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金明明 孙然 +2 位作者 范明慧 高璐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847,共9页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宫腔黏连(IUA)、子宫瘢痕憩室、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等可诱发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良好的效果。UCMSCs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和关键分子,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降低氧化应激的能力,阻止或延缓细胞凋亡作用,防止细胞过度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UCMSCs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现就UCMSCs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的体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不孕症 组织修复与再生 再生医学 干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酮在体外对人卵巢颗粒细胞SVOG凋亡的影响及其内质网应激机制
2
作者 仝晓丽 范明慧 +2 位作者 孟娇 朱继红 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目的:探讨睾酮在体外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卵巢颗粒细胞SVOG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后,将SVOG细胞分为对照组、睾酮组(1.0×10^(-5)mol·L^(-1)睾酮)、睾酮... 目的:探讨睾酮在体外对颗粒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人卵巢颗粒细胞SVOG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后,将SVOG细胞分为对照组、睾酮组(1.0×10^(-5)mol·L^(-1)睾酮)、睾酮+氟他胺组(1.0×10^(-5)mol·L^(-1)睾酮+1.0×10^(-5)mol·L^(-1)氟他胺)、睾酮+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组(1.0×10^(-5)mol·L^(-1)睾酮+1.5 g·L^(-1)TUDC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SVOG细胞中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激活转录因子4 (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和死亡受体5(DR5)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VOG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睾酮组SVOG细胞形态改变,异型细胞增多,胞质中出现较多颗粒,培养基中细胞碎片增多,SVOG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与睾酮组比较,睾酮+氟他胺组和睾酮+TUDCA组SVOG细胞形态变化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睾酮组SVOG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睾酮组比较,睾酮+氟他胺组和睾酮+TUDCA组SVOG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RT-qPCR法,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睾酮组SVOG细胞中XBP1s、ATF4、CHOP和DR5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睾酮组比较,睾酮+氟他胺组和睾酮+TUDCA组SVOG细胞中XBP1s、ATF4、CHOP和DR5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睾酮可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引起卵泡闭锁,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AR)结合激活CHOP-DR5通路,诱导内质网应激(ERS)发生,促进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颗粒细胞 内质网应激 雄激素受体 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 死亡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