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评估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沈珂羽 付晶瑶 +2 位作者 肖思齐 吴宪吉 张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0-1656,共7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直径≤10 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于PTMC的诊治热点和争议较多。大部分PTMC进展缓慢,相对惰性,死亡率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然而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直径≤10 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于PTMC的诊治热点和争议较多。大部分PTMC进展缓慢,相对惰性,死亡率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然而仍有少部分并非倾向于不进展的亚临床状态,晚期PTC均由PTMC进展而来。PTMC患者的治疗日益精准,低危PTMC患者除了行常规的手术治疗之外,还可以选择积极监测(AS)或射频消融治疗作为替代疗法,治疗方案的确定基于术前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对于PTMC预后判断的金标准是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术前临床因素与PTMC不良预后结局(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有关,现对近年来有关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和病灶局部特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外科医生术前评估患者预后风险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前评估 预后风险 精准治疗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肿瘤精准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从单组学分析到多组学整合 被引量:16
2
作者 冉冰冰 梁楠 孙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7-1304,共8页
肿瘤涉及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水平的多种异常,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根据中心法则衍生的组学方法分别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关于肿瘤的单一组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肿瘤发生发展的... 肿瘤涉及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水平的多种异常,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根据中心法则衍生的组学方法分别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关于肿瘤的单一组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肿瘤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加系统地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制,多组学研究应运而生,推动肿瘤研究范式从单参数模型向多参数系统模型的转变。多组学方法的整合有望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具有诊断和预后预测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最终实现肿瘤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PPPM)。本文综述了肿瘤研究中不同组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和临床相关结果中整合的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