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管理在病理石蜡组织抗酸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丽荣 赵小辉 +2 位作者 李婷 周政海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5-866,共2页
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但是坏死性肉芽肿并不是结核的特异性,需要检测结核杆菌进一步确诊。当前其最精确的检测方法当属基因检测[1],但是大多数病理科仍然在应用抗酸染色查找结核杆菌。其染色方法基本相... 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但是坏死性肉芽肿并不是结核的特异性,需要检测结核杆菌进一步确诊。当前其最精确的检测方法当属基因检测[1],但是大多数病理科仍然在应用抗酸染色查找结核杆菌。其染色方法基本相同,但是染色结果却大相径庭,本科室应用PDCA(即Plan、Do、Check和Action)循环管理抗酸染色切片质量[2],使得染色切片优良率和抗酸杆菌阳性率大大提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抗酸染色 石蜡切片 循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和细胞角蛋白19表达在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牛春波 王丽萍 +3 位作者 王雪梅 崔亚南 贾飞勇 张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2-314,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甲状腺穿刺标本中表达的特点,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CK19、Galectin-3表达在甲状腺穿刺小标本病理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目的:观察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甲状腺穿刺标本中表达的特点,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CK19、Galectin-3表达在甲状腺穿刺小标本病理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BTL)穿刺组织,观察HE切片病理形态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Galectin-3、CK19和Ki67蛋白表达,对比3种蛋白在不同组间的表达,分析3种抗体在甲状腺术前穿刺病理诊断中的作用。结果:Galectin-3、CK19和Ki67在PTC组阳性率分别为90%(18/20)、95%(19/20)及60%(12/20),在BTL组阳性率分别为12.5%(2/16,均为弱阳性)、31.25%(5/16,均为弱阳性)及62.5%(10/16)。Galectin-3和CK19在PTC与BTL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Ki67在PTC与BTL组间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ectin-3和CK19蛋白在PTC与BTL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联合检测该2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穿刺标本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甲状腺病变术前穿刺活检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半乳糖凝集素-3 细胞角蛋白19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星一 刘乃杰 +4 位作者 秦治刚 姜成威 李煜 于伟东 赵丛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免疫表型。方法对4例中枢性H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随访3~24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0岁。4例患者均先行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行放疗。免疫表型:3例vimentin、CD34、CD99均(+),3例EMA(-)性,1例EMA灶状(+)。例3和例4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灶状5%和10%。随访3~24个月,肿瘤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中枢性HPC发病率极低,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确诊均需免疫组化标记来证实,但其与脑膜瘤在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及治疗预后方面均不同,故中枢性HPC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给予及时处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血管周细胞瘤 临床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误诊恶性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杨佳 佟玲玲 +1 位作者 马金姝 耿华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1120,共6页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SST)是一种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良性肿瘤,仅占卵巢间质肿瘤的2%~6%,好发于年轻女性,同时并发Meigs综合征的OSST极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OSST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性,22岁,因...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SST)是一种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良性肿瘤,仅占卵巢间质肿瘤的2%~6%,好发于年轻女性,同时并发Meigs综合征的OSST极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OSST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性,22岁,因腹胀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盆腹腔内触及大小为16.0 cm×14.0 cm×8.0 cm包块,质韧,活动性尚可,无压痛。妇科彩超显示子宫左上方探及大小为15.3 cm×14.0 cm×8.4 cm囊实混合回声,边界清晰,盆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约为11.9 cm。CT显示下腹部及右附件区团块状囊实混合密度影,考虑为肿瘤性病变,实性部分伴糖代谢增高,倾向恶性。糖类抗原125(CA125)>800 U·mL-1,盆腔穿刺脱离细胞提示未见癌细胞。考虑为卵巢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可能性大,需与卵巢恶性肿瘤相鉴别。根据术中所见及快速病理结果行左侧卵巢瘤核出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术后随访2年,未见异常。OSST作为一种卵巢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常与恶性肿瘤相混淆,极易造成误诊,应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 卵巢恶性肿瘤 MEIGS综合征 糖代谢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劲然 王连有 +3 位作者 王震 孙铭徽 朱明姬 贾玉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3-806,共4页
