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中枢神经细胞瘤伴血液生长激素异常改变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侯萌 付尧 +2 位作者 王占峰 刘彩芬 赵兴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4,共3页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WHOⅡ级,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好发年龄为20~40岁[1-3],儿童CNC非常罕见。CNC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症状包括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WHOⅡ级,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好发年龄为20~40岁[1-3],儿童CNC非常罕见。CNC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症状包括幕上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恶心、视神经乳头水肿。激素异常十分罕见,现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伴血液生长激素异常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生长激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艳飞 陈群帮 +1 位作者 侯睿哲 赵兴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37-1140,共4页
神经內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取代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使用经鼻內镜从正常生理鼻腔空隙直达蝶窦切除肿瘤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术程短、术式简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垂体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 神经內镜下垂体肿瘤切除术取代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使用经鼻內镜从正常生理鼻腔空隙直达蝶窦切除肿瘤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以其创伤小、术程短、术式简洁、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垂体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肿瘤适应症、并发症、手术技巧、新技术的使用等相关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能够更好的应用该技术以提高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神经内镜脑脊液鼻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神经病毒衍生肽RVG29介导的靶向纳米载药胶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海玲 金顺子 +3 位作者 苗壮 陈平 王占峰 谢志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1-668,共8页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 将羧基化的水溶性葡聚糖(Dex)与紫杉醇(PTX)化学偶联,制得载药纳米胶束M(PTX),再将M(PTX)与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RVG29)化学偶联,得到RVG29靶向的载药纳米胶束M(RVG,PTX).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测定了Dex-PTX及RVG-Dex-PTX键合物的分子量,并对2种胶束进行了表征,考察了2种胶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及细胞凋亡情况,观察了C6细胞对荧光标记M(RVG,PTX)和M(PTX)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羧基化葡聚糖-紫杉醇键合物的分子量约为16500,紫杉醇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20%,RVG29的质量约为葡聚糖的10%.2种胶束的粒径在45~60 nm之间;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和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M(PTX)胶束.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与M(PTX)相比,C6细胞摄取了更多的M(RVG,PTX)胶束.如果先用游离的RVG29处理C6细胞,再进行细胞实验,则M(RVG,PTX)胶束对C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被C6细胞摄取的比率显著降低,与M(PTX)相当.表明靶向载药胶束M(RVG,PTX)中的RVG29保留了游离RVG29的活性,对C6细胞依然具有靶向效应,从而介导了M(RVG,PTX)被C6细胞的摄取,增强了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由于M(RVG,PTX)胶束只使用水溶性葡聚糖作载体,不涉及疏水高分子链段,不需要分别制备载药高分子和靶向高分子然后再共组装,因而制备过程比较简单,同时具有载药和靶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神经性病毒衍生肽 脑胶质瘤 肿瘤靶向 紫杉醇 纳米载药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的部分各项异性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值在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侯睿哲 赵颖佳 +4 位作者 刘艳 陈群帮 付红 陈井彦 赵兴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阐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各项异性(FA值)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意义,为胶质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阐明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部分各项异性(FA值)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意义,为胶质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神经外科学杂志、神经影像学杂志和有关神经外科的学术会议论文集,回溯检索综述性论文的参考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系列研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9篇文献入选。低级别胶质瘤(LGG)肿瘤实质区的FA值低于高级别胶质瘤(HGG)肿瘤实质区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df=8,P=0.15;I^2=33%,Z=2.78,P=0.005;WMDFA值=-0.02,95%CI:-0.03^-0.01);LGG肿瘤实质区的ADC值高于HGG肿瘤实质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df=4,P=0.26;I^2=24%,Z=2.19,P=0.03;WMD_(ADC值)=0.15,95%CI:0.02~0.28)。结论:胶质瘤实质区FA值越大,ADC值越低,胶质瘤的级别越高;DTI的FA值和ADC值有助于确定胶质瘤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部分各向异性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岩 郭永川 +2 位作者 梁前垒 李朝晖 董志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以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以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为对照,...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以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以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为对照,治疗组则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参麦注射液干预治疗。采用心室插管对大鼠心功能进行评估;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中胶原水平;二氢乙啶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心功能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心功能则显著恢复(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心肌组织ROS及胶原生成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I型胶原及TIM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MP-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治疗组I型胶原及TIMP-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MP-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而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糖尿病心肌病 纤维化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朝晖 郭志钢 李庆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41-544,共4页
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包含WHOⅡ级和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可变性,目前的组织病理学无法准确地预测其预后。近年来,胶质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发现一系列与胶质瘤临床特征和预... 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包含WHOⅡ级和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可变性,目前的组织病理学无法准确地预测其预后。近年来,胶质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发现一系列与胶质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ATRX基因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些分子标志物对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进行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相继开展,且这些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本研究对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的整合性分子病理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病理分型 异柠檬酸脱氢酶 ATRX 端粒逆转承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