿酸血症HK-2细胞模型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发酵诺丽果汁可以显著抑制疾病模型中p-p65/p65的表达。结论:发酵诺丽果汁对高尿酸血症HK-2细胞起到降尿酸作用,进而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诺丽果汁 高尿酸血症 HK-2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
8
作者 盛世厚 于惠秋 +2 位作者 刘铜军 郑勇辉 景遐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8-421,I0001,I0002,共6页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罗丹明胶束)在荷H22肝癌的小鼠体内分布情况。荷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注射组和游离罗丹明注射组,分别注射罗丹明胶束和游离罗丹明,于药物注射后1、3、6、12、24及48 h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测定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浓度。结果:游离罗丹明组小鼠注射罗丹明后随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逐渐代谢消失,无肿瘤聚集现象;罗丹明胶束组小鼠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缓慢上升,3 h肿瘤出现药物聚集现象,6 h达到最高浓度且明显高于全身其他器官,12 h仍具有较高浓度。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具有使其键合的药物在体内缓释的效果,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药物代谢率,靶向到达肿瘤部位,延长在肿瘤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小鼠 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共聚物 胶束 EPR效应 被动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