目的:采用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西黄胶囊组(对照组)和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 目的:采用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西黄胶囊组(对照组)和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观察组患者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每次20min,每周2次,同时口服西黄胶囊,每次1.5g,每日2次;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后2和4周各随访1次,观察患者皮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为5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消退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2和P=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消退数目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P=0.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在红光照射治疗后有轻度头痛及恶心症状,下调照射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西黄胶囊 痤疮 寻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芦酸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NO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艳红 高志玲 马金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为了观察藜芦酸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对一氧化氮(NO)及前炎性因子等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Griess试剂对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IL-6、IL-1β及TNF-!等前炎性因子进行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法... 目的:为了观察藜芦酸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对一氧化氮(NO)及前炎性因子等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Griess试剂对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IL-6、IL-1β及TNF-!等前炎性因子进行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法对诱导型NO合酶(iNOS)、STAT-1及NF-"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藜芦酸能显著抑制由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的NO产生及iNOS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的特点;且还检测到藜芦酸能抑制IL-6的产生,此外,藜芦酸还能抑制STAT-3及NF-"B的磷酸化。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藜芦酸可以中和炎症疾病中产生的过量的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酸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核因子-KB 脂多糖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肿瘤粗针穿刺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丽荣 杨华 +3 位作者 崔亚南 杨绍娟 关怀 马翌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2-943,共2页
淋巴瘤的定性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的检查。粗针穿刺活检(needlecorebiopsy,NCB)对患者损伤小,避免了手术切取活检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本文重点介绍恶性淋巴肿瘤粗针活检的病理技术应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粗针穿刺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针穿刺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铁延 杨华 +4 位作者 王连有 王英 卢振霞 张丽荣 崔亚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3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其有效性。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8例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 目的:探讨芯针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其有效性。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8例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及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芯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活检诊断恶性淋巴瘤的准确率为87.5%(77/88),恶性淋巴瘤90%(70/77)可区分组织类型。诊断为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11例,其中5例通过手术切除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例不能明确诊断。在住院患者中,恶性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为91%(53/58)。结论:芯针穿刺活检是诊断恶性淋巴瘤可靠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明确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针穿刺 活检 恶性淋巴瘤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CNA和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邢德利 赵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 +3 位作者 张琳琳 吴琼 曲珊珊 张海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913,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C蛋...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0%(2/10)和10.0%(1/9),胃癌组织中PCNA和CytC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86.4%和78.0%,胃癌组织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或P<0.01)。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中PCNA和CytC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患者PCNA的表达率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患者CytC蛋白表达率均低于高分化患者(P<0.01),胃癌组织中PCNA蛋白与CytC蛋白的表达频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A蛋白的高表达及CytC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CNA蛋白 CytC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对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丽荣 刘花 +2 位作者 刘珍 王丽萍 杨绍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初是美国制造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活动。1962年由日本引进医院管理,逐步得到业内肯定,后由台湾引进大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14年引进QCC...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最初是美国制造业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可靠性,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管理活动。1962年由日本引进医院管理,逐步得到业内肯定,后由台湾引进大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于2014年引进QCC管理,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并进行QCC活动,目的是逐步提高病理技术和诊断质量。尤其在减少病理切片重切率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质量控制 病理切片 重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学娟 杨华 +2 位作者 王连友 钟艳平 孙大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6-1110,1177,共6页
目的:探讨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类型特征和Ki-67、bcl-6及CD10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按照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第四版分类,复查50例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并标记分类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类型特征和Ki-67、bcl-6及CD10的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按照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第四版分类,复查50例扁桃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并标记分类观察。结果:本组滤泡性淋巴瘤(FL)3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伯基特淋巴瘤(B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各2例。FL 1、2级为惰性淋巴瘤16例;Ki-67阳性在惰性淋巴瘤占25%(4/16),侵袭性占58.06%(18/31),Ki-67表达在不同恶性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6在88%(44/50)的扁桃体恶性淋巴瘤中不同程度表达。bcl-6+/bcl-2+在低级别FL中占40.00%(8/20),高级别中占61.89%(13/21),DLBCL中占77.78%(7/9);CD10表达在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以FL为主,其次是DLBCL,而BL和PTCL少见;从低级别FL转变为高侵袭性DLBCL,Ki-67表达率有增高趋势;bcl-6在不同类型中表达不同,侵袭性淋巴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惰性淋巴瘤;bcl-6+/bcl-2+表达从FL低级别到高级别并向DLBCL转变过程中依次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扁桃体肿瘤 免疫表型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大菊 杨华 +2 位作者 王连有 刘学娟 钟艳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508,F0003,共5页
目的:按照WHO 2008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最新分类,对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与淋巴结原发性FL的异同,以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7例原发于扁桃体F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切... 目的:按照WHO 2008年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最新分类,对原发性扁桃体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与淋巴结原发性FL的异同,以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7例原发于扁桃体F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LCA、CD20、CD79a、CD45RO、CD3、CD10、Bcl-6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37例原发性扁桃体FL患者中,活检前临床诊断扁桃体肿物28例,扁桃体癌6例,淋巴瘤3例。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FL类似,滤泡型4例,滤泡和弥漫型1例,少滤泡型32例,无弥漫型。低级别(1-2级)17例,高级别(3级)2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表达LCA及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a,不表达CK及T细胞的标记物CD45RO和CD3。CD10阳性率43.24%,Bcl-6阳性率86.48%,CD10和Bcl-6共表达率为37.83%;22例表达Bcl-2,阳性率59.46%;CD10、Bcl-6、Bcl-2在低级别FL和高级别FL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发生在儿童的扁桃体FL其形态及免疫表型均与WHO新分类的儿童FL相同。结论:扁桃体FL组织形态与淋巴结FL相似,本组活检标本中以少滤泡型为主,高级别占多数。B细胞和生发中心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FL基本一致,而Bcl-2表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扁桃体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中心B细胞来源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大菊 杨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8-1141,共4页
滤泡中心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可能有4种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些类型。然而它们之间有时很难鉴别,了解和熟悉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将有益于临床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 淋巴瘤/诊断 滤泡中心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黏附分子SLeX和CD2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14
作者 李光宇 姜晓丹 +2 位作者 孟粹达 高鸽 朱冬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4-30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X抗原(SLeX)和CD2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42个原发灶、24个相应癌旁组织及20例睡眠呼吸暂...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唾液酸化Lewis-X抗原(SLeX)和CD2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42个原发灶、24个相应癌旁组织及20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患者的咽部正常黏膜组织中SLeX和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正常黏膜组织中SLe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5%和3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8.3%和5.0%。CD2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33.3%和25.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4.2%和0.0%。3组间两两比较,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X、CD24强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SleX和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5,P<0.05)。结论:SLeX及CD24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检测对喉癌的生物治疗和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 SLEX CD24 喉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穿刺病理制片改良
15
作者 张丽荣 刘艳 +2 位作者 杨绍娟 王丽萍 姜成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3-1184,共2页
骨组织疾病的早期诊断通常需进行穿刺活检,而当前使用最多的穿刺活检方法是空心针穿刺活检法,空心针穿刺失败后需行切开活检术。病理诊断对骨组织病变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为避免患者遭受切开活检之苦,技术员需掌握正确的骨组织穿刺... 骨组织疾病的早期诊断通常需进行穿刺活检,而当前使用最多的穿刺活检方法是空心针穿刺活检法,空心针穿刺失败后需行切开活检术。病理诊断对骨组织病变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为避免患者遭受切开活检之苦,技术员需掌握正确的骨组织穿刺技术,再通过精细的病理制片技术以达到对骨组织病变的准确定性和组织学分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穿刺 快速石蜡制片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未分化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尧瀛 姜成威 +2 位作者 王喆辉 张丽荣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61~86岁。5例均有甲状腺...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61~86岁。5例均有甲状腺肿物史,于术后1周~9个月死亡。眼观:2例为囊壁样组织,2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结节性肿物。镜检: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2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例以梭形细胞及巨细胞为主,2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表型:CK、vimentin均阳性,Tg、TTF-1大部分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于30%。结论 ATC由部分或完全未分化的细胞构成,细胞成分多样,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未分化癌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庆杨 崔俊生 +1 位作者 倪劲松 吕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GALECTIN-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张金萍 佟玲玲 +2 位作者 高璐 程洪晶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2-1437,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PM)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PM并发D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PM)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PM并发D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自觉腹部包块1年入院。专科查体,脐左下侧腹壁扪及大小约为6 cm×4 cm包块,活动性欠佳,边界尚清,无压痛;脐下方右侧腹部扪及大小约为7 cm×5 cm包块,活动性尚可,边界清晰,无压痛。妇科彩超,脐孔左下方皮下可探及大小约为6.6 cm×2.7 cm的低回声。脐孔下方腹腔内可探及大小约为7.6 cm×3.3 cm的低回声。浅表局部彩超,左下腹腹直肌内可见大小约为5.79 cm×2.55 cm×4.74 cm低回声,边缘光滑,较浅处距皮约1.97 cm,较深处距皮约4.73 cm,深方及浅方未穿破腹直肌外膜,深方紧邻腹膜。诊断为子宫肌瘤、腹部肿物和子宫肌瘤核出术后。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平滑肌瘤核出术、腹壁平滑肌瘤切除术和腹膜平滑肌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结论论:PM和DPL无典型临床特点,需借助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术探查为主要治疗手段,多为良性,有恶性转化可能,患者术后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性平滑肌瘤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 种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XA9 DNA甲基化的两位点联合预测模型可用于脑膜瘤进展风险的早期筛查
19
作者 谭茹雪 包晓樟 +2 位作者 韩亮 李朝晖 田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0-2120,共11页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HOXs)在脑膜瘤中的甲基化模式,筛选对脑膜瘤复发风险分层有临床指导意义的HOXs基因,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下载脑膜瘤相关数据集。通过甲基化差异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筛选有预后评估价...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HOXs)在脑膜瘤中的甲基化模式,筛选对脑膜瘤复发风险分层有临床指导意义的HOXs基因,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下载脑膜瘤相关数据集。通过甲基化差异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筛选有预后评估价值的HOXs基因,再通过Cox回归分析、分子特征分析对特征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进一步筛选差异CpG位点并评估其预测效能,通过Lasso-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根据cut off值将患者分成高、低风险组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在细胞和组织水平验证差异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并纳入脑膜瘤组织样本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HOXA9甲基化水平在脑膜瘤中显著上调(P<0.001),且具有较高诊断效能(AUC=0.884)。验证分析表明HOXA9甲基化是影响脑膜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与脑膜瘤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且基于HOXA9甲基化水平的分组方法在预测患者复发和生存时间时比WHO分级精度更高。筛选出的CpG位点cg03217995和cg21001184对脑膜瘤诊断的AUC均大于0.8,预测脑膜瘤患者复发的AUC均大于0.6。构建的两位点联合预测模型cut off值为1.226,以此分组的患者临床特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且该模型预测评分是脑膜瘤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MS-PCR结果显示,位点cg03217995和cg21001184甲基化水平在脑膜瘤细胞中升高(P<0.0001),在不同WHO分级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临床样本分析表明联合模型有较高预测效能(AUC=0.857),预测状态与患者真实临床进展结果高度一致。结论HOXA9甲基化是脑膜瘤预后不良的有效预测指标,基于其CpG位点的联合预测模型有望成为恶性进展风险病例早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HOXA9 DNA甲基化 CpG位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人参皂苷Rg3诱导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光兰 崔俊生 +3 位作者 王心蕊 石博 高静 倪劲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0-984,1119,共6页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诱导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的增殖,依据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SPG-Rg3实验组分为25、50及100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AO/EB荧光双染、免...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诱导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的增殖,依据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SPG-Rg3实验组分为25、50及100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AO/EB荧光双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hodamine 123摄取法及Fluo-3/AM染色分别观察NCI-H460细胞的凋亡、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量、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SPG-Rg3能抑制NCI-H460的生长,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r=0.764,P<0.05),其IC50值为47.97mg·L-1;SPG-Rg3组NCI-H460细胞呈现明显凋亡改变;SPG-Rg3100mg·L-1组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SPG-Rg3各浓度组细胞Bax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1);各浓度组细胞内Bax/Bcl-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则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PG-Rg3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PG-Rg3促进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并增加Bax/Bcl-2比值,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最终经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肺肿瘤 细胞凋亡 钙离子 线粒体跨膜电位 凋亡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